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锦涛 方斌
作者:聂锦涛,一级教师,淄博市周村区南郊中学;方斌,一级教师,淄博市周村区凤鸣小学(25530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好像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走进课堂,信息化教学成为许多学校的教学常态,这为教学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其强大的信息容量、生动的直观画面、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枯燥的文字变得趣味化,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拓宽了教材,提高了教学效率。下面结合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谈几点认识。
PowerPoint课件是目前教学中最常用的电教手段,幻灯片的制作与展示,简单易学,很容易学会。PPT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集成在一起,把图片、照片、地图、文物、电影和录像等制成教学软件,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的效果,甚至能够模拟虚拟场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它让课堂容量更大、内容更充实,整合了教学资源,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因此,PPT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日益普及,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起了很大作用。
如讲“甲午中日战争”时,仅让学生竖起耳朵听教师的讲述,是不能感受到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作战的斗争精神的。笔者剪辑了电影《甲午风云》中的几个重要片段播给学生,包括黄海大战、慈禧60大寿庆典、北洋舰队的覆灭。学生犹如亲临其境,有参与历史的感受,情感走向高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被日本侵略者覆灭呢?清政府再次战败说明了什么?学生踊跃发言。通过“重现历史”,从而对这段历史刻骨铭心。视、听相结合,开发了学生想象思维和分析能力,使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清楚易懂,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新型的教育技术手段走进课堂,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增强了视觉效果,还可以解决PowerPoint课件中缺少交互等问题。白板工具中独有的书写、拖放、隐藏、拉幕、涂色等功能,使知识的呈现更有趣和丰富多彩。如使用文字拉幕、书写、放大镜、涂色等功能来突出教学中的重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活跃,提高教学效率。
以往多媒体课件是课前按照教学思路制好的,课上只能按照设置好的点击,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电子白板可以设计出多样的教学活动,课件不是现成的、固定的课件,师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资源库中的素材进行整合。如学习唐诗宋词时,教师只负责把收集的相关资源放入资源库中,包括人物图片、诗词、文学特点等资料。课上,让学生到白板上进行操作,利用“拖动”功能,对资料进行一一归类。这样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动手动脑的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开发了新的课堂模式。教师更多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而不是说教者。学生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通过让学生在白板上亲自操作,达到师生协作互动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更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课堂不再是“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模式了。电子白板在师生之间变成“交互媒介”,每一节课,包括教师的课件、学生的解答、修改批注等都可以储存下来,供师生及时总结、回放,让教师能够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实现师生情感上的沟通,课堂更加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教育云”网络教育学习平台,形成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相结合的“双课堂”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传统环境下难以实现的参与式教学、个性化教学、资源共享等。以学生为主体,以个人电子终端为载体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
第一个环节是课前发布探究学案,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探究,搜集资料,开展主题讨论,交流看法。独立自主地完成近60%的基础性学习内容。
第二个环节是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此环节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平台的多种功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交流。师生可以随时互教互学、互查互评,形式活泼多样,使各层次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也能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的状况,为调整教学思路提供依据,这恰恰体现了“教学相长”“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
第四环节是反馈评价。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的重要环节,利用平台的测试功能,当堂检测,效果立即体现,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
第五环节是拓展和延伸。课后,利用网络平台继续指导学生复习巩固。学生可以随时查看网络学案、班级论坛、教学资源库等资料,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网络让学习获得了大量的资料或信息,拓展了教材内容,为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平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使教学由“传授型”变为“探究性”学习,变“填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实行因材施教,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如在一课的预习或练习中,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学习的压力,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趣,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新标准的要求下,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现代化、信息化的课堂,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不是万能的,所以教师要掌握“适时、适度”的原则,正确选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如此,教育信息化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才能为当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