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职体育学科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4-02-05 11:47王文琦刘雅玲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医务学科监督

王文琦刘雅玲



完善高职体育学科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王文琦1,刘雅玲2

(1.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福建 漳州 363000;2.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专业学科建设与开发决定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各类学科体系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学校发展的主题,作为非主流学科的学校体育因此容易被忽视。通过对闽南地区高职非体育院校体育学科体系进行研究,探析高职院校体育学科体系建设:课程建设、课外活动、训练与竞赛管理、医务监督诸方面存在不足。

高职;学科建设;管理与监督;阳光体育

1 前 言

据教育部官网报道:截至2013年6月21日,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名单中,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98所,其中高职院校(含民办高职)1645所,约占高校队伍的74.87%[1]。从这一数据可以清楚看出,高职教育的发展,将影响着中国的教育体系。

福建省现已在教育部注册备案的本专科院校共81所,专科层次院校56所(含民办),占69.14%,其中闽南(厦漳泉)34所,高职高专26所(含民办),占全省大专层次教育的46.43%,同时占闽南高校总数的76.47%。在“海西建设,福建先行”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做为重要的载体,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是现阶段海西建设的教育重点。在扩大规模与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各种因素导致学校体育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根据教育的本质和原则,体育学科建设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应当被重视。本文从五大方面入手,即理论指导与规划体系、课程建设体系、课外活动体系、训练与竞赛管理体系、医务监督体系。

2 体育学科体系的含义与研究现状

2.1 含义

体育学科体系是有不同确有相互关联的体育问题域连接起来的体育知识体系。经过时间的演变,体育学科体系经历了分化和综合,如今困扰体育学科体系创新思路最大的障碍就是结构性的调整。

2.2 国内研究现状

将近100年的时间内,体育学科走过了二级学科到一级学科的历程,说明了我国体育学科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学科体系。国内对体育学科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丰硕,诸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赵苏在《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的现状与构建》中提到:通过完善体系现状,调整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拓宽专业口径[2];安徽工程大学张琴在《体育学科体系再思考》中分析了体育学科体系中层次的划分,阐述了学科内部的兼容性特点[3]。

体育学科体系建设是全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院校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民族类体育学科、本科院校体育学科研究成果较多,而对现阶段高职非体育类院校的体育学科体系建设的成果甚少,所以作者从高等职业院校入手,寻找符合本校情况的体育学科体系,构建与其它学科相辅相成的学科域。

2.3 高职院校体育学科体系现状

2.3.1 理论指导与规划体系未能实施

2.3.1.1 教育部明文规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将学校体育纳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体现教育的多元化功能[4]。在研究过程中获悉,许多学校均有接到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学校体育相关文件,但已被相关部门整理成图书收藏在档案室或书柜,未能在体育相关部门和老师中广为学习。

2.3.1.2 在学校体育发展规划中,未能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体育资源未能合理整合,认为学校体育就是体育教学或管理部门的事,是体育老师的事,这种思路是学校体育发展乃至学科体系建设的重大障碍之一。

2.3.2 课程建设体系不合理

2.3.2.1 专业建设多样化,学校规模不断扩张,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仍然停留在中职模式,教学模式或仍然延续普通院校共有的模式,课程相对死板,已不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需求,缺乏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学校体育表现方法过于单一,大学规模小学管理,体育学科未能在其它重点学科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这也是阻碍体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因素。

2.3.2.2 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据统计,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占少数,教授职称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人数为零,副高、中、初级分别约占总教师数的24.3%、48.6%、28.2%;硕士学位的占32.2%。以上数据说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3.2.3 课程研究与开发成果较少,师资队伍科研积极性较差,科研水平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每年平均发表在CN级以上刊物总数为19篇,承担院级课题总数为8项,公开出版的教材和论著总数为2部。以上数据均为闽南地区16所高职院校三年平均的科研成果,与发达地区项目仍有很大的差距。

2.4 课外活动与竞赛管理体系不规范

2.4.1 经观察,绝大多数学校均采用无组织的放羊式课外活动,各系(学院)未能积极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即使每年的学校运动会也是草草应付。

2.4.2 运动队的组建于管理和校内外体育竞赛也未能日常化,学生体育骨干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多数学校课外组织的小型体育竞赛也未能正规化,体育教师的课外活动参与度较低。

2.4.3 教职工的课外活动成点不成面,活动不易开展。

2.5 医务监督体系不到位

2.5.1 学校医务监督不到位,“学生上课医生上班,学生下课医生下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更谈不上运动场所的医务监督。课堂上教师的医务监督水平较低,生理知识和急救技能还有待遇提高。

2.5.2 经了解,大多学校每年一度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都未能按规定给予实施,所报数据弄虚作假。即使完成了“测试”工作,也未能反馈给学生测试后相应的运动处方。

2.5.3 目前,没有一所学校为教职工做“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学校的主体除了学生,还包括教师,所以教职工的体质健康监测也需纳入学校的医务监督体系。

3 建 议

若想完善学校体育学科体系,单靠体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全校(院)总动员。

3.1 完善理论指导体系和规划体系

3.1.1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体育文件,规划学校体育的发展路线,包括课时计划、师资队伍培养目标、硬件设施建设、各部门通力配合等有关方面,及时与专业学科建设对接,充分发挥体育学科在高职院校中的本质地位和作用。严格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必须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为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选修课成绩计入学生学分。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5]。

3.1.2 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当地消费水平的财务管理和列支制度,保证规划体系的完整实施。

3.2 抓紧落实课程体系建设

3.2.1 高职院校学校体育应该具有不可替代的能动行,应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职业健康体育体系,关注学生职业体能及职业健康状况。课程体系建设仍然是学校体育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包括课程项目分类、课程制定与授课模式、课程评价体系、以及可持续性的课程研究与改革方案。

3.2.2 积极参加课改

3.2.2.1 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各大学校共同研究的课题,目前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同时适用适合每一所学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专门应用型人才的大专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性较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在校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锻炼方法,提高职业体能和职业健康水平,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2.2.2 开发新课程,创新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应当紧靠专业培养方向,内容符合学生职业特点,如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正在试行的各别专业分类教学,如导游专业的学生除了良好的体质,还应当掌握急救等应急本领,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中着重授予此类知识和技能;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体育课,其内容应当涉及人体保健等知识,预防颈椎和腰椎等职业病。类似这类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应当深入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

3.2.2.3 改进和探索教学方法

目前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虽然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了,但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校体育发展的需求,原因在于教师知道技术动作的原理,而学生需要经过练习并熟练后才能知所以然。随着如今多媒体的发展,学生已经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某些动作的技术要领,所以我们在教授过程中应当注意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观察——集中讲授(教师示范)、学生示范——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决问题——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学生重复联系”这种教学方法本文称为“回旋教学”。当然,不同的学校或不同的学生,同一种教学方法不一定适用,体育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寻找适合该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2.2.4 更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前的体育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完善体格。而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陆续下发及社会的要求,体育教学理念有所转变,课堂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和锻炼技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依靠阳光体育来实现,通过锻炼改善体征,提高肌体活动能力,从而改善意志品质。

3.2.2.5 改进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指南针,通过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和矛盾。旧的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停留在技战术的评价层面上,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指导下,注重学生身心健康、运动参与、社会适应等综合素质的转变,采用过程考核方式,理性评价学生及课程本身,摈弃完全的现状评价。例如: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评价方式采用的是过程评价,学生上课积极性、理论掌握情况、技术掌握情况、体质健康水平成为评价学生的因素,总分为100分,积极性占20%,理论知识占20%,技术掌握情况占30%,体质健康水平占30%(评分项目和标准均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要求执行)。

3.3 “阳光体育”落到实处

3.3.1 阳光体育是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包括早操、体育课课外辅导和各项校内外运动竞赛。为了更好的组织贯穿全年的、有层次、有主题的体育竞赛来指导、吸纳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竞赛活动。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学校群体竞赛,组织了各校区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3.3.2 设置师生容易于参与的体育项目,促进广大师生的参与度。经常组织校内体育比赛,体育部门支持各系(学院)、专业学生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培养学生体育特长,组建学生体育运动队,科学开展课余训练,发挥体育特长生和学生体育骨干的示范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竞赛。学校成立若干学生体育社团,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和传统特色,定期通报学生体育活动情况,传播健康理念。

3.3.3 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服务。支持体育教师参与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的组织、裁判等社会实践工作。学校通过体育平台指导社区健身辅导及政府举办的公益活动。

3.4 促进校内医务监督体系建设

3.4.1 医务监督深入课堂。课堂是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生理变化的差异性,教师在日常课堂上须充当医务监督的主导,及时管控,科学实施体育教学原则和运动训练原则,并结合学校医务部门,适当配备应急物品和药品,保证课堂顺利进行。

3.4.2 医务监督辐射阳光体育。阳光体育的医务监督往往是学校医务监督的一个死角,学校医务部门应当改变原有模式,“重内科,轻外科”的传统理念不能适应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课外体育是学生自主选择项目为主的活动形式,是日常体育课堂很好的补充,教师充当医生的角度确实不够专业,也没有完全的精力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所以建议学校调整医务监督体系,或在活动场所置办监督点,调整校医的值班时间.

3.4.3 医务监督体系渗透业余运动训练。高职院校运动队的组建难度相对较大,体育特长生较少,运动训练水平较低,所以医务监督的渗透相当重要,即保证训练的科学合理,又保障了运动员学生的人身安全,促进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保证本专业及其它学科的学习。

3.4.4 医务监督关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试是国民体质监测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一直都在关注,要求将每一年度的测试数据上报至教育部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议学校的医务部门或体育主管部门未能及时将测试数据的诊断书和运动处方反馈给学生,确保学生个体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运动项目和运动量,保证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可持续性提高。

3.4.5 医务监督关注教职工体质健康水平。教职工的体质健康水平更是学校体育的一个盲点,单靠每年医院体检并不能判断体质状况,所以建议在学校成立职工医务监督小组,建立一个定点的体质监测点,定期给绝大部分教职工进行体质健康水平监测,并及时书面反馈和锻炼指导,即运动处方的制定。

[1] 教育部.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名单、新批准的学校名单[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4/201306/xxgk_153565.html,2013-06-27.

[2] 赵苏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的现状及其构建[J].体育学刊,2005,12(2):57-59.

[3] 张琴.体育学科体系再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3,32(1):1-4.

[4]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EB/OL].http://tyxy.xznu.edu.cn/s/27/t/566/a0/7d/info41085.htm,2009-06-30.

[5]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73/201407/xxgk_171180.html,2014-06-11.

Thinking on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discipline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Wen-qi1, LIU Ya-ling2

(1.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Public Education Department,Zhangzhou, Fujian 363000,China; 2.Shangha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ghai 200438,China)

It’s important that position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s the Technology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occupies,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determines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ll kind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 become the them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as the school sports non mainstream subjects so neglected.Based on the study of Higher Vocational non of sports discipline system of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outh of FUJIA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ports discipline system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management, the deficiencies of medical supervis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Sunshine sports

G718.5

A

1673-1417(2014)03-0066-05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4.03.0014

2014-08-10

王文琦(1982-),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责任编辑:季平)

猜你喜欢
医务学科监督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超学科”来啦
夯实监督之基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