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渊
51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张继科的技战术分析
王文渊
2011年张继科在荷兰鹿特丹夺得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首个世界冠军,进而在伦敦奥运会的参赛名额争夺战中拿到了宝贵的奥运入场券。张继科打法凶悍,被刘国梁比喻为中国乒乓球队的“藏獒”,技术能力全面,被视作中国乒乓球队的未来之星和领军人物,是不可多得的、中国乒乓球队着力培养的新一代佼佼者。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分段指标评估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张继科在比赛中的技术打法进行了分析。
世乒赛;张继科;技战术分析
王文渊/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硕士(上海200234)。
在51届世乒赛上中国小将过关斩将,挑落各路外国选手和中国老将,夺得冠军。其中的代表就是男单世界冠军,中国乒乓球队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张继科。小小年纪就能在世界大赛中展现王者风范,在取得冠军后更是“撕衣”庆祝,体现出青春活力的同时,更显其十足的霸气。笔者通过对张继科在这次世乒赛中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中的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技术的使用次数、使用率、得分和得分率、失分和失分率的统计,分析其技术特点。
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张继科。
1.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期刊网,阅读大量乒乓球技术的书籍和文献,开阔看问题的视野以及角度。
2.录像观察法。观看了张继科在5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三场比赛录像。
3.数理统计法。通过数理统计法计算出张继科VS王皓、波尔、王励勤在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技术的使用和得分率。用得分率来分析每个球技运用的得分情况,用使用率来分析每个球技运用的得分和失分情况,使本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得分率和使用率的计算公式:
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使用率=[使用次数/(全局得分+全局失分)]×100%
1.张继科VS王皓、波尔、王励勤的发球技术能力的分析。
表1 比赛资料
表2 张继科VS王皓的第一拍发球位置统计
表3 张继科VS波尔的第一拍发球位置统计
表4 张继科VS王励勤的第一拍发球位置统计
从以上数据我们能够看出,张继科在对王皓的决赛中,在发球环节上做得很细,在正手位、中路和反手位的发球直接得分分布很均匀,从视频和数据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王皓对张继科的发球没能看清旋转,导致了在一场比赛中直接接发球失误高达10次,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张继科发球的威力。
张继科在发球上的得分率具有压倒性优势,三场比赛,特别是对阵王励勤的比赛中,在好几次关键比分上都是依靠发球把比分拉开。另外通过三场球的录像发现,张继科的发球以正手逆旋转为主结合正手侧旋球,如果能在发球中加入反手发球,就会使变化更加丰富多样,对手会更加惧怕,得分手段更多,更容易。总的来说张继科的发球特点突出,让对手胆寒,捉摸不透,是一样得分的利器。
2.张继科VS王皓、波尔、王励勤的第三拍抢攻技术分析
表5 张继科VS王皓第三拍抢攻技术统计
表6 张继科VS波尔第三拍抢攻技术统计
表7 张继科VS王励勤第三拍抢攻技术统计
张继科在与王皓和波尔的比赛中,第三拍的强攻数据能够说明这样一个现象,即张继科的第三拍球几乎都是运用主动正反手弧圈球和反手撕的积极进攻手段,而且得分率远远超过了失分率,每一项都高出将近50多个百分点,充分说明现在的乒乓球趋势一定要以进攻代替防守,这样在比赛中才能占据主动。
然而通过数据也看到张继科在对阵王励勤时,正反手弧圈球在直接得分的概率上明显不如其他两场比赛,出现心理波动,技术动作过于急躁。
通过数据能够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即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和反手撕/挡这三项技术运用率是最高的,张继科则很好地运用了这三种进攻手段,使自己在第三拍后的比赛中占据主动和优势。
表8 张继科VS王皓的接发球技术统计
表9 张继科VS波尔接发球技术统计
表10 张继科VS王励勤接发球技术统计
张继科在接发球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反手拧技术,使用率是最高的,其得分和失分正好是11比6,基本都是拧到对手的反手位和中路,使得对手回球时判断不准。从总得分率和总失分率发现,张继科面对王励勤时在接发球环节明显处于下风,由于彼此过于熟悉,能够让对手摸透套路,另外,张继科面对王励勤的正手进攻,出现很多无谓的失误。如果能像马琳一样撇长(正手或者中路偏反手)、回摆小三角、借用各种非常规动作,如顶、划、拎等接球,使用手段更多更细、更超乎寻常的接球方式,就能够打乱对手的发球思路和心态。如能把自己的心态摆正,比赛的主动权就回到了自己的手中,从而赢得比赛的方式方法就全面了。
表12 张继科VS波尔相持段击球技术统计
表11 张继科VS王皓相持段击球技术统计
表13 张继科VS王励勤相持段击球技术统计
根据上表的数据,张继科在相持段面对不同对手采取的手段,是通过自己反手弧圈球的实力牵制对手。特别是在与王励勤的比赛中,充分体现出张继科的这一打法特点,压王励勤反手位次数达到73次,压正手的得分率远远高于失分率,高出近50个百分点,差距相当大,使得以正手突出为主的王励勤无法施展其特点,这样为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张继科的相持能力在面对代表欧洲打法的波尔时显得优势巨大,从得分率上看,无论是正手位还是反手位,甚至是中路都远远高于失分率,处于压倒性优势。显示出张继科作为中国乒乓球队新一代的佼佼者在相持能力上已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实力雄厚,如果在细节的处理上能更加完善的话,那么张继科的乒乓球前景将不可限量。
张继科在发抢段中,以正手逆旋转为主结合正手侧旋球的基本模式,具有迷惑性,另外从总表中可以看到发球的位置多以中路偏反手位为主。在第三拍抢攻时最多最有效的就是其正反手的弧圈球技术,取得直接得分或间接为后面的进攻奠定基础。
张继科在接抢段中的接发球技术最多的就是反手拧的技术,落台后直接往台下钻,让对手接球时很容易直接漏掉。第四拍球上运用反撕,动作隐秘,球既快、又转,在比赛中常常是在进入相持段前累积优势的重要环节。
张继科在相持段中落点以右半台为主,采用压右逼左的战术。反手撕和反手弧圈球技术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反手取得巨大优势后,正手位的进攻就更具有威胁,得分率高,在相持中为自己增加了强大的信心。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体育院校通用教材,2000(5).
[2]刘欣华.对乒乓球战术训练和战术运用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2).
[3]徐寅生等.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4]吴焕群,张晓蓬.乒乓球竞技研究中定量方法的开发及效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5]苏王仁.现代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2-35.
G84
A
1671-6531(2014)06-0068-02
丁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