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梦寻》校读札记

2014-02-10 15:26
关键词:文意康熙西湖

张 红

(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西湖梦寻》五卷,明末清初张岱撰。张岱为明清之际著名文学家,其所著的《西湖梦寻》一书以笔记形式记载西湖掌故、地理、杂史等,兼录前人诗文,叙写西湖名胜,寄亡明遗老故国哀思,史料价值颇高。现今《西湖梦寻》的通行版本,为今人马兴荣以光绪本为底本点校,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收入《明清笔记丛书》[1](下文简称上海本),2007年中华书局又收入《元明史料笔记》[2](下文简称中华本),流传颇广。但由于这两个版本都是辗转翻印,以讹传讹,通读全书则发现有文字不通、文字误用、标点失当等现象。古籍整理工作艰巨,需要编校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细腻的文字功夫,差错在所难免。这些词语、标点方面的瑕疵,需要作进一步校勘整理。现依据该书更早之康熙年间刻本,即《武林掌故丛编》(光绪年间钱塘丁氏嘉惠堂刊本)所收《西湖梦寻》[3](下文简称光绪本)及《续修四库全书》[4]第729册所辑录康熙本(下文简称康熙本),从文字讹误、衍文、脱文、标点等方面对马兴荣点校本指瑕,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 文字讹误

《西湖梦寻》中华本与上海本在排印过程中,出现了文字的讹误现象,主要存在形近误用、同音误用等情况。这种误用,导致上下文文意不通,现予指出,希望在以后的出版整理中加以改进。

(一)因形近而误用

1.袁宏道西湖總評詩:……孤山舊亭子,涼蔭瀟林樾。一年一桃花,一歲一白發。(中华本:124)

“瀟、發”,康熙本、光绪本亦作“滿、髪”。

案:“满”,为布满之意,“瀟”“滿”因形近讹误;“髪”,此处指白发,说明“人一年一年地老去”,因简体同形致使繁体误用“發”。实则上海本此处作“滿、髪”,而较晚之中华本则出现讹误,为编辑失察。

2.吾想法夜聞鐘,起人道念,一至旦晝,……《般若》一轉矣。(中华本:132;上海本:11)

“法夜”,康熙本作“清夜”。

案:“法夜”一词《汉语大词典》未收,应有讹误。“清夜”,《汉语大词典》释为“清静的夜晚”,此处是说“作者想在清净的夜晚听到撞钟声,和僧人们一起念经”,“清夜”正合文义。唐代李端《宿瓜州寄柳中庸》诗:“怀人同不寐,清夜起论文。”[5]3255又如《全元曲》:“司马、文君情偏重,他每也曾理结丝桐。又不是《黄鹤醉翁》,又不是《泣麟悲凤》,又不是《清夜闻钟》。”“清”之草书与“法”字形近,故而讹作“法”。

3.知寺後有來提舉夫人與陸左丞化女,皆以色天,用水銀灌殮。(中华本:143;上海本:21)

“天”,康熙本作“夭”。

案:“色天”在此处文意不通。“色夭”二字连用,为病状名,指皮肤色泽枯槁无华,见于久病、津液气血严重耗损的患者。此处指来夫人与陆女皆呈此病状而身亡。可知“天”当为“夭”,文字形近而误。

4.張岱壽具和尚并賀大殿落成詩:……笑之間事已成,和尚功德可思議。黃金大地破慳貪,聚未成邱粟若山。(中华本:147;上海本:25)

“未、邱”,康熙本作“木、丘”。

案:“未成邱”在此文意不通。据“粟若山”对应可知前文应为“聚木成丘”,“木、粟”,“丘、山”各自成对,形容为修建大殿所用木料聚积如山。此处“未”“木”因形近而误用,“邱”“丘”因形近且同音而误用。

5.張祐灵隐寺诗。(上海本:25)張祐孤山诗。(上海本:42)

“祐”,光绪本、中华本(148,167)作“祜”。

案:《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张祜,名或误作祐。唐代清河人,一说南阳人,字承吉”[6]1227。又《全唐诗》第511卷有《题杭州灵隐寺》诗,正是此处诗句,作者为张祜[5]5869。 因此,“祐”当为“祜”,形近而误。

6.古松攀龍蛇,怪石坐牛羊。慚聞鐘磬聲,飛鳥皆下翔。(中华本:149)

“慚”,康熙本、光绪本、上海本(26)均作“漸”。

案:“漸”字可表现出钟磬之声徐徐而来,体现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而“慚”字则表示心有愧事,不符合全诗的闲适意境。两相比较,应为“漸”字。此处为形近而误。

7.徐渭蘇小小墓詩:一坏蘇小是耶非,綉口花腮爛舞衣。自古佳人難再得,從今此翼罷雙飛。(中华本:173)

“坏”,康熙本作“抔”;“此”,上海本、康熙本均作“比”。

案:“坏、此”二字不符合文意。“抔”为量词,多用来指沙、土一类的东西,“一抔”形容苏小小坟墓之小;尾句据“双飞”可知此句化用“比翼双飞”一词。此处为形近误用。

8.仙翁名洪,號抱朴子,句客人也。(中华本:176)

“客”,康熙本、光绪本、上海本(50)均作“容”。

案:“客”当为“容”。句容,古地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葛洪,东晋丹阳句容人。”[6]2248此处为形近讹误。

9.王世貞泛湖度六橋堤詩:拂幰鶯啼出谷頻,長堤夭矯跨蒼旻。六橋天闊爭虹影,五馬飇開散麯塵。碧水乍開如轉盼,青山出沐競舒顰。莫輕楊柳無情思,誰是風流白舍人。(中华本:179;上海本:53)

“盼”,康熙本作“盻”,皆误,当作“眄”。

案:“眄”之俗体,不知者常讹为“盻”,后又误为“盼”,盖今“盼”之“顾望”义来源于“眄”。“眄”“盻”“盼”三字俗写相混[7]。“转眄”此处为“转眼、瞬间”义。如唐杜甫《晓发公安》诗:“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5]2564

10.鏐起勸酒,自唱還鄉歌以娛賓曰:「玉節還鄉兮掛錦衣,父老遠近來相隨。……」(中华本:187;上海本:60)

“玉節”,康熙本作“三節”。

案: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镠在唐已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后入梁又任淮南节度使,故钱镠还乡歌中自称“三节”。《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三节》(卷九十七):“开平四年,鏐游衣锦军,作还乡歌曰:‘三节还乡兮挂锦衣’。”[8]908为证。

11.張岱鎮海樓詩:……成嘉到此經三火,智值王師靖海年。(中华本:223)

“智”,康熙本、光绪本、上海本(91)均作“皆”。

案:“皆”,即“都、全”。镇海楼在成化、嘉靖年间多次遭遇火灾而重建,而镇海楼火毁之时都适逢明王朝与倭寇作战时期,用“智”上下文意不通,用“皆”文意通畅,此处为形近而误。

12.宋室無謀,歲輸鹵救萬幣,和議既成,安得兩宮歸朔漠。(中华本:202)

“救萬”,康熙本、光绪本、上海本(73)皆作“數萬”。

案:“数万”常组合在一起,形容数量多。据《金史·宗弼传》:“(宋)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9]1755,可知此处应为“數萬”。“救萬”则文意不通。

(二)同音误用

1.金谷郿塢,着一毫寒閒不得,索性繁華到底,亦杭州人所謂「左右是左右」也。(中华本:194;上海本:156)

“寒閒”,康熙本作“寒儉”。

案:“寒閒”不辞,《汉语大词典》未收;“寒儉”据《汉语大词典》意为寒酸俭啬,不体面。“寒、閒”二字在古文中不见连用,此处用“寒儉不得”来反衬金谷郿坞的豪华。此处为音同而误。

2.宋室無謀,歲輸鹵救萬幣,和議既成,安得兩宮歸朔漠。(中华本:202)

案:“鹵”,本当作“虏”。清代文人为避满族为少数民族之忌讳,改侮辱性的“虏”字为“卤”,此种用法行文中常见,多造成后人的阅读困难。

(三)其他

1.受肇和自韜光登北高峯詩:高峯千仞玉嶙峋……登臨處處有遺文。(中华本:151;上海本:28)

“受肇和”,康熙本作“姚肇和”。

案:“受肇和”三字与下文文意不通。《武林掌故丛编·西湖游览志》(卷十):“姚肇和诗高峰千仞玉嶙峋……登临处处有遗文。”[10]故可知“姚肇和”为人名。此处为编校者疏忽。

2.徐渭望江亭詩:亭上望湖水,晶光澹不流。……若從湖上望,翻羨此亭幽。(中华本:165;上海本:39)

“望江亭”,康熙本作“望湖亭”。

案:《西湖梦寻》一书写西湖旧事,而西湖地理位置与钱塘江仍有一定距离,在湖边难以望到江水。据首句“亭上望湖水”,可知应为“湖”字。

3.徐渭三茅觀觀潮詩:……誰將練帶括秋空,誰將古概量春雪。黑鰲戴地幾萬年,晝夜一身神血乾。(中华本:231;上海本:98)

“乾”,康熙本作“竭”。

案:虽然“乾、竭”都有穷尽之意,而根据诗文格律,“雪”“竭”押韵,作“竭”更妥帖。

4.蘇軾梵天寺題名:……再至惘然,皆晚生相對,但有不恨。……(中华本:214;上海本:83)

“不恨”,康熙本作“愴恨”。

案:“愴恨”,即“悲痛”义,表明苏轼当时的悲痛心情。“不恨”不符合文意。

这种文字的讹误,原因主要在于编校者缺乏相对应知识,或疏于检查,如“色夭”“句容”等需要编校者具备医学或地理常识;如“望江亭”“受肇和”等主要在于编校者的纰漏。

二、标点误用

同其他点校本一样,该书也存在标点错断而出现的瑕疵,数量虽然不多,但在理解方面造成一定的障碍。

1.其絶頂爲寶峯,有保俶塔,一名寶所塔。蓋保俶塔也,宋太平興國元年,吴越王俶聞唐亡,乃與妻孫氏、子惟濬、孫承祐入朝,恐其被留,許造塔以保之。(中华本:131;上海本:9)

案:“蓋保俶塔也”一分句,应属上句,前当为逗号,后为句号,中华本、上海本均误。

2.從蜀師剃度受具,遊方至伏牛,坐煉囈語忽現舊習,而所謂一筆勾者,更隱隱現。去經東昌府謝居士家,乃更釋然作偈曰:「……」(中华本:217;上海本:86)

案:应作“更隱隱现去”,此处“去”当解释为消失,“現去”当说明“隱隱”一词,应在“現去”后断句。

3.張果聽師說《心賦》於永明李屯部,婦素不信佛,偏受師戒,逾年屈三指化云,身是梵僧阿那吉多。(中华本:218;上海本:87)

案:当作“逾年屈三指化,云身是梵僧阿那吉多”,“云”字引出下文所述之语。

4.化前一日,漏語見一大蓮華蓋,不復能秘其往生之奇云。(同上)

案:当作“漏語見一大蓮花,蓋不復能秘其往生之奇云”,“蓋”为推测下文语意,不当与“蓮華”合为“蓮華蓋”一词。

5.吴琚六和塔應制词:玉虹遙掛,望青山、隱隱如一抹。忽覺天風,吹海立、好似春雷初發。……好似吴兒,飛彩幟、蹙起一江秋雪。(中华本:220;上海本:88-89)

案:此句化用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中“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一句,“望青山”与“隱隱如一抹”为顺承关系,之间非并列关系,“望青山”后当为逗号。同样,“吹海立”与“飛彩幟”二者后也当为逗号。

三、衍文、脱文

1.平章敗,後人鐫鐫爲半身佛像,飾以黄金,構殿覆之,名大石佛院,至元末燬。(中华本:130)

康熙本、光绪本此仅亦一“鐫”字。

案:“鐫鐫”当为“鐫”,意为“雕刻”,即“为贾平章作雕像”。此处为排版之误。

2.及余飯後出寺門,見有千餘人蜂擁而來,肩上擔米,頃刻上廪,斗斛無聲,忽然竟去。(中华本:147;上海本:24)

案:“肩上擔米”句有脱文,康熙本作“肩上有布袋,貯米五斗,齊至倉前。庫頭掣數袋斛之,五百擔米”。此乃马兴荣所用底本之误。此处于康熙本,“肩上”处于列之尾,“擔米”则处于列之首,“有布袋”至“五百”正处于两列之间。后文具和尚言语中有“歲致米五百擔”之句为证。

《西湖梦寻》一书的出版,既是对西湖文献的整理,又是杭州地区提倡休闲旅游背景下对西湖旅游的促进。正确理解这些书籍中的文献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西湖前事。今依据指其瑕误,希望对该书的整理和再版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张 岱.西湖梦寻[M].马兴荣,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 张 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M].马兴荣,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

[3] 张 岱.西湖梦寻[O].清光绪年间钱塘丁氏嘉惠堂刻本.

[4] 《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七百二十九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 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6] 张 之,沈起炜,刘德重.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K].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7] 曾 良.“盼望”、“疆场”俗变探讨[J].中国语文,2008(2):180-183.

[8]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9] (元)脱 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O].清光绪年间钱塘丁氏嘉惠堂刻本.

猜你喜欢
文意康熙西湖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参考答案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当西湖遇上雪
康熙下象棋
书面表达练与析
预测情节推信息,巧解完形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