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职岗位适应性调查及基本策略

2014-02-05 04:54:11周秋江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宁波用人单位毕业生

周秋江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职岗位适应性调查及基本策略

周秋江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在深入调研宁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职岗位适应性状况的基础上,分析高职毕业生就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从改革教育教学、创新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模式、增强师资技能、革新招生制度、制定配套政策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职岗位适应性。

高职院校;就职岗位;毕业生;适应性

宁波作为沿海长三角经济圈中的副省级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年平均GDP增幅接近10%。随着宁波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各行各业生产第一线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十分大。高职院校承担着高级应用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大量高职毕业生从事着生产一线的应用性技术工作。而高职毕业生能否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就成了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调查高职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分析当前宁波高职毕业生在就职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对研究宁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为深入了解用人单位选择人才需求变化的新趋势,帮助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笔者对宁波部分用人单位、就业机构及高职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42份,其中有效问卷915份。

1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职岗位适应性状况

1.1 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评价

为深入了解各用人单位对本单位高职毕业生的客观评价,笔者对相关单位领导及职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相关单位人员对本单位高职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及各种能力评价呈正态发布。即表现“很好”的占9.8%,表现“较好”43.8%及“一般”35%,两项合计达78.8%,“较差”及 “很差”两者之和仅为5.9%。在对毕业生就业后岗位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70.8%的用人单位认为宁波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在半年内基本适应,有20.3%的用人单位认为在一年内能够胜任,只有3.9%的用人单位觉得宁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职适应性较差。由此可见,宁波高职院校毕业生绝大多数表现还是比较好。在对用人单位对就职毕业生的定性调查中发现,67.4%的用人单位非常在意毕业生吃苦耐劳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有11.2%的用人单位认为宁波高职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

1.2 就业机构对高职毕业生评价

在对就业机构对高职毕业生就职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就业机构总体上对宁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就业状况比较认可,有82%的就业机构认为宁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了宁波人才市场的“香饽饽”,近年来年均速度还以2-3%的就业率持续上升。但在调查中有34.6%的就业机构认为宁波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中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其中30.7%的就业机构认为宁波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对自身职业的准确定位,有25.4%的就业机构认为毕业生在就业中缺乏主动了解就业信息,有21.2%的就业机构认为宁波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脱钩现象,有25.5%的就业机构认为毕业生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相匹配,有13.6%的就业机构认为,毕业生在就职后存着所选职业或岗位不能发挥自身的能力或作用,存在着隐型失业或低质量就业现象。

1.3 高职毕业生对自我评价

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毕业生就职后大部分从事着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对毕业生从事工作以后的岗位适应性调查发现,有83.2%的毕业生认为能较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在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帮助最大是什么”的调查中发现,有50.5%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实习、实践操作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对自己适应工作帮助最有用。有30.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现阶段的帮助很大。有22.3%的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所从事过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对现阶段帮助比较大。在对“教学管理哪些因素对你的成长有影响”的调查中发现,有62.6%的毕业生认为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对个人成长影响最大。有32.3%的毕业生认为实训基地不足或实验设备落后是就职后不能及时适应岗位的主要原因之一。有16.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标准落后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导致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在就职岗位上基本用不上。

2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用人单位、就业机构及毕业生本人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影响宁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职适应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家庭及毕业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2.1 学校条件问题

就学校而言,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以下五方面不足:一是教育理念问题。当前宁波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尽管走在了全国先列,但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而言还存在着差距。在教育管理上应加强灵活多样性;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重视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应加强学科性的完整性;在教学评价上应重视社会评价。二是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目前高职院校师资普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和对新知识新技术运用能力,应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教育培训。三是实训实践基地不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学生多次提到学校训练动手的机会不多,很多工作岗位所需技能在学校期间基本没有碰到过。四是教材更新不足。部分高职院校现正在使用的教材还存在着本科教材的压缩版,有较大比重的教材是由本校教师自己编写,由于教师水平有限出现了部分教材脱离生产实践,更谈不上与新设备、新技术相接轨,导致知识更不够,教材跟不上新发展需求。五是办学经费欠缺。高职院校因所在地方政府财力或认识问题限制,经费投入也不平衡,致使不少学校教学设备尤其是医疗设备、精密加工等方面的设备相对落后。

2.2 家庭教育问题

随着90后学生逐渐走上就业新岗位,一直处于娇生惯养的孩子走出校门后有些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存在着问题,就职后面对就职岗位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更是无从下手。而那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对孩子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的教育缺乏开放性与包容性的观念,对孩子的职业规划选择非常狭窄,不注重孩子的喜好特长发挥,再加上有意无意中将轻视技术工作的错误认识灌输给了孩子,让这些年轻人产生了消极的思想认识。另外还有一些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经济比较富裕,从小缺乏培养吃苦耐劳习惯,从小父母事事包办,从而造成他们对外交往较少,养成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意识,在人际交往不懂得如何与人合作。家庭教育要从多元的社会需求引导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成长。家长要与学生一道共同建立一个良好的择业观点,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2.3 学生自身问题

学生自身素质是决定就职适应性状况的关键,通过调查发现,宁波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职中主要存在有以下不足:一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学生生活自主、自律能力差,对外界压力承受能力差,缺乏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工作作风不太踏实,过分依赖家长。二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人际关系不和谐,合作不协调。礼仪、交流、沟通及宽容度有待提高,融入环境的能力不强。三是动手能力较差。有些表现为嘴上夸夸其谈,手上功夫不行。四是毕业生自我职业规划不明确,定位不准确。有的定位过高,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易产生不满情绪,牢骚满腹,而又很少分析自我原因,眼高手低,不愿从基层做起,过分高估自己,好高骛远等,跳槽次数不少,但最终一事无成。五是部分高职毕业生,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基础训练。有些学生理论基础还好,但与实践一结合,遇到具体问题或实际问题,就不知道如何解决。有些毕业生适应岗位工作能力相对较差,但又缺欠主动学习、自觉钻研的精神。

3 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职岗位适应性基本策略

培养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的一线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核心在于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应加快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革新、双师型队伍建设、招生制度变革、配套政策制定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

3.1 加强课程设计与内容革新,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学内容务必推陈出新,剔除过时陈旧、无用的教育内容,增加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符的教学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鼓励支持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减少所谓的历史沿割,强调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与当前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及新理念的运用,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切实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

3.2 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寓理论教学运用于实践训练

职业教育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训练,因此在教学安排、课时分配中应加大实习实训课时,创造教室、实习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按需培养,按工作岗位要求进行实地定岗培养。注重学生的现场教学,并让学生主动参与企业生产实习,劳动实训及运行管理工作,加大企业技术人员或管理干部参与对学生的教学、指导及管理工作中来,努力形成一个由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共育学生,共同参与管理的全过程教育管理模式。

3.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名师才能出高徒。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不仅应该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训指导能力。对于已有的高职教师,要在必要的时间与经费支出上鼓励他们向“双师型”发展,不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能工巧匠或管理专家做兼职教师,多管齐下地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3.4 探索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实现人才的分层分类培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的特点,十分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感性认知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培育。而当前我国高考制度仍然以一考定终身,按高考分数高低择优录取(除中职生外),导致一些文化考核的落伍者,硬塞到高职院校,并以高收入的方式,满足家长、社会对学生培养教育的虚荣思想,从而以圆他们的“大学梦”。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并很可能埋没了一些优秀、可被培养为高技能的、国家建设的栋梁人才,对一些本来缺乏机能特质的人则有可能陷入艰难曲折的迷途。为此,高职院校应从现有的招生制度上,大胆创新,对哪些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特长的学生择优录用,实现人才多样选择。

3.5 加强配套政策制定,吸引更多优秀学生选择技能之路

吸引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选择技能之路,选择技能岗位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除了必要的宣传,宣扬技能岗位上的新人奇事、业绩与贡献。还应考虑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投入,面对经济困难的高职学生要减免或降低学费,并可设立相应的奖、助学金,以便吸引更多优秀的但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和农村子弟。另外还应适当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和报酬,以吸引和稳定技能岗位上的优秀人才。

3.6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校政企共育人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瓶颈,就是可靠的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应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引入颇具实力的企业进校,实现校企合作或者以联合办学等模式共建实训基地。校外基地建设应充分借助政府有关部门,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建立完善综合的培训、实训中心及技能鉴定中心,以确保对高职院校实训实践环节质量,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建设。

[1]朱兆平.高职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3):92-96.

[2]张紫军.重庆市人才市场对高职毕业生需求的调查报告[J].就业咨询,2008,(18):9-10.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需求与满意度调查[J].大学生就业,2011,(1):15-16.

[4]王珊.党建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途径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89-92.

【责任编辑:黄素华】

Investigation and Basic Strategy of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Job Adaptability

ZHOU Qiu-jiang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Ningbo 315100,China)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job adaptability in Ningbo,this essay intends to analyze the main reasons and problems of students’job hunting and brings out different methods of solving these obstacles,such as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innovative curriculum design,improvement of teaching skills,innovation of enrollment system,development of supporting policies,and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center.

vocational college;job position;graduates’adaptability

G718.6

A

1671-9565(2014)04-071-04

2014-11-26

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人才市场需求的适应性研究—以宁波市为例”(编号ZWT12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周秋江(1974-),男,浙江上虞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宁波用人单位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24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反歧视评论(2021年0期)2021-03-08 09:13:16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北方音乐(2019年13期)2019-08-21 02:14:32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聚焦·宁波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就业与保障(2015年9期)2015-04-17 0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