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国、刘志峰在《中国高教研究》2014 年第7 期中撰文,指出一些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提出要在组织系统、制度体系、运作机制和监控评价系统等方面加强建设。
作者将中高职衔接的关键问题概括为衔接模式、资源共享平台、质量保障体系三方面。其中,质量保障体系是基础。从人的发展理论看,质量保障体系对职业教育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中高职衔接正是以其对教育质量的重视和保证为基本前提。从教育评估理论出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的内部保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第三方评价是外部保证。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可以理解为中高职院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双方的广泛研究和科学论证而建立的针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综合运用测量和评价手段,整合教学资源,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个体成才、行业、企业和学校发展需要的运行机制。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看,这个系统本质上是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多元利益主体密切关联、协同互促的过程体现和结果表征。
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有:1.质量保障意识不强;2.质量保障目标模糊;3.质量保障主体缺位;4.质量保障机制缺失;5.质量保障水平不均衡。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为我国构建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以下建议:1.在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教学系部、专业四个层面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2.制度体系建设,要推进内涵建设、创新制度、推动职业院校试点工作;3.运作机制建设,包括政策导向机制、物能保障机制、信息反馈机制;4.监控评价系统建设,包括监控评价主体、内容、体系、手段、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