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

2014-02-09 09:06朱敬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人生观中学语文

朱敬丰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表现在: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和实践能力,人文性是指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有熏陶感染的作用。语文德育是指在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政治、革命理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人生观教育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過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学校的德育教育,并不是单元结构,各学科与德育教育是相互渗透和反映的,特别是文科类,尤其是语文。可以说任何一门教育,没有哪一门可以像语文教育那样,跨度时间如此之长,内容如此之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语文学科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文质兼美的爱国篇章相结合,如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艾青《我爱这土地》、余光中《乡愁》、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等,不胜枚举。所以说,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一种技能教育,更是强大的德育教育载体。

目前,中学生对社会的接触和了解越来越广泛,在一定程度上,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有时会超出语文课的正面教育,而当他们一旦接触到这种社会现象时,就会对正面教育产生怀疑。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面临新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让精神化的语文课能唤起人对未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探索的热情。”让学生心灵畅流情感的花园,体验人生百味,实现人生价值。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新课改下把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

一、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德育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经常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对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德育中必须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诸如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强烈事业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质在内的情感目标构建;包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等品质在内的性格发展目标构建;包括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知难而进等品质在内的意志目标构建。

教材中不少体现积极的人生观的内容。《<论语>十则》通过用名言来激发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坚定自己的意志,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总之,教材中到处渗透着优秀品德的光芒,只要利用好,学生自然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人生修养。

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唤起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机会的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信任他们,使他们在品味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关照自我,认识社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1.自主学习,展示个性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就必须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该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和理解作品,在此基础上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潜质。

2.畅所欲言,不拘一格

同一篇文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解释;概括同一课文的段意、中心,可以采取不同的语言形式;围绕同一问题说话,可以发表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教师就不应该只拘泥于教学参考书上的既定答案,只要学生的答案有一定合理性,就不应该轻易否定,而是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深入思考,积极创新

阅读,是一个走近和走进文章世界的美妙过程,对文学作品而言,更是一个以“文本”解读“文本”的微妙过程,文学欣赏恰恰是以个性解放生命意识的张扬为其追求价值的。一方面,文学欣赏是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体悟与反思;另一方面,文学欣赏也改善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格构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及时肯定学生的一些独辟蹊径,但又合乎情理的见解。

三、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德育的教育性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机械地紧跟“形势”,过于空泛,没有能准确、充分地反映和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中学生成长的需求,使教育内容严重滞后。而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信息灵,这都迫切要求课程内容多色彩、大容量。新的语文教材应该说已基本达到了这个要求,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几百篇。其中,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的名篇;《中国石拱桥》中桥梁专家茅以升以无比自豪的口吻介绍了中国石拱桥这一令人赞叹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宫博物院》则可以看作一篇游览故宫这一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保存最完美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的解说词。这些又都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极好教材,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使二者融为一体。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

德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德育在教材中的体现也很多,只要恰当利用和引导,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培养学生不仅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也有更高的道德修养。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人生观中学语文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