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定眩膏联合天麻素针治疗颈性眩晕54例※

2014-02-07 08:15张培丽周晓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颈性药理症候

张培丽 周晓卿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脑病二区,郑州450000)

通络定眩膏联合天麻素针治疗颈性眩晕54例※

张培丽1周晓卿2*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脑病二区,郑州450000)

目的观察通络定眩膏联合天麻素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通络定眩膏外用联合天麻素针静滴,对照组给予天麻素针静滴,并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候评分和TCD监测。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TCD监测可见,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通络定眩膏联合天麻素针静滴可有效改善颈性眩晕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通络定眩膏;天麻素;眩晕;颈椎病

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的颈外段受颈部多种病变的影响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障碍引起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颈椎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常以眩晕为主诉,伴有恶心,呕吐,心悸,耳鸣,眼睛干、胀、涩或视物模糊等视觉障碍,头颈痛,肩背痛,出汗,潮红及上肢麻木等复杂的临床症状。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增快,电脑使用频率的增高,此病逐渐趋向年轻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在临床中应用通络定眩膏外用联合天麻素针静滴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脑病二区住院的急性颈性眩晕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平均年龄(57.4±4.0)岁,对照组52例,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55.2±3.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

1.2 纳入标准(1)年龄在20岁以上,75岁以下;(2)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参照“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修订的颈椎病诊断标准拟定。

1.3 排除标准(1)年龄在20岁以下,75岁以上;(2)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眩晕;(3)嗜酒(每日饮酒250ml以上)、吸毒或其他滥用精神性药物者所致的眩晕;(4)对膏药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天麻素注射液0.5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联用14天为一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络定眩膏(郑州市中医院制剂科提供,由透骨草、威灵仙、路路通、乳香、没药、地龙、细辛、冰片等药物组成)每日2帖,颈项部疼痛处及大椎穴处穴位贴敷。

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酌情给予降压、降糖治疗。

1.5 疗效判定

1.5.1 症候积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制定的眩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表对眩晕患者进行评分,临床疗效判定按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疗效指数≥20%;进步:疗效指数≥12%且<20%;无效:疗效指数<12%;恶化:疗效指数=0%。治疗前、治疗14天后各评定1次。

1.5.2 TCD监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症状好转后做TCD检查,检测椎-基底动脉频谱形态、声频、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指标。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评判疗效:完全缓解:症状消失,TCD显示在正常范围;明显缓解:症状基本消失,TCD有明显改善;轻度缓解:症状减轻,但TCD无明显变化;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TCD无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减低,且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说明单纯天麻素针静滴或天麻素针静滴联合通络定眩膏外用均可降低中医症候评分,且天麻素针静滴联合通络定眩膏外用比单用天麻素针静滴降低中医症候评分更明显。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x±s)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疗效比较[例(%)]

由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临床治愈43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治愈32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天麻素针静滴联合通络定眩膏外用可更有效地治疗颈性眩晕。

2.3 两组治疗前后TCD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CD疗效比较[例(%)]

由表3可以看出,治疗组完全缓解30例,明显缓解15例,轻度缓解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完全缓解27例,明显缓解8例,轻度缓解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两组相比,治疗组可更有效地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

3 讨论

颈性眩晕是指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而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眩晕主要由颈部活动诱发,目前病因不太清楚,主要存在几种学说,如机械压迫学说、血管病变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学说、神经刺激学说、体液因子学说。

颈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在古代医学中又有“眩”、“冒眩”、“掉眩”等多种称谓。历代医家认为,眩晕的发生,不外乎风、火、痰、虚、瘀五大病因,病位在脑,病性属本虚标实。颈性眩晕除了有风、火、痰、虚、瘀五大病因外,还多与颈部经络痹阻不通有关。

该项临床观察中应用天麻素针静滴联合通络定眩膏局部外用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素具有镇静、镇痛、安眠作用。亦能抗惊厥、抗焦虑,能增加脑血流量、减少血管阻力、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1]。通络定眩膏由透骨草、威灵仙、路路通、乳香、没药、地龙、细辛、冰片等药物组成。透骨草可散风祛湿,解毒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透骨草有镇痛抗炎的作用。威灵仙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威灵仙有镇痛抗炎、松弛平滑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2]。路路通有祛风除湿、利水通络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镇痛抗炎的作用[3]。乳香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抗炎作用[4]。没药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没药有消炎止痛、化瘀消肿作用[5]。地龙有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平喘利尿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龙具有抗炎、解热镇痛、抗血栓、降压、增强免疫力等作用[6]。细辛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有镇痛、扩张血管、降压、抑制组织胺、抗变态反应、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及局部麻醉等作用[7]。冰片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生肌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冰片有抗炎镇痛、增加生物膜屏障通透性、提高其他药物生物利用等作用[8]。八药合用共奏舒筋活血,通络定眩,止痛之效。

通过此次临床研究可见,天麻素针静滴联合通络定眩膏外用,可有效改善眩晕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1]鞠桂春.天麻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8,17 (1):64-66.

[2]王亚,陈彦,孙玉军.中药威灵仙研究概况[J].中药材,2006,29(5):513.

[3]刘婷,孙玉茹,秦彩玲,等.路路通酸的抗炎镇痛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2):45-47.

[4]郭辉,张玲.乳香中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7,9 (5):50-52.

[5]韩淑芬,金仲品.没药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 1502-1503.

[6]刘凯,张宇寰,姚琳.中药地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哈尔滨医药,2010,30(1):28-30.

[7]程黎晖.细辛的鉴别及药理作用[J].海峡药学,2008,20(5):68-69.

[8]魏楚蓉.冰片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0,30(4):447-451.

10.3969/j.issn.1672-2779.2014.24.018

1672-2779(2014)-24-0036-02

杨杰 本文校对:周晓卿

2014-10-09)

国家博士创业基金资助项目;河南省郑州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No:郑科技(2012)3号]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颈性药理症候
更正说明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金莲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山楂核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