彭小年、倪进
(江苏省统计局/1副局长,江苏 南京 210013)
由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统计学会主办的“大数据和政府统计”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全省统计调查系统和高校等有关单位逾百名代表和有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者围绕大数据与政府统计的关系和可能的影响,大数据给统计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大数据环境条件下改进和完善统计工作的领域、路径与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现将本次研讨会的观点作一整理综述,供参考借鉴。
关于大数据产生的背景及其应用。与会代表认为,大数据的商业化应用已成为可能并且不断扩展,电信、金融等行业已经进入“数据就是业务本身”的发展阶段,大企业对数据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对规模化数据的分析和使用越来越重视。同时,随着信息存储技术、分析处理技术的发展和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应用模式的出现,人们使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成本与壁垒都在逐渐降低,包括商业化在内的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
政府统计作为经济社会信息搜集和利用主体,担负着对各级政府宏观经济形势的预警和判断的职责、满足社会需求任务的需要,更因为在以电子化、海量性、多样性等为特征的大数据急剧增长的时代,政府将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也蕴含着改革创新求变的机遇。
对政府统计而言,大数据促进政府信息共享。通过构建政府部门之间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和应用平台,对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实现跨部门业务信息共享,变“私有”独占为“公有”共用,满足多方需求,提高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办事能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大幅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
大数据提升政府统计效率。大数据时代,为政府统计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寻整理信息、分析挖掘数据等带来了方便。政府统计部门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智能快速地获得履行行政职责的党政机关部门行政记录、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企(事)业单位业务数据、按照市场经济行为运行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乃至各类网络平台产生的海量数据资料,丰富充实政府统计信息资源,用于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调查成本,缩短数据生产周期,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和利用率,而且可以有效减轻被调查者的负担,缓解被调查者配合程度降低的矛盾,提高政府统计的工作效率。
大数据有助优化统计服务。信息社会的发展,有可能让大量的、多种来源的数据信息汇集到政府统计机构,以利政府统计部门使用科学的方法从纷繁复杂的海量数据中筛选挖掘出有用的信息,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统计产品,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更好地发挥政府统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一是为党政领导服务。通过综合分析,可以挖掘大量带有苗头性、规律性、趋势性的重要资料,不仅能够客观反映过去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可以预测未来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从而为政府科学制定决策提供更精准的依据和前瞻的意见建议。二是为部门行业服务。相关部门为研究专业问题,需要了解各种行业及与之相关联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政府统计部门依托大数据的相互关联、交换共享能够满足各类专业的需求。三是为企业单位和个人服务。大数据使得个性化统计产品生产成为可能,政府统计部门可以向企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更专、更深、更细的统计信息资料。大数据时代还将促进政府统计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公开,统计信息公开的内容会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广,越来越贴近社会,越来越走近百姓,有利于树立更加透明、更加亲民的现代化服务型政府统计的良好形象。
1.政府统计的权威地位受到威胁。随着“大数据”资源的急剧增加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日益成熟,海量的数据资源可用于宏观分析、行业研究、微观决策和对外发布等,国内不少企业和民间调查机构已经在开发、挖掘和利用这些数据资源,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而且正在从商务领域加快向公共领域渗透拓展。公共统计数据不再主要依赖政府统计系统的统计调查,政府统计机构不再是公共统计数据的主要拥有者,也不再是公共统计数据的唯一发布者,政府统计的权威性和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
2.政府统计的综合能力面临考验。数据不仅量大,而且包罗万象,格式多种多样,小数据时代传统的统计生产管理方式、数据分析研究方法和现有信息化手段等都难以适应,政府统计部门的数据收集整理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分析挖掘能力、存储管理能力、发布解读能力、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等都面临严峻考验。
3.政府统计的传统做法受到冲击。传统的统计调查是自上而下层层布置、自下而上逐级上报,这种调查方式存在基层负担较重、配合程度不高、统计指标陈旧、效率低时效差、环节多易干扰、数据质量受到质疑等问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快速多变、需求多样的特点。大数据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依赖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巨量数据在线可用,且实时发布更新,很多数据对社会整体的代表性也不断增强,在相当程度上不必再向公众或机构调查采集,就已能够满足宏观分析、行业研究、微观决策的需要,政府统计的传统做法受到大数据的巨大冲击。
4.对政府部门制定的统计法以及相关规定带来挑战。《统计法》规定“统计资料的搜集可以利用行政记录”,但是在统计法中没有规定行政记录的提供方及使用方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规定可以使用商业记录。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既提供海量的数据,同时也使每个人直接暴露在阳光下,通过大量的详细数据信息甚至能够识别或推断出个人的种种隐私信息,侵犯被调查对象的权利。
5.大数据时代对既有官方数据发布模式的冲击。大数据环境下,现有的发布方式和手段就显得刻板单调,可读性、可视性、交互性和生动性较差。大数据对官方数据发布内容形成冲击,对官方数据发布时效和频率形成冲击。
与会代表指出,政府数据来源虽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计算机等硬件设施普及升级,数据采集、存储的速度和容量今非昔比,但从统计数据采集渠道和方式看,我们现有做法还相对比较传统、单一、滞后,要切实研究大数据时代和条件下,政府统计部门应当创新数据采集方法,直接调查和收集利用两手并举,多渠道、多方式、多元化获取数据。要在继续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广泛应用联网直报、手持PDA采价、住户电子记账、遥感测量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调查技术和手段、提高调查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与行业部门、企业单位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符合《保密法》的前提下,促进数据信息平台的大融合。积极收集和有效利用行政管理、生产经营、商务活动、网络和通信平台等众多领域源源不断产生的海量电子化数据,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以此替代和压缩专业统计调查项目。
树立新的统计管理理念,尽快实现从“采集-管理”型向“管理- 采集”型的转变。强化整合共享意识,充分发挥政府统计的管理职能,加强对源头数据资源规范化管理工作,努力建立“统筹设计、规范运行、合作共享”的政府统计管理工作新格局。
大数据模式提供了更多廉价、便捷、自动的数据采集工具。在数据化管理时代,数据采集、存储技术的逐渐成熟,通过使用互联传感设备、数据收集编译链接和可扩展的存储系统等,大数据的积累和存储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为微观活动实体提供了各种在线管理系统 ,企业更重视自身的业务模式的数据化,不少企业已经建成了一体化的数据跟踪体系,每一项业务流程都有数据记录可查。
大数据模式下,新的业态出现一定同时伴随着相应的行业大数据产生。这使得调查主体采集数据的难度不断降低,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来说,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很容易地收集到目标对象的行为记录和调查数据。通过对大数据模式和海量数据的衔接利用,行业领域的统计资料将得到充实丰富,对改善经济核算质量非常有意义。
政府统计设计理念之一是“为我所用”,在各种调查项目中需要基层报告单位进行各种身份认证,并要对指标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理解后,进行专业加工,由此需要配备具备专业素养的统计人员,需要经济投入,需要纠正技术偏差和人为干扰,这是形成当前企业统计负担不断加重的根本原因,本质在于设计理念是先选择后采集陈旧模式,对调查对象的配合及业务能力有着不断增加的依赖。
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统计采集视角的多样化,使统计数据更加多元化、精细化。随着信息化和行业管理业务深度融合,研究对象的行为甚至主观倾向均可以综合成为数据,其形成和规划的理念是:数据集合 = 活动痕迹集合。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政府统计采集方式的近期目标是:凡是需要企业填报的调查,都由企业通过联网直报系统直报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凡是需要调查员现场调查的,都由调查员使用PDA采集上报数据;凡是电子化的行政登记资料、企业会计及生产经营信息,都通过开发自动导入系统直接转化成统计资料,最终实现所有调查都通过电子化、网络化手段采集数据,实现从统计设计、任务布置到数据采集、加工、汇总、存储、发布全流程的现代化。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大数据条件下,无论是从提升统计工作自身价值还是从打造现代服务型统计的要求看,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履行好统计满足社会需求的职责,加快统计改革发展步伐,改进政府统计调查工作,都需要从应用层面和环节进行务实探索。在研讨交流中,代表们分别从贸易统计、CPI调查、住户一体化调查、部门统计、数据发布等方面入手,进行应用研究方面的探讨。
由关注企业转为关注商品,设想通过各类“痕迹”来反映销售情况和营业情况。根据钱的流向判断消费的集聚,从而判断消费趋势。不分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把一切在电子信息系统中留有痕迹的消费记录全部取来,分析出各类商品趋势,对于在电子信息系统中没有的单位,也不分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均抽样调查以获得趋势(当然各种经济类型各种经营模式各个行业要全覆盖)。
应用电子商务大数据可以实现CPI调查规格品的动态选定。大数据辅助规格品选定可提高准确性,降低成本;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可以较精确地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和服务;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规格品更新的预警机制,可以自动聚类,确定规格品的种类和数量。
可以自动采集网购数据,并插入到记账户的账页中;利用网购总体数据,对样本数据进行质量审核;电商开放专门的数据接口给统计系统,得到辖区内的网购汇总数据,包括人均支出额和分项目的人均支出额。这些指标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值,与样本集中的指标进行比对;应用金融大数据,获得收入和支出信息。
与会代表认为,改革统计数据的生产方式的举措之一就是要完善部门统计并广泛利用行政记录。主要要做到:顶层设计,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规范统一,打造部门统计“一套表”工程。
1.以数据仓库为载体,夯实数据发布基础;建设统计数据仓库,以现有统计业务系统和大量业务数据的积累为基础,整合来自于不同部门的数据源、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有利于支持统计决策分析处理,探索数据背后潜在的价值。2.以可视化技术为手段,增强数据发布效果;政府数据发布借助丰富的具有互动性的可视化手段,对GDP、居民收入、物价、房价等一系列老百姓关心的指标进行可视化发布,可以挖掘和展示数据背后的关联与模式,更好地帮助公众理解数据的涵义以及这些数据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以数据整合为源泉,丰富数据发布内容 ;就政府统计发布来讲,对大数据的整合与融合,能够极大拓展统计数据发布内容,增加数据发布频率,更加有效地对数据间的关联性、匹配性进行解读,提高数据发布的客观性、及时性和权威性,提升官方统计数据的公信力。4.以与新媒介共融为依托,提升数据传播力。
统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探讨
统计部门要依照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这几个步骤,进行相应的机构设置,数据收集部门负责从物联网或者其他数据库中收集数据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初步清洁处理,确保数据流通顺畅和数据真实有效。然后由专门的数据分析部门利用云计算或者其他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得出有价值的数据产品。最后再由数据发布部门向社会公众发布数据,供领导参考和社会机构研究。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引进一些具有数据分析高级技能的专业人才加入统计系统中来,充实统计队伍,提高统计系统的专业能力水平。
大数据时代,政府统计部门不再是数据的主要直接生产者,应转变为公共统计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发布和管理维护者,把主要精力用在统计制度和方法设计、统计规范和标准制定、公共统计信息收集管理、官方统计数据权威发布以及协调纵向、横向政府部门信息平台建立数据互联共享机制,在政府统计部门与调查对象之间建立合作互惠的新型关系上。工作的重点由组织调查干统计为主转变为依法行政管统计为主。
大数据时代对整合统计工作流程、调整政府统计部门内部分工也提出了要求,应打破目前按统计调查专业为主分工的老格局,改为按照统计制度方法设计、数据收集调查、整理加工、存储管理、开发应用、统计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等工作流程重组调整内设机构,以适应大数据条件下现代化服务型统计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