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令群等人在《中国电化教育》2014 年第4 期中撰文,诠释了先前学习认定在我国构建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重要意义,梳理了几种国内外先前学习认定的操作模式,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先前学习认定的操作路径,就操作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解读。
先前学习认定是一种激励机制和学习成果认证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和无定式学习成果之间。鉴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现状,对职业资格证书等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与学历文凭等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之间的认证转换更具需求。
先前学习认定有批量认定和个体认定两大类型。批量认定是对一群学习者携带的同一种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认定,包括机构评审模式,实质是对整个办学过程及办学质量的全面考察和评估,加拿大的汤姆逊河大学开展的“Credit Bank”就是这一模式;证书认定模式,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常见做法,如上海正探索建立区域学分银行;培训课程组认定模式,通过培训项目课程组与学历教育专业和课程之间匹配度的比对,来确定可替换的学分和方式,北京开展了“学分当量替换”的工程;挑战性考试,通过让学习者参加一项等同于课程期末考试的挑战来获得课程学分;任务式评价,针对强调操作技能与能力的课程,专业人员对申请者进行现场操作考核。个体认定是对个人隐形的无定式学习成果开展一对一的认定,采取个人简历评价和面试的方法,可通过提交简历,并详细陈述自己的工作经历,由认证专家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等审核简历,赋予相应的学分。
我国人口众多,学习成果的类型复杂,基于此,我国先前学习认定的操作范畴应定位于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之间的认定转换,我国先前学习认定的操作内涵应为点对点的转换操作。 而我国先前学习认定的操作路径有批量认定和个体认定两种,前者包括:1.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定,分为免修免考模式和课程认定模式;2.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定,分为“框架+标准”的认定模式和机构评审认定模式;3.显性的无定式学习成果认定。
在操作中有五个关键性问题:1. 实施主体,由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中心等专门的认证机构统一开展先前学习认定是值得探索的路径,同时政府应在国家层面构建资格框架,实行弹性的学分管理制度;2.实施标准,应依据可兼容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国家资格框架以及基于框架的认证标准体系来开展先前学习认定;3.机制经费,应有独立的部门进行运作,并有相应的经费保障;4.质量监控,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机制和流程,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和第三方监控机制;5.宣传推广,在策略上采用概念普及和项目包装相结合的方式, 在手段上,除传统手法外,增加咨询会、培训会等,深入细节问题的交流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