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正巩 王少鑫 罗远光
高等医学院校设立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探讨
冯正巩 王少鑫 罗远光
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是国家级考试, 环节多、保密程度高, 考务组织工作要求严谨。本文从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中心设立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经验进行实践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医师资格;考试
医师资格考试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进行的国家级考试, 分为临床类、口腔类、公共卫生类和中医类, 每类又分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个级别。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 只有当通过实践技能考试的考生才能参加医学综合笔试, 两个部分考试成绩合格才能获得医师资格证书。临床类别实践技能考试分三站, 第一站: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第二站: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技能;第三站:心肺听诊、医学影像、心电图和医德医风[1]。
广州市从2009年起率先对医师资格考试的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分布进行改革, 将以前由区级卫生局负责实践技能考试实施改为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具体实施。经过广州市卫生局的现场评估,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成为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临床类别)广州考点考试基地之一, 负责组织实施广州市临床类别的实践技能考试。
由于考试环节复杂、保密要求高, 加之考生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准备时间短, 给考试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困难[2]。5年来, 在广州市卫生局的指导、全体考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精心组织、热情服务、密切协作、规范管理、严格监督, 并不断地优化考试流程, 使考试过程更加流畅和高效, 圆满完成来自广州市共计10000多人次考生考试任务, 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国家卫计委、广东省卫计委等巡考组到我校考试基地考察指导, 对我校考试基地的场地设施和组织工作表示满意。现就高等医学院校设立实践技能考试的实践探讨如下。
我校临床技能中心于2006年正式成立, 在国家“211工程”、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和学校配套经费的支持下, 经过多年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已建成投入设备总资产3000余万元, 占地面积达3000 m2, 设置基础技能实验平台、综合技能实验平台、远程多媒体视频与软件教学平台、外科手术室、临床技能考试中心(OSCE)、临床实践基地六个模块,配备临床训练教学模型设备达680多套。中心在实验室整体规划与设计、管理体制与制度的确立、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配置、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技术人员配备与培训等6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改革和创新, 创建出能与国际先进医学教育接轨的高层次、高质量医学人材培养平台, 已逐渐发展成为集教学、培训、科研、考核为一体的医学模拟教学示范中心。2009年, 中心被评为2008年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使我校成为同时拥有医学基础类和临床技能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多所高校之一, 对提高临床技能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保障, 促进了我校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优良效果、突出成效, 以及优秀的管理经验对广东省以及国内医学教育具有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在接到广州市卫生局的工作任务之后, 我校即指定由中山医学院承担此项工作, 成立了考务工作领导小组, 多次召开备考工作会, 对每项工作加以细化,全员培训, 责任到人, 分工明确, 规定好每项工作的完成标准和完成时间, 认真做好考试的每个环节。
2.1 领导重视 每年, 广东省考区、广州市考点的领导亲临我校基地召开备考会议, 就考场的分布配置、考试设备、考试流程、导向、考务人员的配置以及相关资料的准备等都作详细的布置, 落实考试工作的每个环节, 为考试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2.2 场地设施配置 在临床技能中心原有的场地布局基础上, 按照“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实施方案(临床类别, 2009年版, 2013年部分内容作修改)”中的基地建设要求, 高标准地设置考试场地,包括各考站、候考室、考务工作室、保密室、中央监控室、休息室等, 按照考组形式设置场地、配置考试设备[3]。在总候考室前设置考生物品寄存室,并借鉴国内大型购物中心的做法, 制作考生物品寄存小卡, 以便考生方便寄存、认领物品, 确保考生“干净”进场。校内有明确的基地路标指示, 大楼正门悬挂“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的横幅,张贴醒目考试流程图、考生须知和违纪处罚规定,各考室张贴规范的标示。基地环境清静, 气氛庄重严肃。
2.3 考生交叉原则 根据广州市卫生局的统一组织安排, 我校各附属医院的考生安排在南方医科大学基地考试, 均不得在我校基地考试, 这较好地避免考官执考同一医疗机构考生, 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现象。
2.4 选派主考官、考官和引导员 我校医院管理处和中山医学院联合发文, 在我校6间附属医院选派2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两年以上及有临床带教工作经历的临床医生作为主考官, 参加由省考区组织的主考官培训;另外25名考官由广州市卫生局在广州市各医疗卫生机构选派, 聘请广东考区首席考官在临床技能中心进行培训。培训考核合格的主考官、考官由省考区统一办理聘任手续, 颁发考官证, 签订保密责任协议书。考前组织主考官、考官熟悉考试场地和考试设备, 以保证熟练、依法、规范执考、公平、公正评分。
在我校学生中选聘责任心强的35名学生担任引导员, 并由有考务组织工作经验的同志负责统一培训, 明确工作岗位职责和安全保密意识。
设置第一考站4组, 每组设主考官1名、考官2 名, 监考员4名;第二考站体格检查9组, 每组设主考官1名、考官1名, 引导员6名, 第二考站基本操作技能8组, 每组设主考官1名、考官1名, 引导员12名;第三站设置电脑40台, 考官由4名计算机专业人员担任, 并设引导员2名。各考站另设负责人1 名, 负责协调各考站工作有序进行。考官的安排兼顾内科系统、外科系统的专业和职称。
2.5 制作评分表信封, 信封表面统一打印考生相关信息和考站完成情况表, 每完成一考站由引导员在相应位置打“√”, 方便引导员的资料传递和评分表的保密。
2.6 成立由基地主任、总考官、考务负责人和广州市卫生局巡考员组成的监督和突发事件处理小组,负责对各流程的管理要求、考官执考、工作规程、成绩管理制度的监管与违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3.1 考生在物品寄存室寄存与考试无关物品后, 由工作人员通过金属探测仪检查确认没有随身携带手机等电子通讯金属设备后方可进入总候考室。
3.2 考生考试的所有环节均在引导员的引导下进行。在考试过程中, 各岗位考务人员和考官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对待本职工作, 穿工作服, 配带胸卡, 组织纪律性强, 按时到位, 坚守岗位。他们严格遵照考试工作流程, 保证考区的秩序整然, 考生对考试环境和服务态度表示非常满意。考官责任心强、业务熟练、严格遵守各项程序及守则, 工作认真负责,依法、规范执考, 评分公平、公正, 出色地完成执考工作任务, 表现出良好的工作精神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3.3 考务人员勤于巡视, 及时维护、补充考试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开考后第一天中午考试结束后,召开教务人员工作小结会, 认真进行总结, 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梳理, 提出整改的办法和目标, 并对下面考试作一系列细致入微的要求和重点性的强调。
3.4 卫生局工作人员负责考试资料的保密和安全。由主考官负责考试资料的签领、回送, 每场考试完毕考试资料都加封条, 做到交接签字手续齐备。当天考试结束后, 卫生局工作人员负责将考试资料押送回考点保存, 确保试卷无遗失和安全保密。
3.5 后勤保障工作到位。考试期间水电科工作人员全天候值班, 保证考场的供水、供电和空调运行, 提供良好的考试环境。后勤工作人员每天准时供应丰富美味的午餐。休息室全天候供应饮用水、咖啡、糖水、西瓜等, 为考官、考务人员保持充沛的精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学校保卫处抽调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的专职保安员, 负责考场安全保卫工作, 保证考场内外安静, 确保良好有序的考试环境。
目前, 高等医学院校均已建立融多学科、多功能、开放性、网络化、资源共享等特点于一体的临床技能中心, 作为医学生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基地, 并开展各学科现代诊疗技术培训, 成为临床实践教学的枢纽和核心基地。临床技能中心原有的场地、设备、师资、管理经验及其本身所具备的教学、培训、考核功能可以很好地满足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的需要, 无需另外配置和过多组织培训, 较好地解决了目前考核费用相对紧张的问题, 节省国家资源, 并发挥了临床技能中心的社会服务功能[4]。
5.1 存在的问题 由于考生人数多, 考试环节多、复杂, 给考务组织和资料保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每年连续7天、平均每天300多名考生的高强度执考工作, 考官和考务人员都非常疲惫, 导致后期的考试质量下滑。同时, 考官和考务人员较多, 考务经费不足, 相关的人力、物资等资源经费支出较大。
5.2 建议 因第一考站为笔试, 可统一时间安排大课室完成考试, 密封考生信息, 再集中考官评卷;第三考站为多媒体考核, 可马上打印成绩, 可安排专门的计算机室集中考核。这样, 可简化考试流程, 便于考务组织管理和考试资料的保密, 使考试流程更简便、流畅, 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1]朱东.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临床类)组织实施流程设置与作弊防范实践.医学信息, 2013, 26(8): 63-64.
[2]陆波.关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实践与思考.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2, 23(5):28-29.
[3]凌玉, 李晔, 郭雅.临床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评估情况分析.广西医学, 2011, 33(4):383-384.
[4]孔小丽, 余惠.高校医学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和管理的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2:95-96.
G252.7
A
1674-9308(2014)01-0117-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1.071
510080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