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铁路警务的发展趋势

2014-02-11 14:55:16赵文燕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警力警务公安机关

赵文燕

(铁道警察学院 治安系,河南 郑州450053)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2013年末,我国已运营的铁路线路里程有10.3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1.1万公里,铁路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国防建设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随着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运输量和运输速度的快速提升,铁路安全保卫任务日趋繁重,特别是高速铁路,速度快、信息化程度高,安全隐患导致的危害后果会成倍放大,因此对安全保障的要求更高。另外,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犯罪活动也出现了新的特点,给铁路安全保卫带来了新的挑战。

20世纪70年代,电子计算机和先进通信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信息技术革命,信息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1],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进入21世纪,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信息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效用已被社会实践有效证明。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新特点,以公安信息化为推动的一场新的警务革命正在蓬勃兴起。

铁路警务作为公安工作的组成部分,在铁路公安没有改制以前,一直处于铁路行政管理范畴,封闭、半封闭状态明显,受制于铁路部门低投入、高收益营利思想的制约,科技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传统的人海战术、人工作业警务思想占据主导地位。2013年铁路公安进行了历史性改制,铁路公安机关正式回归国家行政机关序列,铁路警务驶入了正规化建设快车道,同时,社会对提高铁路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期盼也越来越高。面对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期盼,铁路公安机关顺应信息化时代警务发展趋势,以“信息化是第一生产力”理论为指导,转变警务思想、警务风格,拓展警务内容,把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不断提升警务能力,营造铁路警务可持续发展态势是大势所趋。

一、树立“信息驱动”警务思想

警务思想是铁路警务未来发展的根基。长期以来,铁路警务秉承着“经验驱动”警务思想,师傅带徒弟,口传身授。信息是人类社会活动不断进步的产物,信息化使传统信息资源具备了全方位、交互性特征,突破了传统时空界限[2],已成为一类重要的战略资源,特别是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愈加深刻。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变得轻松便捷,社会公众可以方便、及时地通过网络把有价值的警务信息发布出来,比如“微博报警”、“微信求救”等;而且,网络的匿名性,打消了公众由于种种原因不愿、不敢向警方提供信息的顾虑,通过网络更容易传达真实的对警务工作有价值的信息,公安机关耳更聪了,眼更明了。随着全国公安信息化的发展,已有铁路公安机关乘势而上,依托覆盖全警的警务综合信息系统,以及一系列的网络警务平台,打通了信息传输和共享通道,部门信息壁垒得以消除,初步建立了铁路警务信息化机制和网络警务运行机制,实现了警务信息的网上高效运转,将其广泛运用于预警研判、决策指挥、精准防控、精确打击、高效管理等警务领域,警务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依据各种警务信息,警务活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此,一种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依据对所掌握情报信息的充分研判,进行决策、指挥、打击、防范、管理等警务活动的“信息驱动”警务思想随之而生,改变了传统的“经验驱动”警务思想容易导致的“盲从、盲动”被动局面。铁路警务发展的关键是转变警务思想,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坚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

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发展,各种有形信息和无形信息(通信信息、计算机信息、视听信息、银行卡等各类智能卡信息等)已经为公安机关的警务资源,成为公安工作最活跃的动力。铁路公安机关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机遇,推行“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是构建高效化、规范化现代警务机制的重要内容。把情报信息工作置于基础性、先导性位置来抓,以构建覆盖广、触角深、反应快的情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建立健全各类警务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综合应用平台为依托,以加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和实战应用为重点,以提高信息预警、精确打击、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实现以情报信息主导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的目标[3],是铁路公安机关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的基本内涵。

(二)推进“数字警务”建设

“数字警务”是指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和执法活动中,借助计算机信息和数字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警务活动的工作方式。如果从技术角度来看,随着接处警音视频系统、手持数字终端、GPS定位系统等移动数字技术装备到铁路警员单兵,这些“千里眼”、“顺风耳”装备对于分散广、移动范围大的铁路民警而言,不仅满足了警务人员随时随地的通信和信息查询需求,同时增强了铁路公安机关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调作战的能力,由此可以将未来的警察称为“数字化警察”。随着各级铁路公安指挥中心建设成为拥有现代通信和图像监控、计算机辅助决策与调度系统等高科技手段的指挥和实战调度中枢,以及将来铁路公安系统内部、铁路公安与地方公安之间、铁路公安与社会信息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通过一条信息开展关联查询,就能获取一连串其他相关信息数据,指挥决策、案件侦查、治安管控、警务监督等活动依托网络就能完成,大量人工作业将被数字信息作业取代,由此,可以将未来的铁路警察工作称为“数字警务”。

二、打造“主动警务”的警务风格

铁路公安机关2013年改制前,拥有7万多名警察。这些年铁路线路、车站、列车在不断增加,但铁路警察的编制始终没有增加,新进民警基本上用的是自然减员的编制,新增的站、车、线所需警力只能从既有的所队抽调,铁路警力整体上捉襟见肘。警力资源是能否实现警务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警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以最少的警力资源投入,实现最大化的警务效能,是未来铁路警务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另外,铁路警务涉及面广,工作对象流动性大,长期以来的“人盯、死守”式勤务呆板、落后,被动反应式的大兵团作战的人海战术导致民警辛苦、群众不满,甚至工作被动。而这些年信息化警务实践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信息化正在变革着传统的手工作业和人海战术式警务工作与警察管理,推动其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4]。以现有的铁路公安机关警力,如果能借力信息化成果转变警务风格,通过精准的信息分析、超前的预警预测,实施灵活的勤务部署,从被动反应转变为主动防控,则能够使有限的铁路警力发挥更大效能。具体来讲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一)警力部署从“滞后处置”向“提前布防”转变

一方面,铁路公安机关通过建立案(事)件及重防区域预警机制,立足利用信息研判对铁路犯罪趋势和治安形势做出前置性预测的基础,驱动警力跟着警情走,将铁路警力资源的投入、铁路企业以及社会资源的动员,重点集中在情报分析确定“问题”的时空节点上,实现“猫鼠”同步;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铁路治安动态管控体系,对管辖的铁路系统内人口特别是重点高危人员,管区内的旅馆、出租房屋、二手市场等重点阵地,铁路线路设施设备以及两侧的重点人员、废旧物品收购站点等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将其纳入铁路公安信息化管理系统,借助网上信息研判,及时掌握管区治安动态,实现提前介入,主动防范、主动服务。

(二)勤务制度从“静态勤务”向“动态勤务”转变

随着铁路公安机关各级集指挥调度、情报研判等于一体的指挥中心的建立完善,逐步形成“平面型指挥”模式,减少指令下达和信息反馈的层级,使警务指挥更加精确和迅速,既能做到日常警力的快速调配,又能保证一旦发生重大特殊情况,实现铁路公安机关多警务区、多警种、多警力的互相支援和联勤处置。在此基础上,对勤务制度进行改革,减少从事值班备勤、定岗执勤等静态勤务的警力,增加动态巡逻控制勤务警力,让有限的警力动起来,提高见警率,增强警务活动的主动性。

(三)警务手段由依靠人力向科技与人力结合转变

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替代一定数量的人力,而且能够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如上海铁路公安局在高铁大站建立了“视频巡控系统”,在沪杭高铁线路建成了“电子防入侵系统”,这些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警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全天候、立体化的巡防,使站区和线路的安全防范更为严密,使治安防控始终处于前置状态,由原来的坐等防转变为主动控制。

三、构建“协同警务”运行机制

铁路安全保卫工作,不仅是铁路企业的职责,更是社会公共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尽管铁路公安机关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但铁路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也责无旁贷。另外,铁路公安机关内部也有业务部门划分和警种划分,由于职责分工明确、任务具体,很容易出现部门主义、本位思想,结果导致整体性不强、成效不高。现代警务追求的是高效、低耗警务,以铁路安全保卫为己任的铁路警务,同样应通过发挥警务资源整体优势,形成合力,实现“1+1>2”的效果。在信息化社会,铁路警务信息实现了在铁路与地方之间、铁路公安与铁路之间的流转,使单一、独立、分散的警务活动组成了有机整体,警务工作从个体警务向协作警务发展。具体来讲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一)内部建立“复合警务”

未来警务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多警协同,通过对传统警务进行结构重组、业务重塑和流程再造,形成多警协作、综合执法,实现共享联动、合成一体的警务复合结构。首先,铁路公安机关内部的刑侦、治安、派出所等部门,尽管各有业务分工,但必须强化各警种之间的日常协作,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进行固化;其次,在“春运”安保以及重大案(事)件处置中,依托指挥中心,建立由情报中心牵头的联勤办公机制,打破部门、警种壁垒,对管辖区域的社会稳定、治安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案事件预警机制指导各单位开展有效的防控工作,通过重点人员、高危人员管控,指挥各单位有效地发现、打击犯罪。

(二)外部积极建立“社会化警务”

铁路公安机关完善与地方公安、社会相关单位的跨警种、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协同作战机制,依托信息平台,将情报研判工作向地方相邻区、警务合作区辐射,在信息查询、情报交换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加大应用力度和范围,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特别是在反恐防爆、群体性事件处置、抢险救灾等专项工作中,铁路公安机关应与地方有关部门建立起路地联勤机制,协同作战,合作打击违法犯罪,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发挥警务资源的作用,提升整体作战能力。

(三)网上网下行动协调、同步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在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为违法犯罪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同时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媒介正在以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影响力改变着社会生态。铁路公安机关同时要面对网上和网下两个战场,需要把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有效整合网上网下资源,既要加大网上巡查力度,及时通过网络发现、收集线索,获取相关证据,又要及时组织相关警力开展落地处置。应强化网上网下整体作战能力,形成多部门、多警种联合打击的态势,有效打击扰乱铁路秩序、危害铁路安全的各种违法犯罪。

四、以信息化提升作战能力

放眼世界警务发展历史,每一次警察作战能力的提升都与当时先进技术的应用相关。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信息技术已成为警务的核心要素,内生作用十分明显,这一点已在铁路公安警务实践中得到验证。铁路警务未来发展进程中,在发挥传统警务手段作用的同时,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战斗力是实现警务效能提高的重要途径。

(一)以数字化侦查提升打击违法犯罪能力

铁路公安机关可以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搭建侦查工作平台,通过创建诸如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足迹查询图形比对系统、串并案查询系统等情报信息网络化环境,对与犯罪相关的各种信息做到全面、及时、准确分析,形成“案、人、物、证、线”一体化信息链,运用数字化手段在平台上实施网上摸排、网上比对识别、网上追逃、网上串并案件、网上会诊等工作,在实现大量人工作业网络化、降低侦查人员工作量的同时,形成侦查破案的新战法,构建铁路公安现代刑侦机制,提升铁路公安机关攻坚克难能力,实现侦查破案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

(二)以信息化巡防提升治安防控能力

一是,铁路公安机关可以依托日趋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逐步建设可视化的铁路治安防控体系,构建覆盖客运站、货运站场、铁路线路地区的治安防控“天网”。上海铁路公安局建成的“视频巡控系统”,实现了视频巡逻与实兵巡逻的有机结合。该局在管辖范围内共安装视频监控探头9135个,覆盖215个车站,建立货盗视频监控卡点14个。其中:89个大中客站的4852路视频监控图像,接入了派出所指挥室;2892路视频监控图像,接入了各公安处指挥中心;京沪、沪宁、沪杭、沿海、合宁、合武、合蚌高铁和既有线大客站,以及线路的8203路视频监控图像,接入公安局指挥中心,并实现了与路局应急指挥中心的实时切换。通过大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上海局建成了视频巡控勤务运行机制。

二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以物联网技术为应用的防破坏、防入侵安全防范系统,有效增强治安防控能力。目前已有集阻挡击打与声光语音报警驱赶一体的电子围栏以及红外对射防穿越等系统在铁路线路安全防范、铁路重点设施中应用。通过对这些信息化巡防技术的应用,做到了对重点区域、重点时间的精准防控,有效增强了铁路防控能力和打击能力,同时也缓解了警力紧张的压力。

(三)以信息化监督提升规范化执法能力

一是,铁路公安机关可以对已有的接处警电话录音、电子巡更系统、GPS车辆定位督察、处警现场摄录和督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机融合,打造警务督察管理平台,为警务监督实施精确制导,实现监督前移、全程监督。

二是,铁路公安机关依托警综平台的执法办案系统,实现对刑事、行政案件从立案到处理各环节的全程监督,及时发现案件办理环节中的违法情形,最大限度地预防人为因素对执法办案的影响,保证执法办案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通过一系列信息化监督手段的应用,在规范民警执法的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民警警务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以打造警务微媒介平台提升网络警务能力

铁路公安机关可以通过加强警务微博、警务微信等建设,利用其图片传递、语音聊天等即时通讯功能,打破服务时空界限,实现警民无障碍互动,将各类预警提示信息、发案信息和防范方法及时精准地发送给群众,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有效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同时,针对少数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微媒介发布扰乱视听的不实言论,也可以通过警务微媒介平台发布正面声音,引导网上舆论,化解舆情危机。

当今世界警务已经发展到了信息警务时代,信息化对警务工作的影响是深刻而全方位的。在信息化大潮的冲击下,在公安信息化不断深化的助推下,铁路公安机关应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和改进铁路警务,不断提升核心战斗力,增强铁路运输安全保卫能力,走出铁路警务可持续发展之路。

[1]孙文德.信息化引领警务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23.

[2]刘天敏.浅谈信息化条件下的社区警务工作[J].公安研究,2013,(2).

[3]冷冶夫.网络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冲击[EB/OL].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00/32915/32917/2444815.html

[4]黄明.论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J].公安研究.2005,(4).

猜你喜欢
警力警务公安机关
面向多单位多任务的警力优化模型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实证研究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假说、推理和证据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
警用直升机的作用及在我国警务实战中的应用
警察技术(2015年4期)2015-02-27 15:37:20
警务专用手机ZD-P1
警察技术(2015年1期)2015-02-27 15:35:46
警力配置的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