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当立足于学生固有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以使学生自己感受,通过数学模型抽象实际问题,且加以应用和解释,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把握。尽管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可是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有效地统一实际生活和教学知
识,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且可以通过数学知识对平时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这也是所有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们认真探究的一个问题。那么,基层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怎样有效地统一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教学呢?下面,笔者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一、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部分较为抽象的问题经常存在,小学生较难学习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平时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搜集,以服务于教学课堂。换言之,要求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认真地考虑、建构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中去,这样,借助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对要求掌握的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就变得非常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可以借助自己身边的例子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长度单位知识的时候,对于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学生常常较难理解。为此,教师不可以仅仅凭借自身的言传身教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一系列的长度概念,不然,会让学生所认知的概念变得比较模糊,而应当使学生切实创建长度单位的空间概念,就一定要求学生观察、想象、感受、操作平时生活中一系列事物的长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直尺拿出来,对自己本子上的小格进行测量,大概是多长?然后,要求学生测量自己手指的长度大概是多长?以及要求学生测量桌子的长度大概是多长?在学生创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等表象的时候,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或者是同学的身高进行测量。这样,学生都非常好奇,会将高度是多少以及如何表示记录下来。最后,学生就比较容易地学习和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可以说,这种教学过程不要求教师过多地教授,教師仅仅体现启发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融入小学数学,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在改编与调整练习题目的过程中融入实际生活素材
小学数学教学是要求学生学会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为此,教师需要开放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实际生活素材。教师应跟实际生活相联系,应用跟科学技术和现代生活相联系的有着地方性、时代性特点的数学素材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使教材知识实现重组。并且由于教材中的问题大部分是数学化或者是简单化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把握思考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务必懂得对生活中有着趣味性与发散性的问题进行挖掘。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有关的“工程问题”应用题的时候,教材中组织的练习题目基本都是关于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问题,有一定的程式化,学生常常感觉缺少新意。那么,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下面的题目:“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买一套上下两册的书籍,倘若仅仅购买上册,那么可以购买60本,倘若仅仅购买下册,那么可以购买40本。那么,请问这名教师的钱可以买多少套上下两册的书籍?”这样的练习题目使得常规性的工程问题得以突破,使问题充满生活性与趣味性,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立足于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切实实现学生实际生活跟小学数学教学的统一。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