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远,王兴华,赵鸣芳,陈宁勇,凌 云,周春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中医经典是中医理论之渊薮,是数千年临床实践积累并得到反复验证后形成的科学理论之结晶,已成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术的根基。大医孙思邈尝谓:“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张仲景、王叔和……等诸部经方”。[1]基于这一认识,在中医院校深入开展经典教学,尤其伤寒论教学,已成为中医界的共识,各院校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改革,极大地推动了高教发展,然而欲使经典教学改革被接受、落实与持久,还必须实施与之相配套的考试改革,这既是评估教学改革的需要,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保障,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经环节[2]。
动态考核是相对静态模式而言,静态模式是指“一次考试定成绩”的结果性评价模式,当下高校考试大都是期末考试,一次性得出考试分数,即便有平时成绩也仅仅是根据出勤情况或课堂提问给出的分数,难免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使得公平性、可信度受到质疑。这种静态化评价模式不仅与创新人才培养所要求的全面发展性学生评价相违背,亦无法体现与发展学生的能力与创新意识[3]。因此,本学科实施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能力为重心的新考核模式——动态考核模式。所谓动态,是将考试融入、贯穿教学整个过程中,学习的过程就是考核的过程,同时将考核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变被动接受考核为主动考核。
当前试卷考试题型多是填空、选择、简答…等类型,这样的试题考查的是单一的内容,答案往往是惟一的,静止的,这种方式固然能准确地评估学生掌握书本上知识点的状况,却很难考查学生的思考过程,尤其是发散思维或收集、处理及分析信息能力的过程[4]。本学科在考查固定知识点基础上,以选择题、应用题为主要题型,在学期末考试题中设置较灵活的题目,侧重考查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尤其是信息处理能力、应用能力、逻辑思维等的考查。
1.例如:生活中常看到肥沃的土地,植物生长茂盛,但土地板结或土地坚硬,如山地等,植物长势不好,借助类象思维及中医知识,上述生活现象对以下哪个汤证思路应用有启发:
A.小柴胡汤证B.桂枝汤证C.承气汤证D.四逆散证
2.又如:结合临床实际,考查学生思维变通及中医应用能力一道题目。
刘某,男,30岁。患遗尿证甚久,日则间有遗出,夜则数遗无间,良以为苦。医咸认为肾气虚损,或温肾滋水而用桂附;或补肾温涩而用固阴煎;或以脾胃虚寒而用建中、补中益气汤等。其他鹿茸,紫河车之类,均曾尝试,有效有不效,久则依然无法治。细诊其脉,右部寸关皆弱。舌白润无苔。口淡,不咳唾涎,口纳略减。小便清长而不时遗,夜为甚,大便溏薄。疏甘草干姜汤。3日后,尿遗大减,涎沫亦稀。再服5日而诸证尽除。
(1)尿频与肾有关,但治肾无功,从以前误治中得到什么启示?
(2)病症表现肾气化功能失调,但病因不在肾,接下来如何分析?
(3)用甘草干姜汤取效,其所蕴含道理或运用的中医理论、知识是什么?
学科改过去一次性考核为动态考核,融考试与教、学整个过程中,杜绝学生考前突击的投机行为。本学科对伤寒论内容或病例进行有序组织,辅以视频、动画播放,设下悬念或问题,步步深入,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用不同思维方法探索答案,在互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检测、考核。
同时,基于对经典价值认可,结合学生特点,如表现欲强,爱好广泛等,让学生截取对学习经典有所启悟的影视节目进行讲授,或领悟经典中思想或理论进行演讲,最后老师对这些主动性学习成果加以点评,从而将学生“学”,老师“教”与学生考核融为一体,贯穿起来,不再停留期末的一次性考核评价,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高效性。
通过建立动态考核模式,让学生知道学的过程即是考查的过程,会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认真准备与对待,不会也不能投机取巧,而且考试更加灵活,侧重考查各种能力,平时自然主动加强相关能力的训练,不再仅满足于死记硬背或照猫画虎地搬套,这对于学生理解中医理论,应用中医理论,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基于动态考核模式,学科以中医源于生活为依据,提出了从生活、自然现象中体悟经典的教学、学习方式,并将这一研习中医最本质方法贯穿于教学中,融入考核之中。
一方面选择生活中众所周知、感受真切的生活、自然现象或自己或家人遇到且欲解决的健康问题,结合经典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再通过案例教学法,PBL、sandwich教学法等,组织学生讨论与学习,在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及领悟经典内涵价值同时,对学生参与度、分析能力等进行考核、评估。
另一方面将以生活、自然(现象)教、学经典这一方法体现于试题考核中,在考核试题中设置联系从生活中学习中医的应用题,鼓励学生用课堂所讲思路方法去观察、体悟生活、自然现象,应用中医思想去阐释。这一措施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联系起来,让中医理论、思维模式融入生活之中,化为自身的一部分。
例如:以讲生活学经典的方法,试举你观察到对中医学习有启发的生活或自然现象。(如:有学生从“种树”的生活现象中体会、理解土雍木郁,土弱木摇,木动克土等道理,进而联系伤寒论汤证,如此既加深理解,又发散思维,拓展能力)。
除教师引导下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考核外,本学科更注重学生自身的潜力发挥,故平时成绩考核实施个性化考核方法,因人而异,千人千方,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选择考核方式。具体包括:(1)擅长记忆或有过目不忘之能的学生,选择背诵条文,并理解其内容。(2)专业能力强,擅长逻辑分析者,可搜集经方应用案例,并用课堂所学思维进行分析。(3)擅长计算机或多媒体技术者,选择制作高水平课件。(4)演讲能力或口才佳的学生,可制作PPT,上台演讲经典某一内容。(5)实践或策划能力较强者,可以经典为切入点,做一个中医策划或调查。
……不一一而论,总之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选取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考核方式。通过这一自主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解决了考核不公的问题,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好评。
经过近三年的考试改革尝试、完善与探索,授课教师均认为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发展的动态化、生活化及个性化考核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通过在理科09、10,中医七、中西医七年制,中医112、117,南方医科大学交流生班,中医121、122等实践、比较与反馈,学生普遍认为考核变得灵活,公平度也高,视野也变得开阔,思维变得发散,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变,课堂学习得到了延伸。
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知识转移嫁接能力、逻辑思维得以提升,这些在问卷调查、期末考试答题、网上评教及课后交流中都有所体现。
综上所述,本学科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考试模式、考试方法的诸多变革,显著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学习效率等,由以前被动考试变为自己主动性考试,学生将考核作为属己性的任务,会真正内在地、实质性地思考、探索与解决,从而掌握伤寒论知识理论与思路,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带得走”能力,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1]孙思邈.千金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1.
[2]刘建国.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6(2):107-109.
[3]郁 松,徐大刚,丁文龙.改革考试方法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23-24.
[4]韦巧燕,陶 靖.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6(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