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对缓解就业难题的启示

2014-02-07 05:34吴燕玲魏立娜黄铭珊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基层工作就业指导毕业生

吴燕玲,魏立娜,黄铭珊,林 磊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福建 福州 350101)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涉及到个人、家庭和国家多个主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1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而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下降10%-15%,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对就业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分析,总结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对缓解就业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就业办于2013年1月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院2013届毕业生分层抽样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我院2013届毕业生。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毕业生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择业时的考虑因素、就业的理想单位、去基层工作的意愿、对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能接受的工作酬金等;调查由就业办主办,根据分层抽样抽取班级,以不记名的方式收回。发放毕业生问卷10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14份,有效率99.4%。全部资料经审查无误后,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二、结 果

毕业生择业时考虑最多的是工作的稳定(74.1%)和经济收入(65%)。择业时考虑的其他因素依次为个人发展空间、工作地点、专业对口、实现个人价值、个人兴趣、找到工作就好和由父母等长辈决定等(见表1)。

毕业生就业的最理想单位是省、市属医疗单位(82.7%),其次是政府机关、生源所在地区县级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民、私营医药企业和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医和扶贫工作(见表2)。

有75.9%的毕业生(770人)愿意去基层工作,有9.2%的毕业生(93人)不愿意去基层工作,有14.9%的毕业生(151人)没考虑过去基层工作(见表3)。

表1 毕业生择业时的考虑因素

表2 毕业生就业的理想单位的性质

有61.8%的毕业生(627人)能接受月收入2001-3000元;有24.8%的毕业生(251人)能接受的最低月收入为3001-4000元(见表4)。

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较低,有76%的毕业生(740人)表示有信心,有21.9%的毕业生(222人)表示一般,有2.1%的毕业生(21人)表示没有信心(见表5)。

表3 去基层工作的意愿(基层是指县级及以下的医药卫生单位)

表4 毕业生能接受的最低月现金收入

表5 对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

三、结 论

如表1-表5所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院毕业生仍把“稳定”放在首位、把省、市属医疗单位列为最理想的就业单位、去基层工作的意愿低,存在对专业认识不够、就业意向单一、就业定位不准、择业不够理性、就业信心不足等问题。他们抱着“只要能留在城市,大医院不行就去小医院,小医院不行就改行”等就业心态,较少了解和思考自己的专业特点、发展前景、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等个性化需求,较多考虑单位的稳定性、名气和待遇等。然而,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另外,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与大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人满为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以及社区医院对医药学生有强烈的需求[1]。

学院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第一,分阶段提高毕业生对专业的认识,增强就业信心。首先,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就业指导课等对大一新生进行详细的专业介绍、就业形势分析、就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让其对专业前景充满憧憬,学有目标,行有动力,为择业、就业打好基础。其次,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讲座对大二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由学院领导、就业办工作人员、系部书记或主任、辅导员和教师或特邀省市就业指导专家、形象礼仪培训教师、医院主任、成功就业的往届毕业生等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最后,利用毕业生返校毕业之际,开设就业指导讲座和个性化就业指导,教育毕业生从实际出发、调整心态,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分析自身优势。根据每名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和指导,对学生及时进行帮扶,对就业压力大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等。第二,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首先,在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中坚持对学生进行服务基层、服务社区的教育,让学生确立从基层做起的就业理念。其次,定期安排临床医学、护理等专业学生到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见习和实习,下基层开展卫生服务。再次,积极拓展毕业生下基层就业市场。加强与中小医药企业和非公有制医药单位联系,举办专场供需见面会,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合作机制,拓展学生到基层见习和实习基地。最后,贯彻落实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和服务社区计划等。第三,鼓励毕业生拓宽就业专业领域,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敢于到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如保健、美容、医药、家庭护理等;交叉学科的专业人才,如保险公司的医药核赔师、医药公司的医药代表、专门处理医疗事故的律师等;外贸或私营医院等[2]。

四、启 示

学生应充分利用在校的学习机会,重视专业学习,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调整就业观念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积极主动到基层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

用人单位,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吸引毕业生。

高校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建立稳定的就业人员队伍,设立就业专项基金。对各专业进行就业质量分析和质量跟踪,让学生更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形势,同时,根据各专业的培养质量和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情况,对我院专业设置(开设、停办)和学生培养方面有针对性发力。最后,要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灵活优惠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同时,建立更加开放的人才市场,淡化户籍、地域等因素对毕业生就业的限制,完善多样化就业渠道。

[1]张 锴.高职医学毕业生进入社区医院的现实性与可行性[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2):72-73.

[2]潘金云,郭政东.高职医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18-19.

猜你喜欢
基层工作就业指导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