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离不开精彩生活

2014-02-10 23:08庄仁周
新课程·小学 2014年11期

庄仁周

摘 要: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去感知事物,交流情感,了解历史,接触自然,感悟生活,体验生命,让丰富的生活内容充实他们的人生,让精彩的瞬间舞动他们年轻的心,让温暖的情感充满他们的世界!

关键词:学习写作;精彩人生;感悟生活;体验生命

我们现在的学生总以学业为主,大多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上课下课吃饭睡觉,上学放学回家。对学生,家长们总是过多地关心他们的成绩,日子单调而无聊!这样的生活节奏导致小小年纪就产生了厌学情绪!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的,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呢?我觉得应该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有一份精彩的生活!让丰富的生活体验来驱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一、走出教室,感知事物,感悟生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丰富的生活中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生每天都在面对生活,可他们在写作文时却还是空洞无物,为什么呢?这不能说学生没有接触,而是在接触的时候他们不懂得感悟,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了。比如,观察有序时,对景物我们要从空间的角度来观察,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先看什么,再看什么。例如,写紫荆山,从远处看山高而大,郁郁葱葱的,走近观察,山上有花有树,这样写作文就有话可说了。然后再来写一写你爬山的感悟,山泉甘甜,秋高气爽,人们的业余生活真丰富。所以要让学生亲临生活,不能闭门造车。走出教室,放飞视野,适当引导,才能写好作文。在学校里,除了学习我们也会组织多种多样的课余文体活动,如,校园运动会、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联欢会、谜语大会等,在家里,也可以跟家人互动,搞一些家庭活动,比如,爬山、骑自行车出游等活动。

二、走进生活,体验生命

孩子们如果整天困于教室或家里,必成井底之蛙,知识面窄了,视野也不开阔了,心胸怎么可能开阔呢?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命!一个孩子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开,你叫他怎么可能有高尚的情操?一个孩子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你叫他怎么可能有伟大的理想呢?

我们教师在教学之余还应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作社會调查,让学生适量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帮助他们建立一些兴趣小组,组织一些社团,让各类活动来增强他们的认识意识、自主意识、安全意识。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增强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

在家里也可以引导学生为父母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让他们回家帮妈妈洗碗、扫地,通过自身的劳动来体验父母的不易:他们既要上班又要做家务,一点也不轻松!从而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体谅父母、尊重长辈。也可以让学生做一些亲情体验,让他们帮父母洗洗脚,修修手指甲,在与父母的亲情互动中体验亲情的温暖与可贵。

三、走出校园,感受精彩人生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世界的新主人,我们要让孩子在未来的世界立足,就必须让他们走出校园。琳琅满目的商场、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充满着时代特色的场所,都应该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空间。

我们要引导学生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寻美,让他们用心地去感受山野风光之美,感受一沙一石的情趣,感受一草一木的灵动,感受高山河流的风韵。同时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以前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态美和内在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为写好作文打基础。生活是写作文的源泉,孩子们写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作文就深刻。如果不走出校园,“再巧的媳妇也难于面对无米之炊”,若提笔作文总感到腹中空空、力不从心,纵有生花妙笔也难成文章。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留心观察周边的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的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丰富的生活能让孩子们更阳光、更开朗,经历多了思维才会更灵活。一个孩子生活内容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才会丰富,因此,我们要挖掘生活中丰富的资源为语文服务,引导学生走出狭隘的学习圈,在大生活圈中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表达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培养洞察力和鉴别力,尤其要发展好书本外的知识,扩宽学语文的形式与渠道,建立大语文观,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最终达到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张云荣.文学阅读中的生命感悟[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2(0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