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伟宽
(悦城中学,广东 德庆 526638)
浅谈激励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余伟宽
(悦城中学,广东 德庆 526638)
体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励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励有目标激励、语言激励、表率激励、情感激励、竞争激励等多种方式,教师应该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营造和谐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激励;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论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培养人格健全、个性完善的人。教育教学活动要遵循并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握好“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为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以生为本。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励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融洽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目标是个体为需要的实现而设立的、经过努力奋斗达到的境界和目的。目标一旦确定将能成为激发个人行为的巨大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弗隆的期望理论认为,效价和期望值的概率的积就是激发,用公式表示为:激发=效价×期望值。公式说明,如果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这个目标激发作用就越强烈,激发内部动力也就越大。反之,如果期望概率或目标价值越低,那么目标激发力量也就相对地低。把目标激励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明确而又与实际相适应的练习目标。目标的制定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适当高于学生的能力但经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制定练习目标,应该把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较高的标准和最低标准有机地结合。例如进行仰卧起坐练习,要求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比原有的次数提高,然后按时检查、及时总结,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的练习热情,再进一步向较高的目标努力。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目标激励学生,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的差异,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努力方向,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确定目标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等个性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条件、练习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同一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合理运用语言艺术来激励学生,其中包括肢体语言。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教课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用表情教课的教师就不能成为好教师。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刺激的强度,形成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要经常利用表情动作,以情传意,鼓舞情绪,树立信心。教师亲切和蔼的神情、教态,生动幽默的语言,鼓励和期待的目光,适当的身体和手势语言都可以转变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现代管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的语言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使得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生硬的命令,粗鲁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得不到尊重,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你要我做”的被迫感觉,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活动热情。
运用语言激励要把握好时机,恰如其分。语言激励既可直接的,也可间接的;既可只让某些学生知道,也可让其他学生听到,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学生在学习某一种技术动作时,几乎都会自我衡量自己是否有能力接受。有些学生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常会认为自己学不会,由于事先的消极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己的自信心,增加心理负担,产生消极情绪。这时教师不能用强硬的口吻要求学生练习,相反用鼓励的语言勉励学生,“同学们不要害怕,要大胆地练习,一次完成不了没关系,老师辅导你们,多次练习肯定能成功。”让学生去掉心理负担,乐于练习,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当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练习时,给予学生肯定的目光或赞许的点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当学生在练习中遇到挫折,教师应当正面诱导,多加鼓励,耐心地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当学生克服了某一困难或在学习中取得那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时,也要有意识地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及时的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信心能够起到巩固、调整、校正的作用。学生需要教师的及时评价,这是因为学生喜欢自我表现,期待从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尊重,从而激发积极的情感。所以教师应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向上的精神求知,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学生一般都把教师视为模范,而且这种影响会是极其是深远的。教师主导性的发挥就是掌握教学方向,用自己的良好品质,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
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最典型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感情深厚,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交流、信息反馈就会通畅,容易产生师生共鸣效应,课堂上的心理气氛极好。
教师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很好地进行自我调整,摆脱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进入自己的角色。要以自己的敬业精神,敬爱学生的满腔热情影响、感染和激励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可能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有些学生对教师有不礼貌行为,教师应该以育人为前提,妥善解决矛盾、化解矛盾、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要有仁者之心,容他人之短,不怀成见。对学生应该热情教诲,以情感人。切勿采取对抗行为,否则必然激发矛盾,严重地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影响课堂教学。
教学是双向多边的师生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极其重要。学生通过教师的表率行为的激励,得到教师的赞许和承认,就觉得“自己能够和老师一样完成练习”、“自己和老师一样棒”,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在体育方面的潜能,教师也在学生的成功喜悦中得到了肯定。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情感是一种内在动机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感的激发是教学的一种最好的催化剂,积极情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推动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消极情感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使学生拒绝接受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心理交流的一个过程,而心理交流的基础首先就是情感交流。学生是有情感需要的,学生如果能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情谊和教诲的满足后,就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造适宜的情境,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情感和信息融通。要运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师生关系协调融洽,就会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情感,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良好的情感氛围里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促成内心的变化。
建立师生的心灵沟通渠道,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情感激励是有效手段。
在体育教学中,竞争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认真练习的方法,中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其个性特征就有着争强好胜,所以竞争激励恰当地运用于体育教学中,会收到满意效果。在教学中要多创造不同的情境,开展不同形式的多种教学竞赛,如个人对抗赛、小组友谊赛、达标赛、技术质量评比等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竞赛中,获胜者会获得荣誉感,尤其是在集体项目竞赛中,同伴之间的协作、鼓励、切磋,共同为取胜而通力合作,学生有归属感和被同伴接受的认同感。对于在教学比赛中的失利者,应该加以鼓励、关心,教师要与学生密切交流、共同分析失利的原因和探讨改正办法,以利再战。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鼓励,能激发学生争强向上的激情,点燃暂时失利者的信心之火。可以说,竞争激励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是运用较广泛,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教学手段。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突出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
[1]杨 军.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教学法的运用[J].沙洋师范学报,2003(6).
[2]蔡 军.谈体育教学中的激励艺术[J].洛阳师专学报,1999(3).
[3]张世民.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法[J].中国学校体育,1994(7).
[4]戴文华.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卑心理[J].中国学校体育,1994(11).
[5]莫 然.不要“吝啬’鼓励[J].中国学校体育,1992(4).
[6]杨 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实践探索[J].浙江杭州教学,1991(7).
(责任编辑:邢建勇)
余伟宽,女,广东省德庆县悦城中学,体育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