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锦秋
吉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吉林长春 13002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的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都是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在临床上早期表现为畏寒、发凉,之后渐渐出现间歇性的跛行症状,最终肢体可有坏疽、溃疡等症状,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据不完全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概率比无糖尿病患者多出10~11倍[1]。因此,针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工作要有计划性的展开,这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该文就对2011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体会工作总结如下。
选取该院就诊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2例,男 49例,女 33例,年龄42~81岁,平均61岁,以上患者均出现间歇性跛行,其中48例伴有静息痛、23例有溃疡、7例有肢端坏疽、4例截肢。所以患者均患有糖尿病,病程6~20年,空腹血糖≥7mmol/L。
1.2.1 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要在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要定期巡视病房,更换患者衣物、床单,保持患者个人卫生,也要定期开窗通气并保证病房内日常卫生条件。同时,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多数在行动上有所不便,因此,护理人员要随时协助患者日常活动,指导其洗漱、进食、排便,保证其正常生活不被疾病治疗干扰。
1.2.2 心理护理[2]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程长、不易治疗,同时该病可引起下肢局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休息及活动,这些都增加了患者治疗的心理负担,所以在心理护理方面要格外注意。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仔细的向患者讲述疾病特点,使患者对疾病有一系统性了解,保持其乐观心态,增加战胜病魔的决心。也要与患者多沟通,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变化,对其提出的疑问要耐心回答,对肢体出现疼痛无法入眠的患者要进行有效疏导,消除其戒备心理、积极地配合治疗,避免出现由于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耽误治疗的情况。
1.2.3 饮食护理 在饮食方面控制患者血糖是糖尿病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生发展的关键。护理人员要合理安排患者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为主,忌食高胆固醇、辛辣食物。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1.2.4 疼痛护理[3]护理人员要遵照医嘱给予患者血管扩张药物,注意使用剂量、时间及给药方式;平时对患者要注意下肢保暖,防止过冷刺激,加重疼痛;护理人员还要随时检查患者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观察足趾温度、颜色及脉搏情况。必要时可对患者疼痛等级进行评估,使用相应止痛药,缓解疼痛症状。
1.2.5 患肢护理 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减退,一些微小的创伤就可诱发感染,因此要避免患者患肢出现感染而加重病情。对于没有创伤及溃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下肢清洁,避免出现外伤;对于存在轻度溃疡及湿性坏疽的患者,用3%的硼酸湿敷,干性坏疽用碘酒消毒,同时加用抗生素;对于严重缺血、溃疡、坏疽的患者,在使用高效抗炎药及促肉芽生长药物的同时,也要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发展,积极与医生沟通。
1.2.6 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要告诫患者在出院后继续服用抗凝药物,严禁吸烟,在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下肢保暖。同时,也要叮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到医院复查。
对82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后,显效43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5.37%。
糖尿病是近年来的高发病,由其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后累及整个血管系统,使下肢出现缺血情况,改变微循环而引起的闭塞症状。如今,除了要重视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其对应的护理工作也意义重大。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患肢护理及出院指导等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出院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减轻患者治疗负担,增加患者治疗效果,极大的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质量。对该组82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护理后,显效43例,总有效率85.37%,可见以上护理措施有效,能够显著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张伟滨,王冰,王江滨,等.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体会[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5):2941.
[2]陈锋华,刘威.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2012,10(15):302.
[3]马立军,高秀丽,刘国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常见护理及健康指导[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