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必须强化读书环节

2014-02-10 14:30黄桂才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读书

黄桂才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读书是阅读教学的灵魂,是教和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语文教学应当确立学生读书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读书的环节,增多读书的时间,开放读书的空间,拓宽读书的范围,采取灵活多变的读书方式,激发学生浓厚而持久的读书兴趣,使学生肯读书、多读书、会读书,在不断地读书中品味文章、欣赏文章,从中获得最自由、最愉悦、最幸福的精神之旅,更是在不断地读书中积淀更多更精的文化养料,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书;语文素养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怎样以读书为突破口和切入点进行阅读教学呢?我们先看看两位语文特级教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借鉴的。

先看北京八十中特级语文教师宁鸿彬老师上《皇帝的新装》的课堂实录,让人不得不叹服宁老师精到而朴素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只有三步:第一是“打开书”,“准备读课文”,然后抽几个学生接起来把课文朗读一次;第二是在第一步开始前就提出的读和听读的要求,边读边听边思考:“一个……的皇帝”,把省略号部分用自己的话来概括;第三步也是以第一步为基础,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全文故事情节。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读,读完整篇课文一次恐怕要七、八分钟吧,可宁老师还是让学生读;在读完课文后,又教学生读“不相称(chèn)”,教读后又让学生再读;“骇人听闻”也是如此教读、跟读,再读。整节课均以读书为根本,把读书作为教、学的基础。

其实,像《皇帝的新装》这样的童话,许多学生是喜欢看、喜欢读的,他们拿到这本书时应该会留意到这篇童话,并且会翻看过这篇童话,但看过不等于读过,学生的翻看是随意的,和课堂带有目的性的读当然有所不同。所以说,宁老师确实高明。

一节课背一首诗,一个月读一本书。这是一个怎样的读书量,这样的读书会积淀出怎样丰厚的文化精神养料和语言表达养料,而这些养料,不正是学生人生文化养成的本源吗?这是程老师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或许,我们的学生无法达到程老师这样的高度,但若能做到程老师半成的功夫,学生的读书量也够可观的。我们也有一些老师会在课前让学生读一首诗,可惜没有坚持多久;学生看课外读物则是怕“影响”学习,见书就收缴。夸张点说,这做法与程老师相比是天渊之别。

探究那些优秀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他们都和宁老师、程老师一样,其中一个共同点都是非常重视让学生多读书。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读书的环节,增多读书的时间,开放读书的空间,拓宽读书的范围,采取灵活多变的读书方式,让读书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有提高。

一、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足够多的读书时间,足够宽的读书空间舞台,真正拥有读书的机会和自主权

苏东坡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篇幅短小的,读个10次8次不为多,做到当堂成诵;篇幅长的,也要读2~3次,每节课读的时间尽量放开到20分钟以上,让学生在不断的读书中感悟文意。学生读书期间,教师尽量不要干扰学生读书,不要剥夺学生读书的权利,逐渐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良好读书习惯,像宁老师那样,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再导析文意。

二、要鼓励课外多读书,让学生读大量的书

古代成为大家者,都必有多讀苦读的历史,只有读了大量的书,胸中才会有墨。韩愈“口不绝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白居易则“五六岁便为读,九岁谱音韵”。多读、苦读使他们积淀了厚实的文学底蕴,最终读成为名垂千古的文学大家。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华罗庚常有诗文发表于报刊,气象学家竺可桢,研究气象学、物后学常常引用古典诗歌,皆得益于多读多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900万字以上。语文学习要多读。多读,首先指的是读书的次数要多,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篇文章,尤其是那些经典名篇,要让学生在不断的读书中知其意。中小学时期,是记忆力最佳的时段,让学生挑选名篇多读多背,熟读成诵,背到滚瓜烂熟,这样才能积累足够多的语言材料,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入口成章,才能出口成章。”多读,其次是指读书的数量要多、范围要广。当代教育大家魏书生大力倡导学生大量读书,常常把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拿到课堂上学习、讨论、欣赏。诸如陈独秀的《最后五年》《海伦·凯勒的故事》及贾平凹、梁晓声等的作品;《加拿大教育一瞥》《美国教育掠影》等一些文章,都被魏书生端上了课堂。如此量大的读书,何愁学生的语感能力不增强!何愁学生文化养料积淀不丰厚!

三、加强读书方法的指导,读书方式方法要灵活多变,因文而异,因时而变

朗读、诵读、精读、细读、分角色读等方法皆可择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长、文章的不同特色和学生不同的学习情绪,灵活采取适宜的读书方法。让学生读书,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情感,调动大脑神经,活跃思维,借助想象和联想,理解、体味到课文实质内容,在读书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例如《海燕》《背影》《春》等一类情文并茂的文章,应引导学生放声朗读,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所描述的美妙境界,要读得抑扬顿挫,富有感情,在高声朗读中吸收了作品精华。又如,《变色龙》《孙权劝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类文章,可分角色朗读,并模仿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通过对话形式的读书再现作品人物形象。这样既活跃了学生读书氛围,又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语文教学应当确立学生读书的主体地位,强化读书的分量,语文教师要创造有利环境,要成为学生读书的助推器,激发学生浓厚而持久的读书兴趣,使学生肯读书、多读书、使劲读书、会读书,在不断的读书中品味文章、欣赏文章,从中获得最自由、最愉悦、最幸福的精神之旅,更是在不断的读书中积淀更多更精的文化养料,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王德俊,王格奇.新课程教学设计:语文[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5.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