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务学习项目设计及学生认知调查

2014-09-20 03:03:12何炳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活动服务课程

何炳华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高校服务学习项目设计及学生认知调查

何炳华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服务学习是行动中的教育,具有平等互利、内容和形式多元化、反思中学习、关注社会正义等特点。以浙江一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设计了周末在企业、课程1+1、实践与大赛同行、科研做中学等四种服务学习项目,并在学生中进行了认知和参与意愿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有较高的兴趣和参与意愿,但对服务学习的价值认同还有疑义,还需学校和教师的大力支持。

服务学习;设计;认知;调查

1 问题的提出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简言之就是行动中的教育或是教育中的行动。广义来说,任何与学习有关的社会活动都具有服务学习的性质,例如很早就有的学徒,就是徒弟们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实践或劳动,并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掌握技能或知识。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志愿者、社区义工等形式也属于广义服务学习范畴。狭义来看,服务学习是由各类学校主导的,在课堂教学之余,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类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目的(向荣,2011)。服务学习一般分为筹备、实施、反思、庆贺和评估改进等五个阶段。服务学习被认为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将社会服务与知识教育、人格教育、公民教育结合起来的一种课程教育实践模式。

服务学习理念的高校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后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大力提倡,将教育的课堂引向社区,引向社会实践。例如1994年,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将服务学习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等学校也一直在推动服务学习的课程计划;我国台湾地区现已将服务学习课程纳入大学评估指标,从制度层面确立了服务学习课程的重要性。

2 服务学习的特点

2.1 平等互利的原则

服务学习不是学校单方的活动,其需要学校(师生)和机构(社区、企业等)协同合作,双方基于平等和互利的关系,一起分担责任、分享成果。服务学习不是由服务提供方单独主导的,而是经由双方彼此合作,一起制定具体的活动目标、内容、流程和方式等,尽可能满足合作双方的共同兴趣和真实需求。在服务学习过程中,双方都同时兼任教导者和学习者双重角色,互相指导、互相学习、交流信息、共享资源,通过频繁的互动相互促进,既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和人格健全,也促进被服务机构的市场或社会目标实现。互惠互利是平等协作的延伸,是服务学习长期有效开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双方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是结成合作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双方都感受到这种利益时,才会有长久的积极性,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服务学习活动中。

2.2 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

所谓服务学习的多元化,具体包含了服务学习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活动内容的多元化和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参与的机构主体主要有高校、社区、企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的个人主体,则包含多元的族群以及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能力的个体。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均有机会接触到与自己背景、经验不同的人和事,在服务学习过程中挑战自己既有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学习、了解、尊重别人的不同,从而带来观念的转变和自我的成长。服务学习的活动内容可以是技术层面、文化层面、政治层面和反对原教旨主义的服务学习;可以是侧重学习的、侧重服务的、服务学习并重的服务学习。服务学习是多层面的,它是一种哲学、一项活动计划、一种教育理念、一场运动(Jacoby,1996)。组织形式的多元化是指服务机构的选择、安排、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服务完成等的多元化,提供学生多元的选择,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能力与需求。

2.3 反思中学习

服务学习既是服务又是学习,是基于学习目的的服务,强调的是学习与服务的联结和互动。服务学习需精心设计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实施计划,尤其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reflection)。反思活动一般包括描述服务经验 (what),反思自己的想法(so what),以及日后价值观的塑造(now what)三个环节,从而帮助学生厘清服务经验带来的反省和思考。学生通过具体服务活动获得相应的经验,然后进行不断的反思和观察,体会自己的经验,再由反思悟出新的原理、观念,并再次作用于新的具体经验。通过反思,基于经验的服务学习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种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螺旋上升过程。

2.4 关注社会正义

服务学习强调的是在平等互利关系基础上建立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同组织设计、共同参与完成,同时都是教导者和学习者,相互尊重彼此的利益。这与一些基于慈善的志愿服务是有根本不同的,慈善性服务关注的是被服务者的不足和缺乏而给予帮助,这在客观上可能导致被服务群体只看到自身的不足和缺乏,并形成长期依赖心理。而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服务学习,更注重强调社会正义(social justice),让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都能够看到自己的能力与资产,看到产生问题的根源,从而不断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被称之为“批判性服务学习”。社会正义是服务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服务学习正成为社会正义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唐琼一,2010)。

3 浙大宁波理工物流管理专业服务学习项目设计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办于2003年,是浙江省内第一批开设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目前每年招生数稳定在110人左右。物流管理专业始终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物流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整合学生、教师、企业和社会资源,打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到能力、理论到实践、学校到职业岗位的三大关键节点。在课程的设置上,改变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构建了以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模块式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的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在1/3以上,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在50%以上。同时,积极引入服务学习实践教学理念,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服务学习活动的设计,并努力推进。

3.1 “周末在企业”项目

“周末在企业”是指学生在每周固定的时间(一般是周末,也可以是其他课余时间)定期进入校企合作单位开展服务工作,服务期间由企业进行任务分派和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要求至少坚持一个学期,不允许中途退出。学生通过岗位的短期服务,能对社会有更直接的认识和了解,体会自己的价值。

该项目的设计相对侧重于服务环节,却又不同于一般的勤工俭学,主要表现在:首先,合作单位的选择上更注重与专业的相关性、时间及地点的便利性,较少考虑劳动报酬的多少;其次,服务活动主要以小组形式而非个人形式进行,一般以2人为一个工作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若干具体事物。小组安排有助于保持服务学习的安全性、连续性以及学生之间的激励和互动;最后,更加注重过程的定期反馈和效果提升,校企双方不断的沟通合作,确保项目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

3.2 “课程1+1”项目

“课程1+1”是一种针对专业课程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内,为了更好地掌握某些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入相关企业或岗位进行体验式学习的实践或服务,通过课程内和课程外两个情境来深化对具体专业知识的理解。该项目主要针对实操性相对较强的课程展开,例如“国际海运实务”、“采购管理”、“外贸函电”等。该项目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切身实践来认识、掌握专业知识或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并且能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提高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1+1”是以课程为基础的服务活动,属于学校服务学习(Academic service-learning)范畴,有别于社区服务学习(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模式。该活动实际上是以专业课程(特定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为中心,并且课外实践的内容需要服从于课程学习的目标。该项目的计划和组织需要专任教师和合作企业进行密切配合,精心设计相关内容,对于活动效果的评价,学校起主导作用,企业负责配合。

3.3 “实践与大赛同行”项目

“实践与大赛同行”是指学生通过参与组织方(企业)提供的真实企业案例,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方案设计的领域和方向,并将其研究和设计结果编制成设计方案,进行评比。设计方案可以是文字材料、数学模型、软件或工程设计等。该项目常以团队的方式来展开,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该项目需要对案例企业有较全面的熟悉和了解,针对案例企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活动以团队的形式参加,每个团队4-5人,鼓励吸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组队参与。该项目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助于从全局的角度理解专业知识与实际运作之间的差异。典型的活动有诸如“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以及“宁波市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

3.4 “科研做中学”项目

“科研做中学”通过师生双向选择,吸纳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加入到专业教师和企业的合作项目或者相关课题中,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完成课题任务。该项目学生与教师的联系密切,易接触到更深入的专业知识,通过科研项目进行相关的合作学习,有助于深化学生知识结构,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益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的自身特点和项目爱好,选择教师的各类科研及社会服务项目,就相应的任务模块进行学习和实践。教师负责与企业的项目对接,安排具体的学习和调研任务,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该项目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熟悉规范的科学研究方法,激发科学研究兴趣,为后续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奠定基础。

4 浙大宁波理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认知调查

4.1 调查实施和结果

本次调查的目标是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对服务学习的认知情况和参与意愿。调查对象主要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共三个年级的全体学生。为了使调研对象能较全面地反映不同年级学生对服务学习认知的实际情况,按学生年级的不同进行了分类统计。调查主要通过课堂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

调查共收集到问卷134份,均为现场问卷,去除无效问卷22份,合计有效问卷112份。问卷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个人基本信息、个人认知意愿和个人参与意愿,共22个问项,其中21个封闭式问项,1个开放式问项。表达主观感知的问项以Likert5级量表打分的方式进行测量,用1表示很不愿意、2表示不愿意、3表示一般、4表示愿意、5表示很愿意。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方式设置问题,引导问卷填写人了解服务学习模式,并根据自己的意愿作出有效判断。各问项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详见表1。

表1 服务学习认知调查结果汇总

4.2 结果分析

所收集的112份问卷中,男生与女生的比例分别为38%和62%,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分布比例为32%、36%和32%,调查对象分布较为均匀。其中有过服务学习经历的学生为81人,占比72%,说明多数学生还是对服务学习具有一定认知的。但是从调查数据来看,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参与比例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在大学学习期间,学校与教师并没有积极地去推动服务学习的开展,服务学习活动更多是出于学生的自发活动。

从第4个到第20个问项,各问项的得分反映了学生对该问项的认知或参与意愿,从总体的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问项的得分在4左右,3.8-4.2之间的分数有14个,得分最低(3.0分)的问项是“您对服务学习活动的了解程度”,表明目前学校层面并没有正式地宣传和倡导服务学习模式。对于参与服务学习的意愿,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和参与意愿,得分基本上都在4.0左右。

第21个问项“您愿意接受的服务学习周期时长(可多选)”,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意愿在“一月一次”和“两周一次”的比例是最高的,比例分别为39%和32%;愿意“每周课余时间”经常性、持续性参与服务学习活动的比例较低,为7%。说明学生对于服务学习的综合价值还是存在疑虑的,即认可服务学习活动是有价值的,但是价值可能是有限的。

针对最后的开放式问项“若您对我们这次的服务学习活动有任何好的意见,欢迎您提出”,归纳出来主要有以下典型回复。

●服务学习活动单一;

●服务时间持续时间不必要过长;

●加大宣传力度;

●实践地点的选择方面权威一点;

●从实际出发进行时间安排;

●多提供专业知识,培养对专业的兴趣;

●配合专业课开展;

●教师多参与;

●能够让学生从基层体验;

●希望所在公司能提供自己感兴趣的岗位;

●此类活动很有意义,前提是能减少平时课程量;

●蛮好的,希望能尽早实施。

综上所述,服务学习是一种新的实践教学理念,是联结学校教育和社会服务的有效教学模式,服务学习涉及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多个方面,要求对现有常规课堂教学模式从制度层面进行重新设计,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完善职能部门的支持体系,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并努力实施推进。服务学习也是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方法,具有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并重等诸多特征,对项目的开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认真设计,努力推进。

[1]唐琼一.跨越边界——社会正义取向的美国高校服务学习隐喻[J].比较教育研究,2010,(2):39-43.

[2]向荣,董欣梅.服务-学习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3]Barbara Jacoby.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concepts and practices [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96.

[4]Sigmon R.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in service-learning [M].Washington, D.C.:Council of Independent Colleges,1996.

[5]胡蕙芳,何炳华.高校服务学习的理论、类型与价值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责任编辑:黄素华】

Service-learning Design and Students’Cognitive Investigation in Colleges

HE Bing-hua
(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ejiang University,Ningbo 315100,China)

Service-learning is education in action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content and form diversity,learning in reflection and social justice focus.With a colleg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n Zhejiang as an example,the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service learning projects,including work in the enterprise at the weekend, 1+1 course,practice with the competition, research in practice.In a survey of cognition and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service-learning among stud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students have higher interest and participatory willingness.There are also some students doubting the value of service learning,which needs some help from colleges and teachers.

service learning;design;cognition;survey

G640

A

1671-9565(2014)04-062-05

2014-10-23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基于服务性学习的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及案例研究”(编号SCG120);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基于服务性学习的物流实践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编号NITJY-20113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何炳华(1977-),男,江西上饶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活动服务课程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