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程利,耿娜,杨志华
(萍乡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检验科,江西萍乡337000)
腹泻婴幼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张莉,程利,耿娜,杨志华
(萍乡湘雅萍矿合作医院检验科,江西萍乡337000)
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腹泻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RV)的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及季节的关系,适时为当地临床诊断和防治该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对来院就诊的402例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A群RV抗原检测。结果402例标本检出118例阳性,总阳性率为29.4%。其中,男、女患儿检出率分别为29.2%、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若按年龄段分成0~6个月、0.5~2岁和2~6岁三组,则各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8%、34.8%和13.2%,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于季节性,则秋冬季感染率高于春夏季,分别为39.1%和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群RV的感染是引起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原因之一,且男、女感染机会相当,0.5~2岁婴幼儿的感染率较高,季节性感染则为秋冬季高于春夏季。
腹泻;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轮状病毒(Rotavirus,RV)分为A、B、C三组,仅A、B组引起人类严重发病,A组致婴幼儿腹泻,B组与成人腹泻有关,C组虽可致人腹泻但较少见[1];其中以A组感染最为常见,位居致腹泻的病原之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急性腹泻病最重要的病原之一。传播途径主要见于粪-口传播,接触传播也是一种重要途径,还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而致病。为了解本地区近期婴幼儿RV感染的发病情况,我们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及住院腹泻婴幼儿的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1 病例资料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儿科门诊及住院部腹泻婴幼儿402例,其中男257例,女145例。年龄在2个月至6岁之间,其中6个月以下有47例,0.5~2岁的有302例,2~6岁的有53例。
1.2 检测方法
1.2.1 检测试剂与原理试剂由北京新兴四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利用胶体金标记小鼠抗人轮状病毒A组单克隆抗体,以轮状病毒多克隆抗体包被试条,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
1.2.2 试验方法旋开瓶盖,取出采便螺旋棒,从粪便中取出样本(约100mg),放入装有样本稀释液的采便器中,旋紧瓶盖。震荡混匀,拧开采便器顶端白色小帽。垂直而缓慢加2~3滴混匀后的标本至测试卡架端中心。室温15min内判读结果。如为阳性标本,则可有检测区与对照区各凝集成一条红色线,如为阴性,则只在对照区形成一条红色线。1.3统计学方法对检出率的差异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 402例腹泻婴幼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阳性标本118例,其中108例为黄色稀水样便,10例为黄软便,总阳性率为29.4%;其中男性患儿阳性率为29.2%,女性患儿阳性率为29.7%,男女患儿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 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腹泻患儿A群RV检出阳性率[n(%)]
2.2 各年龄组腹泻患儿A群RV检出阳性率分布0.5~2岁组阳性率最高,占34.8%;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P<0.05),结果见表2。
表2 各年龄组腹泻患儿A群RV阳性检出率[n(%)]
2.3 病原体流行季节性A群RV的感染率在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9,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季节A群RV检出阳性率[n(%)]
RV是一种双链RNA呼肠孤病毒,主要生长于小肠上皮细胞内,并在肠道复制。幼儿轮状病毒胃肠炎的潜伏期为1~3d,临床类型呈多样性,从亚临床感染和轻型腹泻至严重的脱水,甚至死亡.其所致腹泻大便多呈水样或黄绿色稀便,无黏液,无脓血。因此,快速、准确的RV实验室诊断技术对预防控制RV腹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发现RV感染与性别无关,而与患儿年龄和温带地区的季节有关。通过调查发现,0.5~2岁组腹泻患儿的RV阳性感染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组。一般来说,患儿感染病毒后是否发病不仅取决于病毒数量,还取决于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也取决于患者的生理特征。在婴幼儿肠黏膜的上皮细胞上含有大量乳糖酶,为轮状病毒受体,它使病毒脱外衣壳进入肠上皮细胞而易致轮状病毒感染。但随年龄的增长,该酶含量随之减少,易感染性也下降[2]。而6个月以内婴幼儿由于有母体的免疫力及乳汁中含有大量的SIgA而能抵抗轮状病毒的感染;另外,大于2岁的幼儿因机体免疫系统逐渐完善,在第一次接触过轮状病毒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则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此时机体对轮状病毒的抵抗力也会增强,疾病发生率也显著降低[3]。
RV感染能发生在任何地区,任何季节。在热带地区,无明显季节性;在温带地区,则有明显季节性,发病率在秋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本研究显示RV阳性率在秋冬季高于春夏季,这符合温带地区RV感染的季节性。
目前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已逐步成熟,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推荐疫苗的使用,其目的在于降低儿童病死率,减轻疾病的负担[4]。疫苗应当是每年在腹泻流行前口服,一般服用两周后就可以产生抗体,一直服用到3周岁。此外,RV抵抗力虽然较强,在粪便中能存活数日至数周,耐酸碱,在pH3.5~10仍可保持其感染性;但56℃30min可使其灭活,也可被诸如酚、甲醛、氯和β-丙内醇等消毒剂灭活[5]。
所以,了解本地区腹泻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RV)感染的年龄、性别与季节差异有助于当地该病的有效防治,并将为降低当地婴幼儿腹泻发病率提供强有力的实验依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636.
[2]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4-55.
[3]黄英英,吴小华.轮状病毒的快速检测与临床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5):482.
[4]刘永朱,黄莹.55例秋冬季小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291-292.
[5]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94-495.
R446.62,R723.11
A
1674-1129(2014)05-0597-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5.046
2014-05-04;
201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