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晓茹,马小允,赵丽娜
(1.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天津 300072;2.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
职业文化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与风气,其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认同和遵从。随着医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医学专业实训中心建设成为学校建设的重点,并且应将职业文化建设融入专业实训中心建设中,医学高职院校进行了实践的探索。
高职院校的职业文化培养体系构建包括学生的职业定位、用人单位的需求、环境再造三个要素,环境再造是关键因素,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职业文化的培养,使企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所谓环境再造,也就是将职业文化引入人才培养过程,在实训环境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育管理过程中融入职业文化。医学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建设是环境建设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场所,对学生职业文化的培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成为学生理解和践行医学职业的职业使命、职业规范、职业礼仪等职业文化内涵的教育基地。学生专业见习、实训的主要场所,更应该学生在向专业教师学习实训操作的过程中,环境育人、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医学高职院校实训中心融入职业文化建设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物质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医学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目前,医学类高职院校提高了对校内实训中心的投资,但建设过程中,职业文化的融入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第一,重视实训中心的建筑面积,忽视实训中心与职业场景的对接。部分医学高职院校专业实训中心的建设着眼点,首先放在达到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校内实训中心的建筑面积要求。医学实训中心建筑面积动辄数万平方米,但布局上,仍然按照原有实验室的布局,按照学科、专业或者教研室进行分配和使用,忽视了实训中心与职业场景的对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学生仅仅把实训中心理解为“做实验的地方”。
第二,重视医学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忽视医学实训设备发展历程对学生职业理念的教育意义。近几年,随着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开展,医学类高职院校每年用于教学仪器设备从几百万到上千万不等,其中,投资的重点是医学实训设备上。各个院校在建设中,都本着“一流、领先、高端”的标准,引进高精尖的实验实训设备,很多仪器更新换代后,旧的仪器就淘汰作废。医学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是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医疗资源的配备参差不齐,学生需要了解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演化过程,以强化职业发展的理念。同时,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历程与医学发展的进程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可以从一台老旧的X光机、一台废弃的切片机上,看到医学职业发展的历史。
第三,重视医学实训操作中规程的规范,忽视师生职业行为的塑造和养成。医学院校实训中心一般都会将严格的操作规范流程、实训室使用管理规定等制度陈列,并且教师在实训过程中,也会特殊的强调严格遵守操作流程,但是,对于职业行为塑造和养成重视程度不一。实训中心的仿真化,不仅体现在实训设施的仿真化,更应该体现在职业行为的真实化,医学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应该是仿真化的医院、仿真化的医疗服务机构,师生在实训过程中,身份就是医生、护士、药剂师、验光师、检验师等,除了实训过程的严格操作,也应该从行为上与职业行为保持一致。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建医护实训中心不仅承担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助产等专业的实验(实训)任务,同时,承担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等任务,在建设过程中,从职业文化建设角度进行了专题研究和整体设计。
(一)基于提高学生职业荣誉和使命感,突出实训中心环境仿真化、专业化。
职业荣誉感就是每个人在自己职业范围内做好自己职范围内的事情的那种职业责任感及做好职业之后在社会上获得的尊敬、自尊及感到光荣的那种感觉。职业荣誉感是敬业爱岗的具体表现,是从事该职业的道德情感,荣誉提升道德,荣誉催生自律;荣誉启发智慧,荣誉激励热情;荣誉坚定信念,荣誉鼓舞勇气;荣誉孕育责任,荣誉成就伟业。
那么,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应具有职业实践特征的学习情境,才能让学生有真实的职业体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真实的职业体验[2],并从真实的职业体验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医护实训中心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功能布局模仿医院模式,仪器设备仿真化、模拟化、数字化。一层为急救训练系统,模拟医院急救中心进行设计;二层是模拟病房,模拟医院内科病房进行设计;三层是外科技能训练系统,模拟医院外科病房和手术室进行设计;四层为妇儿技能实训室,按照妇女生产流程和儿科护理特点设置房间;五层为康复、针推实训室和一些特殊功能的护理实训室;六层是护理基本技能训练室和护理礼仪训练室。仿真化的医学实训中心,创设了真实化的工作环境,各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以明确化的职业定位参与实践操作。医学专业、护理专业、检验专业、针推专业、影像专业等学生分别对应着临床医生、护士、检验师、理疗师、影像技师等不同职业身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以职业中“师带徒”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教育,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学校来自医疗一线的兼职教师在仿真化的实训中心中指导学生完成专业实训项目,使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使用过程在物质环境上进行对接,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实训中心建设中将专业文化融合于一砖一瓦、陈设的家具及展示的画像里,楼道和室内共制作人文环境相关展板、宣传画62张。大厅4根立柱,装饰扁鹊、华佗、李时珍、孙思邈等古代医学家画像和人物简介;一楼宣传展板内容设计为医学模拟教育医学模拟教育概念、作用、发展、演变和历史;六楼展出中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简介和护士礼仪的基本要求;同时,各个楼层根据实训内容穿插科普、医学常识的宣传板共36张。医学文化的融入既要考虑学生对于医学崇高性的认可,又要考虑具体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通过精心的设计,可以让有形的客观物质环境成为蕴含丰富精神内涵的教育手段。
(二)基于提高学生职业规范,突出实训中心制度文化建设。
医护实训中心文化环境设计中,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需求、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出发点,突出管理的规范化和实践技能操作的规范化,以制度的约束强化职业素质的养成。实训中心的制度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包括多媒体教室管理规定、实训室守则、实训中心学生管理制度等,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为严谨的医学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二是操作规程的规范化,包括各项实践技能操作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共设计操作规范和流程图。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的约束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对于职业规范的重视、理解和掌握。医学生的职业特殊性,必须要求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遵守职业规范要求是从事医学职业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学生在各种医学操作训练中,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和规则,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感受医学职业中制度约束的重要性。各种操作流程和诊疗规范,就是职业标准以制度方式的体现,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过程必须按照操作流程,才能达到职业化的标准要求。医学专业实训中心的制度文化建设,以隐性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学生在制度文化的约束中,以“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怎样做”的理念指导专业学生,并且在制度的严格执行过程中,体会医学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魅力。
(三)基于培养职业礼仪,严格实训中心学生行为规范标准。
“职业礼仪”定位于职业人员的基础技能,是每一位职业人员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是高职高专培养的每一位合格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因此,医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礼仪的重要,才能在行动上自觉遵守。实训中心设置宽敞明亮的大厅,教师和学生在进入实训室前,要求严格按照职业礼仪标准整理白大衣、口罩、帽子,不得穿着与职业身份不符的服饰进入实训中心。为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突出护理专业的情感环境和人际关系。建立医院标准化的护理工作站,更衣室、治疗室等完全按照医院真实工作场景设计并配备相应专业设施,护理教师在讲授课程过程中无形中成为引导学生专业成长的榜样。护理专业学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组织在南丁格尔塑像、南丁格尔誓言前进行宣誓、授帽等仪式,增强学生职业自豪感。教师授课、带教过程中,对教师、学生着工作装,服饰、发型等提出具体要求,规范行为习惯养成,使职业化、标准化的行为习惯真正融入师生心灵,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准则。
[1]陈方.高职学生职业文化培养体系的要素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9(12):110.
[2]孔令娟.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1(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