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传媒全国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李宝星
亮剑营销专栏
营销人员法律大讲堂之宣传技巧
中国农资传媒全国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李宝星
营销人员与客户沟通要善于“听话听音”,准确理解其话外之音,并及时表明态度或者动作示意迎合客户的需求,这样的沟通最有效。
只有摸透对方的心理,了解掌握对方的心理需求,才可以在沟通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并可以适当的投其所好,同对方谈论最感兴趣、最珍爱的事物,让对方视自己为知己,到了“啥话都说”的程度,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应该顾全客户的面子,要给客户留有下台阶的余地。因为只有顾全客户的面子,客户才能会给你面子。顾全客户的面子就要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并且体会客户的感受与需要,也要让客户相对体谅你的观点与好意,从而做出积极而合适的回应,产生感情共鸣。真正的沟通技巧,不是与客户争辩,而是引导客户接受自己的观点或向自己的观点“倾斜”。
对营销人员而言,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同时也必须掌握先进的宣传技巧。
市场宣传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为了宣传企业及其产品,企业想尽千方百计通过宣传这条通路,力图打通企业与用户或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渠道,起到广而告之、家喻户晓的作用。可是现实中,尽管企业投入了大量的宣传费用,采取了各种宣传措施,却收效甚微;或者虽然效果明显,但是不堪重负的宣传费用投入,却让企业又陷入了新的“泥潭”。
可见,运用一定的宣传技巧,让有限的费用投入发挥出最大的宣传作用,起到更大的宣传效果,确是营销人员提升业绩,拓展市场的一把“双刃剑”。
利用电视、广播等方式进行广告宣传,或者下乡入户宣传一定把握好宣传的时间,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就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如:选择农民正在下地干活的时间段而播出的电视广告就很少会有人去观看;或者在这个时间段下乡入户宣传也会找不到宣传的对象,而白跑一趟。
宣传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企业及其产品,而让谁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就是问题的关键,答案当然是有需求或潜在需求的消费者。因此,做宣传必须要明确针对的对象,如把宣传对象设置为儿童、老年、农民或是学生等等,只有弄清楚了宣传的对象,才能搞清楚其活动规律、生活规律、兴趣爱好等,从而选择合适的时间,采取恰当的措施,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宣传措施非常多,而且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和变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1、报刊杂志宣传
营销人员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所负责区域市场的具体情况,可将公司的一些新闻事件,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先进事迹、技术创新成果等;或者部分销售案例,如:示范田的施用效果、市场推广经验等在不泄露公司商业秘密的前提下,以新闻稿、小说、诗歌、散文等形式,撰写稿件向市场当地或者专业性的报刊、杂志、电视台、电台等媒体投稿;还可以利用媒体开设的答疑台、编者往来等栏目,主动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共性问题去信、去函或去电,并请专家帮助解惑。如果这类稿件能够刊登,就等于是在为企业免费做广告宣传。
2、网络宣传
互联网是一个无穷的资源,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及时、方便、容量大的特点,通过邮箱、博客、微信、网站等高速的信息通道,开通与消费者的网上信箱或论坛,就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方面的问题进行公开讨论,以此收集用户或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释疑解惑,这样也可以大力宣传企业及其产品。
3、信件传递
选择一些目标客户或潜在的客户,在重要的日子(节日、生日、庆祝日)寄上明信片表达衷心的问候与祝福,或者在来往信件上写上公司名称或广告宣传用语、口号;在发信或特快专递、邮件时将公司的广告宣传用语、口号与自己的签名写在一起等,这些做法只要坚持下去,肯定会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