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鲜明地指出: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同时应务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把学习活动的自主权移交给学生,这样才能很好地促进他们数学思维、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就此,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千方百计地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充满热情参与数学活动,定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促进他们的发展和创新,给学生进行可持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呢?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看自己相看的、做自己想做的、练自己想练的、说自己想说的。
一、知识感知阶段,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
小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喜好直观感知,这便于他们在数学活动中习得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接受文字信息远难于对“图文并茂”的图像信息的理解,这个一点在低年级表现尤为明显。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喜爱动画,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据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生活的场景,让他们充分感知现实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要求他们认真观察同时注意收集、整理和处理相关数学信息,促进他们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观察事物不细致、不透彻,于是在教学时我首先给他们看的自主权,让他们看自己想看的,从喜好的表面开始看,然后再渐渐引导他们从数学的角度感知。如教学新版一年级(上)第61页中“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5分成几加几”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依托教材改制的“动漫”(这是学生想看的),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后,引导学生在脑海积极收集和整理这些动画中含有数学信息,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用数学方式描述出来(教师设问:你能找一找、说一说吗?)。就此,把学生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内容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看图、思考。
二、理解知识阶段,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
《2011版数学新课标》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去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从而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1]数学教学活动的重心或中心环节就是设法使学生“掌握、理解知识”。要有效地达到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就要利用各种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认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完成对知识本质和规律的理解和领悟。所以教师应在精心启引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催化学生进行独立或集体的思维,使他们的新旧知识相互促进和衔接,形成新的知识网络。据此,教师应积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和谐”中快乐地“做”数学,给学生自选的时空,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让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习得与运用。如我在教学行程问题时,直接在黑板上书写出三个词语“相向、相背、追击”,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词语进行表演,学生表演后要求他们分别用自己话把这个最喜欢的词语结合数字表述出来,并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同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法……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学生似乎感觉到这不是“上课”,而是教师和他们一起在玩耍。事实上,我们是让学生亲历、让学生验证、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数学”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的显露和释放,使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表述和操作有机糅合,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
三、巩固知识阶段,让学生练自己想练的
学生的学习具有“阶梯性”,是螺旋式上升的。当学生充分理解了知识后,就能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并使他们印象深刻。俗说“学以致用”。在课中“巩固练习”环节时要使学生达到“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就必须巧妙地安排练习,让他们练自己想练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选择带有个性色彩的方式灵活解答数学问题,或凝聚集体的力量来解答,促进学生全员行动,深化他们对知识的体验。当然,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取得大面积丰收,也要有注意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的差异,围绕知识内部的相互联系、知识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全员发展,与此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权利,让班级中每个成员都能经过付出和努力,都能体验到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乐趣。从而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实现:人人都能得到好的数学教育,人人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教学乘法的口算时有这样一道题:1200=( )×( )=( )×( )=( )×( )。这样的题目直接出现在学生面前,会给他们一种“冷漠”感。于是我把题目进行了改编,银行保险箱,如果要打开它需要两个营业员同时输入密码且它们的乘积等于1200。你有办法吗?有几种办法?比一比谁的办法多?请你把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就这样,不但结合现实情景让枯燥的计算显得更生动,增强其趣味性,让学生更愿意思考和探究,使得学生愿意去练;而且很好地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
四、运用知识阶段,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
“光说不练等于白费”。事实上,对于学生来讲数学知识的习得不是最终目标,能灵活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才是最高目标。这里的“解决的问题”,它不单纯地局限于学生的书面作业或考试,还包含课内外师生的数学对话、数学问答,等等。在这些数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让他们大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自己的质疑,让自己说想说的或写想写的。这不但能优化学生自己“知网”构建和组合,能实现从知识的凝聚到能力的转化,而且能有效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想,积累数学经验。
综上所述,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紧扣数学知识的重难点,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通过他们自主的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活动,就一定能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