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导学案实施有效课堂的策略

2014-02-05 13:45:12刘树兰
珠江教育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案课堂教学课堂

刘树兰

(高要市第二中学,广东 高要 526100)

用导学案实施有效课堂的策略

刘树兰

(高要市第二中学,广东 高要 526100)

本文探讨了使用导学案实施有效课堂的策略:精心编写导学案,为有效课堂的开展作充分准备;课前完成导学案,为有效课堂作铺垫;应用导学案,全面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课后回收导学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课后反思,不断完善导学案与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益。实践证明,导学案的使用能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最优化。

化学;导学案;有效课堂;策略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要求教育者打破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大胆创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力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可以说,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

要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主发展。自主高效的课堂,要求老师与学生必须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以前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讨论→教师答疑→诊断反馈→巩固提高”。

目前,全国众多名校所使用的“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既做到了为学生减负,又提高了课堂效果,还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我校在“导学案”模式教学实践中同样取得了骄人成绩。下面,就如何利用导学案开展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最优化,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精心编写导学案,为有效课堂的开展作充分准备

导学案是指教师针对本节课程内容所编写的学习方案,即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自主发展、优化发展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案,主张“服务于学”,终极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所以,导学案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变传统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是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导学案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到丰富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创新等能力,而真正做到素质教育。导学案的编写应确保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精心设计出本课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优质线路图,

坚持一课一学案。所谓精心,就是导学案一定要结合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情需要,目标明确,过程合理,知识技能点到位,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前准备、学习探究、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应用拓展、学习反思。

二、课前完成导学案,为有效课堂作铺垫

导学案应在上课之前下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或者晚自修时间,依据学案要求与思路,更好地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课前完成导学案,要求学生做到:⑴依据导学案内容进行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完成学案中的“学前准备”,主动完成“学习探究”和“达标检测”。学有余力的同学再进行“应用拓展”。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以利于在课堂上质疑。⑵学案各部分内容限时完成。导学案的各环节应设计完成时间,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能提高人的记忆力与思维力。如:预习《1.3物质的变化》时,笔者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环节的内容(阅读完教材5分钟,基础知识与概念2分钟,实验探究3分钟,知识应用2分钟,知识归纳2分钟,拓展与迁移5分钟,预习完全节课共用19分钟)。⑶独立自主完成。编写好的导学案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既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案完成后根据需要进行抽批或全批,及时了解本节课学情,以利于教师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三、应用导学案,全面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教师应大胆调动课堂的气氛,把整个课堂的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能完成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思考的,教师不分析;学生能概括的,教师不总结,教师的重点任务是引导并督促学生完成导学案。课堂实施导学案,笔者重点注意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基础知识。结合实际,抽取5-6份在批改中有典型错误的导学案进行展示,开展学生互评,通过学生反复的点评达到两个目的:⑴纠正学科术语的表述。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化学语言不清晰,易混淆。如水槽经常写成水糟,氧气的助燃性常常说成可燃性。⑵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二)加强合作探究。在自主完成的基础上,把导学案中的问题与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疑问,开展小组与小组间的质疑与问答,开展小组讨论、合作探讨与交流,师生互动等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适当点拔。难点内容,教师适时点评、提示,必要时教师应为学生展示材料、图片或演示实验。也可播放视频或者使用Flash,使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如通电分解水的过程,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分子结构,可以用Flash加强知识的直观效果。

(四)善于导学诱思。为避免学生的思维僵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可利用导学案中的“拓展迁移”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问题分别进行横向、纵向、逆向思考,以促进思维线索的交叉和互补,形成思维网络,使学生思考问题能多维化、立体化,培养思维创新化。如《2.1空气的成分》的“拓展迁移”,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可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⑴可否用木炭代替红磷?⑵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有哪些?⑶余下气体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堂中,教师要督促学生多动笔写,口头叙述应简洁清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一些适度的紧迫感,课堂效率可能就会提高。

四、课后回收导学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要及时、全面、细致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新知识的情况,课后应回收导学案进行二次批改。也许这样做,教师的工作量会比较大,但只有及时回收并浏览批阅,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检查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全面把握课堂学情和教情,确保每个学生学习任务“日日清”,避免少数学生在课堂上人云亦云。对于检查的结果,及时公布,尤其是对学习认真、进步较快的学生,表扬和鼓励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在学习园地展示优秀“作品”,以激励学生。至于不合格的学生,应加强个别辅导,争取人人得到提醒,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五、课后反思,不断完善导学案与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包括“学后反思”和“教后反思”两个部分。学生写学后反思,老师写教后反思,坚持一课一写。根据本节课完成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导学案的设计是否符合所任教学生的学情?②目标完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③重、难点内容设计是否合理?④存在问题是偶然还是必然?⑤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或失败)是何种原因造成?⑥个别学生出现的个别问题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法?等等。总之,反思的面要宽,点要细,从而不断完善导学案,以利于课堂效益的提高。学生则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本节课的收获与创新进行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会了什么,我还有哪些不懂?我能用什么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我还会用什么方法验证哪个知识点?等等。既要反思正面,以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也要反思负面,知道自身的不足,认识到知识是学无止境的。

导学案的实施对教学工作,确实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学中,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总结,做个教学有心人,就会探索到真正实用、有效的现代的教学方法,从而卓有成效地实施课堂有效教学。

(责任编辑:李方满)

刘树兰,女,广东省高要市第二中学,化学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案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乡愁导学案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