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的共同构建研究

2014-02-05 14:41周吉元
职教通讯 2014年2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课程目标体系

周吉元

在现代幼儿教师教育中,教育实习课程的建设直接关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师范院校都安排了大量时间的实习,以帮助学生确立幼儿教师角色意识、澄清教育观和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但是,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缺失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调查表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中普遍表现出“专业实践能力弱”、“对专业实践表现出明显不适应”的状况。[1]笔者认为,这与师范院校自行制定与实施教育实习课程的大纲、计划及教育实习课程体系有关。为此,师范院校必须以幼儿园为本,围绕“有利于综合素养与能力培养,能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标准,与幼儿园指导教师、高校幼儿教育专家合作,论证并形成共同的课程目标体系、课程内容体系与课程实施体系,从而实现实习课程体系的共同构建。

一、共同构建实习课程的理论框架

“教育实习应该给学生提供什么内容供师范生学习;教育实习应该运用哪些核心目标来帮助学生学习;教育实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到什么程度?”这是决定教育实习效益最重要的三个要素。[2]因此,形成实习课程体系的正确共识,优化组合影响教育实习效益的三个要素,是提高幼师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

(一)共同的课程内容

教育部在2012年9月公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学科领域(所谓“五领域”),对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加以具体描述。我国幼儿师范院校所使用的《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材,也一直是按照“五领域”课程内容和序列加以编写的。幼师生实习课程的内容体系,自然也是与之一一对应的。但是,实践告诉我们,幼儿教育必须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以主题活动为轴线,以幼儿的日常生活及环境为主题设计的基础,在各个活动中有机融合“五领域”的内容。所以,要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前提,以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为基础,构建起共同的实习课程体系。

(二)共同的课程目标

如果实习课程内容以“五领域”为轴线,那么,实习课程的目标也就因此发生了偏差,很容易偏向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而共同的实习课程目标应该是培养幼师学生的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到底是什么?幼儿园教师应具有六个方面的基本专业能力,这些专业能力是决定教育质量最关键的能力”,即“观察能力”、“作品分析能力”、“谈话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评价能力”。[3]

(三)共同的实施体系

当前,师范院校实习课程的实施过程按照先“知”后“行”的行动模式进行,大致可以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第一部分向幼师生系统传授专业知识;第二部分是幼师生到幼儿园跟随指导老师开展实践学习。实施流程大致是:幼师学生先在师范院校学习“五领域”课程的活动设计,以备课、说课、模拟实训为主;然后,再带着活动设计到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以集体课教学、课后反思为主。为了促进幼师生的发展,师范院校必须选择“知”、“行”结合的课程实施方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让幼师生带着幼儿教育的任务自主学习,使他们在幼儿教育“五领域”课程活动的设计、组织、实践之中,培养幼儿教育的专业能力,并在活动中形成学习能力。

所以,构建共同的实习课程理论框架,是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实习课程体系共建的重要条件。

二、共同实习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共融的内容体系

在实践课程、模拟实习课程设计中,要以幼儿园为本,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为核心,对专业文化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进行内容的整合,实现课程的共融。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幼儿园活动内容的共融。就是把幼儿园活动的内容融入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案例教学,如在幼师生“幼儿文学”的课程设计中,把幼儿园正在学习的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等作品作为有关章节的重要案例,并融入该课程知识、鉴赏与创编的教学环节。

2.体现职前的实践课程、实习课程与职后工作内容的共融。要形成幼师生实践课程、短期教育实习课程、半年顶岗实习课程内容的序列,学习内容既前后衔接,又具有一定的层次变化。入职前,幼师学生先学习分科领域课程;然后,学习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设计、组织实施、评价幼儿教育主题活动,形成课程整合的能力,为入职后融入幼儿园教师团队、合作设计幼儿园活动打下基础。

3.反映专业课程教学与幼儿园活动方法之间的共融。学生在见实习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很多行为并不来自大学的教学,而是来自自己的受教育经历,因此,师范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将对他们在教育实习中教学设计的方法选择、手段使用等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幼儿园将奥尔夫教学法作为音乐学习的方法之一(该教学法适用于幼儿至小学、中学、大学的音乐教学),而师范音乐教学中(培养专业技能)也要根据需要选用。

(二)共识的目标体系

长期以来,“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来建构目标体系”、“按照课程开发的原理来确定教育实习目标”、“从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角度来设计实习目标”[4],是构建教育实习课程目标体系的不同方法和思路。在建构课程目标时,师范院校应该选择哪一个方法和思路?或者如何寻找这三者之间的平衡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笔者认为,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实习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以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为主线,综合师范教师、幼儿园、专家队伍的意见,从而形成建构目标体系的共识。要形成目标体系的共识,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学术取向和实践取向的有机结合,做到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2)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的科学分解,以建构具体的课程目标体系;(3)稳定与变革的协调发展,教育见实习目标体系必须紧跟当前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不断变革教育实践,从而提高教育见实习的有效性。

从广义上看,共识的目标体系包含三个层级:人才总体目标、课程目标体系、行动目标体系。

1.人才总体目标,是合格毕业生培养目标与优秀幼儿园员工目标的交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共识目标应该是:面向学前教育教学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业务能力的技能型专门幼教人才。这是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也是师范院校与幼儿园的共识。

2.课程目标体系,是实践课程的分类型、分层次的目标体系。

3.行动目标体系,是实践课程实施中的分阶段目标,是课程目标的细化。实习课程目标体系是行动目标体系的一部分,它以培养幼师生的六项专业能力(如上文所述)为“经线”,以完成幼儿园教育工作目标为“纬线”,经纬交织,进而转化成行动目标体系。在构建具体的目标体系时,还要从课程目标的定义、功能价值、来源、标准和表述等视角进行剖析论证,并借助课程理论,分析教育实习课程的目标是否科学合理。

(三)共建的实施体系

共管的实施体系按作用来分,包含共管的机构、共管的职能与共管的机制三个方面。实现三方合作,需要一个统一管理机构,以确保幼师学生实习课程的完成作为三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管理机构对各职能管理部门作用的发挥、实习情况的交流、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的形成与落实等,担负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管理监督的职能。为此,必须成立以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师范院校、幼儿园协同合作的管理组织,形成幼儿教育实践和实习的管理网络,以保障幼儿师范、幼儿园能够协调合作,确保其在教育实习理念、目标、内容、任务方面认识和行动的一致性。

共建的实习课程体系,包括共管的课程实施大纲和方案、课程实施过程与方式等方面。共管的实习课程实施体系要经历幼儿园活动主题的生成,到幼儿园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集体反思、修改完善等过程,并始终保持在动态变化之中。共管实习课程实施体系的实践,是幼师生以“做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在专家引领、幼儿师范构建、幼儿园认同、幼师生参与的前提下,在不断的行动研究中逐步进行的。

共同的实习课程行动计划,需要幼儿师范教师、幼儿园教师、幼儿教育专家、幼师学生以开放的态势整合资源,在团队运作的过程中共同制定和实施。其核心任务就是按照幼儿园课程的要求设计主题活动。师范院校、幼师学生、幼儿园教师要共同合作,选择主题,讨论活动如何展开。课程审议是团队合作的基本工作方式。课题审议就是要团队成员一起来讨论给出的主题,一方面,要审议主题的构建、内涵、价值;另一方面,要审议以主题设计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并讨论对主题进行评价的标准。团队应解决“主题是怎样的,隐含了什么经验,经验是如何关联的,要采取的策略是什么等问题。一个好的主题的形成,一般要遵循教师示范——学生设计——集体分析——修改设计——实践设计的过程。”[5]

(四)共同的评价体系

共同的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是教育行政部门、高师院校及幼儿园,按照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共同建立的具体的教育实习考核标准。它对每位实习生的专业精神、教学技能、组织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等进行综合的规定。

评价的指标体系包含三个层次:“一是高校的要求,包括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专业的技能和能力、实习活动的实效及个人素养等方面;二是学生本身对自己达到要求的评价,包括制定教育活动计划、组织活动、环境创设、保育工作、家长工作及参与幼儿园活动等方面;三是幼儿园指导教师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6]

从组成要素划分,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评价标准,指对实习课程的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标准,是评价的基础;(2)评价指标,对课程实践者的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3)评价方式,主要解决怎样评价问题,涉及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过程等;(4)反馈通道,评价的结果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环节,是新一轮评价的起点,且形成回路。

对于实习成绩的考核,师范指导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幼师学生要共同参与,以保证考核信息得到全面、及时、准确的反馈。

[1]王香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实习适应状况调查及建议[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0(2):66-69.

[2]曾本友.基于教学过程导向的高师见实习指导课程开发[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2):136-138.

[3]虞永平.什么样的学前教育才是有质量的[N].中国教育报,2013-10-13(1).

[4]曾莉,刘静.试论教育见实习目标的建构[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1(10):75.

[5]虞永平.学前教育的专业性与优质教育——虞永平教授讲座[EB/OL].[2014-03-23].http://ece.njnu.edu.cn/.

[6]庞建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思考[J].早期教育:教研版,2012(3):28-30.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课程目标体系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