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朦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昆明 650091)
大理白族民居照壁的审美特性
刘朦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昆明 650091)
照壁是大理白族民居重要的建筑构件,又是醒目的审美单元。照壁作为一个物质空间,同时也是艺术得以生成的媒介。在照壁的界框内,艺术符号被规约和创制,最终形成富有本民族审美特性的艺术形式。
白族;民居;照壁;空间;媒材;界框
“照壁”是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特有的部分,古代称之为“萧墙”,亦称“影壁”。《近代汉语大词典》中对影壁有两个解释:①画有图案、神像的墙壁;②门内用以屏蔽内宅的小墙〔1〕。这两个解释从审美和功能方面对影壁进行了说明。照壁是白族民居最重要的建筑构件,亦是最为显著的审美元素。白族民居坐西向东,一般由正房一坊、厢房二坊、正房对面的照壁围合而成。这种由三坊一照壁围合而成的三合院,与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相比缺了“一合”。而照壁的设置,恰恰补上了这一合。大理白族民居的照壁一般都设在天井的东方,正对正房,与正房的屋檐齐高,而宽度与正房等宽。这样的优点在于,一来可以提供较为开阔的视野,二来通过照壁白墙的反射,能够改善室内的光线不足。在探讨大理白族民居照壁的审美特性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照壁在建筑上的功能特点。
中国建筑空间的典型特征是“气”与“围合”、“虚”与“实”。院落是一个围合的空间,围墙是院落的边界。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界墙者,人我公私之畛域,家之外廊是也”〔2〕。围墙是院落大小范围的边界,是私人生活空间的屏障。因此,墙之于院落建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界定因素。对于原始的农耕者,住所就是他们的全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将住所和时间变化紧密连接起来。墙是最直观的围合形式,从阿房宫到唐长安城,再到万里长城,都广泛使用了“墙”这种构造方式。一来起到了围护的作用,二来是对自主领域的一种强调。
照壁作为一面独立的墙壁,把空间分割成墙外和墙内。对于墙内的人来说,有着由一座美丽照壁带来的视觉享受,并且他将墙内的,被围住的区域视为己有——他是这个领域的主人。另外,通过个性化的营建,产生一种自我认可的效用,同时也让其他人知晓这是属于他的领域空间,不能侵犯。为了能追求内部空间的“静”“稳”,同时又要能在围合的空间中充分接触自然,照壁在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上都起到了很好的调和作用。
照壁还起到室内空间分隔的功能。例如在庭院入口处,为了遮挡视线或是风水的需要,一般要用转折的方式处理入口空间。在此,居民把入口的转折墙设为照壁,一方面起到了装饰和辟邪的作用,一方面节省并美化了空间。再如院心照壁,将庭院分为两部分,使人在进入院落后先停留在一个缓冲地带,避免了室内空间的一览无余,体现了一种遮挡后的期待。同时,这种形式可以将“棺材型”(纵向)天井变成“一字型”(横向)天井,以期改变风水〔3〕。另外还有在“六合同春”院落中,等级较高的建筑群,较富的大户人家,常用带窗洞的照壁,与另外的院落相通连,有“曲径通幽”的美学效果。
由此可见,由房屋和墙壁围合而成的院落,是民居中各部分使用功能延伸和不可缺少的补充〔4〕。中国人讲究室内与室外浑然一体,注重室内与室外的关系。通过照壁的空间隔离效果,使得院落的平面布局生动活泼,统一中富有变化,使身在其中的人获得极大的精神审美愉悦。
以上对照壁的建筑功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下文将着重对照壁的艺术功能、审美特性进行论述。
照壁既是白族民居重要的建筑构件,亦是大理民居中必不可少的审美元素。现如今,照壁作为一种独立的建筑艺术形式,成为一个家庭对外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艺术品味等最直观的手段。为此,在照壁的用材及料、设计规划上十分考究、其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房屋的建造。
照壁的艺术功能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的,它最初是礼制文化的产物。照壁根据墙在建筑中的不同作用,又区分为“影壁”和“照壁”。古时的罘罳,亦称(浮思、复思、桴思),是影壁的一种,是天子用的外屏,用以阻挡由外向内的视线。影壁上有孔,形似网,可以防卫和防范不测。人臣至屏前要反复慎重俯思对应天子之事。目的是把建筑隐在该墙背后,故称为隐墙,又叫“影壁”〔5〕。孔子就曾论述过屏的意义,据《礼记》,在天子正式召见臣子时,他面向南坐在一架屏风之前——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中国的最后一代王朝〔6〕。《明堂记》一文记载:当周天子在明堂中朝见臣下时,三公和诸侯在堂内围成内圈,蛮、夷、狄、戎首领则列队位于门外四方,构成外圈。天子处于这个场域中心,“负斧依南乡而立”〔7〕。这是周代国家政治结构的一个象征性空间。折射出来的是儒家的“礼”在空间中的反应。可见,屏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已经是延绵了几千年,屏遮挡住了不请自来的窥探,提供给人私密性和安全感。“照壁”与之相反,是起到阻挡从内向外的视线,目的在于隔断出一个私有空间,将建筑罩在墙里面,故称为罩墙,又叫“照壁”。古时“隐”的功能,发展到现在则体现了“虚实相生”的审美境界。同时,它也是“礼”文化在大理白族民居中的艺术反映。
另外,照壁艺术功能的进一步强化跟白族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心理诉求分不开。北方多影壁,南方多照壁。这跟南北方地形、社会、心理皆有关系。在滇西北,民居虽然也都是合院式建筑,但庭院的规模并不大,所以墙壁一般处于建筑院落内部,占地面积的局限,也不适宜做独立式的照壁〔8〕。再者,笔者猜测,南方因远离政治中心,少战乱,防备之心较之北方来比较弱,且追求的生活是安居乐业,因此照壁的功能主要是向内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照壁就由实用功能独立出来,与其他建筑构件逐渐分开,最大程度发展了它的艺术性。作为一件艺术品,照壁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场所;作为一种装饰媒介,它框架的界面必须被视为独立的书画场域。
照壁作为一个物质空间,还承担了艺术媒介的效用。我们在欣赏照壁时,首先要面对的是它的物质界面。
如图1〔9〕、图2〔9〕所示,照壁外侧和内侧的各部分形制基本相同。其主壁与副壁结构形制都是逐层从里至外展开的。如图1,主壁中央是题字(见图1:①)或照壁石(见图2:①),它们位于照壁壁面的正中,格外醒目。第二层是位于照壁题字或照壁石与飞砖之间的部分(见图1、2:②),大面积的整体空白与白色显得白族照壁大气而清秀。第三层是飞砖与花扣(花边砖)之间的部分(见图1、2:③),花扣(花边砖)与壁面呈45度夹角,与照壁呈90度夹角,这一层被分别凸起的花扣与飞砖分隔出来,增加了壁面的层次感。第四层是挂坊部分(见图1、2:④),这部分由飞砖围合成带状饰面并划分成若干个形制雷同的饰框格,当地人称为“书厢空”。略微凹入,整体形制犹如传统的对联,雅致端庄。第五层是挂花部分(见图1、2:⑤),一般挂花由两部分叠加而成,而每层则是由相同的单元不断重复连续而成,变化有序。与主壁壁面相比,副壁壁面没有第四层和第五层〔9〕。
图1 照壁外侧
图2 照壁内侧
白族的墙壁厚度一般有30cm~70cm,壁基部分一般采用“石包墙”的做法,壁面部分自下而上凸出的部分有:花扣、照壁石、飞砖、挂花(两层)等。而屋面与壁面接壤处由飞瓦和飞石(飞檐石)连接。具体形制由院落规模决定,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虚实相间。我们在感觉到艺术品的物质性的同时,又会感受到它那诱人的意蕴,它包含着某种超越和对生活的承诺,向人昭示出一定的象征意义。
照壁因此不仅起到屏蔽和分隔(广义的“界框”)的作用,它也以其方形的框架规定了内部和外部符号(狭义的“界框”)。关于“界框”(framing)很多学者讨论过,一些学者提出界框可以帮助创造不同“真实”之间的界线及其相互的转换,使不同的真实具有相异的空间、时间以及思想和行为的标准〔10〕。还有的认为,界框能帮助文本从语境中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审美符号。用在此处可以帮助揭示出界框的重要性,它是艺术存在的一个场所。因此,界框的性质与属性直接影响着艺术的形制。
中国古建筑之美既不在于它的建筑空间也不在于其结构,而在于其组合围合的方式。在建筑学意义上,屋顶墙面、门窗洞口和立柱都是划分空间的核心要素。对围合的理解重在它和其周围空间的协调一致。正是通过围合才能理解“虚”这一形式,而正是这种对“虚”的鉴别才达到了围合的协调性。照壁正是以其“虚”而营造了整个院落“虚实相生”的意境。
源于中原的照壁,在进入白族民居体系后,在本民族独有的审美情境下,重新塑造出了具有白族审美特性的照壁。
(一)空白
大面积空白。大理白族民居青瓦白壁,远远观之,似一幅水墨山水画,颇有写意之风。清水照壁纹饰色彩是黑灰白三色,整个照面显得清新淡雅,朴素大方。白族人尚“白”,以白色为吉祥。民居的基调多为白色,如墙体、照壁等大都为白色调。院落也在整体上呈现白色的风格,原因之一在于,白色能反光,因为坐西向东的朝向,建于东面的白色照壁在下午太阳渐渐落下的过程中能将日光反射到室内,满足室内的采光。而且被反射的阳光比较柔和,使得整个院落富有诗意,富有趣味。
原因之二在于“白”符合了白族的审美心理。他们崇尚白色,以白色的衣服为尊贵,无论男女都喜欢穿白色上衣。如今,白族服饰里,白色仍然是主流颜色。剑川、洱源、鹤庆一带的妇女还喜欢背披白羊皮,姑娘出嫁时,父母赠送一张纯白羊皮作为嫁妆。在白族人看来,白就是美丽,白就是纯真。
原因之三在于文化心理。颜色是一种物理-心理现象,同时也是文化现象。不同的民族对颜色的认真和崇尚上有很大不同。白族由于是古羌族后裔,羌族有崇尚白色的习俗。认为白石可以代表所有的神灵。因此,白族沿袭了这一习俗,崇尚白石。称造神为“本主”,“本主”即白石之意。李正清在《大理喜洲文化史考》里面说白族自称“白”,与该民族对颜色的喜好和崇尚有关。早在汉代时期,白族先民建立的部落组织,就被称为白国、大白子国。后来的南诏、大理国及其国王,分别被称作白国和白王。白族人自称白尼、白子、白伙,白蛮等。大理的族源是否与白色有关不可考证,但能够看出白色确实是白族最钟爱的颜色。
在白族人民的观念中,白色被看作是美丽、善良、坚贞的象征,而且还被认为含有吉祥、孝顺、善良、道德高尚的意蕴。白鹤、白虎、白蛇、白蝴蝶、白鹿等都是吉祥物,它们可以给人带来健康长寿,可以辟邪消灾,可以带来好运和财富。白族在评价一个人时,就说这个人“心白”,意思就是道德情操高尚。在民居里,白色配上青色,即“清清白白”,光明磊落,形成一种清秀淡雅的风格。很显然,在白族的词汇里,“白”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美和善的象征。以白为美、以白为善、崇尚白色,是白族人民的普遍风尚,是他们的一种文化心理的反映。
(二)构形
从构形来看。克莱夫·贝尔说过:“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很多时候,艺术形式本身就具有内容因素,能够更加深入、明确地表达艺术的内容。构图属于艺术形式的范畴,如何构图,怎么样安排图案与图底的关系很能显示出不同民族的审美特性。在“形”的方面,整个照壁都是以各种矩形框来体现,从而达到了形的统一〔11〕。
白族照壁主体部分呈白色墙面,周围配有若干个造型各异的彩画盒子——书厢空,书厢空中彩画山水、人物、花鸟,辅以诗词名句。绚丽的细部装饰和洁白的主体墙壁相得益彰,形成一个画框,富有装饰性。内部构图多注意大体结构,笔墨极为简练,图案面积只占整个壁面的四分之一,位置居中,给人以视觉的吸引力,整个画面写意风格浓厚。
(三)图案
从图案上来看,选材丰富,不拘一格,草木山水虫鱼皆能入画。包括:动物类、人物类、器物类、文字类、植物类、山水类几大类型〔9〕(见表1)。
表1 白族照壁图案类别及其内容
山水类、动物类、植物类、文字类等图案都沿袭了中国传统纹饰的构成原则“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同时也体现了主人较高的文化修养。
照壁题字讲究内容,一般为一句四字,诗情画意浓厚。题字内容随户主的声望和姓氏而有区别,如仕宦人家多题书“科甲联芳”“世人书香”等,赵姓一般题书“琴鹤家风”,杨姓题书“清白传家”,张姓题书“张公百忍”,李姓题书“青莲遗风”,王姓题书“三槐及第”,何姓题书“水部家声”,董姓题书“南诏宰辅”等等。有的人家根据照壁方位题字,如院落之东的照壁题书“紫气东来”,南边的照壁题书“彩云南现”,背山靠海者题书“苍洱毓秀”等。照壁的题字不仅体现了一种书法的形式美,而且也传达了题字的深意。有些题字是白族姓氏的代称,而这些姓氏的题字大多来源于历史典故,可以帮助白族人记住自己的历史。
综上,白族照壁与汉族照壁相比,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后者大多比较正统规范、风格稳重,而前者则更为自由活泼、精巧灵秀。白族民居照壁不仅仅是一个建筑构件,更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照壁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空间的分隔表现出艺术性,并投射出白族人对场所的认知。照壁作为一件独立的艺术品,同时又是艺术媒介,在界框之内,规定了独有的内部和外部符号。框内的图饰既传承了汉族文化,又彰显出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总体来说,通过照壁这个媒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理民居的文化艺术特色,同时也可以探寻白族的审美心理及文化心理的深层次归属。
〔1〕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8:2251.
〔2〕李渔.闲情偶寄〔M〕.沈新林,注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155.
〔3〕蒋高辰.云南住屋文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358-359.
〔4〕张汝梅,周毅敏.白族民居建筑的审美历程与文化意蕴〔J〕.大理学院学报,2002,1(2):10-14.
〔5〕王振宏,陈芊悦.影壁在民居中的意义〔J〕.山西建筑,2007(11):42-44.
〔6〕李昉.太平御览:卷4〔M〕.北京:中华书局,1960:3127.
〔7〕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839.
〔8〕郑绍江,徐写秋.滇西北民居照∕影壁的形式功能与装饰意义〔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76.
〔9〕米满宁,范鹏,王尽遥.大理喜洲白族照壁的造型特征及装饰艺术〔J〕.民族艺术研究,2013(3):115-120.
〔10〕BORIS Uspensky.A Poetics of Composition:The Struc⁃ture of Artistic Text and Typology of a Compositional Form,trans,Valentina Zavarin and Suan Witting〔M〕. Berkeley:Un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3:36.
〔11〕高正蓓.白族合院式传统民居装饰的调查与研究:以大理喜洲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2010,9(11):16-20.
(责任编辑 张 成)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reen Walls of Bai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Dali
LIU Me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Further Education,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Screen wall is an important residential building component of Bai residential building and it also is an eye-catching aesthetic element.As a physical space,screen wall is a media for generating art.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creen wall,art symbols are restrained and created as well,which eventually forms the art forms with ethnic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Bai;residential building;screen wall;space;media;framework
TU253:TU-80
A
1672-2345(2014)09-0007-05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9.002
2013-12-19
2014-06-26
刘朦,讲师,主要从事建筑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