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瑶
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广西桂林 541004
我国自2000年实行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加之随后开展的多校合并重组、一校多区办学,使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面临着重大挑战。多校区图书馆面临的图书资源分配、人员协调、网络资源建设等问题成为管理和服务上的主要难题。如何更好地进行管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是每一位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以我校图书馆为例,探讨多校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特点,以期为今后多校区图书馆管理与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一些借鉴。
高校多校区办学导致一校多馆。学校无论是在原有校区的基础上扩建,还是不同专业类学校合并办学,在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上都要进行重新规划,其管理难度也要大于单独校区图书馆。目前,合并后或新建校区的高校根据其历史原因、专业分布、地理位置等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以适应自身的运行机制。多校区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有独立馆制、并列馆制和总—分馆制三种。
独立馆制模式,即各校区在人员、业务、行政管理等方面各自为政,各分馆之间通过业务交流、馆际互借等活动保持联系与合作,适用于校区间在地理位置分隔较远和融合度较低的多校区图书馆。并列馆制模式的特点是,每个分馆的人、财、物以集中管理为主,分散管理为辅,而业务工作则以分散管理为主,集中管理为辅,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合并前规模相当的高校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是将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馆藏丰富的校区图书馆作为总馆,其他校区的图书馆作为分馆,人、财、物由总馆统一管理。我校是在原有的办学规模上异地扩建而成的多校区高校,目前有校本部育才校区、王城校区和雁山校区,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实行总—分馆制模式。总馆设在育才校区,采编部、技术部、借阅部、期刊部、学科服务部等业务部门集中在总馆内,在王城和雁山校区仅设阅览部、信息咨询部、期刊部等读者服务机构的分支部门,分馆的一切工作均由校本部图书馆管理。
多校区高校校区地理位置分布较分散,各校区图书馆在馆藏文献资源流通、管理等方面比单一校区图书馆冗繁。有些图书馆根据校区专业分布情况,设置各个校区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如我校育才校区以理工科专业为主,则自然科学类书籍主要集中在育才图书馆,雁山校区以艺术和文科类专业为主,其藏书主要是人文社科类书籍。有些高校则根据该校特色馆藏进行分布,如我校图书馆的人文强桂专藏阅览室和古籍书阅览室是学校乃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特色馆藏,虽然文科类专业都已搬至雁山校区,但这两个馆藏室仍设在校本部图书馆。有些合并的高校由于之前各有专业特色,合并后各馆资源的整合难度较大,因而仍保持原有的馆藏资源分布,造成藏书交叉重复。图书馆在空间上的不统一,使文献的流通变得更复杂,通借通阅、异地借还等读者服务需求增加,对多校区图书馆的网上读者服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馆藏图书的异地流通量,加大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异地借还服务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师生奔波于各个校区间,但是降低了借还图书的效率;异地借还服务只是每周定期将异地图书馆的馆藏书籍运送到预约馆,对于急需纸质文献资料的师生来说,仍要亲自前往图书所在馆借阅。由于多校区图书馆在借还书方面的不便利,增加了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量。我校图书馆自2009年开始进行数字资源建设,目前已有中文数据库33个,外文数据库32个,电子图书库7个,视频资源数据库5个,自建数据库9个,其访问量、检索量和下载量逐年上升。
随着学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多校区图书馆虽然根据各个校区的专业设置、馆藏特色等情况进行馆藏资源的布置,但由于读者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和阅读兴趣不同,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也不同,这时图书馆员就需要重新分析读者群体不同层次的文献需求,掌握读者的一般需求、整体需求和重点需求,开展相应的读者服务工作。此外,多校区图书馆在人力资源需求方面比单一校区图书馆更多,这就使多校区图书馆面临人力资源缺乏,不得不通过向校外招聘临时工或公益工来弥补人力不足的难题,而这些工作人员由于不具备图书情报专业基础知识,对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我校各校区图书馆阅览室基本上是一名专职图书馆员负责图书借阅工作,多名公益工协助还书和图书整理、归架工作。图书归架不到位或位置错误、学生咨询回复不及时、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时有反映,造成读者对图书馆服务不满意。因此,多校区图书馆在馆员的学历层次、专业结构和服务态度等方面要求更高。服务在借阅一线的图书馆员除了具备信息资源的选择、整理和评价等各方面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和外语知识,开展传统读者服务外,还要能够从事网络资源导航、情报调研等服务,能及时和正确引导读者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与查阅,真正体现“以书育人,读者至上”的图书馆服务理念。
学科服务是一种个性化、主动化、增值性的深层次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今后服务的主流方向,也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立足点。学科馆员则是学科服务实施的主体。多校区大学大多是根据文、理、工等学科专业进行分校区办学,各校区图书馆文献资源也按照每个校区的专业特色进行藏书分布,而多校区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大多采用总—分馆制和并列馆制模式,多数高校学科馆员一般集中在总馆办公,或根据专业分布安排在各个校区,这样就不利于学科馆员与院系师生的交流与调研工作,也不利于学科馆员间的交流,阻碍了学科服务团队的建设。特别是对于跨学科专业的读者来说,咨询专业学科相关知识变得更加麻烦。由于高校学科馆员数量配备不足,个别学科馆员同时服务多个不同专业,导致专业学科服务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随着高校师生对信息资源更加广泛、深入、多样化和复杂化的需求,多校区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且学科馆员的服务深度和广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资源需求调研、资源推广培训和信息参考咨询等基础性服务能力,还要具备学科评估、学术信息门户建设、定题服务和学术动态分析等深层次服务能力。
图书馆设备是主要的设施资源,它分为书架、阅览桌椅、储物柜等传统设备和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部分合并高校由于合并前各个学校图书馆的设施配备不一致,合并后,若实行独立馆制或并列馆制管理模式,个别校区图书馆由于建馆时间较长,馆内各种设施满足不了读者需求,如读者阅览区和自习空间较小,各种设备较陈旧。有的高校新建校区由于配套的图书馆建设没有跟上,用教学区充当图书馆,这样就造成读者阅览区空间不足,阅读环境嘈杂。有的高校在实行多校区办学模式后,图书馆设备资源紧跟其后,读者自习、阅览空间充足,阅读环境舒适,文献检索区域宽敞,此外,馆内配有茶吧、咖啡吧等供读者缓解阅读疲劳和探讨学术的休闲场所。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各个校区图书馆设备的配置,才能给读者提供一个安静舒心的阅读环境,真正做到“一切为了读者”,提升多校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多校区图书馆是我国高校合并和扩建的必然产物,它与单一校区图书馆相比,无论在管理上还是在服务上都会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难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是对图书馆的挑战,也是其发展和改革的契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多校区图书馆工作现状,大胆实践,敢于创新,追求新的发展,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寻求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务方式,满足高校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阅读需求,为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做出贡献。
[1]沈传尧,明海.多校区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06(12):152-155.
[2]鲁黎明.图书馆服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3]胡晓霖.多校区大学图书馆深化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3):60-62.
[4]陈进.大学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5]贾宇群,李桂祥,刘东燕.多校区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布局与管理[J].情报科学,2009,27(3):365-368.
[6]刘腾飞.高校图书馆多校区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3(2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