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教师歌曲教学能力的培训策略

2014-02-06 02:59苗凤君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年6期
关键词:音型大调和弦

苗凤君

(大连教育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5)

学校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最佳期、关键期,是培养儿童心智、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阶段,歌曲教学对于美育与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职音乐教师的弹唱技能是歌曲教学的基础,音乐理论、教育理论的合理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及时纠正教师在歌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对于有效地提高教师歌曲教学的综合能力,落实小学音乐课程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儿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弹奏技术缺欠,音准流畅受限

钢琴弹奏技术涉及面广,包括音阶、琶音、和弦、弹奏指法的合理运用,触键方法即连奏、断奏、跳音的基本技能;简谱的各个调在键盘上的熟练运用;读谱和视奏能力等问题,任何技术问题都会导致课堂教学中伴奏的音准、节奏、旋律出现偏差。目前,各小学都配有钢琴,而音乐教师的钢琴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对歌曲意境的准确表达,也一定程度地影响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调动。

(二)和声理论不足,伴奏效果不佳

和声运用是实现伴奏效果、表现歌曲意境的主要手段。对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掌握不足,调性知识不牢固,看到一首儿歌不能马上配出合理的和声,并且调性不够熟练,会严重影响和弦序进的设计,使配出的和声连接、伴奏音型与歌曲特点不协调,无法衬托出歌曲的旋律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始终使用一种简单和声的情况比比皆是,不会使用和声伴奏的也不乏其人,不能将和声用于教学,或不能快速形成合适的弹唱伴奏音型,会严重影响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和理解。

(三)内涵挖掘不深,教学功能单一

歌曲教学要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等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与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被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要求教师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歌词的寓意、音乐的特点、不同伴奏的情感因素,并将其合理地融入教学设计中,这样才能发挥培养审美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理解力的作用。而目前不少教师缺乏对歌曲内涵的深入分析,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呈现儿童歌曲音乐形象,缺乏对儿歌丰富的艺术效果的表现,影响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对音乐美的感受,只是简单学习唱歌,进而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设计简单,目标达成受限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设计音乐课堂教学时都设有三维目标,但在具体教学过程设计时往往对知识技能目标关注较多,多数时间用于节奏与歌唱技能的学习与练习,简单重复,会唱即可,缺乏对欣赏、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的教学设计,对教材歌曲的节奏、歌词不做艺术处理,单纯地教唱,偏离了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向,影响学生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儿歌教学能力提高的培训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在小学音乐教师职后培训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强化基础,联系歌曲实际,开展专门培训,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歌曲教学能力提高。

(一)强化三升三降以内的钢琴基础训练

钢琴弹奏的基础是歌曲伴奏的基本功,钢琴基本弹奏技术涉及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的原位及转位等许多技能,要全面达到规范要求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在职学习快速提高的难度较大。通过对小学阶段儿童歌曲的特点分析我们发现,儿童歌曲中涉及的钢琴弹奏技能主要都在三升三降范围之内,即:C大调、D大调、F大调、G大调、降B大调,A大调、降E大调等比较适合儿童的音高、音域。只要加强三升三降以内的钢琴基础练习,掌握三升三降以内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的原位、转位及连接、八度等的正确弹奏方法,就可以较快地达到熟练弹奏儿歌的程度,使机械性的技巧练习时间大量减少。儿童歌曲的伴奏可高可低、可繁可简,掌握了三升三降以内的钢琴基础,加上教师原有技能的运用,就可以满足歌曲教学的需要。

(二)熟练掌握正三和弦连接与准确的伴奏织体

和声基础知识是儿童歌曲伴奏能力的前提,伴奏属多声部范畴,在歌唱效果伴奏中具有“灵魂”地位,和声选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整个歌曲处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和声的设计比较复杂,包括正三和弦(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原位及转位,副三和弦(二级、三级、六级、七级)原位及转位,属和弦原位及转位,属七和弦原位及转位等和声的正确连接原则。由于儿童歌曲的和声节奏较为规则,和声进行的脉络较为清晰,和声的应用可以简洁处理。大多数儿童歌曲都可以用正三和弦连接为基础,配合相应的伴奏织体,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和声效果,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满足儿童歌曲伴奏效果的需要。正三和弦练习的关键要掌握正三和弦和声功能的进行原则,并能做到在C大调、降B大调、F大调、G大调、D大调、A大调、降E大调的熟练连接原位及转位,练习时要注意在头脑中形成各个调性和声的音响效果,从而提高对各个调式调性歌曲的应变能力。

要能够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意境,还需要选择恰当的伴奏织体,这是歌曲教学重要的表现手段,需要在大量的设计练习与长期的伴奏体验中积累经验。我们在对三种类型儿童歌曲的风格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儿歌的特点为教师推荐了不同类型歌曲常用的伴奏音型,如:进行曲风格歌曲的伴奏一般用柱式和弦及快速半分解伴奏音型;舞蹈类歌曲的伴奏用短促的柱式和弦、全分解和半分解伴奏音型;抒情类歌曲的伴奏用琶音及全分解伴奏音型。只要在推荐的伴奏音型中选择,适当练习,做到灵活使用,简洁流畅,就可以基本保证歌曲意境的准确表达,增加歌曲旋律效果,使伴奏织体的编配变简单化。

(三)多种途径探索歌曲的不同表现特点,寻找歌曲中的教育元素

1.一首儿歌至少要在常用调2—3个调上进行弹奏,感受不同调性(音高、音程)上歌曲意境的不同。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原调为D大调,也可以在C大调、F大调和G大调上分别弹奏。在C大调弹奏可以让学生有老熊在跳舞时比较笨重的形象感,在F大调、G大调弹奏,由于调性向上发生变化,音乐形象也发生变化,给人以更加欢快、活泼的感觉,可以感受到小熊在跳舞时灵巧的音乐形象。用不同调性弹奏歌唱,可以让学生们感知不同音高对音乐想象的影响,有效增加了学生体验、感受和想象的角度。

2.一首儿歌尝试用不同的伴奏音型伴奏歌唱,体会不同伴奏音型表现出的不同音乐形象和音乐效果。如:《小毛驴爬山坡》(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采用柱式和弦伴奏可以表现出小毛驴走路慢吞吞的形象,采用半分解及流动低音伴奏就会表现出小毛驴走路蹦蹦跳跳,调皮又捣乱的音乐形象。用不同的伴奏音型伴奏歌唱,可以丰富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一首儿歌用不同速度进行歌唱练习,体会不同的速度表现出的不同音乐风格。如:《小雨沙沙沙》(小学一年级下册),慢速和中速歌唱表现出来的是春天慢慢地向我们走来,好像春风轻轻拂面、花儿慢慢地开放;采用中速稍快歌唱就会表现出春天轻盈的舞步,春雨沙沙落下的音乐形象。用不同速度歌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速度下情感表达的不同,有利于理解歌曲的含义,准确地把握情感表达的不同音乐形式。

(四)加强过程设计,关注体验、想象和表现目标

1.通过多样化的游戏,促进节奏的感知与表达

歌曲的节奏是认识和理解歌曲的基础,对节奏的感知与表达是歌曲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简单、重复的学唱和节奏练习中,学生容易失去兴趣,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效果,可以通过变化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持续关注,同时达到感知和掌握节奏的目的。在节奏练习时,可以配合歌曲节奏设计拍手、拍头、拍肩、同学间互拍等不同的动作顺序,让学生在关注动作变化的过程中掌握歌曲节奏的变化,同时学会用身体的不同动作形式表达节奏;可以通过按节拍说歌词来感知和掌握歌曲中的节奏,用接上下句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保持学生对练习的新鲜感,还可以在保持节奏不变的同时,适当改编歌词,如将《其多列》(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的歌词改为:大汽车、小汽车、大车小车、自行车,等等。通过游戏变化是实现歌曲节奏感知与表达的有效途径。

2.通过伴奏形式的变化,发展想象力和音乐理解力

小学阶段是儿童音想象力和乐理解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不同的音乐形象要通过伴奏形式变化才能表达出来。在教学设计中,要针对具体的歌曲设计不同的伴奏形式,通过调性、伴奏音型和速度变化的合理组合启发学生想象,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意境。例如:《小毛驴爬山坡》(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可以分别用半分解、低音与柱式、全分解伴奏音型演奏,让学生感受不同伴奏的音乐变化,想象小毛驴在干什么,如:小毛驴在慢吞吞地走路、小毛驴在调皮、小毛驴在玩耍等,然后通过不同学生对个人感受和想象的表达,配合教师的形象化语言,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增强对乐曲含义的理解。许多歌曲都可以通过伴奏形式的不同变化,改变音乐形象,在让学生感受到变化无穷的音乐美的同时,启发想象,促进理解。

3.通过调动儿童有表情地歌唱、表演,促进表达与创造能力的提高

儿童歌曲歌词比较简单,学生理解不难,但要让小学生将这些理解转化成恰当情感与动作表达就需要教师的启发与指导,这是培养学生表达与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在让学生用语言对歌词含义进行描述的同时,应启发学生用表情和肢体动作辅助表达歌词的含义与歌曲的意境,并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表达,丰富表达形式,促进表达创新。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培养表演能力,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和创新兴趣,提高歌唱与表演的表现力。如:《猜谜谣》(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上册)在学唱一段歌曲后,教师启发学生猜测是什么动物,要求学生根据音乐变化,做出该动物的1—2个典型的动作,然后选择几个多数同学认可的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作为歌曲的配舞,边唱歌边跳舞,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不仅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更激发了学生表现欲和创新意识,增强了对音乐的喜爱。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充分掌握了儿童歌曲弹奏技能、和声知识,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才能更好地把幼儿歌曲的内容与情感表现准确;只有教师不断拓宽思路,做到多弹、多配、多听、多想,大胆实践,创新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这才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歌唱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教师反思录

★什么是素质教育?人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这样的解释更有说服力:给予学生的东西能够使之终身受益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教育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教育是丰富知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教育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当前的课程改革就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成为智能的事业;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显现勃勃生机。

★这是一个很有见解的观点:犯错误是学校教育学生的好时机,一个从不犯错误的学生将来可能会犯大错误。教育是为问题而生的,没有问题,就意味着教育本身出了问题。所以,靠滴水不漏的制度、残酷的强权管理来杜绝学生犯错误的学校,不是真正教育人的地方。

★我们过去认为教育评价主要包括“为什么要评价”、“谁来评价”、“评价什么”和“怎么评价”这四个要素,其实,这样的理解还是不全面的,还必须包括“评价结果如何利用”这个最重要的要素!▲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章立早供稿)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潘如仪.钢琴即兴弹唱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孙维权.钢琴即兴伴奏入门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4]邹承瑞.和声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音型大调和弦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G大调随想曲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引入钢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即兴伴奏的音型发展方式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
论刘聪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音型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