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

2014-02-10 12:19张可乐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21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凝血酶肝素

张可乐

河南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安阳 455000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

张可乐

河南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安阳 455000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103年6月该院心内科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依照传统方法再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组除给予阿司匹林外,再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4100 UI/次、2次/d;连用7 d后观察结果。结果经治疗7 d后观察治疗组30例病人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2例。其中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30例病人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5例。其中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疗效显著、稳定,且无严重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小。

低分子肝素;糖尿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u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angina pectori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之间的一组综合症,其发病机理与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关。不稳定性心绞痛又是冠心病中危险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又一大症候群。现代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变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两种疾病的并存,使临床治疗更加复杂。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故其治疗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做了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6月—2103年6月该院心内科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病人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5(41~80)岁。病例符合《内科学》(第7版)关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命名和诊断标准[1],并排除以下情况:①1个月以内有活动性出血、活动性消化道溃疡;②1个月以内有抗凝药物使用史;③血小板(PLT)计数少于90×109/L;④年龄大于80岁;⑤有明显的出血倾向;⑥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将入选的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两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均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病人入院后常规给予硝酸盐类、钙离子拮抗剂,合并症者给予对症治疗。

对照组依照传统方法再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300mg/d;于3 d后改为100mg/d长期服用。

治疗组除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d外,再给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4 100 UI/次、2次/d,连用7d。

1.3 观察内容

①心绞痛发作的次数;②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③心电图或Holtor显示ST-T的改变;④记录用药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凝血酶时间(APTT)等;⑤注意注射部位及全身的出血现象。

1.4 判定标准

显效:心电图显示恢复正常和(或)Holtor显示ST段缺血时间减少80%以上,未再有心绞痛发作;有效: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减少0.1mV以上和(或)Holtor显示ST段缺血时间减少50%~80%,T波倒置较前恢复,心绞痛发作减少50%;无效:心电图或Holtor显示ST-T的改变无恢复,心绞痛发作减少小于30%;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显效和有效总例数为总有效率。

2 结果

经治疗7 d后观察治疗组30例病人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2例。其中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病人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5例。其中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激活的凝血酶时间相比较,均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中危险性较高的一大症候群,它既可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又可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2]。目前认为血小板聚集、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出血,严重阻塞血管腔,影响血流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具有关报道:改变病理生理过程占不稳定性心绞痛的50%~70%[3]。这个过程通常由凝血酶来介导,依赖于血小板的作用。阿司匹林仅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而对凝血酶无作用,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不完全有反应。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后其预后极差[4],糖尿病患者通常有三大代谢紊乱,抵抗力差,伴有高血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冠心病是2型糖尿病临床常见的合并症。由于糖尿病不仅影响糖类代谢,而且干扰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并产生胰岛素抵抗,改变多种细胞功能,尤其是血小板、内皮细胞核平滑肌细胞的功能,从而造成全身广泛代谢紊乱,损伤血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冠心病,低分子肝素是低分子量的肝素片段,其平均分子量为4500道尔顿,是由肝素通过解聚和分离所得。作用机制在于通过抗凝血酶Ⅲ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对Ⅹa因子和凝血酶的抑制作用。所以低分子肝素有抗凝血酶活性、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粘附和释放的作用。针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生理过程,抗栓治疗有较好疗效,加用低分子肝素后不仅对抗栓有效,而且可以抗凝血酶,使有效率明显提高,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减少,改善近期预后。

低分子肝素由于分子链较短,对抗Ⅹa因子活性较强而持久,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此外低分子肝素还能促进t-PA的释放,发挥纤溶作用,并能保护血管内皮,增强抗栓作用。而且对血小板的功能影响较小[5]。两组病人凝血酶原时间和激活的凝血酶时间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与该理论一致。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有以下特点:①比普通肝素具有更强的纤维蛋白溶解作用;②皮下注射的生物利用度高,可达80%~90%,半衰期约3~4 h,为普通肝素的2倍[5];③在治疗剂量下,其出血危险是普通肝素的1/33[4],且无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也无需检测TT、APTT。

总结以上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尿病疗效显著、稳定,且无严重出血等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小,而且安全、方便。

[1]叶任高.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94-307.

[2]张远慧.不稳定性心绞痛认识的进展[J].新医学,1997,28(8):397.

[3]陈纪林.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现状的评述[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7,25(6):409.

[4]Berry C,Tardif JC,Bourassa MG,et al.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JACC,2007,49:631-642.

[5]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19,521.

R541

:A

:1672-4062(2014)11(a)-0068-02

2014-08-06)

张可乐。

张可乐(1981.2-),男,本科。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凝血酶肝素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的线性不稳定性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