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其强
一、复习指南
1. 在复习中要注意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特别是要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等价转化的原则,它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证明不等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它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因此在复习中除掌握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这三种基本方法外,还应了解其它的证明方法,并不断总结证明不等式的规律和技巧,提高数学能力.
2. 强化本章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①等价转化的思想:如在不等式的同解变形过程中等价转化思想起重要作用,解不等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等价转化的过程.②分类讨论的思想:如求解含参数的不等式问题,一般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在复习时,应学会分析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合理地分类,做到不重不漏.③函数与方程思想:不等式与函数、方程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如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④化归思想:证明不等式就是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要证的结论,这体现了化归思想的重要性,其中不仅考查基础知识,而且能考查出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复习时应强化不等式的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历届高考题中除单独考查不等式的试题外,常在一些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和实际应用的问题中涉及不等式,如在实际问题中,主要有构造不等式求解或构造函数求最值,求最值时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应用意识,不断总结不等式的应用规律,努力提高数学能力.
二、典题选析
题型1. 利用不等式性质求取值范围.
例1. 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3≤2x+y≤9,6≤x-y≤9,则z=x-2y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分析:利用不等式性质求某些代数式的取值范围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必须严格运用不等式的性质;二是在多次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时有可能扩大了变量的取值范围,要特别注意.
解析:令z=x-2y=λ(2x+y)+μ(x-y)=(2λ+μ)x+(λ-μ)y,
∴ 2λ+μ=1,λ-μ=-2 λ=-, μ=,
∴ z=-(2x+y)+(x-y).
又∵ 3≤2x+y≤9,6≤x-y≤9,
∴7≤-(2x+y)+(x-y)≤14,即7≤z≤14,
∴ zmin=7.
点评:本题也可用线性规划求解,但题中x,y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先待定系数法建立待求范围的整体与已知范围的整体的等量关系,最后通过“一次性”不等关系的运算求得待求整体的范围是避免错误的一条途径.
题型2. 三个“二次”间的关系
例2. 已知函数f(x)=x2+ax+b(a,b∈R)的值域为[0,+∞),若关于x的不等式f(x) 分析:由题意知f(x)=x2+ax+b=(x+)2+b-. ∵ f(x)的值域为[0,+∞),∴ b-=0,即b=. ∴ f(x)=(x+)2. 又∵ f(x) ∴ --=m, ①-+=m+6, ② -,得2=6,∴ c=9. 点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之间有着密切关系.(1)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就是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2)不等式的解集结构与二次项系数有直接的关系;(3)二次函数的图像能直观反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情况. 题型3. 破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例3. 在实数集上定义运算:xy=x(1-y),若不等式(x-a)(x+a)<1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分析:由题意知(x-a)(x+a)=(x-a)(1-x-a)=-x2+x+a2-a. 故-x2+x+a2-a<1对任意x∈R都成立. 即-x2+x<-a2+a+1对任意x∈R都成立.
(2)若提供面粉的公司规定:当一次购买面粉不少于210吨时,其价格可享受9折优惠(即原价的90%),问该厂是否考虑利用此优惠条件?请说明理由.
分析:(1)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先仔细阅读题目信息,理解题意,明确其中的数量关系,并引入变量,依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然后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2)求所列函数的最值,若用基本不等式时,等号取不到,可利用函数单调性求解.
解析:(1)设该厂应每隔x天购买一次面粉,其购买量为6x吨.由题意知,面粉的保管等其他费用为3[6x+6(x-1)+…+6×2+6×1]=9x(x+1).
设平均每天所支付的总费用为y1元,则y1=[9x(x+1)+900]+6×1800=+9x+10809≥2+10 989=10 989,当且仅当9x=,即x=10时取等号,
即该厂应每隔10天购买一次面粉,才能使平均每天所支付的总费用最少.
(2)若厂家利用此优惠条件后,则至少每隔35天购买一次面粉.
设该厂利用此优惠条件,每隔x(x≥35)天购买一次面粉,平均每天支付的总费用为y2元,则y2=[9x(x+1)+900]+6×1 800×0.9=+9x+9 729(x≥35).
令f(x)=x+(x≥35),x2>x1≥35,
则f(x1)-f(x2)=(x1+)-(x2+)=.
∵ x2>x1≥35,∴ x2-x1>0,x1x2>0,100-x1x2<0.
∴ f(x1)-f(x2)<0, f(x1) ∴当x=35时,f(x)有最小值,此时y2<10 989, ∴该厂应接受此优惠条件. 点评: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注意应用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即一正,二定,三相等,否则求解时会出现等号成立的条件不具备而出错.若在同一题目中,两次或两次以上利用基本不等式,等号应同时成立. 题型6. 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性质定理的应用 例6.“|x-a|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分析: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推证|x-a| 解析:选A. ∵ |x-y|=|(x-a)-(y-a)|≤|x-a|+|y-a| ∴ |x-a| 取x=3,y=1,a=-2,m=2.5,则有|x-y|=2<5=2m,但|x-a|=5,不满足|x-a| 故|x-a| 点评:(1)对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定理|a|-|b|≤|a±b| ≤|a|+|b|中等号成立的条件要深刻理解,特别是用此定理求函数的最值时. (2)该定理可以强化为:||a|-|b||≤|a±b|≤|a|+|b|,它经常用于证明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3)对于求y=|x-a|+|x-b|或y=|x+a|-|x-b|型的最值问题利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更简捷、方便. 题型7.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例7. 解下列不等式: (1)1<|x-2|≤3; (2)|2x+5|>7+x; (3)|x2-9|≤x+3; (4)|x-1|+|x-2|<5. 分析:(1)利用公式或平方法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2)利用公式法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3)利用绝对值的定义或|f(x)|≤a(a>0)-a≤|f(x)|≤a去掉绝对值符号或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 (4)不等式的左边含有绝对值符号,要同时去掉这两个绝对值符号,可以采用“零点分段法”,此题亦可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去解. 解析:(1)原不等式等价于不等式组|x-2|>1,x-2≤3,即x<1或x>3,-1≤x≤5, 解得-1≤x<1或3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1≤x<1或3 (2)由不等式|2x+5|>7+x, 可得2x+5≥0,2x+5>7+x或 2x+5<0,2x+5<-(7+x),解得x>2或x<-4. ∴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 x<-4或x>2} (3)原不等式① x2-9≥0,x2-9≤x+3或② x2-9<0,9-x2-≤x+3, 不等式①x≤-3或x≥3,-3≤x≤4 x=-3或3≤x≤4. 不等式②-3 ∴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2≤x≤4或x=-3}. (4)分别求|x-1|,|x+2|的零点,即1,-2.由-2,1把数轴分成三部分:x<-2,-2≤x≤1,x>1. 当x<-2时,原不等式即1-x-2-x<5,解得-3 当-2≤x≤1时,原不等式即1-x+2+x<5,因为3<5恒成立,则-2≤x≤1; 当x>1时,原不等式即x-1+2+x<5,解得1 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3 点评:(1)形如|x-a|±|x-b|≥c不等式的解法常用零点分段讨论法,其步骤为:①求零点;②划分区间、去绝对值号;③分别解去掉绝对值的不等式;④取每个结果的并集,特别注意在分段时不要漏掉区间的端点值.(2)上述不等式也可用|x-a1|±|x-a2|的几何意义去求解集.
题型8. 含参数的绝对值不等式
例8. 若关于x的不等式|x+2|+|x-1|≤a的解集为,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把不等式问题转化为函数的图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也可以运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
解析:令y1=|x+2|+|x-1|,y2=a,∴ y1=2x+1, (x≥1)3, (-2≤x<1)-2x-1. (x<-2)
y1、y2的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当a<3时,|x+2|+|x-1|≤a的解集为.
题型9. 绝对值不等式的综合问题
例9. 已知a、b、c是实数,函数f(x)=ax2+bx+c,g(x)=ax+b,当-1≤x≤1时,|f(x)|≤1.
(1)证明:|c|≤1;
(2)证明:当-1≤x≤1时,|g(x)|≤2;
(3)设a>0,当-1≤x≤1时,g(x)的最大值是2,求f(x).
分析:(1)代入x=0即得;(2)结合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和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得证;(3)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和一次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1)由已知,当-1≤x≤1时,|f(x)|≤1,取x=0,得|c|=|f(0)|≤1,即|c|≤1.
(2)当a>0时,g(x)=ax+b在[-1,1]上是增函数,所以g(-1)≤g(x)≤g(1),
因为|f(x)|≤1(-1≤x≤1),|c|≤1,所以g(1)=a+b=f(1)-c≤
|f(1)|+|c|≤2.
g(1)=-a+b=-f(-1)+c≥-(|f(-1)|+|c|)≥-2.
由此可得|g(x)|≤2;
当a<0时,g(x)=ax+b在[-1,1]上是减函数,所以g(-1)≥g(x)≥g(1),
因为|f(x)|≤1(-1≤x≤1),|c|≤1,所以g(-1)=-a+b=-f(-1)+c≤f(-1)+|c|≤2.
g(1)=a+b=f(1)-c≥-(|f(1)|+|c|)≥-2.由此得|g(x)|≤2;
当a=0时,g(x)=b,f(x)=bx+c,因为-1≤x≤1.
所以g(x)=|f(1)-c|≤|f(1)|+|c|≤2.
综上,得g(x)≤2.
(3)因为a>0,g(x)在[-1,1]上是增函数,当x=1时取得最大值2.
即g(1)=a+b=f(1)-f(0)=2,
因为-1≤f(0)=f(1)-2≤1-2=-1,所以c=f(0)=-1.
因为当-1≤x≤1时,f(x)≥-1,即f(x)≥f(0).
根据二次函数性质,直线x=0为二次函数f(x)的图象的对称轴.
所以-=0,即b=0,a=2,
故有f(x)=2x2-1.
题型10. 不等式与函数的综合题
不等式与函数的综合题,是高考的常考题型,如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与函数有关的不等式证明等,解决此类综合题,要充分运用函数的单调性,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并结合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一起讨论.
例10. 已知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f(1)=1,若m、n∈[-1,1],m+n≠0时>0.
(1)用定义证明f(x)在[-1,1]上是增函数;
(2)解不等式 f(x+) (3)若f(x)≤t2-2at+1对所有x∈[-1,1],a∈[-1,1]恒成立,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分析:(1)问单调性的证明,利用奇偶性灵活变通使用已知条件不等式是关键,(3)问利用单调性把f(x)转化成“1”是点睛之笔. 解析:(1)任取x1 则f(x1)-f(x2)=f(x1)+f(-x2)=·(x1-x2). ∵ -1≤x1 ∴ x1+(-x2)≠0,由已知>0,又 x1-x2<0, ∴ f(x1)-f(x2)<0,即f(x)在[-1,1]上为增函数 . (2) ∵ f(x)在[-1,1]上为增函数, ∴ -1≤x+≤1,-1≤≤1,x+<,解得{x|-≤x<-1,x∈R}. (3)由(1)可知f(x)在[-1,1]上为增函数,且f(1)=1, 故对x∈[-1,1],恒有f(x)≤1. 所以要使f(x)≤t2-2at+1对所有x∈[-1,1],a∈[-1,1]恒成立,即要t2-2at+1≥1成立, 故t2-2at≥0,记g(a)=t2-2at,对a∈[-1,1],有g(a)≥0, 只需g(a)在[-1,1]上的最小值大于等于0, g(-1)≥0,g(1)≥0, 解得t≤-2或t=0或t≥2. ∴ t的取值范围是{t|t≤-2或t=0或t≥2}. 点评:本题是一道函数与不等式相结合的题目,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与化归能力 它主要涉及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而单调性贯穿始终,把所求问题分解转化,是函数中的热点问题;问题(2)(3)要求的都是变量的取值范围,不等式的思想起到了关键作用 题型11. 不等式与数列的综合题 不等式与数列的综合题,一般来说多是证明题,要熟悉不等式的常用证明方法,特别是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数学归纳法等,也可利用函数的思想. 例11. 数列{xn}由下列条件确定:x1=a>0,xn+1=(x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