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军
全面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道德风尚不尽如人意。中学生耳濡目染,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扭曲。这就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怎样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笔者在此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创造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学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的,環境对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熏陶作用。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是指现实环境和心理环境。我在此仅对如何创造学生的心理环境做一浅述。
1.全面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认识能力就是智力。中学生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心理状况。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我有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稳定、良好的心理情绪
情绪是行为规范、正确的前提。创建一个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感情氛围,是学生认识水平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试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之所以能成功,不正得益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吗?在上政治课时,学生小芳回答问题准确完整,平时成绩名列前茅。可是在临近高考的一次模拟测试中,出乎意料地得了58分。通过促膝交谈,我找到了原因——他和自己的父母共同为自己制订了一个很高的目标。一到考场上,心理压力太大,满脑子是“考不好怎么办”之类的问题。通过家访,我取得了家长的配合、消除了学生小芳临考时的紧张和焦虑,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培养中学生自觉净化心理的意识
1.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
重点科研项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七十多所学校共万名中学生心理测验表明:35%的学生存在心理疾病。教育者时时感叹“5+2=0”,在校5天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系统教育,而2天“双休日”,学生耳闻目睹的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负”抵消,结果是“0”。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人生价值的实现》时,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孔繁森》和《孔繁森事迹图片展》,然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讲演稿并在课堂上演讲。在学生心里播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种子。
2.坚持道德熏陶和法制教育相结合
道德熏陶和法制教育相结合,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法制意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班级中大多数人的一致态度和行为方式会影响和感染全体成员,使行为不良的少数个体自我抑制其违反规范的言行,从而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我把道德熏陶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从抓班集体建设入手,加速学生品德的内化。我开展了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工厂、开展劳动竞赛、观看诸如《离开雷锋的日子》《下辈子还做母子》的电影。学生得到了情感体验,规范了道德行为,真正达到了“知、行、情”的统一。实践证明,变单纯的说课为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熏陶,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完善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自我调控机制
1.训练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我鼓励其参加集体讨论,并代表小组做总结发言,给他们显示自我的机会;对性格外向的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某些问题,写成小论文,然后找出他们的粗心之处;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我及时加以疏导。
2.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当今的中学生思想活跃,人际交往复杂,学习压力大。他们常常遇到挑战和挫折,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应扮演的角色,观察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节,使其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心理素质是中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