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在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教学中的应用

2014-02-07 02:38蔡虎志陈青扬陈新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双导师专业学位考核成绩

卢 青,蔡虎志,陈青扬,陈新宇*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过渡的一个关键阶段,也是从学校生活到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过渡期。随着招生人数的日益增加,导致教学压力增大,如何在教学中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1]。本研究针对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试行“双导师”带教制,旨在探讨如何在较短的三年时间内,培养出更为合格的医学人才。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09年经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至湖南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60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年龄(23.22±0.97)岁,其中男生28人,女生32人,自入学选取导师即开始研究,至三年后综合考核结束为止。

1.分组方法。观察组:随机选取上述硕士研究生30人作为观察组,该组每名硕士研究生自行选择两名导师,分别为基础学术导师和临床实践导师。基础学术导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基础实验指导能力,从事过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熟悉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熟悉硕士研究生教育各环节的工作,能够讲授一门及以上研究生学位课程或反映当前国内外重要学术成果的研究生课程,有独立指导研究生实验操作及论文写作的能力。对于临床实践导师,选择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且在学术领域中有一定影响的学术专家。他们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广泛的学术交流往来,较深的学术造诣,能够在临床综合能力,如临床知识、技能操作等方面对学生提供高层次的指导。对照组:随机选取上述硕士研究生30人作为对照组,该组每名硕士研究生常规选择一名导师。

2.考核方法。综合考核成绩组成: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折算为百分制)×30%+论文成绩×35%+临床实践能力考核×35%。综合考核由教务科和医务科共同管理。

(二)评价标准。

综合考核成绩85-100分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

(三)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一)两组带教制度综合考核成绩比较。

两种带教制度的综合考核结果比较提示,“双导师”带教制的硕士研究生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综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带教制的硕士研究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带教制度综合考核成绩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Z=-3.640,P<0.01

(二)观察组问卷调查结果。

对观察组硕士研究生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大部分研究对象对“双导师”带教制度表示认同(见表2)。

表2 观察组问卷调查结果(例)

(三)导师与观察组学生对“双导师”制度的总体评价比较。

导师及观察组硕士研究生对“双导师”制度的总体评价提示,硕士研究生经过两位导师三年的培养对该制度较为认同,而各导师决策则更为谨慎,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导师与观察组学生对“双导师”制度的总体评价比较(例)

注:与观察组比较,Z=-5.987,P<0.01

三、讨 论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试行“双导师”制带教,改变了以往的临床教学中只注重操作技能训练的传统临床带教模式,而与传统的中医跟师学徒教育模式相比,可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常规强化临床知识和操作技能外,更可由双导师给予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的启发和引导,使硕士研究生在学校所学习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保证了各个阶段作为培养硕士生创新思维方式、基础实验能力和娴熟临床技能的重要完整性。

“双导师”制度被引入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是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创新。有研究表明,“双导师”制度已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既可提高教学质量、也能节约教学资源。两位导师在教学职责上有着的明确分工,实际上是对目前高等院校有限的教学资源的一种合理分配。硕士研究生作为其中的纽带,更促进了基础导师与临床导师之间的沟通,可进一步丰富教学的形式,使之共同实现带教目标,达到提高带教质量的根本目的。加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在短期完成基础实验、实习任务、毕业论文、工作就业等等一系列的工作,且往往因为对自身定位较高,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失落感及消积心理进而影响其综合能力的提高[2],故采用“双导师”教学制时,导师自身综合能力尤为重要,需选择工作经验丰富、年资较高的医师担当责任导师,以其自身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3],并针对每个实习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所面临的困难,主动消除一些负面情绪,帮助学生培养正确实践认知。另外,专业导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由于专业导师在医院病房往往是承担重要的岗位或繁重的工作任务,借助带教责任的分工,专业导师在遇到知识难点和技术要点时,可结合自身时间安排,更为耐心、更为透彻地为硕士研究生进行讲解,既提高了带教的效率,也提高了带教的效果。同时,该制度使两位导师在实施各自带教任务的同时可兼顾岗位工作,因此可以说,“双导师”教学制是高等院校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管理水平的一次提升[4]。

[1]于晓松,孙宝志,王 威,等.临床综合能力的探索与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0(5):39-40.

[2]黄玉凤,张国庆,战 旗,等.浅谈我院药房带教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药学实践杂志,2007,25(6):415-417.

[3]关琼瑶,秦亚辉,赵 宏.护生双导师制实习带教培养肿瘤专科护理能力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35):661-662.

[4]王忠壮,胡晋红,石力夫.药学基础人员的实习培养[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6):471-473.

猜你喜欢
双导师专业学位考核成绩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