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英
探讨血清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刘晓英
(尉氏县人民医院,河南尉氏030006)
血清标本;溶血;生化检验
临床检验过程中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标本发生溶血而影响部分生化检验结果[1].客观了解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发生的影响,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志愿者血清标本溶血前、后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10月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年龄为21~45岁,平均年龄为(32.06±5.47)岁,男性50名,女性50名.
1.2 方法所有健康志愿者抽血前禁食12h,抽取静脉血4ml,分别注入两支试管中作为标本.其中1支试管自然凝固,作为溶血组;另一支充分混匀后使用离心机在3000r/min离心10min,去掉上清液,作为未溶血组.使用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分别测定两组试管总蛋白(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胺酰转肽酶(γ-G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2].试剂盒均购自迈瑞公司,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差异性比较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试管发生明显改变的生化检验指标比较
溶血组TP、ALT、CK、LDH、AST、γ-GT及α-HBD均明显升高,与未溶血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见表1).
表1 溶血前、后发生明显改变的生化检验指标比较
2.2 两组试管未发生明显改变的生化检验指标比较溶血组ALB、TBIL、DBIL、HDL、LDL、TG和TC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与未溶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未发生明显改变的生化检验指标比较
标本溶血在生化检验中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标本采集、运送、分离以及保存等过程中多种外因导致红细胞破裂而发生[3].总体来看,导致血清标本溶血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取真空管采集血液时可能因为真空管负压过大造成血液剧烈震荡导致红细胞破裂;(2)试管质量不佳,内壁粗糙导致红细胞挂壁破裂或试管内残留有机溶液对红细胞产生破坏作用[4];(3)一般血液标本发生溶血而彻底凝固需2h以上,严重影响测定时间,需加入适量促凝剂达到快速凝固效果.而促凝剂配方不当可导致血液解除促凝剂快速凝固导致红细胞破裂;(4)离心速度过快、离心管底部破裂或有硬物导致红细胞受挤压而破裂[5];(5)采血护士采血操作不规范,如采血时止血带扎太紧或时间过长、定位不准重复进针、血液与抗凝剂混匀时用力过大、采血时进入空气而产生气泡等均可导致红细胞破裂,而细胞溶质进入标本发生溶血[6].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标本溶血对血清TP、ALT、CK、LDH、AST、γ-GT及α-HBD检测结果产生明显干扰.针对引起血清标本溶血的原因采取规范采血、妥善保存和运输、严格控制仪器质量等,并在检验前检查血清标本是否发生溶血,以确保血清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另外,对于发生溶血的标本要在检测报告的结果中明确标注.
总之,血清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指标产生明显影响,需要进一步规范血清标本采集各环节操作,降低血清标本溶血发生率,而在进行生化检验时也需注意查看血清标本是否发生溶血,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1]刘学琦.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项目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7(6):377-378.
[2]陈秀,彭海林.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06):693-694.
[3]毛小君.浅谈临床血清标本溶血对自动生化仪检验结果的影响[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01):93.
[4]Lippi G,Luca Salvagno G,Blanckaert N,et al.Multicenter evaluation of the hemolysis index in automated clinical chemistry systems [J].Clin Chem Lab Med,2009,47(08):934-939.
[5]张勇军,郭越文.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39-1240.
[6]陈开兰.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 (28):52-53.
R446.11+1
B
1674-1129(2014)03-0358-01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3.054
2013-12-23;
20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