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份整整一个月的防汛抢险和8月份开始的灾后重建,没有半点喘息的机会。可以说昼夜忙得团团转,没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村户,深入群众,核实灾情和了解灾后重建工作,心中很是愧疚和不安。于是,再次强打精神,挤出时间,只带司机和身边工作人员,跑到乡下,走进村户,走向田间地头,实地检查灾后重建工作。并将了解掌握到的情况信手记录下来。
一
8月13日下午6时30分,在区委机关灶简单晚餐后,随即叫了司机建龙和身边工作人员田锋,不打招呼,不带记者,沿着南大街,先检查南市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南桥社区和七里铺社区的环境卫生。当看到大街两边人行道有不少纸片、塑料袋、饮料瓶,门店前乱堆乱放、卖水果的商贩随处可见且占道经营,非常生气,三次打电话给南市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何锋,要求引起高度重视,立即整改。同时告知区环卫局局长左玺和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区委办主任高晶同志,要求督促指导南市街道办事处尽快整改到位。
出南市进入柳林镇辖区后,只见柳林镇与南市街道办事处接壤地带的七里铺、韩家窑则、虎头峁沿线,乃至210国道十里铺、高坡、柳树巷、二十里铺、沟门、三十里铺沿线,同样环境卫生脏乱差,更加生气,遂又给柳林镇党委书记折克银打电话,四次通话,指出暗访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严肃批评,要求马上行动,立即整改。接着就给区委办副主任王菊鹏打电话,要求对南市街道办事处和柳林镇灾后环境卫生整治不力的问题在全区范围内通报,并且连夜发文。
过了三十里铺,沿延安城区东过境路,行经叶家庄时,发现宽敞的柏油马路沿河道一侧,挖掘机过后留有100余米长的淤泥,严重地影响到当地的环境卫生,而且将公路小边墙压坏。看到刚刚修好的柏油道路被糟蹋成这个样子,真是令人心寒。遂停下车,叫住当地群众郝院亮和刘光荣核实情况。原来是延安新机场修建的第七标段施工方所为。便让郝院亮和刘光荣很快将标段建设负责人,即项目经理李兵和工程技术负责人徐建军等三人唤来。要求立即整改,恢复原貌。起初,施工方态度不好,不予配合,一时双方发生了争执。后在说服教育下,再加上村民的批评,对方终于承认了错误,表示了歉意,并当场叫来工人清扫。看到对方已行动,方才上车,继续沿东过境路,朝川口乡方向前进。
一路上,公路两旁仍是一片狼藉,倾倒了不少建筑垃圾和从村里、院子里清理出的淤泥;今春新栽的行道树河北串杨,仍有一些没有扶正,心里很是不快。好在公路两边的塌方,绝大部分已经开始动工处理,多少消了一些怨气。遂决定次日上午一上班找区林业局、水务局、交通局、畜牧局主要负责人,说明情况,进一步夯实任务,尽快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
8月14日,天气依然闷热。午后多云转阴,心头很是郁闷。下午5时20分在东关市文化艺术中心参加完市委、市政府召开的迎接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指标测评动员大会之后,带领区委办工作人员田锋和王菊鹏,由建龙师傅驾车,继续下乡,明察暗访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情况。
此时天有所放晴,心头的郁闷渐渐缓解。沿东关百米大道向东行驶,先检查百米大道桥沟段延伸部分环境卫生及东头违章建筑拆除情况。看到大道延伸部分环境卫生总体有了很大改进,但两边仍有些许砖头、石块和建筑垃圾,违章建筑还没有得到及时拆除,便分别给桥沟镇党委书记张博、区城市规划监察大队队长杨志斌打电话,让他们引起重视,尽快解决。之后又取道长青路,重点检查了刘万家沟、二十里铺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其中刘万家沟村过境路沿线两侧环境卫生较差,到处有纸片、杂物,街道尘土飞扬,人行道乱摆乱放,两侧门店“四包两禁止”责任落得不实,居民院落内乱七八糟,心里很是不悦,便再次给桥沟镇党委书记张博打电话,要求立即整改。同时又给镇人大主席艾绳富打电话,要求带人前来整治。再后,经东二十里铺折向川口乡去检查。
进入川口乡境内,发现川口沟口火车道桥下东头乱倒的建筑垃圾、泥石流、杂土未平整;川口村道路两旁人行道乱堆乱放,门店前和拐巷道有大量纸片、垃圾;川口小学门口前堆放有大量生活垃圾未及时清理,苍蝇乱飞,臭气熏天;川口河道内存留不少生活垃圾,也未得到及时清理;靠乡政府一边被洪水冲毁的一段河堤还未开始修建,只有村民陈二东家的二层平房已开始自行加固;川口乡政府北头堆积的泥土和遗弃的砖瓦石块未清理,心里非常着急。便一边督促村民马上开始行动整治,另一边叮嘱随后赶到的川口村村长曹玉虎和川口乡环卫所所长齐亚东将情况汇报乡党委、乡政府,加快灾后重建,特别是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尽快将大的环境面貌恢复到灾前水平。
行到川口乡政府机关东头加油站门口,只见两侧花园内积存的淤泥、杂草未清理;川口乡政府前一段水毁倒塌的河堤还未开始帮砌,河道内倾倒的废土石渣也未清理,很是不雅。倒有些欣慰的是民营企业家曹春景所办的砖厂倒塌的石畔已开始重修;赵尧村张继成家被损毁的上下两层4间平房也开始加固。深深感到企业和村民灾后重建的劲头比乡政府要足。38岁的张继成,家中共有6口人,上下4间平房建于6年前,花费8万多元。这次强降雨给他家带来的损失不小,从加固的工程量看,没有两三万元是不行的。我问他:“自愿加固的还是政府强迫的?”他笑着说:“自愿加固的!”我又问:“有意见吗?”张继成的父亲张步升从旁边走过来说:“有什么意见?是自己的房子,理应自己加固。这次受灾面这么大,政府哪能顾得来?”父子俩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我为有这样好的人民群众感到骄傲和自豪。临走时,我叮嘱他们好好加固,将来政府一定给予补助。父子俩又一次笑了。
沿着柏油马路继续向纵深驶去。过赵尧、冯坪,从左手沟拐进南岸、偏桥、田崂村。一路上走走停停,沿线卫生较差,还没有恢复到灾前状态;左右两道沟起始口,堆有大量生活垃圾,村民院落内很不整齐;公路靠山体一侧的塌方、滑塌的村民硷畔多数未开始砌邦,只有南岸村一段,区委农工部干部侯贵喜正在组织民工抢砌。田崂村的灾后重建氛围不浓。在一排倒塌的砖窑洞前我们停下车。村民郭小东,51岁,家中老小共9口人,7孔砖窑倒塌4孔;其6口之家的叔父郭志雄的4孔砖窑全部倒塌;其弟郭有财3孔砖窑地基下陷,成了危窑。几家损失委实不小。看着倒塌窑洞留下的残垣断壁,我的心情十分沉痛。我问郭小东:“今后怎么办?”郭小东长叹一声:“重新建呗!”我又问:“建什么房?”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建平房,窑洞是万不敢建了!”看来,群众对建砖窑、石窑的弊端有了新的认识,我疑虑的心终于放下了。临别时,我嘱咐他们:“要建就抓紧建,赶入冬一定住进去。”并要求他们将灾情和重建计划如实报给乡政府,争取政策支持。endprint
过了田崂村继续前行。经过申庄、白庄村,最后来到了受灾较重的沟掌村陈家洼。一路上,只见部分倒伏的幼树还没有扶正;公路两边堆积的厚厚泥石流也未得到清理;已经晒干的水毁庄稼和抽干水的陈家洼土坝更没有开始复种和修复,心中十分生气。当即分别打电话给区交通局长苏琳、区水务局长贾志斌,要他们尽快协调,督促乡上和石油企业尽快补救。
陈家洼村67户、285人,其中常住户57户、206人。侯贵林、方战良、方战柱等不少农户家的石窑、土窑倒塌,张忠亮家的4间平板房被山上倾泄下来的泥石流摧垮。另外,侯贵林家的老坟也被冲毁。村口搭建有3顶帐篷,全部住着人家。村里破败不堪,村民对灾后重建没了主意,个个脸上布满了愁云。面对这种局面,我一方面给群众鼓劲、打气,另一方面叮嘱村党支部书记刘增战赶快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并答应区上将给特殊扶持。随后,又打电话给区质监站站长刘丽君,要求她尽快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前来陈家洼村帮助村民鉴定房屋安全、制定加固、重建方案,让群众早日重建美好家园。
晚7时许,我们离开了陈家洼村,7时20分赶到川口乡政府。一边晚餐,一边就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给乡长刘庆一一作了交待。晚8时10分回到城里,顾不得休息,继续伏案工作。
三
8月15日上午11时,在市人大机关办公完毕,想到南桥制药厂山体、市场沟银行渠两处居民居住区山体滑塌、房屋倒塌严重,便抽空带了小田、小王,立即前往察看。
南桥制药厂山上共住33户、120人,其中最上排住12户、65人。在7月份连续强降雨中,这一区域多次发生山体滑坡,共倒塌、掩埋窑洞16间(孔);下面两排房窑也有一些损毁,有的家产被毁被埋,居民群众难以回家,住宿困难。前一段时间,省市主要领导来视察西北局旧址灾情时,被其中的20多名群众拦住,大哭大闹。当时陪同省市领导的我看到这种场面,立即迎上去,将群众带到一边。问群众为何拦车?群众说,请求领导也能上山看看他们的灾情。于是,我带领着他们,徒步登上半山腰,详细查看了灾情,的确很严重。我当即答应,等雨过天晴后,一定帮助群众抢救财物,整治隐患。群众很是满意,而且还鼓了掌。对此,我还专程跑到领导同志视察的下一站宝塔山上,专门给省市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领导听了很是高兴。现在,时间已经过去10余天了,看来我应该到这里看看,兑现自己的承诺了。
沿着用石头铺好的蜿蜒巷道,先来到滑塌区的山脚下。遇见一位老人,攀谈中,得知他叫高玉植,现年77岁,老伴张美玲与他同龄。他的原籍为陕北佳县,后在富县生活了40多年,7年前来到了延安,落户南市街道办事处南桥社区,居住在这里。老两口共有6个子女(4儿2女),均已成家立业,与老人另过。目前二老就住在这里的3间简易瓦房里。我看了看,一间堆放杂物,一间招了邻家,一间供他们老两口住,房间大约10余平方米,生活用具极为简单,窄窄的床铺上放着两块破旧的被褥,很是可怜。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再往上走,只见路畔树荫下坐着四五个人,分别是65岁的申世芳、24岁的刘晓玲、29岁的吕延和、50岁的马延宏……他们都是滑塌区的住户,现住在旁边一块空地上临时搭建的6顶帐篷里,并且都认识我。见到我,他们就像见到娘家人一样,有的拉着我的手,有的拽着我的胳膊,你一言我一语,尽给我诉苦。我只能一一给予解释、安慰!随后,在他们的引领下,沿着盘山小道,我登上了最高处,来到了最上排滑塌处,一一进行了查看。眼下,窑洞上方的山体已基本稳定,用肉眼看,暂时没有滑塌的迹象。有不少人正在忙着邦畔、垒墙、挖泥、抢搬东西。但就是不见办事处和社区干部。见我到来,灾民申忠和、罗喜红、拓卫成、吕贵生、南保清、马延伟、樊宏伟等热情地围了上来,簇拥着、保护着我,生怕我从山崖处跌下;我要回窑洞察看险情,他们拽住我不让进去;走过狭窄的便道时,他们有的拉着我的手,有的有意走在便道外侧,给我当起了人墙。我一方面为他们的举动感动,另一方面对办事处、社区没有落实我交待的事宜、不帮助群众抢险救灾而恼火。于是,当即打电话给区委常委、区人武部部长陈占波,要他立即组织抽调驻区预备役二团、区消防中队、区民兵预备役、区森林防火队、区城市规划监察大队100余人,并亲自指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于下午进驻此地,帮助群众抢险救灾。
下山后,我又走进了市场沟,来到了银行渠。这里共住了312户、940人,拥有大小住房476间(孔)。强降雨同样导致一些地段发生滑塌,产生泥石流,造成240户、720人受灾,倒塌房屋17间(孔),受损383间(孔)。好在居民群众认识较高,行动积极,已经自觉开始灾后重建。窦毛毛,47岁,家中5口人,原籍子洲县老君殿人,父辈手上来到延安,共拥有上下四层20间房屋,出入道路冲毁严重,房屋地基有下沉的迹象;王国李,55岁,家中7口人,原籍志丹县张渠乡人,1989年农转非来到了延安,定居在南市街道办事处市场沟社区,共拥有两层14间房屋,其中1间倒塌,其余形成危房。此时,两人正忙于自救。我问:“有什么要求?”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没什么。咱们延安这么大的灾,仅仅靠政府是不行的,还是自己动手吧!”是啊,这次延安的灾情确实很大,受灾面很广,党和政府肯定会关心支持的,但仅仅靠上级是远远不够的,还是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美好的家园。望着他们朴实、憨厚的脸庞,握着他们沾着泥土的手,我一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四
8月16日上午9时20分,利用陪同省市有关领导检查宝塔区汾川河的麻洞川、临镇、官庄受灾情况及灾后重建工作,重点对麻洞川乡的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明察暗访。
麻洞川乡灾后重建的气氛很浓,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整理水毁农田,清理死树杂草,修砌垮塌的硷畔、路畔,修复被毁的植被,抢修道路电线,补种晚秋作物和林草……一桩桩,一件件事情,令人感动。
在雪水湾村,村民们正在捡拾遗留在农田中被洪水冲毁的死树、柴禾,大片农田的杂物基本清理干净,有望一两天后可以重新耕种。32岁的村支书高春胜、61岁的村主任艾克新、乡政府驻村干部张亚玲等乡村两级干部,正在有序地组织群众灾后重建。他们告诉我,雪水湾村在7月份强降雨过程中,损失惨重。全村118户、391人,农作物播种面积约2035亩,其中受灾1435亩,绝收500亩,均为川道玉米。水毁桥涵7座,毁坏生产道路20公里。100多亩苹果幼园条带被冲毁。倒塌房屋27户、72间(孔),严重损坏54户、186间(孔)。在27户房屋倒塌户中,除过8户投亲靠友外,剩余19户、67人过冬住房成了大问题。目前,乡村两级试图通过房窑加固、邻里互助、选址重建等措施予以解决。而且一再表态能够克服困难,度过难关。我悬在半空的心这才放了下来,并且为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的精神而深深地感动着。临走时,我问他们:“政府给倒房户每户补助1000元的钱发放到位了没有?”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发放了,一户也没有漏!”这说明,基层对上级救助政策的执行是到位的。endprint
告别雪水湾村,我们又折向麻洞川下游察看情况。岳屯、金屯、王家崖、麻洞川、三合、石窑湾、西村、樊村等沿途村庄与雪水湾村一样,虽然灾情也很严重,但灾后重建同样热闹非凡,场面感人。在北姚家坡村我们站定,乡政府包村干部武仲杰、大学生村官郭延春正在忙着指挥群众复垦农田。该村是一个大村,共有196户、841人,其中受灾166户、676人;共有农田2780亩,受灾1500亩,其中绝收1055亩,大部分为玉米。损坏供水工程1处,桥涵3座,鑫德福养殖场、农丰公司两个农业企业同样受灾,分别死亡兔子300只,损坏大棚9座、弓棚12座。全村倒塌房窑9户、13间(孔);严重损坏52户、121间(孔),轻微受损64户、133间(孔),有36户、87人过冬住房无着落。但是,他们同样表现出对灾后重建的自信,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更令我高兴的是整个汾河川两岸被泥石流破坏的山坡均已整过坡面,种上了柠条、紫穗槐等灌木草,如果后期管理到位、成活好,所毁坏的植被一定会在短期内恢复起来。
五
临镇镇灾后重建的氛围远不及麻洞川乡浓,只是看到延壶过境路临街面有人整理人行道、疏通下水道;镇西头河岸边有六七个农民平整被洪水冲毁的农田,隐约看见一人在抛撒籽种。因时间紧迫,没有来得及深入偏远的拐沟里、塬面上去检查,心中多少有些遗憾。
回到延安,我仍放心不下。8月17日上午,在陪同市政府副市长薛海涛检查延安城区灾后重建工作后,抽空给该镇任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刘佰生打电话了解核实了一些情况。
46岁的刘佰生,在村长、村支书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10余年,人年轻,头脑精明,公道正派,作风务实,很受群众欢迎和拥护。这些年来,他团结带领村“三委会”一班人,与全体村民一道,把任家塬村建设得井然有序,一年一变化,几年一大步。现在,全村93户、306人,2012年人均年收入上了3万元,其中人均年收入上了5万元的就有很多户,并且连续三届蝉联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这主要得益于苹果产业。从1986年开始到现在,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地发展奋斗,全村苹果面积已达1700多亩,人均5亩多;去年苹果总产达到280万公斤,每公斤售价达到了6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我问佰生:“村里灾情怎样?”
他说:“塬面灾情相对川道和沟里轻多了。全村只有两户靠塬畔的土窑洞坍塌了,不过人没事,早就撤出来了!”
“苹果呢?”
“苹果除过春季因晚霜受冻外,再无大碍,这次强降雨影响不大!”
“再有什么灾情?”
“就是进沟、上山、出村的柏油道路有几处冲毁了,前几天已组织群众抢通了,大的工程还需要后边实施。”
“好!”我反复叮咛他,“一定要教育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能村上解决的就村上解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美好的家园!”
佰生在电话里铿锵有力地回答:“保证完成自救任务。”
六
官庄社区服务中心,地处汾川河下游,是宝塔区东南面最靠头的一个乡镇,与宜川县的云岩镇接壤。这次强降雨,造成的灾情很重。在暗访中发现,灾后重建的劲头似乎不大。不仅比不上麻洞川,而且与临镇也相差甚远。主要是辖区延(安)壶(宜川县壶口)路几处塌陷、毁坏的路面至今未开始整修;跨越汾川河的几座漫水桥也没有抢修好;公路两边仍堆积着没有铲除的厚厚淤泥;今春新栽却已倒伏的行道树,有不少还没有扶正;川道两岸山坡被洪水冲毁或被泥石流滑塌毁坏的植被更没有开始种草。看到这一切,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到延安,8月18日上午,我责令区委办公室给官庄社区服务中心打电话,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不久,社区服务中心书记武治建回话说,这几天,主要集中干部群众管理塬面苹果,确保今年农民收入不减少。过几天就转到川道地区了。保证官庄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不掉队,更不拖全区的后腿。
听了武治建的回答,我放心了。不过,还是打电话给区交通局局长苏琳,让她协调市交通局和社区服务中心尽快抢修道路,不能影响形象,更不能影响畅通。同时,决定随后再前去看看。
七
8月19日下午4时20分,在机关办完公后,带了区委办田锋、王菊鹏等同志,驱车前往万花乡暗访灾后重建工作。
过了延安南桥,沿延(安)万(花)路前行,适逢国道加宽改造,沿线尘土飞扬;公路两边门店前乱摆乱放、垃圾随处可见,建筑材料堆放不整齐,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沿线村子路边和院落脏乱不堪。这些足以说明万花乡对环境卫生整治流于形式,还停留在口头上。
到了肖渠村,拐进了平时一般不去的元庄、艾园则、尚合年这条沟。这是万花乡的一条支沟,约有20华里长,三个村受灾较为严重。尤其是7月30日下午4时30分至6时、一个半小时、80mm的强降雨加冰雹,致使乡村四级柏油路多处塌陷或被山体塌下的黄土掩埋;河道里的农田被冲被淹,横七竖八地散落着倒伏的树木、庄稼和泥块;苹果、玉米等农作物遭到冰雹袭击,躯干和枝叶支离破碎;滑塌随处可见,有的农户的房屋严重受损或倒塌;村里人烟稀少,死气沉沉,不见干部往来,看不到一点灾后重建的场景。
到了元庄村,我们随意走进一户人家。没想到,这户人家的主人叫李西安,现年39岁,正好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已在村主任、村支书岗位上干了十余年。问起村里受灾和救灾情况,李西安说:“全村36户、198人;玉米、苹果全都遭受冰雹袭击,农作物绝收445亩,苹果绝收120亩;所幸村里无倒塌房(窑),只有两户人家的房窑出现裂缝,加固后仍可居住。”问起生产自救情况,他唉声叹气地说:“村里人手少,受灾又很严重,仅仅靠人工是不行的。”
在艾园则村中心的路畔边,坐着一个老汉、三个妇女。我们停下车上前去了解情况。老汉姓马,名生元,现年82岁,全家5口人。问起村里的灾情,回答的与元庄村的差不多。再问村里有多少户多少人、受灾如何?马老汉支支吾吾地说:“大约三十大几户、二百口人。村里一户人家的窑洞放了大架(意喻倒塌),其它问题不大,只是出了些裂缝。”回过头又问那几位妇女,她们都说不清楚。endprint
到了沟掌的尚合年村。村里杂乱无章,破烂不堪,同样很难见到人。下车走上小坡,来到一户人家。主人张怀强,43岁,外出打工去了。40岁的妻子李秀梅和两个孩子在家中。他家六七年前修建的5孔砖窑渗水严重,直到现在窑面和窑顶、窑墙都是湿的。问起村里的情况,李秀梅说不清楚。问他村干部的住处,她说:“村里没有村干部。”我又问:“为什么没有村干部?”她说:“去年村里分配新治理下的农田分烂干了,书记、村长都下台了,至今都没有选出新人手。”我一下子惊呆了,难怪这个村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我既生气,又内疚。回到城里,立即给包乡工作的区级领导,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区委办主任高晶,区交通局局长苏琳,万花乡党委书记马随乐,乡长路梦岚写了一封信,除对他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外,着重就暗访中发现的问题的整改和灾后重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内容如下:
高晶、苏琳并马随乐、路梦岚同志:
今天下午我抽空到万花乡,重点对肖渠、元庄、艾园则、尚合年村的受灾情况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检查,心情很是不悦,深感内疚和不安。主要是:公路沿线尘土飞扬,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沿路门店和村子前环境卫生脏乱差,元庄、艾园则、尚合年三个村“雪上加霜”,不仅遭遇洪涝灾害,还遭到冰雹袭击;滑坡地段随处可见,有的农户房屋倒毁和受损;整个村庄及其沟道、农田破损不堪,一片狼藉;道路也多处塌陷,至今还不畅通。灾情十分严重。更使人不可思议的是尚合年村至今“三委会”班子不健全,村支书、村主任空缺,整个万花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灾后重建的气息。可见区委、区政府的号召和我的几次讲话要求在万花乡没有得到有力和很好地贯彻落实;也充分说明万花的工作已严重滞后,拖了全区的后腿,有负区委、区政府的厚望。我衷心地期望你们认真深思,举一反三,重新调整和部署力量,组织干部群众尽快掀起灾后重建的热潮,将拉下的步子很快赶上来,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给区委、区政府和全乡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八
8月20日上午,在陪同国家林业总局局长孙扎根视察完枣园天河退耕还林流域现场后,即下山驱车前往裴庄、延店则、沙马坪、上砭沟、西川口、温家沟,一直到宝塔区与安塞县接壤地带检查灾后重建工作。
正好,枣园镇党委书记高三平正在下乡,遂带他一同检查。
公路沿线两边,整体上不太整齐,乱堆乱放随处可见;道路两边的淤泥没有清理干净,偶有歪倒的新栽幼树;迎川面、公路边滑坡地段也没有开始种草,绿化带、温家沟棚栽业示范点内杂草丛生;温家沟大棚蔬菜示范园护畔还没有砌邦;宝塔区枣园镇与安塞县高桥镇接壤地段不干净,有零星白色垃圾。另外,枣园庙沟村进村道路、天河退耕还林流域环山公路两边滑塌的黄土、淤泥没有清理。
走进温家沟蔬菜大棚示范园,镇长左长栋正带领几名干部组织群众抢修被毁的棚墙。在李三宝家棚前,我与主人拉话得知:李三宝,全家8口人,二老健在,两个儿子,老大已成婚并育有一子,他两口子和小儿子生活在一起。他家共种植两个百米长的蔬菜温室大棚,第一茬种植的是黄瓜,棚均纯收入达3万元;第二茬准备种植西小瓜,预计棚均收入1万元。这次强降雨,损坏了两个棚的几段背墙,由于丈夫伺候病重的老人,49岁的妻子郝忠梅只好带领几个帮工开始砌墙自救。从言谈举止中,看出她对灾后重建很有信心和决心。
从蔬菜大棚示范园出来,我们又走进温家沟村中心。只见不少农户家的窑顶上覆土已削减了不少,有些户已开始修建房屋。随意看了一户,主人叫薛明学,47岁,家中4口人,夫妻两人,再加一儿一女。他家原有的3孔土窑洞已成为危窑,不能再住。在镇村两级的关怀下,就近选了一块平地开始修建平板房,地基按两层处理,因手头资金紧缺,先修一层5间,需资金10万元,确保今年入冬前居住。又因人手不够,四五名亲戚前来帮工,干得很是起劲。看到这种情景,我很是欣慰。
离开温家沟村,离开枣园镇,我再三叮嘱高三平、左长栋,一定要注意加强环境整治,加快被毁植被种草,抓紧损毁房窑抢修和道路清淤工作,迅速掀起灾后重建高潮,不拖全区工作后腿。
九
8月21日中午1时30分,在延安东关圣通国际酒店参加完延安平安建设工作会议后,继续带领区委办小田、小王驱车前往河庄坪镇暗访灾后重建工作。
从兰家坪驶入河庄坪镇辖区,只见公路边丢弃不少的废纸、塑料袋等垃圾,尤以石疙瘩村周边一带为甚;公路两边偶尔发现不讲文明的人偷倒下的建筑垃圾,公路边沟也没有完全挖通。行至镇子南头,只见一座二层平板房被山上下来的洪水和泥石流拦腰冲毁,至今未得到抢修;向前再行不多远,只见街道上侧停一辆黑色小轿车,一光着膀子的小伙子正在树荫下的车内乘凉,车旁却弃有三四块废纸。遂停下车,督促其拾起,并与几位同事一起捡拾了附近丢弃的烂纸、塑料瓶。镇子街道本来就很窄、低标准的绿化带,该长的不长,不该长的却疯长,杂草丛生,栽着的灌木高低不一,更有甚者,珍贵树种红叶李均已枯死,树杆直挺挺地立在那里,未能得到及时清理。重点镇项目建设工地,只见立有高耸的塔吊,却并不见施工人员,显得冷冷清清。
过了镇子,沿着河庄坪镇至安塞低速公路继续前行。到了解家沟村,便拐进了一条小沟里。这条沟,从沟口至沟掌约有10公里,依次是解家沟、杨老庄、崔家圪崂、刘新庄、贺团峪、若寺湾六个村子。过去我在区上担任常务副区长和区长的时候,曾多次来过这里,那时道路狭窄,交通不畅。这次重访故地,虽然因遭受强降雨灾害,道路有些毁坏,但比过去畅达多了。同时,解家沟、杨老庄、崔圪崂还遭到冰雹的袭击,玉米等农作物被打得七零八落。从灾后重建工作看,有喜有忧。喜的是区交通局正在组织机械、人力抢修道路,群众反映,镇上的带片领导和驻村干部经常来村,现还在这条沟里来回奔波,组织动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忧的是大多数人员外出,再加之留守群众有“等靠要”思想,举棋不定,自救意识不强;滑坡地段还没有开始种草,毁损和倒塌的房窑也未开始加固和新建,群众的过冬度春问题可怎么办呢?endprint
在崔家圪崂村路旁南泥湾采油厂一个班部门口站定。一小伙子正在班部的一间房子里休息。上前一打问,此人叫杨帆,36岁,正是崔家圪崂村村长。问起村里的情况,杨帆说:“全村63户、221人,其中真正在村住的只有33户、62人。这次强降雨,造成3户、7孔窑洞倒塌,7户、14孔窑洞裂缝。”
我问:“现在开始加固和重建了吗?”
杨帆说:“还没有!”
我又问:“为什么?”
他回答说:“现在这几户人都在帐篷里住,过几天就开始加固和重建。”
“建窑洞,还是建平房?”
“当然建平板房!石窑和砖窑再不敢建了!”
离开崔圪崂村,我叮嘱杨帆,一定要抢抓时间,动员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加固窑洞,抢修房屋,抓紧滑坡地带种草,尽快恢复植被。杨帆表示将会立即行动。
再往后行,便到了刘新庄村。只见窑洞,并不见人。走上路边小坡,4孔生墩石窑,都上了封条、锁了门,不见主人;再走一户,一个小院,3孔生墩石窑,两孔安着门窗、锁着门,一孔放着杂物。院内搭有一顶帐篷,却并没有人。只是旁边拴着一条小狗,“汪汪汪”地叫着。退下来再往后走,路边有一小院,3间平房,3孔土窑洞,旁边搭有一顶帐篷。一男一女两位老人出出进进地忙碌着。我们停下车,走上前,在帐篷中坐定。两位老人很是热情,急忙拿来香烟和饮料招呼我们。拉话当中我们得知,男主人叫白玉生,现年72岁,还是个村医。儿子和媳妇带着两个孙子外出打工,他和老伴张兰生在家,一边给乡亲们卖药看病,镇上每年补助8500元;一边种植6亩玉米、洋芋、谷子,守着家业。老人很是健谈,说他正想见我呢,没想到我竟然就出现在他面前,故显得十分高兴。讲起过去,他说他家早在1938年就是当时陕甘宁边区延安县河庄坪区刘新庄乡政府所在地。他父亲白万弟是1926年入党的老党员,曾担任过刘新庄乡乡长,与习仲勋是结拜弟兄。习仲勋曾在他家开过会、作过客;毛主席转战陕北时还骑马路过他家。所以,他一定要把这3孔土窑洞保护好。说完,便拉着我的手,要我看他家受灾的房子和窑洞。我走进去仔细观察,发现3间平房地基略有下沉,部分出现了裂缝,通过加固,可以居住;那3孔古老的土窑,破烂不堪,再加上这次雨水冲刷,已成危房,不能加固了。正说着,在村委岗位上干了两届的52岁村支书李建伟也赶来了。问起村里的情况,李建伟说:“全村54户、156人,其中在村10户、26人。这次强降雨,倒塌房窑3户、4孔(间),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出现裂缝,需要加固。老李介绍,他的4个女儿都已出嫁,家中只有他和老伴两人,5孔石窑,倒塌了1孔。眼下,他给南泥湾采油厂河庄坪采区打工,收入还可以。过两天他将收拾倒塌的那一孔窑洞,并组织动员群众加固和抢修房窑。”临走时,我们一起与老支书和白玉生老两口合了影,并鼓励他们用勤劳的双手重建美好的家园。
沟掌最后一个村子是若寺湾。在村头我们正巧碰上了村长刘元军,现年51岁。问起村里的情况,刘元军说:“全村91户、261人,其中在村25户、36人。倒塌房屋9户、30孔(间),严重损毁19户、65孔(间)。灾情相对比较严重。另外,部分坝地玉米被洪水淹没。”刘元军家4口人,4孔窑洞倒塌1孔,目前正在抢修。接着,镇上带片领导、29岁的选调生、副镇长薛慧和24岁的驻村干部何飞龙也赶来了。我们一起研究了若寺湾村的灾后重建工作。
在小薛和小何的引领下,我们由原路返回,来到了半沟的贺团峪村。在村口搭建的帐篷里坐定。56岁的村支书曹海云,村委委员曹海军、任生平,村会计曹习安,“五保户”曹文杰在场。谈起灾后重建工作,支书曹海云说:“全村64户、174人,其中在村17户、37人。倒塌房窑4户、12孔(间),严重受损7户、15孔(间),轻微受损9户、22孔(间)。因大多数户在河庄坪镇有安置房,不久就要搬迁,所以就不再新建和加固了。”再问村里的产业,会计曹习安说:“主要是棚栽业,其余为苹果(幼园)和小杂粮。全村40个弓棚由8户经营。春季种植菠菜,夏秋为西小瓜,秋冬准备种植西红柿、豆角,收入还不错。”
在这次暗访中,群众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刘新庄村白玉生请求抢修道路的工队将损坏他的硷畔邦起来,恢复原状;另一个是贺团峪村支书曹海云建议区交通局抢修道路时,将滑塌地段彻底整治,以免产生新的滑塌。对此,我一一答复了他们的要求。回到城里机关后,就给区交通局局长苏琳写信,要求务必重视,重点予以落实。
十
8月22日上午8时40分,继续带领区委办小田、小王驱车前往松树林社区服务中心暗访灾后重建工作。
进燕沟,向东南,行进在燕(沟)金(盆湾)公路,只见柳林镇赵庄村一带,公路两边的石头、砖块、泥石流和倒损的树木随处可见,有的地段的滑坡和农户倒塌的硷畔还没有开始砌邦;沟道两岸的山坡因泥石流被毁的植被也没有开始种草;沟道里的淤泥、杂物、倒损的树木更没有清理。总之,灾后重建工作在这条沟没有大的进展。
翻过稍元梁,进入松树林辖区。只见公路两边堆积着厚厚的淤泥,树木倒损;沟道里,从山上涌下的泥石流、倒伏的树木、被水冲倒的玉米,遍地都是,看上去依然一片狼藉;山坡上被泥石流毁坏的植被,也没有开始种草;家户垮塌的硷畔、房窑也更没有开始修建、加固。再前行几公里路程,我们便拐进了右手沟里的高窑村。
高窑村是松树林社区服务中心的重灾村。通村的柏油道路已变成了黄土路,道路两旁堆积着高低不平的淤泥,沟道里的玉米被洪水冲毁得乱七八糟。我们从村中穿过,直接行至后沟,只见靠山体一侧路旁的树荫下躺着一个人。停下车,上前询问,此人叫左长龙,45岁,是南泥湾采油厂雇佣的一名临时照井工。他所照看的24个井场、49口油井,水毁严重。虽然经过这一段的奋力抢修,但目前仍有一半油井没有恢复生产。对面靠山体一侧,一台挖掘机、一台铲车,正在挖填跨沟道路。左长龙正是指挥工人抢修通往井场道路的。endprint
告别左长龙,掉头又返回到高窑村。先在一处修建房屋的地方停下。6个人正在忙着抢修房屋。主人温世毛,45岁,人憨厚老实,没有娶妻,一人生活。家中原有4孔石窑,在前一段强降雨中全部倒塌,连东西也全部被埋被毁。现在又在这里选了地盘,挖了地基,准备新盖4间平房,打算入冬前居住。旁边搭了一顶帐篷,供他临时居住。帮他建房的是他的侄儿、侄媳、姐姐和其他亲戚。我问:“建4间平房需要多少钱?得多长时间?”他手挠着头,不紧不慢地说:“需9至10万元。抓紧一些,半个月就修好了!”接着,他的姐姐就给我诉说起他的可怜来。我鼓励他不要怕,“政府将来给倒塌重建房屋户每户补助3万元,特困户另加1万,这样你就能补到4万元;自己再出上五六万元就够了。如果实在拿不出来,欠一点账,来年还嘛!”我的一席话,使得温世毛笑了,大家也都笑了。
接下来又在朱院军建房户处停了下来。朱院军现年32岁,家中4口人,父亲去世早,平时他们小两口带着孩子在延安东关百米大道电信巷开着门市,他的母亲待在村里的家中照门。也是前一段强降雨,造成他家大小3孔土窑洞全部倒塌。为了让母亲冬天能住上安全舒适的新房,他赶回家中,选了一块地皮,决心再建三间平房。这当儿,村支书陈福祥、社区驻村干部李刚也闻讯赶到。问起村里受灾情况,陈福祥说:“高窑村共有98户、421人,其中在村64户、220人。强降雨倒塌4户、17孔砖窑,严重受损32户、83孔(间),轻微受损31户、130孔(间)。目前,大部分倒房户和房屋受损户已开始抢建和加固,预计入冬前都可以入住。”
离开高窑村,继续前行,来到陈则沟村。路边有人正在建房。松树林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柳蓉、人大主席左长鹏也下乡来到这里。经了解,建房的是李殿清、边远旺两户,而且两户联建,共建上下两层34间,供采油厂道班租住。
再往前,经前后新窑、松树林、米庄、孙家砭、前后马坪、邓屯、芦则沟、赵家河等村,最后来到胜利水库。公路两边的淤泥和有的沟道的树木还没有清理完毕;胜利水库的水已经泄完,可溢洪道抢险工程仍停留在前一段抢险的基础上,没有实质性进展。
上午10时40分,我们离开松树林,驱车返回延安。没有走原路,从杨家峪村拐进,翻山下到川口乡。但见庙安、史崖、刘渠、两河口、梁崖、党庄公路沿线,乡村两级干部正组织男女老少铲除公路的泥土,打扫卫生,干得非常起劲。我很是高兴。看来,川口乡党委、政府知耻后勇,已经掀起灾后重建的高潮,并且已经取得很大进展。
十一
8月23日上午10时40分,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看望完因车辆肇事受伤住院的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杜喜平后,继续带了区委办小田、小王暗访了凤凰山街道办事处灾后重建工作,尤其是环境卫生整治情况。
首先来到迎宾楼巷,巷道和多个门店前丢有不少垃圾,遂徒步一户一户进行批评教育,并责其立即打扫干净。共处罚10余户。接着又对二道街的蔬菜肉食市场进行了检查。市场总体上干净整洁、摆放有序。对于有的摊点前个别细节问题一一进行了规范。商户都能理解,配合默契,现场气氛和谐。
过了西沟大桥,对北桥沟至王家坪纪念馆沿线的环境卫生又徒步进行检查督促。
穿过延河兰家坪大桥,跨过石佛沟大桥,上午11时50分来到凤凰山街道办事处文化沟社区。社区书记杨蕾、主任吴晓霞和10余名社区干部在社区。对检查出社区范围内的环境卫生问题,尤其是社区周边乱堆的水泥板、石块,要求他们尽快组织清理,不留死角。同时向他们指出,一定要注意下班后的中午和晚上的卫生保洁,充实力量,盯死看牢,不要出现断档、空岗。
中午12时返向区委机关。路过大砭沟,看到路边弃有垃圾,垃圾桶暴满,还有一处垮塌的围墙没有砌帮,遂打电话给桥沟镇人大主席艾绳富,责其尽快整改。
穿过市场沟时,看到马路两边垃圾台暴满,墙上贴有野广告,商户门前弃有垃圾,马路和人行道上落了不少树叶,遂停车,一边一户一户处罚整治,一边唤来社区书记袁晓莉,进行严肃批评,要求马上行动,务必于下午上班之前整改到位。直到中午1时才回到区委机关灶午餐。
十二
8月24日上午9时,放弃了周六休息时间,继续带领区委办小田、小王,驱车前往南泥湾镇暗访灾后重建工作。
路过桥沟镇黄蒿洼沟,只见公路两边因雨水冲刷暴露出许多白色垃圾;路边垃圾桶、垃圾台、垃圾屋中的垃圾普遍暴满,没有及时清理,建筑垃圾、乱砖乱石倒了不少。随即给副区长王文忠打电话,要求其组织力量,尽快整治。进入柳林镇境内,高坡、柳树巷、二十里铺、沟门沿线,卫生脏乱差,商店、饭馆门前乱摆乱放,人行道车辆乱停;沟门至三十里铺沿线,三十里铺高速公路至南泥湾出口两侧,不仅大环境较差,弃有不少建筑垃圾及石头和零乱的建筑材料,而且两岸泥石流形成的滑坡,种草不彻底,又打电话给柳林镇镇长薛战飞,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上午9时50分进入南泥湾辖区。高速公路出口处靠河畔一侧倒了几堆建筑垃圾,并弃有不少白色垃圾;沟道里被洪水冲倒的树木没有清理,被毁庄稼还没有开始“以菜补粮”;南蟠龙村两头丢有不少垃圾,过境路两边的院落乱七八糟,没有很好地整治。
再往前行进,从南泥湾林场向南拐进桃宝峪村。
整个南泥湾镇与其它乡镇比较,灾情不重,桃宝峪村除了一些坝地玉米被水淹没、山上的植被有几处滑坡外,其它几乎都无大碍。在村北头,我们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通过交谈,得知这是刘瑞瑞家。刘瑞瑞,女,现年28岁,全家5口人;丈夫冯继平,38岁,在延安川口采油厂当机械维修工,她和两个孩子及娘家母亲在家生活。院子里搭有帐篷,供她家临时住宿。5孔砖窑,其中她家2孔,因后山滑塌,导致出现裂缝,成为危房;公婆家的2孔和弟弟家的1孔完好无损。问她几时开始建房,她说:“没钱!”当我说明农村倒损房屋户建房每户政府给补贴3万元时,刘瑞瑞高兴地笑了,说:“那我赶快叫丈夫回来,一两天就开始建房。”endprint
在我们拉话当儿,又凑过来几个人。其中一人叫冯光林,现年58岁,家中两口人,没有受灾。问起全村的情况,冯光林说:“村里共有52户、216人,其中在村30户、91人。无倒塌房屋户,只有3户、8孔(间)房窑出现裂缝,成为危窑危房,需要重新修建;有5户、12孔(间)房窑轻微受损,加固后可以入住。另外村党员活动室5间平房地基下沉,出现裂缝,需要拆除重建。”我让他转告村支书冯光成、村主任冯光银务必抓紧灾后重建。
从桃宝峪村出来,我们继续前行,向南泥湾镇子赶去。镇子上的卫生,与平时相比差多了,不仅商店、饭馆门前乱摆乱放,而且街面上丢有不少垃圾,尤以小学门前为甚。
到了镇子大生产纪念馆广场,掉头向南拐进九龙泉。路过三台庄,柏油路变成了黄土路,路两边的玉米沾着厚厚一层黄土泥巴。三台庄道班工人陈思俊带着男女5人正在清理路面,但是不见镇上和村上干部。一直到后九龙泉,见不到人烟。一路上显得冷冷清清,没有一点灾后重建的氛围。对此,当即让小王回去拟写通报,对南泥湾镇的工作提出严厉的批评,要求立即行动,迎头赶上。
十三
8月25日,是个星期日,天阴雾大,下着蒙蒙细雨。
上午9时50分,早餐后,继续带领区委办小田、小王驱车赶往李渠镇暗访灾后重建工作和环境卫生。
210国道桥沟段路边弃有零星垃圾,遂打电话给区环卫局副局长、环境卫生督查大队大队长张小兵,要求尽快督查清理。从高峁湾村进入李渠镇辖区,只见高峁湾综合市场门口、西过境路碾庄沟口有零星垃圾;李渠镇街道上侧堆有昨夜下雨冲积的淤泥,街东头两侧乱摆乱放、垃圾遍地。期间,正好碰上镇上巡查环境卫生的镇党委副书记张锋、环卫副所长吴星星、干部程凯,叮嘱他们逐块整改。
跨过延河大桥,穿阳山居民居住区村道而过。村道上堆有不少沙子、水泥、砖块,有村民正在补修房屋,但卫生脏乱差。过阳山村,进入阳洼、沙家圪崂、赵家沟、瓜地沟一条沟。总体上看,这条沟与其它地方相比,灾情不是很大,但仍有一些损失。
在沙家圪崂村,我们见到24岁的白兵,他家共4口人,除了他和妻子外,还有两个小孩。他没有外出打工,在家种植2亩洋芋、3亩玉米,光景过得一般。这次灾情,他家除了农作物有些损失外,窑洞没有受到损毁。说话间,带片领导、镇人大副主席南志荣、沙家圪崂村党支部书记冯光玉、赵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来则也赶到了。一阵寒暄后,话题便转到村里的灾情和灾后重建工作。沙家圪崂村党支部书记冯光玉说:“全村205户、610人,其中在村198户、580人。这次强降雨灾害,共造成10户、43孔(间)房窑倒塌;8户、13孔(间)房窑严重受损。另外,34座温室大棚全部倒塌,棚里的瓜菜全都压埋,2000亩玉米、谷子、洋芋不同程度受灾。目前正在组织救灾。”我问:“知道上面灾后重建补助政策吗?”大家异口同声地答到:“知道。”于是,我让片长南志荣和村干部抓紧救灾,特别要抓紧危窑加固和倒塌房屋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顺利入住。
再往后走,便来到了沟掌的赵家沟。附近有一处私人开办的煤矿,即向华煤矿。因资金短缺、市场销路不畅,停止生产。在村头一户人家门前站定。主人叫刘继兵,今年51岁,全家6口人,他、妻子、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子。原有十多年前修建的4孔石窑,农历6月11日晚5时多,发现有了裂缝,当即搬离,简单地收拾了一些东西,当晚11时30分窑洞就倒塌了,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现在,一家人在路边临时搭建的4间彩钢房居住。现已在路边修起了4间平房,花费7万多元,欠账5万多元,随后就要装修、购置家具,准备于农历8月15日前入住。但仍需3万元左右。问起村里其它户的情况,刘继兵说:“全村30余户,约200人。其中在村居住15户、80人左右。这次因灾倒塌房窑2户、10孔石窑;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通过加固处理可以入住。”从他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对灾后重建和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告别了刘继兵,从赵家沟出来,雨愈下愈大。我们没有直接返回,而是拐进了东边的另一条支沟——瓜地沟。道路泥泞,费了很大周折,好不容易来到村上。在一处搭有4顶帐篷的平台上,我们停下车,走进了其中的一间帐篷。此时,60多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刘和平和45岁的村主任张伟,以及村民高生满、雷润生等均在场。刘和平、张伟告诉我:“瓜地沟村的灾情十分严重,全村74户、196人,其中在村大约40户、100人左右。强降雨共造成3户、9孔石窑、砖窑倒塌;90%以上户的房窑不同程度受损;100多亩玉米、谷子、洋芋等农作物受灾。镇上干部很负责任,多次来村组织群众抢险救灾。目前,镇村两级正在研究受灾村民的搬迁和房窑重建工作。”从帐篷中走出来,举目四望,瓜地沟的灾情的确很重,整个村子到处是塌方,看上去显得十分零乱。不由地对他们的灾后重建工作担心起来。
从瓜地沟、阳洼沟出来,再绕过阳山村,跨过延河,又来到李渠镇子上。此时已是上午10时40分。我们从镇子西头拐进了沙家沟,又分别检查了中庄和沙家沟村的受灾情况和灾后重建工作。正好,镇人大主席祁超、镇纪委书记贺小平、副镇长马延明、杜方媛等镇上几名领导干部冒雨在两个村核实灾情、组织指导村民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经向镇村干部和村民常正平、杨光前、孙汉树、岳志梅、王有凯等人调查了解,中庄村共有170户、502人,其中在村110户、460人。这次强降雨灾害倒塌房窑3户、7孔(间);严重受损3户、7孔(间);沙家沟村共有54户、264人,全部在村,倒塌房窑2户、6孔(间),严重受损3户、9孔(间)。目前,房屋加固和重建工作正在全面有序展开,预计在大冻前都可以安全入住。至于玉米、弓棚受损毕竟是少数,问题不是很大。听到这里,我的心放下了,嘱咐他们,抓紧时间,加快开展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十四
8月26日中午1时20分,在区委机关灶午餐后,顾不得午休,继续带领区委办小田、小王,驱车前往贯屯社区服务中心暗访灾后重建工作。endprint
穿过蟠龙镇,进入贯屯社区服务中心所辖的宋家沟、韩家沟村。这两个村看上去灾情不大,村容村貌整洁,公路宽敞、干净,没有破损和堆积淤泥,心里较为欣慰。
在贯屯社区服务中心所在地贯屯村,贯屯煤矿生产的煤渣倾倒在沟道和路边,形成高大的煤山。我上次来贯屯调研检查工作,曾要求社区书记、主任责成煤矿立即清理,可时至今日依然未动,心中难免有些不快。
过了贯屯,来到龙湾村,公路沿线下侧堆有十余堆石料,垃圾遍地,脏乱不堪。
之后,顺着沙石路,向榆树坪、泉岔河、白家砭村方向前行,最后来到云山寺村。沿途公路泥泞不堪,村子七零八落,塌方随处可见,玉米、洋芋大部分枯死,人烟稀少,没有一点活力。
在龙湾通往榆树坪村之间,10余名人员正在抢修道路。停车打问,才知是包扶榆树坪村的市财政局副局长刘小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拓宽1.9公里柏油路。在泉岔河村的路边,我们碰到一个人。此人叫张怀忠,46岁,是后边一个村子白家砭人。全家3口人,夫妻2人和1个儿子。家中3孔石窑,所幸未有垮塌,但地基下陷。他说:“白家砭村原有37户、165人,现在村只剩8户、22人,其余或外出打工,或进城经商,或带着孩子在镇里上学。留在村里的人没有什么门道,只能种地,维持简单生活,发展什么都没有信心。”
拉话当中,走过来两个人。一个称王贤有,53岁,家中6口人;另一个叫苏政平,42岁,家中5口人。问起村里的情况,二人沉思了一会,掰着指头说:“全村原有152户、608人,现在只剩33户、80人。这次强降雨导致12户、29孔(间)屋窑倒塌。关于救灾政策,社区干部已宣传到了,我们也清楚,但就是没信心,建不起。”
云山寺村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攀谈中,得知他叫姬文军,46岁,家中5口人。32岁的残疾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蒲城荆姚镇居住,供孩子上学去了,他和老母亲住在村上劳作。今年雨水过剩,庄稼受灾严重,玉米、洋芋不少已死亡。眼下,没什么好干的,他准备外出打工,挣几个零花钱,供孩子上学。再问村里的情况,他含含糊糊地说不清楚。后与社区干部核实:全村共有101户、428人,现在村16户、46人。倒塌房窑3户、12孔(间),严重受损2户、8孔(间)。
面对宝塔区最偏远的乡镇——贯屯社区服务中心这种状况,我不禁对灾后重建担心起来。看来,这里没有大规模建设的必要,应当痛下决心,实施移民搬迁,让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十五
8月27日上午8时20分开完区委常委会,继续带领区委办小田、小王等驱车前往蟠龙镇暗访灾后重建工作。
上午9时20分,首先来到该镇川道边的小李渠村。只见路边一处正在新修房屋。停车走上前去,方知49岁的李贵军正和他的弟媳刘建霞,带领10余人给他们兄弟俩修建平板房。在这次强降雨当中,他和弟弟李贵奇的2孔石窑、1间平房倒塌。他的妻子早年出走,以后再未续弦,现单独生活;弟弟家4口人,夫妻2人,外加一儿一女。他们将原址上的废石土渣倾倒并平整好场地,重新修建4间平房,投资大约10万元,预计二十余天建起,赶入冬前就能入住新房。我听了他们的介绍,很是高兴,鼓励他们好好干。再问村里的情况,在公路边卖葡萄的村会计闫龙说:“全村151户、490人,其中在村112户、251人。倒塌房屋2户、4孔(间),严重受损7户、15孔(间)。自己家5口人,夫妻2人,加3个孩子。3孔石窑出现严重裂缝,无法入住,现居住在帐篷里。这几天,村里正在研究审批新建房屋宅基地。”问他的收入情况,他说:“共种植5亩葡萄,往年每亩收入七八千元,今年受灾,亩均收入只有五千元,生活不存在问题。”
离开小李渠村后,我们准备去四咀村看看。跨过蟠龙河,来到郭家庄,道路受阻。区交通局正在组织工队抢修道路。我们下车询问,工队长秦千平带着11名工人砌邦柏油路塌方地段。他说:“这条柏油路全长8.8公里,全段6处塌方,4处垮畔,需要砌邦,投资需五六十万元,有一个月就修好了。后面是何峁和四咀村,暂时还不能通车。”我们只好掉转车头赶往别的村子。
上午10时10分,我们来到纸坊沟村。该村是蟠龙镇的一个拐沟村,是原省文工团团长、剧作家安全蹲点的村。当年,在安全同志的带领下,纸坊沟早就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有了产业,打坝治沟,造林种草,修通道路,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我们来到村上后,只见部分村民正在加固房窑。56岁的村支书王存明告诉我:“全村71户、223人,有房窑201孔(间),其中当年安全带领大家修建2排、139孔砖窑。这次强降雨,共造成1户、5孔窑洞倒塌,其余为轻微受损,通过加固可以居住。”再问收入情况,51岁的村主任李庆国说:“沟坝地的玉米几乎都被洪水冲光了,95亩山地苹果,开春受冻,前一段雨涝,苹果落叶十分严重,再加上野鸡啄食,收入甚少。”随后赶来的镇党委书记张振歧、镇纪委书记郝启龙补充说:“正因为纸坊村是一个特殊村,而且群众生活遇到困难,镇上将全力给予支持帮助。现在,村里加固窑洞的水泥就是镇上帮助解决的。”两位村干部也对镇党委、镇政府的干部在防汛救灾中的表现赞不绝口。
告别了纸坊沟村,我们在张振歧书记的带领下,又跃上了山窑则村。村支书不在家,村主任张有兵领着我们看了道路、果园、家户的受灾情况。通往村里的柏油路几处毁坏,同样区交通局正在组织抢修;道路两旁春季新栽的树木多数枯死;村中生产道路,被山洪冲刷得坑坑洼洼,很难行走。只是房窑受损相比之下并不严重,只是立地条件很差,几道坡上的苹果,生长得十分茂盛,很有生机。山地里的玉米,颗粒饱满,基本趋于成熟。张有兵告诉我:“全村33户、146人,其中在村25户、90人。倒塌2户、3孔接口砖窑,平时并不住人;严重损毁8户、29孔(间)。450亩挂果苹果,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栽植的。往年收入达240万元,今年因灾减产达三分之二。目前,镇村商量,准备实施整村搬迁,在蟠龙镇建设安置房,实行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他的话,引发了我的深思,像山窑则、纸坊沟、四咀这些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较差、且人烟稀少的村,就应该实施移民搬迁,实行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这样才能够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防灾避灾的问题,让群众真正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endprint
十六
8月28日上午8时40分,继续带领区委办小田、小王,驱车前往梁村乡检查暗访灾后重建工作。
路过李渠、姚店、青化砭镇沿线,就所发现的环境卫生、项目建设和道路塌方问题,给三镇主要负责同志打电话,希望引起重视,尽快协调解决。
上午9时30分进入梁村乡境内。只见小刘沟村通往梁村乡政府的公路上,乡长胡小文、纪检书记路胜利,会同小刘沟村主任贺挺祥,正带领20余名群众铲除公路上昨晚下大雨冲积的淤泥,我很是感动。遂停车,走到群众中间给予表扬。问起村里的情况,村主任贺挺祥说:“全村130户、387人,其中在村的93户、280人。强降雨倒塌房窑12户、28孔(间);严重受损37户、79孔(间)。目前,房屋重建工作已全面启动,其中6户已利用空房自行安置;18户在原址重建,已全面开工,并有6户主体已完工;集中建房安置的25户,地基已整好,待天放晴后,开挖地基。入冬前,49户房屋倒损户可全部妥善安置,确保安全越冬度春。”
过了小刘沟村,继续前行。快到乡政府驻地,拐进了右手沟。这条沟从沟口至沟掌,依次有呼家湾、高庄、郭石畔、兰塔、王疙崂、石家河等村。在呼家湾村口,我们遇见了一老翁,遂下车攀谈。该老翁,姓张,名怀胜,74岁,儿女都外出打工,家中只有他和老伴两人。两孔砖窑已渗水,产生轻微安全隐患,晾晒、简单加固后可以入住。为安全起见,政府已给他家院里搭了帐篷,现在老两口就住在帐篷里。说起党和政府,老汉尽说些感激的话。说话间,村主任和五六位村民围了上来,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54岁的村主任侯俊堂说:“全村105户、412人,其中在村49户、156人。倒塌房窑7户、13孔(间);严重受损53户、l60孔(间)。村上再没有其他产业,只有几个养猪户,其余主要靠种植农作物为生,且有100多亩玉米、豆子受灾。”问他是否开始建房?他吞吞吐吐地说:“已着手邦畔,还没有开始修建。”
我问:“为什么?”
他说:“乡上每个建房户要收5000元押金,群众没钱,所以政府不给放地基。”
接着,在场的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向我诉苦。
我安慰了几句,答应一定为他们协调,解决这一问题。
再往后沟行进,便来到了高庄村。这个村,曾是原延安市委书记高宜新包抓的一个贫困村。高书记当年给这个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其中最突出的是修了800亩基本农田,拓宽了进村道路,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帮助群众建起24座冬暖式温棚,修建大桥1座、希望小学1所。如今,人已去世,但村人乡人还记着,感恩不尽!
走进村子,六七位男女村民正站在路边聊天。停车问村里的情况,大家却说不准确,只是尽提意见。集中起来主要是村里没地基可建,再就是没钱建房,乡上还要收押金,问题基本上与呼家湾一样。
听说我们到来,副乡长师建军、驻村干部李建和村支书胡杰明、村会计刘志雄也先后赶来了。
我让村支书将村里的情况介绍一下。54岁的村支书胡杰明说:“全村183户、632人,其中在村79户、167人。这次强降雨,高庄灾情很重,倒塌房窑17户、64孔(间);严重受损61户、194孔(间)。”
我问:“村上为什么还不开始建房?”
乡村干部已看出了我所关心的问题,便表示:随后尽快落实宅基地,几天后就动工。
从高庄沟出来,我们又沿着川道柏油路继续向正沟前行。来到刘坪村,只见村子路边聚集了20多人。我以为村上在开会,便停下车,凑上前去了解情况。结果不是开会,而是一群人在闲聊。
正好村支书贺小军也在。我问村里的情况,33岁的贺小军说:“全村115户、404人,其中在村55户、193人。倒塌房窑18户、34孔(间);严重损坏30户、85孔(间)。计划集中建房安置34户,自行修建6户,移民搬迁1户,租借房屋1户。”眼下,他正为落实34户集中建房户的宅基地发愁,因为村里实在没有可供建房的土地,只能选在公路下边的20亩玉米、豆子地里。可作物还不到成熟季节。现在开始建房,必然面临毁“青苗”;等作物成熟后再建,又怕贻误了时间,赶入冬受灾户搬不进新房。61岁的刘继存、79岁的王丕库、48岁的米生岐等村民也吵吵嚷嚷,基本上是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保青苗,推迟建房;另一种意见是毁青苗,抓紧先建房。显然,前一种意见为多数,占了上风。我屈指算了算时间,只要前期规划、筹款、备料做扎实,准备到位,后期抓紧建设,就能够达到两全其美的目的。遂当即打电话叫来乡党委书记张军民研究。经过大家一阵讨论,张书记说让我放心,他们再开会讨论研究一下,争取妥善解决好这一矛盾。
十七
8月29日上午8时40分,继续带领区委办小田、小王,驱车前往青化砭镇检查暗访灾后重建工作。
再次路过李渠镇辖区,发现210国道沿线,尤其是崖里坪、东村、周家湾和李渠镇与姚店镇接壤地带,乱堆乱放现象十分严重,公路边的泥土和乱石还没有规范和清理,杂草丛生,严重影响树木和花草的生长;崖里坪靠公路里侧,电杆随意摆放,路边还有种植的玉米,并有一处塌方没有垒砌。遂给李渠镇主要领导打电话,希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予以整治改进。后又专门写信,加以强调。内容如下:
亚雄、催保、祁超同志:
今天再次路过李渠镇,发现210国道沿线一些大环境和小环境仍未整治、改进到位,现写信于你们,希望引起高度重视,组织力量,高点起步,全面、细致、彻底地予以解决。
主要问题是:崖里坪村靠公路里侧,弃有电杆,种有玉米,一处倒塌的小巷围墙还没有垒砌;高峁湾与桥沟镇二十里铺村接壤地带山体铺搭的防雨塑料布,天气放晴,但仍未揭开,被风吹雨淋得不成样子,严重影响沿线风貌;东村、周家湾村沿线建筑材料乱堆乱放,东村山体和周家湾村东头有乱挖地基、乱修房屋现象;周家湾与姚店镇接壤地带公路边的乱石和泥土还没有清理;整个辖区公路沿线杂草丛生,严重影响树木和花草的生长,等等。endprint
以上问题如不加以整治,不仅影响李渠镇的形象,而且也严重影响宝塔区乃至延安的对外形象。希你们千万不敢小视,抓紧在一两天内整改到位,并将整治情况及时报告区委。
祁玉江
2013年8月29日下午
(注:亚雄,即曹亚雄,李渠镇党委书记;催保,即刘催保,李渠镇镇长;祁超,李渠镇人大主席)
上午9时30分进入青化砭镇辖区的林坪村,遇见镇长李秋华、镇人大主席孙成东、镇政府干部贺喜军,带领部分村民正在清理头天降雨冲积到公路上的泥土。我下车对其进行了肯定和表扬。随后,带领李秋华和孙成东继续前行,一路上走走停停,对沿线乱堆乱放、滑塌泥土、杂草丛生等问题一一指了出来,并要求镇党委、镇政府立即组织清理。
重点镇建设是我们这次检查暗访的重点工作。镇上正在抓紧街道改造、广场建设、昌达园修建,工作很是努力,而且已初见成效。我们先检查了街道改造质量和环境卫生死角,当场进行了纠正。后来到昌达园建设工地。镇长李秋华介绍说:“昌达园是全镇移民搬迁安置小区,规划建设7层20栋楼房,共982套,含社区办公楼、幼儿园和其他公共服务场所。今年先期建设16栋、800多套。现已封顶3栋294套,其余年底全部封顶。整个园区计划赶明年国庆节前交工并投入使用。”在正在施工的12号、15号楼现场,我停下脚步,问施工班长陈建明:“今年能否完成主体建设?”这位31岁的年轻精干的小伙子干脆地回答说:“保证完成,没问题。”看到一个年轻瓦工操作很是熟练卖力,额头渗出颗颗汗珠,我很是感动,便与他攀谈起来。小伙子叫张小利,32岁,是子长县芋则湾人,16岁开始学瓦工,在这个行当已干了十几个年头。家中4口人,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在延安生活,他在这里打工,每天工资280元(大工)。旁边还有不少帮工,有男有女,统称为小工,大部分是当地农民,也有附近乡镇的群众,每天工钱为120元,收入很是可观。
从昌达园出来,我们又先后检查了镇西头的两个广场建设项目和镇街延伸工程。镇街延伸工程已经完工,共延伸500米,新建上下两层平房175间,上面一层住人,下面一层营业(89间),很是实惠。此时,66岁的冯宝贵正路过此处。问起他家情况和对延伸改造工程的看法,他说,他的老伴前几年去世,2个儿子已成家,外出谋生,他一个人在家生活。这次镇街改造延伸工程,他上下建了8间平房,新房后院还有4孔窑洞,有住的,有出租的,养老问题有保证了。我当即要求李秋华、孙成东他们与镇党委书记刘海明认真研究一下,将公路下面没有改造完的地段,依照上边改造的模式,尽快实施完善,力求做到整齐、美观、实用。另外,还要注意公厕修建,解决好群众的如厕难问题。相比之下,两个广场建设进度较慢,有些格调也不是很美观。我又当场一一作了指导。
最后,在李秋华、孙成东的引领下,我们又拐进了镇东新庄科沟。这条沟长达16公里,从沟口到沟掌依次有新庄科、七狼沟、常塌、二峁渠、碑路坪、平不塌、海眼沟、常沟、张马河、新山沟10个村子。这条沟属新庄科流域,经过多年治理,全建成了坝地、台地。一路上,放眼望去,平展展的沟坝地的玉米,绝大部分被水淹没,剩余的全部枯死。在常沟村,我们站定。驻村干部余水江和62岁的村支书马登俊及49岁的村主任苗生军随后也从镇上赶回。问起村里情况,他们掰着指头一一介绍说:“全村54户、254人,其中在村34户、106人。因灾倒塌窑洞7户、14孔(间)、严重受损6户、22孔(间)。眼下最大的困难是没有适宜建房的地址,村里正在筛选,一部分将要搬迁到镇上居住。”我当即表示同意。其它诸如苹果、瓜菜等产业损失较为严重。村支书马登俊有10亩老果园,去年收入达2万元,今年收入预计不足1万;4亩玉米几乎绝收。村主任苗生军,有苹果20余亩,养猪100余头。去年果园收入11万元,养猪收入3万元,总共达14万元。今年果园收入预计仅为3万元,养猪也没有多少收入,5亩玉米绝收。由此看来,今年的灾情确实非常严重,救灾和灾后重建任务十分繁重。
十八
8月30日上午8时30分,带领区委副书记高寒,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区委办公室主任高晶以及区住建、规划、水务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副市长薛海涛、市住建局局长陈进虎、市国土局副局长张建军等,驱车前往甘谷驿镇检查督促灾后重建工作。
进入甘谷驿镇辖区,只见210国道甘谷驿至延川县段,公路两边冲积的淤泥,倒塌的死树还没有清理;路边村子农户倒塌的硷畔和公路上边滑塌地段也没有邦砌;通往石家河治沟造地道路被雨水冲刷得坑坑凹凹,没有平整;沿线灾后重建尤其是倒损房屋建设的氛围不浓,心里很不高兴。一下车,当场对镇党委书记常延丽、镇长李平提出批评,要求迅速整改。
先来到石家河治沟造地纵深地段,查看治沟造地种植粮食的效果和受灾情况。石家河沟,是宝塔区先期启动的治沟造地重点项目。共造地1103亩,其中新增367亩。从今年种植的玉米等农作物看,大部分地段长势不错,基本上没有大面积的冲毁和淹没,只是有的地段长势不好,有的地段被水淹没。台阶堤坝的护坡种植的紫穗槐,成活还好,长势喜人。但房窑受灾不少。全村92户、297人,现在村居住25户、39人。倒塌房窑6户、8孔(间);严重损毁19户、58人、60孔(间)。倒损房窑的25户,计划全部移民搬迁至国道沿线的唐坪社区;轻微受损的有8户,有5户准备搬迁至镇上居住,3户还没有确定去哪里。
从石家河沟出来,我们又检查了顾屯流域治沟造地和受灾情况。顾屯流域治沟造地工程共涉及顾屯、何家、疙瘩、背河四个村,503户、1583人,现住村178户、412人。计划3年内全部搬迁至沟口的唐坪社区和甘谷驿镇。去冬今春共治沟造地5679亩,其中新增农田1728亩。这次强降雨,流域内灾情较重,冲毁新增农田800亩,目前已修复500亩;4200亩玉米,绝收2450亩。另外,一些树木、植被、道路、堤坝也严重受损,正在逐步恢复。灾后重建任务相当艰巨。endprint
最后,我们来到了唐坪村。该村是区委、区政府去年确定建设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一期工程2012年10月开工建设,共16栋,每栋上下两层,共221套,每套一厅一厨两卫两居室,86.4平方米。每套房价约15万元,其中各级政策叠加补助6万元,其余由个人出资。现已落实治沟造地移民搬迁57户,采取1:1返还政策;剩余164套,解决附近13个村因灾倒损房窑的164户群众,预计10月底,均可全面入住。
此外,镇党委、政府还计划在镇东村再建862套安置房,预计9月底开工;计划在镇西村建设656套,下步实施。考虑到今年建设时间有限、灾民入住安置任务十分繁重,我督促镇上加紧施工,加快建设。回到城里后又写信进行了叮咛。
延丽、李平并苏琳、志斌同志:
今日陪同海涛副市长到甘谷驿镇检查灾后重建工作,总的感觉你们在灾前灾后这一段时间,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同志们很辛苦,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灾后重建工作也正在紧张有序展开。但与其他乡镇相比,尤其是灾后重建工作,力度不大,氛围不浓,进度不快,整治不到位。现写信于你们,望能引起高度重视,再鼓干劲,再下硬茬,高标准、严要求,快速度地加以推进,给区委、区政府及全镇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发现的主要问题有:210国道沿线特别是甘谷驿至延川县段,公路两侧冲积的淤泥和倒损的死树还没有清理;沿线村子不少农户倒塌的硷畔和围墙也未开始砌邦;公路沿线两侧杂草丛生,严重影响树木、花草的生长和美观;通往石家河的道路坑坑洼洼,没有整修;顾屯流域改造的道路进展缓慢;唐坪社区建设进度不快,如不加紧施工,入冬前灾民很难入住;镇东村安置房建设仍停留在口头上,迟迟动不了工。至于镇西村的建设也是纸上谈兵;过去多次炫耀的大唐企业支持甘谷驿镇乃至宝塔区建设已成泡影;甘谷驿镇各类建筑的格调有待进一步研究统一,有的色调过于灰暗;镇政府机关损毁的房屋有待加快建设。等等。
这些问题是不是事实?还请你们再能够实地看看,细细检查研究一下,尽快弥补完善,把欠下的工作及时补回来。
祁玉江
2013年8月30日晚
(注:延丽,即常延丽,甘谷驿镇党委书记;李平,甘谷驿镇镇长;苏琳,宝塔区交通局局长;志斌,即贾志斌,宝塔区水务局局长)
十九
8月31日上午8时40分,继续带领区委办小田、小王,驱车前往姚店镇检查暗访灾后重建工作。
进入姚店镇辖区,街道及街道两侧,干净整洁,只是白牙村至钢厂、赵刘村沿线,一直到与青化砭镇接壤的地带,公路两侧杂草丛生,有些塌方、滑坡还没有开始整修,整个大环境要比过去好了许多,但一些细节还需加强和完善。
接着,我们掉转车头,向北拐进了炭窑沟、石窑沟、罗沟村。三个村子沿线,因沟掌过境高速公路开挖隧洞,柏油路变成了黄土路,且尘土飞扬;公路两侧滑坡、塌陷地段正在施工维修;沿线家户房窑普遍上着锁,不见主人。在罗沟村中心地带,好不容易见到一户开门的人家。遂下车查看。这是一座6孔砖窑的院落,房窑看上去还好,只是出现了几处轻微的裂缝。院子靠大门口搭了一顶帐篷,分明是主人临时避灾居住的地方,两个五六十岁的妇女站在中间一孔窑洞的门口。我问:“你俩叫什么?多大年龄?谁是主人?”年龄稍大一点的妇女答:“我叫曹树芳,63岁。”又指着旁边的那位妇女说:“她叫刘翠玲,59岁,邻居,是来串门的。”
从拉话当中,我们得知,曹树芳家的两个儿子已成家,现居住在姚店镇;她与自己同龄的丈夫李成金在家务农。眼下,老汉就在沟掌高速公路的工地上打工,因年龄大,一天只挣60元。眼前的这6孔砖窑已建成20余年,过去一直好好的,在今年的强降雨中却出现了安全隐患。家里有10亩苹果,春季受冻,夏季遭受冰雹袭击,收入不了几个钱;种植的4亩玉米、洋芋和豆角,基本绝收。邻居刘翠玲家也是两个儿子,均已成家立业,外出打工,他和59岁的丈夫马维成在家劳动。灾情、收入与曹树芳家差不了多少。眼下,老汉也在高速公路工地打工,不过工资比李成金高,每天120元。
问起他们愿不愿意搬迁到镇上去住?她们都表示不愿意。说那是年轻人的事,像她们这样上了年纪的老人,到镇上吃什么、喝什么?在村还有几亩地种,多少还能收入一些粮食和钱,基本生活是有保证的。
从罗沟村出来,我们原路返回到镇上,再向东,沿着210国道继续前行。镇东头的卫生较为干净,只是街道右侧的院落有些零乱。从杨家砭村,我们掉头向南,跨过延河大桥,沿着延安东过境路,深入纵深部分检查。过境公路两侧去秋栽植的串杨基本死光,到处堆放着砖石,公路两侧的淤泥还没有铲除干净。尤其是与延长县郭旗乡接壤的地带,公路两侧堆积着抢修道路铲下的高低不平的淤泥,不少新栽的树木歪歪扭扭,绿化带和节点地段有的被洪水淹没,有的被泥石压埋;隧道口稍向里的行车道两边的淤泥还没有完全铲除,令人十分生气。
从延长县境返回,又拐向安沟门、苏家沟、沙滩、界和坪、柏林湾、赵家沟一线。一路的状况,与前面看到的不差上下。在沙滩村小卖部前,我们停了下来。六七名群众凑在一起聊天。经盘问,他们都是沙滩村人。分别是46岁的艾先金、45岁的刘培宏、52岁的王培兰、45岁的王志梅、69岁的贺志英和63岁的村保洁员李成涛。说话间,来这条沟下乡的副镇长樊军、驻村干部白志强、界和坪大学生村官石慧、柏林湾村大学生村官刘童、赵家沟驻村干部尚荣荣也赶来了。看来,姚店镇的干部很辛苦,周末双休日仍然坚持工作在第一线,下乡到村指导灾后重建工作。
问起村里的情况,驻村干部白志强说:“沙滩村共有80户、247人,其中在村40户、120人。倒塌房窑1户、5孔砖窑;严重受损11户、52孔(间);全村有果树700亩,春季普遍受冻,夏季又遭受冰雹袭击,基本没有多少收成。玉米等农作物受灾也十分严重。村里的6孔党员活动室已倒塌。不过,这段时间镇村两级正在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endprint
在安沟门村口,村民丁海川、胡耀花、李月琴正在卖豆角和桃子。这个村是姚店镇的一个大村,全村222户、678人,其中在村162户、586人。这次强降雨共倒塌房窑15户、37孔(间);严重受损47户、72孔(间)。苹果、桃子、农作物也都普遍受灾。村民丁海川,现年37岁,家中4口人。种植的6亩玉米、洋芋被洪水淹没,6亩苹果受灾严重,4间平房严重渗水,现已开始加固。村民胡耀花,现年54岁,全家3口人,丈夫乔战政55岁,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儿子,种植的4亩玉米和洋芋、1亩谷子同样被洪水淹没;2个接口砖窑,漏水非常严重,不能居住,现只能住在临时避灾的帐篷里。
这时,丁海平镇长、郭永刚副镇长也赶来了。我们便将所看到和听到的情况原原本本讲给了几位镇领导和干部,希望他们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灾后重建任务,不辜负农民群众的厚望。
二十
9月1日上午9时,继续带领区委办小田、小王驱车前往冯庄乡检查和暗访灾后重建工作。
进入冯庄乡地界,直观印象,灾后重建工作动手早,工作较为细致,每个村的公路两边都有人员铲除杂草、清理泥土;有的村子的灾民自己动手,开始加固房窑、砌邦硷畔;区交通部门也组织工队正在加固抢修水毁路基和桥涵、路畔。到处可以看到忙忙碌碌的人影。
我们径直来到冯庄乡政府之后的王家沟村。该村是个移民搬迁村。早在2002年到2006年我在宝塔区担任区长期间,就已经实施了。村道和村庄周围栽植的松树、刺柏和种植的紫穗槐等已长大了许多,郁郁葱葱。四排76户、414人、304间的平板房依然尚好,没有发生垮塌。我们从最上一层房屋门前的村道穿过,只见近一半房屋大门和房屋紧锁,门窗陈旧,院子里杂草丛生,看上去有很长时间没有住人了。在村道最西头我们站定,只见一户人家的大门口坐着一位妇女,在纳着鞋垫。下车迎上去询问,得知这名妇女叫刘小梅,现年40岁,家中5口人,夫妻二人,另加3个女儿。大女儿贾宝笑,现年18岁,前年考上了西安医科大学,专业是药剂,今年在杭州实习;二女儿贾宝多,现年14岁,在冯庄小学上六年级;三女儿贾宝楠,9岁,在冯庄中心小学上二年级。丈夫贾凤云,常年在外打工,她自己在家种地。一家人生活蛮紧张的。大女儿每年学费需2万元,其他两个女儿每年学费也得5000元。往年丈夫打工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今年身体有病,只能收入往年的一半;她自己种植的8亩玉米、洋芋、谷子受灾严重,产量大减。听了他的诉说,我叮嘱她给我写封,表示会给孩子上学一些资助。她听后非常高兴,赶忙从地上站起来,很是感激地目送我离开。在隔壁的另一户人家,男女主人都在。这家人的光景相比之下就好多了。男主人贾凤亮,现年48岁;女主人米红芳,47岁。女儿已出嫁,儿子刚刚结婚。全家的收入主要靠养猪和组织乐队承办红白事的吹拉弹唱所得。现存栏适繁母猪45头,今年已出售猪崽300头,现还存栏120头,预计到年底还能出售200多头。全年纯收入至少10万元;外出承办红白事年收入5万元。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从贾凤亮家出来,硷畔上围站了七八个人,其中有副乡长苗海军、村支书刘兴满,此外还有几位年迈的妇女。问起生活情况,大伙都乐呵呵地笑着。58岁的村支书刘兴满告诉我,全村94户、438人,其中在村70户、120人。除了1户人家倒塌2孔窑洞外,其余房屋都经受住了强降雨的考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漏水和裂缝,简单加固后可以入住。
从王家沟出来,我们继续向乡政府驻地行进。走到王庄村,只见公路边八九个村民正在清理路边杂草。我们走下车,迎上前去,正好38岁的村支书张永军和驻村干部高光阳都在。问起村里的情况,张永军说:“全村67户、269人,其中在村36户、185人。倒塌房屋3户、8孔(间);严重受损17户、68孔(间)。目前正在规划地盘,即将动工修建。对上面的补助政策大家都知道。”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首头庄村。50岁的村支书曹丕东、驻村干部赵小东,正带领6个村民铲除路边的杂草。问起村里的受灾救灾情况,曹丕东说:“全村75户、243人,其中在村44户、170人。这次倒塌房窑7户、11孔(间);严重受损3户、6孔(间)。目前,同样正在全面规划地盘,即将动工,保证入冬前所有灾民都能住上新房。”
最后,我们来到了乡政府所在地冯庄村。该村被区委、区政府列入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现已建起78套移民搬迁住宅,每套上下两层,4室两厅、一卫一厨,面积120平方米左右,很是宽敞明亮。目前已入住40余户,预计年底其余户都能入住。现在,工队正在抓紧建设广场、市场、公厕等附属配套设施。此外,乡上在隔边还谋划建设移民搬迁安置房183套,其中改善本村住户89户,安置附近受灾户94户。届时,冯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将会聚集更多人口,必将更加繁荣昌盛。看着路边和广场树荫下围坐着的人们那张张笑脸,我很是高兴,精神倍感振奋,对冯庄乡、对宝塔区灾后重建和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二十一
9月2日,星期一,工作很是繁忙。回想前两天检查暗访元龙寺社区服务中心灾后重建工作,所见所闻仍历历在目。
从甘谷驿镇进入元龙寺社区服务中心境内,公路沿线尘土飞扬;塌陷的路畔和农民的硷畔还没有砌邦,到处堆的是石头;公路两侧杂草丛生,村民院落零乱不堪。
社区服务中心书记周文亮、主任张永萍将我们领到川道西边的拐沟里一个名叫杨家沟的村子。村西头的台地上,七八个人正在修建平房。周文亮说:“这个村共有117户、387人,其中在村47户、140人。全村倒塌房窑14户、33孔(间),严重受损16户、64孔(间)。在受损的58户中,准备搬迁到附近的姚店镇的18户,原址重建的19户。轻微受损16户、64孔(间),经过加固维修后可以入住。村上19户集中安置点,规划建设3排、69间。目前已建成12户、46间,其中2户已入住。其余马上就能够建成,保证入冬前全部入住。”
我问其中干活的一个人,他叫丁玉祥,现年53岁,全家5口人。原有4孔砖窑,在强降雨中严重受损,成为危窑,不能入住。在村集中安置点,他新建4间平房,需投资8万元。他一边介绍,一边拉着我走进新建的平房。房间宽敞明亮,很是气派。我给他讲了上级的政策,鼓励他抓紧室内粉刷和设施配套,争取早日入住。丁玉祥乐呵呵地笑了。endprint
从杨家沟出来,我们拐回到主川道的公路上,向前行至社区服务中心所在地,便拐进了左手沟。一路上,公路两边的淤泥和死树烂柴还没有清理干净,时不时尘土飞扬。一直行至沟掌,跃上一个平台,车才站定。
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张永萍介绍说:“这个村叫新丰村,全村92户、284人,其中在村21户、56人。这次强降雨,共倒塌房窑24户、37孔(间);严重受损12户、45孔(间);轻微受损12户、32孔(间)。安置办法一是原址加固重建;二是就近选址重建;三是移民搬迁到姚店镇居住,这种办法占了多数;四是集中建安置点安置。眼前新整理的这块宅基地,准备建13间平房,安置6户。预计9月底可建成,10月份入住。”
问村支书王海友、村主任刘志龙还有什么困难,他俩说没困难。在话言话语中无不透露出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二十二
9月3日上午8时50分,继续带领区委办小田、小王前往桥沟镇检查暗访灾后重建工作和环境卫生整治。
桥沟镇与其他乡镇相比,工作相对滞后,以乱修乱建、环境卫生、群体性越级上访最为突出。究其原因,客观上讲,桥沟镇地处延安城乡结合部,摊子大,人口多且社情民意复杂,市区在建项目产生的矛盾多,干部力量不足,协调和管理的难度大;从主观上寻找差距,主要是班子弱、干部责任心不强,村级组织力量薄弱,工作思路不清,重点不突出,标准不高,不能够持之以恒且不敢直面矛盾,“盯死看牢”、下茬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力度不大,因而造成工作疲于奔命,被动应付,治标不治本,有的连表象都治不了。对此,上级不满意,群众怨声载道。
这次重点检查暗访了该镇的南寨砭、黄蒿洼、枣园、印则沟、杨家岭、任窑则等村的灾后重建工作和环境卫生整治情况。所到之处不尽人意。除杨家岭、任窑则情况尚好外,其余均差。南寨砭新居一线,上午9点钟了,公路沿线门店前和人行道依然脏乱差,无人打扫卫生;印则沟,一半归黄蒿洼村管,一半归东关村管,上下沟环境脏乱不堪。通往上印则沟的道路泥泞难行,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垃圾台普遍爆满,臭不可闻,无人问津,居民群众苦不堪言。途中,遇见一少妇,经打问,此人名叫韩红红,29岁,家中4口人,丈夫在外打工,两个孩子在城里上小学,她在家管理家务。说起行路和环境卫生,她一脸苦相,一再要求我下决心整治,给居民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黄蒿洼沟雨后暴露出来的白色垃圾还没有清理干净;前枣园村沟口沿线道路已清理的淤泥和垃圾又有所反弹,垃圾台四周的垃圾堆积如山,而通往后枣园村的道路,可以说是一条典型的烂泥路。枣园村共有57户、207人,其中在村54户、193人。倒塌房屋14户、38孔(间),严重受损12户、50孔(间),基本没有看到重建的迹象。全村有苹果487亩,其中盛果园202亩,粗放园156亩,残次园129亩。区上早就告知东新区一期建设还到不了该村,对春季造成未管理的苹果将予以赔产,要求其尽快管理好苹果,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村“三委会”主要领导阳奉阴违,截止目前,既不领取补偿费,又不管理果园,造成400多亩果园撂荒,果树杂枝纵横,树下蒿草丛生,一片荒凉破败景象,令人十分生气和痛心。
上午11时回到办公室,愈思愈觉得桥沟的问题再不能视而不见了,更不能久拖不决,必须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彻底予以整治。遂决定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充实和加强桥沟镇党委、政府班子领导力量,抽调区上政法、组织、纪检、反贪、住建、规划、农业、果业、公安、环卫、司法、信访等部门得力干部,组成若干工作组,进村入户全面开展工作,就违章建筑、环境卫生、信访稳定、村干部腐败、群众教育、环境保障等六大问题,集中进行教育整顿,优化发展环境,促其迎头赶上。
二十三
9月4日上午8时,继续带领区委办小田、小王对宝塔山街道办事处灾后重建和环境卫生进行了检查和暗访。
首先来到东苑社区。该社区不仅是宝塔山街道办事处,也是城市22个社区中最大的社区。共辖18171户、51962人。有工作人员52人,其中干部11人、网格员33人、公益性岗位5人、劳动协管员3人,另有保洁员101人。因为社区处于东关百米大道,在这次强降雨中,基本没有大的灾情。路过欧锦园时,已是上午8时15分了,垃圾箱依然爆满,周围弃有不少垃圾。随后来到社区办公地方,书记、主任都不在,只有几名工作人员正在打扫室内卫生。问书记张小华、主任白晓晔和其他人员到哪里去了?大家说:“一早就出去检查卫生去了。”对此,我较为满意。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东风社区。尹家沟沟口卫生脏乱差,并弃有大量的烟头、废纸,还堆有一大堆沙子。我们便拿起扫把,和周围蹬三轮拉货的群众一起将垃圾清扫干净。这时,宝塔山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白承平也赶来了,我随即进行了批评。之后,与白承平同志一起来到东风社区办公地,只见服务大厅人员到岗情况良好,办公秩序井然。东风社区相对管辖范围较小。共辖2643户、8964人。因为山体居住不少居民,又地处长青路沿线,所以在这次强降雨中,泥石流、内涝、倒损房屋等灾害还是比较重的。据核查,共倒损房屋42户、115孔(间)。社区共有工作人员20人,其中正式干部3人、网格员10人、劳动协管员4人、公益性岗位3人,另有保洁员47名。由于工作人员少,环境卫生管理和灾后重建任务重,所以大家非常辛苦。我们一再叮嘱社区书记拓晓曦和主任任华瑞,在劳逸结合的基础上,一定抓紧时间,合理组织调配力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环境卫生和灾后重建工作搞好,不拖办事处和全区的后腿。
最后,我们沿着长青路,穿过东关街,直达解放剧院广场至王家坪大桥沿线察看情况。除了长青路个别门店前存在乱堆乱放、乱停乱放和北桥沟沿线因修补人行道建筑材料乱堆乱放外,其余地段干净整洁。看来这一阶段全区灾后环境卫生大整治取得了实效,我心里很是高兴,不由地从心地里发出:“看来还是事在人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
二十四
今天是9月5日,星期四,距7月3日延安市区强降雨开始已64天,是我坚持灾后重建检查暗访的第24天。截至昨天,我带领身边两名工作人员,坚持23天不间断,对全区23个乡镇、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城市街道办事处普遍进行了一次明察暗访,先后走访了上百个村子、社区,与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实际情况,征求他们对党委、政府的意见。每次明察暗访之后,我们将情况通过简报和信函的形式原汁原味反馈给各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和街道办事处,要求他们立即整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这种调研、检查、指导工作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因为事前不打招呼,避免了弄虚作假;因为直接面对基层、面对老百姓,能够了解到真实情况,倾听到群众的心声;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了来自基层的第一手信息、第一手资料,就能够科学地作出判断,更好地指导工作;因为轻车简从,践行了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转变了作风,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使老百姓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希望;因为……看来这种工作办法今后应该继续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七月底八月初,在连续一个多月百年不遇的强降雨之后,面对严重灾情,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延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迅速将工作重点由防汛抢险转移到灾后重建上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截至9月22日,全区共发放救灾救济款476万元;已动工重建房屋1939户、5235间,其中已完工567户1503间;抢修加固道路864公里;种植柠条、紫穗槐灌木草8190亩;补种秋菜10691亩;抢修加固蔬菜大棚921座;恢复生产油井21668口;修复水毁工程43处;加固病险库坝6座;城区倒损房屋勘丈登记及补助安置工作全面完成,15个工作组累计核实鉴定740户,勘丈登记740户3016间(孔)70716.58平方米,其中平房781间21084.85平方米、窑洞853孔18025.36平方米、土窑1382孔31606.37平方米。所中断的电力、通讯都已恢复正常。一句话,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开展。相信,一个繁荣、富裕、美丽、幸福的新宝塔在不远的将来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宝塔区将会焕发出新的容姿,宝塔区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责任编辑:侯波 杨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