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钠 杨晓利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科学小实验是幼儿科学教育中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教师或幼儿用少量材料和简单方法,通过演示或操作模拟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的活动。科学小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性强,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可通过对材料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或推断事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因此,教师提供并投放实验材料的策略至关重要[1]。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操作中思考,在丰富幼儿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同时,也丰富着幼儿的情感体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积极有利的条件,对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2]。
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来说,科学小实验材料的科学合理投放,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与幼儿建立融洽的关系;从学龄前儿童自身的发展来说,材料的科学合理投放,有利于幼儿更好地与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各种经验,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来说,科学材料是教师进行科学活动教学的重要载体,材料的科学合理投放,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材料,促进幼儿发展并达到教学目标。
本研究将调查目前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的具体情况,从而发现并分析科学小实验材料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投放不足的原因,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意见。
本研究以成都市部分幼儿园为研究对象。接受调查的人员包括大班任课教师共100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为93%。另观察5个班级区角和实验课上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的情况,有效率为100%。
所有数据输入电脑,采用S P S S 18.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教师的问卷调查
表1 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的调查总结——教师
调查结果表明成都市大多数幼儿教师都认为幼儿园开设科学小实验活动很有必要,且在所调查的班级中,普遍都开设有科学小实验活动,67%主要是在科学教学活动中,23%主要是在区角活动中。有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科学小实验的正确认识,在实验活动中并未合理安排幼儿参加活动。还有少数幼儿园仅仅设有科学区或自然角,并未开设科学小实验活动。虽然大部分幼儿园都开设了科学小实验活动,但在材料投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班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材料选取太过单一,来源不足。在所调查的班级中,仅有14.07%的班级在选取科学小实验材料时最关注生活化,13.45%的班级最关注可操作性,剩下的幼儿园主要关注安全性和方便获取。可见,多数教师在选取实验材料时,只要觉得安全又方便获取就不大会再考虑是否具有操作性、是否符合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导致实验操作时幼儿兴趣不大或者操作起来很麻烦,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材料投放没有很好地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所调查的班级中,材料的投放主要以课程需要为依据,其次是以教师意愿为依据,而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据的仅有22.4%。可见,教师开设科学小实验活动主要是依托课程,为了完成课程上规定的目标,或者只是根据教师个人的喜好,而对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太关注。
(3)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不足。在所调查的班级中,仅有12.5%的班级最关注层次性,9.53%的班级最关注多样性,其余的主要关注目标性和充足性。目标性和充足性当然重要,但是层次性和多样性也很重要。如果只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忽略了多样性,那么幼儿的兴趣和专注性难以维持太久。同样,忽略了层次性,会造成材料投放时杂乱无序,幼儿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地操作实验。
(4)材料管理和储存不当,存在浪费现象。在所调查的班级中,不到一半的班级会将每次实验后剩余的材料进行分类储存,剩下的班级中有29.23%的班级将材料随意堆放在一起,甚至还有22.69%的班级将材料丢弃,可以看出存在浪费现象。很多科学小实验的材料其实是可以相互利用的,教师对材料不进行有效管理和储存,实际上就是严重地浪费了资源。
(5)自身能力不足,投放没遵循多重原则。许多教师认为在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自身科学教育能力不足、实验材料和操作等方面知识的欠缺,以及资金和精力等条件的限制。他们都认为材料投放应遵循多重原则,如安全性、教育性、可操作性、趣味性、生活化等,但多重原则的考虑也让他们觉得在选取及投放材料时会顾此失彼。通常情况下他们为了安全起见和方便获取,几乎都选择最简单最方便操作的实验及相应的材料。
2.实地观察
在所观察的5个班级中,都开设有科学小实验活动,主要是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是自然角的植物实验中,也有的是在班级的科学区中,个别幼儿园还设有专门的科学发现室,专门让幼儿进行探索和实验。
通过观察了解到,虽然幼儿园都意识到科学小实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也很积极地开展此类活动,但在怎样科学合理地投放实验材料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1)区角活动中实验材料投放数量不足,种类单一。例如在科学发现区的“吸水性实验”中,由于投放的滴管、直尺、胶带等数量太少,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出现了争抢材料的现象。另外,在这些区角投放的材料太过单一,主要是提供一些现成的玩具和物品,而没有提供能让幼儿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具有适宜结构的材料,因此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或者幼儿玩一玩就失去了兴趣。
(2)正规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实验内容过于局限。教师为了操作简便,大多都选取类似于“蜡烛为什么会熄灭”、“摩擦起电”这种模拟简单科学现象的实验,而忽略了那些比较复杂但更能引起幼儿兴趣、更加适宜幼儿探索的实验,比如生物科学和综合科技中的一些实验。
(3)材料投放杂乱无层次。教师通常都将材料一并拿出,或者一同分发给幼儿,这样幼儿往往把兴趣放在玩耍材料上,而没有认真关注实验的操作。另外,幼儿一时拿到太多的材料,往往会手足无措。如在“摩擦起电”实验中,教师一上课就将所有的实验材料,塑料硬吸管、玻璃棒、碎纸屑、尼龙布等全部发给幼儿,这时幼儿都只顾拿着塑料硬吸管和玻璃棒玩耍,而不能把精力放在实验操作上。
(4)材料投放存在“包办”现象。不管是区角活动还是正规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幼儿很少参与材料的收集与制作。在“铁钉变磁铁”实验中,幼儿主要是观看教师演示,动手操作的机会太少。
(5)材料的管理和储存不当。比如,在“小灯泡亮起来”实验进行后,教师让幼儿将灯泡、电线和电池等材料一并交给老师,老师再将材料杂乱堆放在一起,并未进行分类储存,造成材料的浪费。
1.资金不足,重视不够。许多幼儿园都开设有科学小实验活动,大都设在科学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中。由于幼儿园资金不足或者是因为对科学小实验的重视不够,在材料投放上存在数量不足、种类单一的问题。也有的幼儿园由于对材料投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材料投放往往杂乱无序,没有层次性,甚至有的幼儿园设置自然角和科学区也仅仅是作为摆设,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2.知识储备不足,缺乏正确认识。在选取科学小实验的材料时,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愿,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所需,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材料的可操作性和教育性。在材料投放过程中,没有按相关活动主题循序渐进地分层次投放相应的材料,而是杂乱无序地将材料分发给幼儿。这些现象都主要是由于教师对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正确认识而造成的。
3.组织方式单一,存在“包办”现象。例如在正规的实验课上,教师几乎都采用讲解与演示的方法,幼儿只需观看或听从教师的安排,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基本不需动脑和创新,导致幼儿的专注性不能持续太久,很快就对实验失去兴趣,因此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4.无相关政策和监督人员。大多数幼儿园只是制订了关于科学教学课程方面的计划和政策,却没有具体对科学小实验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目标,也没有对区角活动制定相关的计划和政策,没有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对材料投放进行管理和监督,因此造成了教师对科学小实验不够重视,对科学小实验的材料投放也不够重视。
1.完善相关教育政策。良好教育政策的建立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参照和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也起到了督促的作用。因此,教育部门应出台更多与科学教育有关的政策,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以促进科学小实验更好地开展。
2.给予资金支持。科学小实验的开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资源,如教师资源、环境资源以及物质资源等,这些资源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在调查中,多数教师都认为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中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资源不足,有些材料无法获取,以及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极需参加相关的培训。教师培训、区角设置以及材料购买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只有具备充足的资金,才能为幼儿园更好地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提供保障。
1.创设更科学的实验环境。科学小实验活动是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需要环境的系统支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方面应该合理创设能让幼儿自主探索的科学区和自然角,在这些区域内的材料投放应该充足合理,富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精神环境方面应该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勤于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对科学的热爱。
2.提高教师素养。首先,教师要更新和转变观念,不要把幼儿只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忽略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一味地采取灌输式教育。不要把科学实验只表现为静态的知识,而忽略了其动态的过程。其次,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改进和创新科学小实验的授课形式,逐步提升自我的科学教育能力[3]。应为科学小实验提供丰富合理、符合幼儿发展、适合幼儿探索的材料,更利于幼儿进行操作,获得各种经验[4]。
(1)材料的选取。第一,安全,不要有毛刺、有缺角、不卫生的物品。第二,可操作性强,富有变化。第三,经济实用,多选用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第四,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发展和兴趣。
(2)材料的来源。引导幼儿从生活环境里搜集材料,变废为宝。建议教师在幼儿园或班级门口放置一个“百宝箱”,收集家长带来的各种废旧材料。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设置一个“宝贝展示区”,让幼儿将其收集的宝贝展示出来。此外,教师还可在带幼儿参观工厂、商店或者外出游玩、散步时,与幼儿一起搜集需要的材料并带回班级。总之,教师要收集生活环境材料,挖掘家长资源[5]。
(3)材料的投放。1)安全性。保护幼儿安全健康,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责任,因此游戏材料的安全性不容忽视。教师在投放科学小实验材料时首先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特别要考虑到如果幼儿独自操作时,材料是否安全恰当。2)数量的充足性。材料投放应提供足够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利用多种感官、各种方式探索活动提供条件。根据活动需要可以每个人或者一个小组一份材料。如在进行科学小实验——“物体的沉浮”时,可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大盆水就行了,这样小组间的幼儿可增强互动性,但应尽可能多地投放可沉可浮的东西,这样让每个幼儿都有充足的机会去操作和体验。3)生活化。在投放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与幼儿生活之间的关系,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为依据,投放符合幼儿经验的材料,确保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4)层次性。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由易到难,材料的投放也应具有相应的层次性,应采取分层投放材料。教师通过不断地增加和改变材料的投放,提示和引导幼儿发现由很不精确到接近精确、从很少到逐渐丰富的知识经验。5)趣味性和可探究性。材料应符合幼儿的探究兴趣,能引发幼儿想要看一看、摸一摸的愿望。当幼儿发现了自己以前不知道的现象时,他们会很兴奋,并产生一种想要与人交流和分享的愿望,这样会让幼儿的知识经验以及语言情感各方面得到发展。例如,在自然角的植物实验中,教师应提供生长的、变化明显的植物,才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观察和认识兴趣。6)经济实用性。材料投放要坚持低费用、高效率的经济实用性原则,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在保证清洁卫生的原则下,废物利用、一物多用,不浪费材料。7)材料投放策略。数量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验活动的需要提供适宜的材料;空间上,根据实验类型合理划分区域,恰当分配材料;时间上,根据实验的难度和材料的特点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操作时间。
总之,材料应该按照相应主题循序渐进地分层次呈现。应让一次呈现的材料整齐、有序,既能体现科学探索的明确目标,又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材料的呈现最好结合主题教学活动,按幼儿年龄段发展目标层次递进,排除幼儿不感兴趣的以及不必要的材料。科学小实验应有合理的投放方式,投放之前教师务必考虑所投放材料的构成、如何情景呈现组合的材料、材料呈现有梯度等问题[6]。
(4)材料的储存和管理。不管是用于实验课上还是区角活动中的实验材料都应分类储存。建议教师将材料按主题分类,如水和沙、空气和风、声音、电和磁、运动和力、光和影等主题。材料应根据需要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教师应不断提供和补充消耗性材料,如纸张、颜料、胶水等,不断淘汰幼儿不感兴趣、没有必要或已损坏、无法使用的材料。同时,应补充新的材料,当新材料来时,需要及时整理和布置。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科学区的管理,让幼儿参与科学区的材料搜集、环境布置等活动。最好安排专人负责科学小实验材料的日常管理工作,准备一个记录本,在每次实验结束后记录材料的使用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对照记录进行材料的补充和更新。
(5)区角活动的有效利用。区角为幼儿的探索活动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空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材料和活动内容,主动进行探索和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区角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重视区角活动中有关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区角活动有效利用起来。
(6)实验过程中关于材料的指导策略。在科学小实验活动开展前,教师必须把一些仪器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清楚明了地向幼儿介绍,一方面保证幼儿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为幼儿实际探索操作提供条件,更重要的是通过严格的操作规则来培养幼儿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多思考多尝试[7]。教师在提供材料的同时,及时恰当地调整材料,要善于控制材料。如幼儿在进行调颜色的实验时,已经了解颜色的搭配规律,当其自行进行调配时,教师应对材料进行调整,根据幼儿表现出的对颜色本身的喜爱和兴趣,为幼儿提供各种深浅不同的色板,这样有助于幼儿比较、观察,积极参与,更加专注实验活动。
1.丰富知识,提高重视。家长应通过家长会、大型活动展板以及各种书籍资料,了解幼儿学习的科学知识和常见的科学小实验的操作步骤。家长在家可利用闲暇时间,合理选择材料,和幼儿一起做一做科学小实验。幼儿在幼儿园里学会的科学小实验,回到家中也可展示给家长看,家长应认真观看,适时指导及纠正幼儿不正确或不安全的实验操作步骤。
2.搜集材料,支持活动。“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8]因此,家长应积极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家园共同寻找合适的材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根据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和要求搜集相应的材料,并及时将材料带到幼儿园,积极配合科学小实验活动的开展。
总而言之,幼儿园应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大班幼儿的具体情况,确立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制定出适合该班级科学小实验更好发展的具体措施,合理创建科学区和自然角等区角,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宜探索操作的实验环境。鼓励幼儿参与区角活动自主探索,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幼儿园应注重教师科学知识方面的培训,加大对科学小实验方面资金的投入和宣传力度,让教师和家长意识到科学小实验的重要性,以及材料合理投放的重要性。为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幼儿的和谐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陆小燕.中班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的策略[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16).
[2]孙明华.我动手,我成长——论科学小实验对幼儿发展的促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0,(10).
[3]李 艳.美国《幼儿科学教育标准》及其对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12).
[4]史小霞.提供合理材料,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0,(11).
[5]李叶秋.浅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材料的选择[J].科技信息:教学研究,2010,(31).
[6]王生明.关于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0,(3).
[7]王冬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汤 玲.科学活动中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关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