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筛选 合理运用史料 优化课堂教学

2014-02-06 02:59孙鸿金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年6期
关键词:奴隶制凡尔赛林肯

孙鸿金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吉林 长春 130117)

“历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史料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史料的历史结论是空洞乏味的。要上一堂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融会贯通且极具韵味与特色的历史课,若不在史料的筛选、运用上下一番功夫,恐怕很难完成任务。可以说,史料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而在运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课堂上,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了一大堆史料,试图引领学生通过对这些史料的研读,转变学习方式,体现历史研究“论从史出”的学科特性。但由于史料冗繁杂乱,学生不仅无从入手,甚至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浏览一遍,教师匆匆忙忙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由于这种展示的节奏与学生研读、思维的节奏存在着时间差,往往导致学生头晕目眩。那么,我们如何科学筛选、合理运用史料来优化课堂教学?

一、要围绕统摄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目标,恰当地筛选、运用史料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终点。教学目标对教学的重要性,犹如标杆对跳高运动员的重要性,没有了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上就会迷失方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是先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存在,我们再通过教学目标抽出统摄这节课的灵魂,摆正这节课的重点,找准教学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被教学目标赋予了核心价值的中心思想,就是我们科学筛选、合理运用史料的基本依据。记得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曾经上过一节青年教师汇报课,讲的是九年级下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在课前做了精心准备,收集了大量史料。课上结合这些史料,从一战后列强的实力对比到巴黎和会召开前各国的如意算盘,从三巨头的个性到和会上的博弈,从三巨头对德国的态度到《凡尔赛和约》的最终签订,再从《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实质到评价……娓娓道来,意犹未尽,可下课的铃声已然响起,课连一半都没有讲完。在评课的时候,一位老教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孙老师,看得出来,你为了上这节课,肯定花了不少心思,费了不少时间去收集资料。这既可以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的理解。但上课前,你一定要明确一点,就是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课到底要讲什么,究竟是想给学生呈现出一场大国间唇枪舌战的历史画卷,还是让学生认清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实质以及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毫无疑问,后者应该是讲这一课我们应该达到的目的,这里显然有对内容目标、课程目标的理解与定位的问题。其实,对于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有很多事情可以给学生讲,文字材料、图片、音像资料非常多,究竟应该选取哪些素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要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来筛选、运用史料

史料要服务于特定的教学内容,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相关性和相容性。具体而言,就是所选择或运用的史料,要与我们进行的微观教学课题有着明显的、内在的逻辑互动关系。它可以是教材的延伸、诠释或补充。例如,在《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讲到美国的统一,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奴隶制,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们要突出北方政府、突出林肯对待奴隶制问题的态度的变化。这方面的史料很多,我在讲到这个问题时,精选了以下几则史料:

1.奴隶制是建立在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上面的,是与人热爱正义的天性相违背的。

——林肯1854年的演说

2.“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林肯1858年的演说

3.“不再给奴隶制一寸新的土地”。

——1860年林肯竞选总统的口号

从这三则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林肯对奴隶制问题的态度越来越坚决,层次也不一样。第一则史料实际上是从人性的角度说的,林肯认为奴隶制是对人性的一种扭曲,“与人热爱正义的天性相违背”;而从史料二“林肯1858年的演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从国家的角度阐述对奴隶制的态度,“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而从史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林肯在1860年竞选美国总统时,则提出“不再给奴隶制一寸新的土地”。这三则史料,让学生体会到林肯对奴隶制问题的态度越来越坚决,直到最终废除了奴隶制。

再比如,一位老师在讲《新航路开辟》一课时,首先出示了五则史料:

史料一:15世纪欧洲人所绘地图——大海是未知的恐怖领域:“有人说大地的尽头就是万丈深渊;有人说那里是‘黑暗的绿海’,终年海水沸腾,烈日如火;甚至还有一幅地图博哈尔角稍南的海域,画着一只从水里伸出来的魔鬼巨手。”

史料二:麦哲伦船队的皮加菲塔对艰难航程的细节记述:“我们有3个月又20天没有吃到新鲜食物。我们吃饼干,其实那些东西已经不成其为饼干,而是爬满蛆的碎末。我们喝的是黄水,储存多天,臭得令人作呕。我们也吃牛皮。老鼠的价格是每只半个金杜卡,但是连老鼠也买不到。我们有些船员的上下牙龈都肿了起来,根本无法吃东西,活活被饿死。死于这种病的有19人。”

史料三:达·伽马船队、麦哲伦船队极低的生还比率:达·伽马船队,出发170人,生还者54人;麦哲伦船队,出发260人,生还者18人,麦哲伦自己也命丧中途。

教师从三则史料中引出问题:是什么诱惑当时欧洲人超越死亡的恐惧?接着出示:

史料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段论述——有30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冒绞首的危险。

史料五:15世纪香料贸易的利润——5000%。

上述五则史料将“英雄无畏的航海家”与“追逐利润的亡命徒”两个形象合一,使学生首先感觉其时代特征,形成强烈的震撼,初步感悟历史演进往往由“恶的杠杆”来撬动,同时也为进一步落实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因预设伏笔。

三、要依据课堂教学的逻辑流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适时地融入史料

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环节一般要考虑到四点:一要选取反映历史真实状况、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重点的理解;二要符合历史发展的时间关系、彼此关系、因果关系;三要符合课堂教学的逻辑线索和渐进思路;四要易于在教学实际中应用,并且省时、有效,使整体教学行云流水、通顺畅达。比如,林肯1862年8月22日,在给《纽约论坛报》编辑格瑞莱的信中,有下面一段文字:

我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存奴隶制度,亦非摧毁奴隶制度。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分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

我们在讲到《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经常会有学生对林肯总统在内战初期,对于南方的态度“摇摆不定”感到困惑,如果把这段史料,不失时机地展示给学生,可以起到让学生的认识产生“顿悟”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独具慧眼,善于从文化的瀚海中,去发掘、筛选那些蕴含着哲思的史料,并科学合理地融入我们的常态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史料的运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学生可以通过对史料的对比学会质疑、敢于批判;学生在史料的阅读中解释历史、感悟生命;学生在史料的学习中有悟有思、服务现实。唯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异彩,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得到真正的优化。▲

[1]何成刚,彭禹,夏辉辉等.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何成刚,张汉林,沈为慧.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孙鸿金.中学历史教学的理性回归——优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奴隶制凡尔赛林肯
汽车安全测试的“凡尔赛”语录——凡尔赛C5X安全解析
林肯的自嘲
林肯的幽默
凡尔赛C5X
压迫、复仇与融合
解析美国黑人母权制家庭的成因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整合——以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例
安静从容 林肯MKX
毛塔奴隶竟支持奴隶制
君主制、奴隶制和帝制的根基 社会不平等的缔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