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捅破“混改”试验窗户纸
仿佛板结的地层出现了松动,一切都在瞬间发生了改变。
2014年,备受关注的“三桶油”或先或后捅破了“混改”试验的窗户纸,尽管力度不一,却仍不失为传统央企“自我革命”的突破之举。
石油行业是中国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从上游勘探开采,到中游深加工业务,再到下游油品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产品定价等,都在政府部门的管控之中。国家一贯强调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国资要确保百分之百控股。因而,被视为国有资本高度垄断的石油石化领域,社会和民营资本难以染指。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国企改革的定调,意味着国资管理体制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民资进入,传统的藩篱如何突破?国资会放开哪些领域进行“混营”?混合经营获得的利润怎样分割?民资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受特定非市场因素影响,国资的发展对民资存在着明显的“挤岀效应”,这在历史上屡次发生过。
似乎为了化解民企的忧虑。中国石化在公开场合表示将对所属优质资产—油品销售业务进行重组,引入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与此同时,中国石油的“混改”也在上中下游全面铺开……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以及多种资本优势的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具有技术和资金等优势,但也有它的弊端,如效率低下。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分别为4.9%、5.4%和4.6%,而同期股份制企业分别为6.6%、8.4%和7.6%,这充分说明国有经济的运行效率不如混合所有制经济高。
事实如此,目前国有石油企业依靠庞大资产规模支撑的盈利能力,正在逐年下降。从“两桶油”年报数据可以发现,其营业收入平均毛利率,已从2009年的20%降至2013年的11%。目前,“两桶油”继续压成本保利润的空间己经很小了,仅仅依靠自身封闭的运营体系难以突破这一困局,必须从社会上吸纳更活跃的经济细胞—需要“换血”以求“重生”。自然,混合所有制也是民间资本绕过各种“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的阻碍,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机会和途径。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还可以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所有者缺位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的产权界定十分清晰,因而其所有者也会更为关注公司的运营并致力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他们在混合所有制公司中通过合理参与决策,可以有效制约原国有企业管理者短期行为倾向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大幅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国有企业通过实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使大多数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退出并转化为对社保资金的投入,真正用之于增进全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