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的成人教育策略

2014-02-06 00:23□李
职教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流动

□李 军 冯 乐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又称“新农民工”、“新一代农民工”或“第二代农民工”, 是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年龄在16 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的劳动力。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的返乡,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新生代农民工人数大约有1 亿,占外出打工农民工的60%,并且这一社会群体的总人数正以每年800 万至900 万的速度快速递增。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着较为显著的代际特征。其一,文化程度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年限有显著提高。 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都接受过小学以上教育,接受过初高中教育的人数最多,占样本的82.1%,而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较少,占有15.3%。 其二,职业期望值高。 从就业趋向上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敢于“挑肥拣瘦”,不再甘心“脏、乱、差”的工作环境,也不愿从事那些社会地位较低、薪酬较低、技术性较低的职业与岗位。“对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职业抱有热切期待,对诸如蓝领工人等职业他们不屑一顾;对自己将来的设想,他们以作‘企业老板经理’和‘公司白领者居多’”[1]。 其三,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 新生代农民工往往会花上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购买品牌服装、手机、 首饰等用品, 更为注重其外在表现的 “酷”与“炫”;看电视和阅读报刊杂志在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文化娱乐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听音乐、上网、聊天的比例也不低,成为时尚前卫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娱活动的主导[2]。 其四,维权意识较高。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不堪忍辱负重,如劳动强度大、长年加班、工伤得不到补偿、同工不同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得不到保障等。他们懂得努力争取或“用脚投票”,其维护权利的愿望和诉求己让不少企业感到压力巨大[3]。 其五,工作耐受能力低。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独生子女,且从校门直接外出务工经商,没有正式干过农活,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务农常识都没有。 因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父辈们的勤劳朴实、任劳任怨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敬业精神较差。

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的特点

(一)流动频率不断加快

由于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的不同,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 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期望从事那些社会地位高、条件好、工资高的工作,“对手头正在从事的工作,他们似乎多有不满,并习以挑剔”,常常不能踏实工作[1]。因此,新生代农民工频繁地更换工作,甚至不断地更换工作地点,流动频率呈现不断加快的趋势。 有研究者调查表明,68.3%的新生代农民工换过工作, 高出第一代农民工31.8 个百分点; 其中换过一次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占40.2%, 高出第一代农民工18.2 个百分点,换过两次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占20.3%,高出第一代农民工9.2 个百分点;换过三次及以上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占6.1%,高出第一代农民工2.7 个百分点[4]。

(二)流向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林牧渔行业和建筑业退出的趋势非常明显,社会流动方向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代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比例分别为31.5%和27.8%,而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制造业的比例上升到44.4%,从事建筑业的比例仅为9.8%。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在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服务行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 比重分别提高了3.3 个和1.4 个百分点。 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流动时,不仅看重岗位的工资水平,也非常看重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前景, 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较体面、较安全和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岗位[5]。

(三)由农村流向城市为主,回流为辅

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的意愿就是脱离农村,成为城里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所以他们的社会流动方向主要集中在城市, 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地区等大中城市。 新生代农民工由农村流向城市占主流,同时也伴随着回流农村的现象。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农村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积极的回流,即新生代农民工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和管理经验,积累一定的资金,有准备地返乡“干一番大事业”,变“找饭碗”为“造饭碗”。 另一种是消极的回流,即由于对外部信息、市场行情缺乏了解,或者职业期望值较高,或者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新生代农民工找不到工作或者被企业裁员, 难以承担所在城市生活的相关费用,因而不得不被迫返乡。

(四)非正规流动渠道主导,组织化程度较低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具有高度的自发性,组织化程度较低,流动渠道主要依托以亲缘、地缘、业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非正规的社会信息网络。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进入所在工作单位的方式中最多的情况是“自己找的工作”和“通过亲戚朋友、同乡介绍”两种形式,二者合计占70%,然后才是通过政府中介部门或劳动部门。 从行业维度看,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是通过亲戚朋友、同乡介绍,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私人包工头带出来等渠道找到工作的。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最多是靠个人能力和个人资源进入的, 多为女性,她们很少通过正规的介绍进入服务业,而是凭借自己的年轻、气质、口才等个人综合能力找到工作。 近年来,虽然通过政府部门、劳动部门、职业中介机构组织和介绍外出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有所增多,但是并没有成为他们主要的流动渠道。

(五)流动驱动力以发展理性为主导

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的流动驱动力是以“生存理性”为主,那么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驱动力则以“发展理性”为主。新生代农民工不再遵从父辈挣钱养家糊口的人生信条,而是怀着远大的理想或美好的梦想,将进城务工作为谋求人生发展的途径。 在考虑赚钱的同时,更考虑把出来务工作为改变生活状态和人生道路的一种途径,其动机具有经济型和生活型并存的特点。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有71.4%的女性、50.5%的男性选择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近50%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表示“坚决不回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占8.1%,表示“尽量留在城市,实在不行再回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37%。 在未婚的女性新生代农民工中,表示“坚决不回农村”和“尽量留在城市,实在不行再回农村”分别占到12.5%和40.4%[5]。

二、成人教育应采取的策略

“对于那些只受过很不完全的教育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是补充初等教育或职业教育。 对于那些需要应付环境的新的要求的人们来说,成人教育是延长他现有的教育。对于那些已经受过高级训练的人们来说, 成人教育就给他们提供进一步的教育”[6]。作为促进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的“助推器”的成人教育, 应积极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在谋求职业时有最适度的流动性,便于他从一个职业转换到另一职业或从一个职业的一部分转换到另一部分”[6]。具体来说,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成人教育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切合实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素养作为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但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参加过技能培训的仅占30%。这导致他们不仅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高,而且难以成长为现代产业工人和融入城镇”[7]。成人教育具有教育领域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途径的多元性、教育结构的多元性等特点,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方面,加强就业能力的培训。 成人教育要确立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的要求,本着“管用、简洁、精要”的原则,加深行业、企业的参与度,把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放在突出位置,以培养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切实按照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一体化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使新生代农民工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达到相应的技术等级标准,提高就业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创业技能的培训。成人教育要切合社会需求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 通过举办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多元化的形式, 对他们实施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化养殖、烹饪、数控、焊接技术、水暖、汽修等实用技术方面的培训,使新生代农民工切实掌握一两门创业技能[8]。 “不断地发展他的能力,使他能跟得上不断改进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条件”[6],从而使新生代农民工顺利实现社会流动。

(二)提升人文素养,促进城市社会化进程

“没有人文教育的科学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只能培养出科学怪物或劳动机器,无法培养出完整意义上的人”[13]。鉴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流动方向主要是城市,因此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促进城市社会化进程是成人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一是开展勤劳、诚信等传统思想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抗压韧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道德修养,用道德的力量约束他们的行为, 使他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正确对待“跳槽”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进行,不能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单位的利益[3]。二是加强现代观念、文明准则和城市意识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发展,使他们树立体现城市文明的规则意识、卫生意识、交通意识、生态意识以及城市人际关系意识、 城市公共生活意识、城市文化意识等,形成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对城市生活的责任感。三是增加法律知识尤其是与其就业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使新生代农民工增强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是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增强心理抗挫能力和调适能力,解决其心理与情绪问题,避免产生心理冲突和引起伤害自身、危害社会的事件发生。

(三)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尽管参与社会流动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与普通教育中的学生相比,其情况要比后者复杂得多:职业不同,有行业、职务、工作之区别;原有智能基础不同,有文化程度、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之差异;学习条件不同,身体有强弱,家址有远近,家务负担有轻重[9]。由于这种复杂差别的存在,成人教育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查其所安”,因材施教,才能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各自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在教学模式上,可采取分层次教学,把不同的新生代农民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标准,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使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学有所得。 在教学内容上,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确定不同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多样性,突出实效性,使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在教学方法上,既可以采取脱产、半脱产,也可以采取业余、面授;既可以在固定的教室集中讲授,也可以将课堂设在田野、工地、车间,进行现场教学。此外,构建远程教育服务平台,使新生代农民工点播、查询、浏览、下载网上的教学资源,既可以集中上课,系统学习,也可以在工余时间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四)开展职业指导,引导确定合理的流动方向

职业指导是指帮助个体了解就业形势、社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认识自己的职业志趣、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的过程;是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等方法和手段,依据市场人才供求,按照个体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用人要求,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过程[10]。它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知己知彼”,正确地选择职业,从而进行合理的流动。 如前所述,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期望值较高,对工作“挑肥拣瘦”,但忍耐程度较低,容易定位不准,“高不成低不就”,造成回流。 鉴于此,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 引导其确定合理的流动方向,已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个性化的职业测评和心理测试, 通过对他们的性格、兴趣、 职业能力的测验和职业定位分析等服务,满足他们职业生涯设计的需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另一方面,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相关职业等进行介绍,使新生代农民工了解社会和职业需求,明确职业定位和目标。 此外,加强职业意识、择业技巧、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求职成功率。这样,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职业指导, 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确定合理的职业期望值,理性地进行工作选择和定位,防止盲流盲动,减少流动中的经济损失。

(五)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拓展流动渠道

如上所述,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以非正规渠道为主导,组织化程度较低,从而导致他们的流动具有较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同时容易使他们吃亏和上当,合法利益难以得到保证。鉴于此,要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理流动,成人教育必须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突破以亲缘、地缘、业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信息网络流动渠道[12]。 成人教育机构要加强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联系,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机制,举办劳务洽谈会、招聘会、对接会等,根据企业用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状况及时提供用工信息,消除信息障碍;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劳动预备制培训范围,在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技能后,纳入劳动力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优先推荐就业,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机结合;积极与厂矿、企业、社区等用工单位建立联系,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用工需求信息,按照用工单位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订单式培训,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适应用工单位的需要。总之,成人教育要发挥自身功能和作用,加强与输入输出地政府、劳动、教育等部门的联系,建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联动服务网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搭建社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拓展社会流动渠道,积极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

[1]张宝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研究——来自山东潍坊的调查与思考[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17,8.

[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EB/OL].http://www.cycs.org/Article.asp?ID=7879.

[3]刘奉越.新农民工与成人教育[J].职教通讯,2007(5):48-50.

[4]许传新.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两代农民工的比较分析[J].青年研究,2010(3):1-13.

[5]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EB/OL].http://www.stats.gov.cn/tjfx/fxbg/t20110310_40271 0032.htm.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47,239,239.

[7]赵玉国.职业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5):71-72.

[8]刘奉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SWOT 分析及成人教育应对[J].职教论坛,2011(16):30-32.

[9]叶忠海.成人教育学通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28.

[10]柳君芳.职业指导的概念与基本内涵[J].北京成人教育,2000(1):15-16.

[11]朱冉冉.参与式农民工培训:内涵 价值与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2):51-55.

[12]齐守泉,石伟平.后经济时代职教校企合作如何共生共赢[J].职业技术教育,2011(6):46-49.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流动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流动的光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