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教学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我认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与学生生活、学习相结合,对较深的书本知识口语化、规律化,学生才会对科学知识更感兴趣。
一、对比较复杂的科学知识简要归纳,配以图片,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
如,在四年级科学教学《风向和风速》一课中,课本上说,风速就是每秒行进多少米。学生在理解的时候觉得比较抽象,如果老师把气象学家分成13个等级的风速图片用幻灯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并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0级炊烟上,1级烟飘移,2级树叶响,3级旗吹动,4级树枝摇等等。从这样的生活情境再配上简要的文字说明,朗朗上口,形象生动。学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不会感到科学离他们很远,对枯燥的知识学习也就非常的感兴趣了。
二、在教学中使用的材料要接近学生生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比如,教学《观察云》的时候,学生对晴天、多云、阴天云量的多少感觉比较抽象,我让学生准备两个圆,一个不涂色,一个涂上其他颜色,都剪出一条半径,互相重合,白色代表天空,其他颜色代表云彩,就可形象地表示云量的多少,最后几朵云量不在一起,就把它们放在一起看,也可以看出它们的多少。
三、尽量使用教学实验仪器,让学生多动手,做一做、摸一摸、想一想
如,四年级第二单元《溶解》这一课,什么是溶解,就要用到量杯、玻璃棒。这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杯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用生活中的其他东西代替。讲到过滤实验时多想想几个为什么。又如,在学习了《分离盐和水的方法》这一科时,可要让学生摸一摸酒精灯,看一看灯芯用什么材料做的。亲自操作倒一倒酒精、点火、熄火。让学生看看海水、海盐的图片,想一想,说一说制海盐的过程。
四、安排一些接近学生生活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不只是在教室里完成作业,还应该到课外,大自然中去。如,学习了植物的花,就让学生到校园观察海棠花,数一数有多少花瓣,多少萼片,多少花蕊,到附近的菜地看看黄瓜花、豌豆花,等等,学生就会很感興趣。
参考文献:
刘忠学.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的情境引入[J].科学课,2004(11).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