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风穴”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21例及对IgE水平的影响※

2014-02-07 08:15杨才德李玉琴龚旺梅包金莲田瑞瑞宋建成于灵芝程涛魏兵高政政侯玉玲周承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风团荨麻疹穴位

杨才德 李玉琴 龚旺梅 包金莲 田瑞瑞 宋建成 于灵芝 程涛 魏兵 高政政 侯玉玲 周承蕊

(1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730020;2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特色专科,庆阳745000;3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内科,兰州730000;4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卫生院埋线专科,白银730916)

“三风穴”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21例及对IgE水平的影响※

杨才德1李玉琴1龚旺梅2包金莲1田瑞瑞1宋建成1于灵芝1程涛3魏兵1高政政4侯玉玲1周承蕊1

(1甘肃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兰州730020;2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特色专科,庆阳745000;3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内科,兰州730000;4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水泉卫生院埋线专科,白银730916)

目的探求以“三风穴”(风门、风市、风市前)为主穴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42例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采用“三风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氯雷他定治疗。结果两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血清IgE下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风穴”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发挥临床作用。

穴位埋线;慢性荨麻疹;免疫球蛋白E

荨麻疹是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风团和红斑。一般认为荨麻疹每天或几乎每天发作,持续6周或6周以上者,可诊断为慢性荨麻疹(CU),临床上约10%的急性荨麻疹患者会转变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笔者近3年也研究穴位埋线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荨麻疹患者42例,并按随机对照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埋线组)及对照组(口服西药组)每组各21例。其中治疗组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在14~59岁之间,平均年龄(39.26±14.78)岁;平均病程(19.52±13.49)月。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在15~62岁之间,平均年龄(43.81±15.44)岁;平均病程(18.89±12.95)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差异,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组别年龄(岁)病程(月)治疗组9*12*39.26±14.78#19.52±13.49※对照组101143.81±15.4418.89±12.9性别(例)男女

两组在性别方面,经χ2检验,χ2=0.47,P=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方面具有可比性;两组在年龄方面,经t检验,t=0.28,P= 0.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方面具有可比性;两组在病程方面,经t检验,t=0.15,P=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病程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1]制定:①皮肤粘膜表面突然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皮损多呈鲜红色、苍白色或皮肤色,风团逐渐蔓延,可相互融合成片,持续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②皮疹此起彼伏,发无定处,剧烈瘙痒,退后不留痕迹;③每周发作不少于2次;④病程大于等于6周。

1.2.2 中医诊断及分型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和《中医外科学》(陈红风主编)[3]制定:①风热犯表:风团鲜红,灼热剧痒,伴有发烧、恶寒、咽喉肿痛,遇热则皮疹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②风寒束表:皮疹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质淡,舌苔白,脉浮紧。③胃肠湿热:风团片大、色红、瘙痒剧烈,发疹时伴院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④气血两虚:风团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夜晚或劳累时风团加重,四肢困倦,面色无华。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细弱。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4~65岁之间,每次症状发作持续时间小于等于24小时;③1个月内未曾使用过对免疫调节有影响的治疗;④患者入选前24小时内有荨麻疹的症状和体征;⑤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埋线组)取穴:取穴及穴位定位参照针灸学[4],以“三风穴”为主,即风门、风市、风市前[5](风市穴向前平移三寸,与董氏奇穴之驷马中穴重合),风热犯表配曲池、血海、膈俞,风寒束表配足三里、三阴交、肺俞,胃肠湿热配曲池、足三里,气血两虚配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

定位:即定体位,根据穴位不同,采用不同姿势。定点:在一定体位下,按标准取穴定点标记。操作方法:穴位埋线[5]取一次性无菌埋线针(内有针芯的管形针具),镊取一段约2cm长已消毒的00号羊肠线,放置在针头的前端,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的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肌层或皮下组织,针孔处覆盖创可贴。疗程:2次为1疗程,每次间隔15日。共治疗一个疗程。

1.4.2 对照组(西药组)药物:氯雷他定,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10970410。药物服法及疗程:每次10mg,每天1次,睡前口服,4周为一疗程。共给药一个疗程。

给药注意事项:①服药期间如出现皮疹、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换用其他药物,并剔除该病例。②药物过量的表现及处理:成人过量服用本药后,可出现嗜睡、心动过速和头痛等症状;如发生以上症状,可采取催吐、洗胃、活性炭吸附等措施。也可考虑使用盐类泻药(如硫酸钠)以阻止药物在肠道吸收。严禁使用组胺类药作为本药过量的解救药。

1.5 观察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1997)和文献标准,分别从慢性荨麻疹的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目、风团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等治疗前、后积分进行判断。

1.5.1 临床观察指标具体见表2。

表2 慢性荨麻疹临床指标观察表

1.5.2 实验室观察指标采用化学发光法,使用美国拜耳公司过敏源体外检测试剂盒(型号为ACS:180)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1.6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由专业人员对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计量资料用t检验;非等级率(非等级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临床症状评分分析,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线齐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治疗慢性荨麻疹均有效;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以“三风穴”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优于口服氯雷他定。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3 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经t检验,两组治疗前比较*,t=0.18,P=0.86;两组治疗后比较#,t=-4.58,P=0.00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2110.67±3.34*2.90±2.26#对照组2110.48±3.40*5.76±1.76#t值8.83 5.64 P值0.000 0.000

2.2 治疗前后实验室观察指标IgE水平比较IgE水平分析,临床症状评分分析,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线齐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治疗慢性荨麻疹均有效;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以“三风穴”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优于口服氯雷他定。具体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患者IgE水平(ug/L,)

表4 治疗前后患者IgE水平(ug/L,)

注:经t检验,两组治疗前比较*,t=0.49,P=0.63;两组治疗后比较#,t=-2.72,P=0.01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2168.08±11.47*49.28±11.26#对照组2170.00±14.10*57.45±7.91#t值5.36 3.56 P值0.000 0.001

3 讨论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粘膜过敏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一过性大小不等的局限性、水肿性风团,伴有剧烈瘙痒、红斑、风团轻度隆起,迅速发生与消退,退后无痕迹。该病属于中医学的“隐疹”、“风瘙瘾疹”等范畴。荨麻疹的病因病机虽复杂,但根据其临床表现符合中医六淫风邪的治病特点。以“三风穴”为主,即风门、风市、风市前(及驷马中穴),针对本病从根本上治疗。风门,又名热府,背俞,热府俞,在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胧经。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有祛风除湿之功。风市穴名“风”,指风气、风邪也;“市”,指集市、集结也,意指该穴易为风邪集结之处,为驱除风邪的要穴,故名风市,据文献风市主治遍身瘙痒。风市前穴,即驷马中穴,取穴方法为: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指处向前横开三寸是穴,风市前对肺系疾病临床效果突出[7],尤其治疗皮肤病,有卓效[8]。

穴位理线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是在针灸理论指导下,以“三风穴”为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减其他穴位将医用羊肠线理入相应穴位而产生一系列效应,提高机体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从而加快炎症吸收,减少渗出、粘连[9]。据临床研究表明,三风穴”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确切[10]。

通过本研究,在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这说明以“三风穴”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不仅临床疗效肯定,而且疗效优于口服氯雷他定。通过实验室数据表明,埋线疗法对降低患者血浆IgE水平,也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机理可能与抑制IgE释放,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阻断了变态反应的途径,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当然,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其他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10(40):59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7.

[3]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05-106.

[4]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5-287.

[5]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2:113.

[6]陆小英,赵存凤,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1(4):6-7.

[7]马立昌,单顺,张金霞.微创穴位埋线实用技术[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02.

[8]王敏.董氏奇穴精要整理[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9.

[9]杨新利,韩爱克,王霞,等.咪唑斯汀与穴位埋线单用或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9):4566-4567.

[10]杨才德,龚旺梅,包金莲,等.“三风穴”(风门、风市、风市前)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84.

10.3969/j.issn.1672-2779.2014.24.040

1672-2779(2014)-24-0070-03

苏玲 本文校对:何天有

2014-11-03)

甘肃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课题[No:GZK-2012-60]

猜你喜欢
风团荨麻疹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夏季穴位养心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