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平,周 柳
随着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人们对高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例如,随着北京高考英语科目改革方案的公布,引发了人们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思考。方案中指出,北京将从2016年起,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并适当增加听说方面的比重,考试由传统的一年一次改为一年两次的社会化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并按照最好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此次改革将由以往的分数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任何考试制度的改革都对教学有着一定程度的反拨作用,在人们讨论该如何应对英语高考改革的同时,中职学校教师也需要开始重新思考英语测试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特定的语言测试总是与一定的语言教学紧密相连的。语言测试学家Arthur Hughes(1989)指出:语言测试对教学的影响即为反拨效应。而反拨效应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正面反拨效应是指测试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对教学和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等特征;负面反拨效应是指测试对教学和学习过程会产生负面影响及阻碍作用,具有应试教学、功利性教学等特征。根据Hughes的观点,所有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教材开发者和出版商等,都会受到测试的影响。[1]
Alderson和Wall(1993)首次从理论上对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他提出了15个反拨效应假设(Backwash Hypothesis),勾勒出了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的大致轮廓:测试会影响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速度与顺序、广度与深度;测试会影响学习、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的速度和顺序、广度与深度;测试影响教师与学生双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态度;有重要的测试才有反拨效应,无重要影响的测试没有反拨效应;测试反作用于所有学生和教师;测试只对某些学生和教师产生反拨效应,对另外的人则没有。
根据以上理论研究,中职英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正面反拨效应,对学习过程中涉及到教师、学生、测试,甚至是包括其他参与人员的因素等进行深入探讨,以改善英语教学质量。
1.促进中职学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教学内容的呈现与练习和对教学的反思与评价。英语测试有助于提高中职学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特别是在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资源整合能力、课堂教学创新能力以及教学反思能力上。
2.提高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针对性。为了提高学生英语测试水平,教师会根据测试内容调整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及训练。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更明确的目标,不仅提高了其学习效率,还能够帮助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3.促使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语言技能的形成。为了在英语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会积极学习测试内容,并在平时的备考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各方面的训练。长此以往,他们的英语水平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提高。
根据Alderson和Wall的研究,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测试。由于对英语测试的使用不当,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负面反拨作用阻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1.不当的测试密度会降低学习兴趣。测试最重要的功能是能够给被试者和测试者提供学习的机会。[2]人们赋予测试的利害关系越大,它对教学的影响就越大。诸如高考这种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的考试,对教学的影响就更大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英语考试使得本来对英语兴趣不大的中职生更不愿意主动学习英语,学习英语对他们而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证书。由“考证热”催生的“培训热”更是使学生苦不堪言,他们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被迫学习英语,以通过考试。
2.设计不科学的英语测试有碍英语水平的提升。高水平的测试对于学生有激励和促进的作用,低水平的测试则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目的不够明确、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随意性大的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下的测试本身缺乏正确的导向性,受此影响的分数本位的师生们,很难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习质量。
3.脱离实用的测试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碍英语能力的提升。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中职学校教学对接产业、课程标准对接产业标准,根据职场的需要来决定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测试内容。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则几乎本末倒置: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都是应付考试;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被严重缩小,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实际掌握的语言能力和应该具备的语言能力之间有了一定的差距。
4.应试的测试目的催生单调的教学方法。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教师通过重复讲解大量的语法知识点、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知识,忽略教材中需要实践活动的部分;学生总是处在一种被动接受、茫然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英语学习就变成一味追求合格率的功利性教育。
英语测试对教和学都具有导向作用,但测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教学,因此,应该尽量加强测试的正面反拨效应对教学的影响,而降低其负面反拨效应的影响。
中职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中职英语课程的特殊性等方面。只有了解中职英语教学的特殊性,才能够更好地利用英语测试的反拨作用促进教学。
1.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中职学生文化课水平普遍较低,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直抱着旁观多于参与的消极应付态度。对英语学习缺乏重视,直接导致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自主学习意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知识面狭窄、技能掌握不成熟等问题。但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有其特殊性,他们的直观形象思维强于抽象逻辑思维,学习中以感性认识、行动把握为主,不善于对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进行逻辑推理,具有表现欲强、模仿力强等特点。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性教学活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中职学校英语课程的特殊性。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指出: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由此可见,中职学校的英语课程偏重于培养学生为岗位服务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在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时,要密切联系实际,探索建立切合实际的课程评价体系。
中职学生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理论研究,要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课程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恰当利用英语测试促进英语教学。在试卷编制过程中,应把握好信度和效度以及其他评价指标,从而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对学习策略的发展上。
1.把握英语测试的效度与信度、难度。为了更好地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效果,需要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正确的英语测试。试卷编制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信度、效度与难度。效度要求语言测试题目的多样性,测试的内容和形式应尽量接近语言运用的实际,例如主观题;信度要求语言测试强调语言的科学性,无论评卷人是谁,学生的英语成绩都能够保持稳定,大多倾向于客观选择题。任何测试、任何测试题型都难以兼有信度和效度,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使测试的误差最小化以提高信度、使检测语言能力的效果最大化以提高效度。[3]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它作为衡量测试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
2.注重英语测试的形式。因为中职学校的英语学习偏重于为岗位服务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英语测试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而不应仅仅限于笔试。英语测试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和交际法等,让学生处于情景之中,主动进行英语交际。角色扮演法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场景,使学生熟悉将来所要处于的环境,塑造语言训练的环境。交际法能够使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更加成熟,使其能够正确、流畅地使用英语。
3.英语测试结果统计分析。测试以后要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分析测试结果,这样,才能够更全面、真实、准确、可靠地反应学生的水平,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测试结果统计分析往往有以下几个数据指标。
(1)平均数。分析测试结果最传统的方式就是求出班级平均数,比较平均数可以知道班集体的平均状态和一般水平。但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影响,不适用于成绩不平衡的班集体。
(2)中位数。求出平均数的同时,再求出中位数和众数,就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班集体的发展情况。中位数不受分布数列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影响,对展示学生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众数。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分数。在班级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众数来了解班级的普遍情况。
4.适当的测试频率。完全取消英语测试是不合理的,但是,我们应该减少功能相近的英语测试,不要让学生完全淹没在测试当中。功能相近的英语测试不仅使师生疲于应付,还会混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使他们认为学习英语就等同于参加英语测试。
2012年,《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教材建设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指出:要研究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健全教材开发、遴选、更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教材编写、审定机制。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审定和出版队伍建设。教材内容要与实际所需掌握的内容最大程度地相对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以教材为蓝本的测试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为英语学习指明方向。不要让学生有学这一套、考那一套的心理。
1.教材内容应与教学目标和职场需要紧密相联,凸显职教特色。教材内容应体现中职学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符合中职学校学生语言学习的习得规律,在教学活动中设置实际生活和职业活动的场景,反复强调重要的语言现象。
2.增强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和互动性。选取来自实际交际活动的材料或者是母语为英语人员编写的材料作为教材内容,这些不是专门为了通过英语测试而准备的内容,会显得更生动有趣、语言也会更地道。
3.教材呈现方式多元化,开发配套资源。教材编写应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提供多介质、多媒体、满足不同层次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
测试是一种评价手段,合理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有助于全方面、多方位地了解教学情况。中职英语教学评价要坚持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1.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发展,营造积极生动的学习气氛。
形成性评价可采用作业、测验、课内外活动等形式。将其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思教师的教学工作。终结性评价可采用听力测试、口语测试和笔试等形式,也可采用真实性任务。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定量评价的导向性和定性评价的科学性,二者互相补充。
定量评价是将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可以量化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诸如通过英语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形式,考查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等客观规律的掌握程度。它强调因果关系、实证观察和测量。[4]75定性评价用于评价无法量化的因素,诸如中职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水平等因素。定性评价认为,对问题的多维度理解是基于不同参与者对问题的多重解释,因此具有开放性。[4]75将两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更有效地指导英语教学。
3.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层次进行评价,并对不同的评价主体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是让学生认识自我与反思的过程,他们通过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能够提高自身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目标。学生互评有助于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评价对方的优缺点,取长补短。教师评价有助于师生间相互沟通,了解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之间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三方结果相综合,则可得出最为客观的评价结果。学生可以选取适合自己的评价模式。
任何事物的影响都有正反两面,英语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也是如此。为了使测试更好地发挥正面的反拨作用,提高中职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测试的反拨作用对教学的深层次影响,注重构建学生的语言基础,强调语言能力运用,不断改进教学,从而遏制其负面影响。
[1]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仲崇义,蒋立丽.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测试分析评价及改革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26-27.
[3]吴小青.从我校英语测试谈语言测试的信度和效度[J].科技信息,2011(21):194.
[4]陈仲利,宋宏亮.英语教学研究方法探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6(4):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