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2014-02-05 06:51李红超黄传计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4年8期
关键词:走出去矿业企业

■ 肖 昶/李红超/黄传计/王 有

(1.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郑州 450016;2.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郑州 450016)

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当今世界,资源和市场日益国际化,中国政府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拓展海外业务,促进企业发展。如果说过去30年中国将“国门打开”,引进国际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方式,那今后的五到十年则是我们带着资本、客户和商业模式走向世界的关键历史时期。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海外投资只占全球当年跨国投资流量的6.3%,存量资产只占全球的2.3%。这意味着中国对外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内资源储量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均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下,我国有条件的矿业企业应主动出击,选择适宜的时机“走出去”。而地勘单位作为矿产勘查的主力军,“走出去”的先头部队,沙场上的“战斗机”,更应立马当先。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不少企业由于对投资地区政治、文化、环境、管理等了解不够,风险意识淡薄,预估评价缺位,导致一些对外投资项目中途夭折,付出惨重的经济代价。

1 “走出去”风险分析

1.1 政治法律风险

在很多国家,对外商投资领域会有一定的限制,或出资比例有一定要求,不得超过某个比例;或者在审批权限有诸多约束,个别出于政治考量,还针对中国投资者制定。

资源丰富、有投资潜力的国家,往往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政局也不稳定,政策多变,即使对已生效的书面合同,也会以种种理由拒绝履行,给投资者带来无可挽回的惨重损失。甚至,更让人担忧的是,有些国家种族部落冲突不断,社会治安混乱,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

1.2 文化风险

本国文化于他国文化的差异就是其中的一个挑战,不同文化背景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在交往、沟通过程中经常会有困惑、迷茫,导致难以融合;再者就是不能够客观观察理解他国文化,先入为主,仅凭道听途说难以了解事物的整体印象,失去应有的敏感。

不少企业在并购时盲目贪大,总想一下子就获得绝对控股权,结果却事与愿违,并购往往以失败告终。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失败就是很好的例子,由于没能够给出有力的理由证明其收购要约的合理性,美国众议院要求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对中海油要约收购优尼科一事展开调查,并称该交易“可能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最终导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计划落空。

1.3 环保风险

人们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而中国部分资源类企业对此不够重视,破坏投资地法规,损害当地员工健康、环境情况确实存在,尤其在不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治理较为薄弱,中国企业采用了贿赂等手段,也没有进行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估。不过资源开采不管由谁来进行都是不受欢迎的;如同赞比亚和智力等国民众对中国个别企业的愤怒一样,秘鲁也曾爆发针对加拿大矿商Barrick Gold 的骚乱(当地人指控Barrick Gold污染了水源)。

1.4 管理风险

有些中国企业为了自身的局部利益,恶性竞争,对自己国内竞争对手进行非正当的刻意打压 ,损人害己,并严重破坏了中国公司在海外的形象。在蒙古、越南等国,矿业权价格不但被抬高,而且“一女几嫁”的情况时有发生,受损的往往都是国内企业。

“走出去”的企业直接面对的是国际市场,然而有些企业却依然按照国内那一套进行管理,势必导致管理混乱。企业内部管理上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产权关系模糊,财务管理不规范。企业经营思路未能与归属地和国际经营惯例协调, 从而无法敏锐地进行海外投资和管理,很难进入当地的主流社会或商业网络。

2 对策

2.1 政策方面

结合我国实际制定符合国情的境外投资战略体系势在必行。对企业如何到海外开矿、相关国家安全状况、地质状况、矿业法律法规和办事程序、风俗民情等,应以政府之力编撰成工具书或境外探矿、采矿服务指南,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等。

另外,我国需要在对项目审核审批的流程中提供一些方便政策,让优质、有意“走出去”的企业不会再为审批繁杂而烦恼。简化不必要的审批程序,以高效鼓励的方式为“走出去”的企业服务。提供坚强且必要的后盾支持,是企业成功“走出去”不可或缺的信心来源。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多种手段全方位鼓励矿业企业跨国经营,从政治、外交等不同角度支持和促进在海外建立矿产资源供应基地、对于前期风险程度较高的地质勘查及选点工作,设立风险勘查基金,对于进入开发阶段的项目,则应给予优惠贷款扶持。我国政府也应制定持续的经济扶持政策,尤其对于前期勘查投入。

要尽可能了解东道国在相关开发领域的发展规划。实施阶段要尽力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签订稳定协议,避免所在国政府擅自调整股权、税金、权利金等,保护投资方利益。另外 “走出去”的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规避一些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并应对商业风险作出判断。

2.2 文化对策

“走出去”的企业要本着“作为当地一分子”的原则进行跨文化管理。人员本地化和语言文字本地化。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当地人才为本企业服务,提高经营业绩,减少跨国经营的费用,更好地与当地文化融合,减少当地社会对外来资本的抵触情绪,对当地就业的提升也会为我们发展带来更多便利。

无论是对哪个国家的投资,中国企业最好先通过部分参股的方式来熟悉和了解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以及拟收购企业的文化背景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考虑扩大参股比例或者全资收购,这样可以有效规避风险,提高并购的成功率。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公司吸取了以往收购优尼科公司失败的教训,采取了新的收购策略。深入了解熟悉当地法律规定、政府及行业的要求,发出正式要约前,首先与尼克森公司进行了友好接触,尽多掌握对方所在市场的情况,力求从各个方面证明其收购的合理和善意,终于这次收购完美实现。

企业要想成功地“走出去”,必须首先真正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项目当地风俗和习惯,努力做好和维护项目所在地社区关系。否则就不可避免引发各种不必要的涉外法律诉讼,既给企业造成麻烦,又给国家形象带来不良影响,造成工作被动。日常工作中善于总结和提高,制定针对不同情况的应对策略,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设定防火墙,避免被动。

2.3 环保对策

当今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都非常重视,很多国家的惩罚力度也非常严厉,一次环保事故可能会导致一家公司破产,环境保护所带来的风险非常巨大。在海外矿业项目运作前,应加强对当地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研究,学会适应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在生态和环保方面的特殊规定,否则,再好的项目,即使并购成功了,也很难运作并取得成效。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中国的企业比较善于和政府打交道,往往忽视或不重视与非政府机构(NGO)的关系,殊不知越是在发达的国家,这些NGO的影响力越大。因此,对外投资必须要重视同当地的NGO搞好关系。

“走出去”的矿业企业要重视综合回收利用,一来利于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来可达到环保要求。发达国家的矿业企业在这方面做得相对较好,如美国的克莱麦克斯选矿厂在回收钼精矿的同时,还从浮选尾矿中回收氧化铜、钨精矿、硫精矿、锡石和独居石。对碎矿粉尘、干燥烟尘、工业废水以及尾矿库等问题,都尽力加以解决,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加拿大的恩达科选矿厂不仅对碎矿车间产生的粉尘注意收集,从尾矿库渗出的废水也尽量加以利用,使其不被外排。选矿厂用水的85%来自尾矿库的回水。该矿还根据尾矿库周围土壤的特点选用种子和肥料,在尾矿库周围种草。

2.4 创新管理机制

发挥中华商会的桥梁功能,积极与使馆参赞处联系,定期不定期交流,多沟通、协调,中国企业要学会抱团,只有团结才会获得利益最大化。企业内部要建立一套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且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机制与制度,合理开发利用既有人力资源。

中资企业管理外国员工,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管理风格的不同。2010年,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整合初期,李书福作为董事会的主席非常希望由自己作决定。可是瑞典人却告诉他应该由管理层来管理,他只要听汇报就好了。李书福曾一度非常不适应,最终他还是接受了管理层的建议,没有对沃尔沃做任何改动,只是单纯地注资,依靠原来的管理层继续工作。结果沃尔沃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盈利。

3 结论与建议

从国内实际情况看,国家一方面应加大支持地勘单位到海外获取探矿权的力度,由地勘单位完成前期工作后,再由国内大型企业跟进;另一方面也鼓励各方联合,组建集勘查、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实力更强大的利益共同体,包括鼓励社会资金等成立具有风险投资性质的基金,加速资本力量与地勘部门的融合。探索实施矿业权市场金融化路径,建立矿业资本市场制度。

在西非几内亚,河南地矿局与永煤集团、河南省国际合作公司三方合作开展铝土矿勘查,获取矿产资源储量在100亿吨以上,远高于我国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的总和。现已获得采矿权,并进行矿业开发前期准备。该项目联合开发前景光明,联合体以“股权”作纽带合作将是“走出去”矿业企业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1]高成兴.国际贸易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孙幼平,吴和平.海外矿业投资风险控制与研究[J].现代矿业,2014(1):1-3,12.

[3]贺建委.矿产资源领域“走出去”问题探讨——以河南省有色金属地矿局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3):30-32.

猜你喜欢
走出去矿业企业
企业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企业
企业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