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2014-02-10 23:08何一兰
新课程·小学 2014年11期

何一兰

摘 要: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创造性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除了教师做好教学指导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心理分析,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做到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关键词:好奇求知;兴奋上进;参与表现;肯定成功

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创造性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实际上,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着“教师做得多,学生做得少,课上做得多,课后做得少”的弊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除了教师做好教学指导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心理分析,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做到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一、满足好奇、求知的需求

缺乏激情是很难做好一件事的,科学实验也如此。多姿多彩、神秘莫测的自然界会给学生带来感官的惊奇和未知的困惑,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具有好奇心,只要巧妙地将这些好奇心加以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教师要珍惜和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教会学生留意观察周围的世界,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用自己的双手来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积极为他们创设探究实验的情景。比如,在探究《大气压力》时,教师把一张纸片放在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烧杯上,然后把水杯倒过来,纸片能托住那一满杯水。先让学生猜一猜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接着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做一次该实验。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好奇心,又提高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學生经历了“好奇—猜测—观察—动手—结论”的过程,动手动脑,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研究中来,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

二、激发兴奋、上进的需求

“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科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学生生命整体的体验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如果多种感官参与,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在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如眼看、耳听、口讲、脑想。比如,在演示凸透镜使物体成像时,把物体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所成像的大小、倒立、虚实都不同,实验中当屏上出现成像的时候,学生感到其乐无穷,但成像的规律如何,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才能真正体会到。当学生处在兴奋,跃跃欲试,想去了解光学器具其他特性时,教师准备了一些平面镜、放大镜、三棱镜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并说出现象,然后总结,这样很容易把透镜成像的特点弄清楚。经历手动、眼看、耳听、口讲、脑想等充分的协调运作,既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等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认知、上进的需求,每个学生在实验中充分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着实验的乐趣。

三、全面参与、表现的需求

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与否,主要依据不在“教”,而在于学生愿做、会做、乐做。因此,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全体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比如,《浮力》一课鸡蛋的沉浮实验中,只需一个生鸡蛋、一个玻璃杯、食盐、塑料棒,所有学生都能准备实验材料,都能动手做。把鸡蛋放入装有清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到杯底,在玻璃杯中加入大量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鸡蛋慢慢地浮了起来。又如,橡皮泥团和橡皮泥小船在水中沉浮实验,一团橡皮泥放入水中会沉下去,把这团橡皮泥捏成小船状再放入水中,橡皮泥小船就浮起来了。从设计、实验、观察、讨论到结果分析让全体学生全方面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让学生在参与中表现、在表现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四、获得肯定、成功的需求

学生动手实验后感到其乐无穷,从而享受到了实验成功带来的学习和探究自然规律的幸福和快乐。因此,对动手实验成功者要表扬,对进步者要肯定,对后进生也要进行适当的肯定和鼓励。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一面,要用心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从个体差异出发,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他们所付出的丝丝努力,所取得的点点进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动手实验构筑良好的外部条件,尽可能满足学生获得成功、受到肯定的需求。学生在一种友好的、充满激励的氛围中会逐步改善着他们的科学态度,提高着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了解、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只有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才能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多些关注学生心理需求,让学生以一种登山者的姿态投身实验活动中,在学科学、用科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