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平,王伦安,唐宏川
(1 成都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tangping73@163.com;2 成都医学院科研处,四川 成都 610500;3 成都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论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的构建
唐 平1,王伦安2,唐宏川3*
(1 成都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tangping73@163.com;2 成都医学院科研处,四川 成都 610500;3 成都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当前的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存在教育内容滞后,教育途径重认知、轻实践,教育目的智育化、工具化,制度支持缺失等问题。为此,我们认为医学人文教育应坚持“以生为本、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念,以思想教育为主导,以心理相容为基础,以制度强化为保障。这一医学人文教育模式既是对当前医学教育疏离社会、疏离人的主体性的时代回应,又是对客体化人文教育模式的超越,充分反映了当代医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医学生人文行为养成与发展的规律。
思想教育;心理相容;制度强化;人文教育模式
“人文教育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话语与教育存在,已成为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研究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研究对象。学者们在介绍、研究西方医学人文教育模式的同时,也开始了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建构的本土性探索。然而,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依然是困难重重。[1]
根据我们对四川省三所医学院校的1500名本、专科医学生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认为目前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医学人文教育内容滞后
现代社会中,医学人文教育被置于变动的多维空间,本应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模式转变作出相应调整的医学人文教育内容仍然是生物医学模式的产物,与学生思想实际脱节,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过程中体验不到愉悦,对人文课程的满意率较低。根据我们的调查,学生对“学校开设的人文类课程能满足医学生和未来职业的需要”、“我校经常举办文、史、哲、艺等人文讲座”、“教师上专业课时融合了相关人文知识”、“我们的校园很有人文氛围”等问题的满意度都很低,分别为29.1%、36.2%、47.4%、27.6%。
1.2 教育途径重认知、轻实践
根据我们的调查,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价值是非常认同的,如赞成或完全赞成“医学知识和人文知识都很重要”的学生达86.3%,赞成或完全赞成“医生的人格、修养重要”的学生达88.7%。但是,目前的人文教育重传递、轻思考,忽视价值澄清能力的培养,具有“强制性”特征;学生被视为理论、原则与规范的被动接受者,客体化倾向明显;重教育轻养成训练,忽视由知到行的转化,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学生对以上三个问题的认同度分别达到78.1%、81.2%、85.4%。
1.3 教育目标智育化、工具化
目前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目标发生了偏移,人文教育出现了智育化、工具化趋向,表现在:人文教育的政治化功能和意识形态化趋向凸显;“人文”被“知识化”地理解和传授,整个过程就像教自然科学知识一样;人文教育被视为是实现某种外在目的的工具,偏离了自身的逻辑规定与运行法则。
1.4 制度支持缺失
要增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既有赖于学生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律慎行,也有赖于制度的约束。因为,制度的实行过程其实也是实现制度中隐含的“人文精神”的过程。而我们的人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只注重说教,缺乏相应的制度支持。即使有相应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得到有效遵守和执行。这是目前导致医学生行为失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面对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优化教育环境,构建既符合人文教育规律,又有利于塑造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文教育新模式。在创新医学人文教育新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主体性原则
要增强医学人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承认、重视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具体而言,从价值追求上看,必须以塑造完美的医学人文精神为着眼点;从过程上看,必须遵循医学人文教育规律,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方法上看,必须体现出人文教育的民主化,一切说教都必须经过学生的领会、选择和内化。
2.2 参与性原则
医学人文教育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必须让学生参与到人文教育过程中,而不能让学生成为医学人文教育活动的“异乡人”。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应允许学生参与到相应的决策环节(如内容、方式、载体等的选择);另一方面,教师不是游离于教育活动之外的“警察”,应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获得感悟、一起成长。
2.3 整体性原则
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与人文行为的外显,不是个体在抽象的知识学习或知性的思维探求下进行的,而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通过人际互动进行的。时间上它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空间上它存在于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因此,医学人文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教会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去选择、去创造。同时,教育实施者必须注重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将人文教育融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之中,以增强医学人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医学人文教育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念支配下,依据医学人文教育规律而形成的一种定型的、简约的行为范型。根据目前医学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尝试提出“思想·心理·制度”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即以思想育人为主导,以心理育人为基础,以制度育人为保障,以人文行为养成为归宿。它包含医学人文教育理念、目标、内容、途径、评价机制等基本要素。
3.1 理念:以生为本,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
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着正确的教育与教育实践。在现阶段,加强人文教育的力度,最关键的就是要形成“以学生为本,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为此,必须树立起医学应彰显人文精神、医学教育应该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连续过程的观念。同时,建立起与学生个性特点相适应的人文课程体系、人文教育途径与评价机制,注意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培养,从而实现人文教育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有机融合。
3.2 目标:塑造医学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即是在历史形成和发展中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精神,是一种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2]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表征就是医学人文精神,其是医学生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综合体现。然而,社会中的不良道德现象,诱使一些学生无法保持应有的精神张度,部分学生精神扭曲和人格失衡现象凸显;同时,医学教育中科学技术主义盛行,医疗活动中“人的属性”失去了原有光泽,部分学生疏离生命、疏离人文与伦理的现象突出。
正因为如此,医学人文教育必须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在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医学人文教育必须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对医学技术的发展进行人文的监督和制约;接受医学教育的经济动机与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也必须有合理的边界。由此,医学人文教育目标就不难确立:使学生成为不仅具有与现代医学相适应的科学精神,而且具有理性驾驭科技的人文精神;不仅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自律精神,而且具有真善美爱的人类情怀;不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管理能力的人才。简而言之,就是使学生人文知识得以具备、人文精神得以塑造、人文行为得以养成。[3]
3.3 内容: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
课程教学仍然是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主渠道,而医学人文课程的构成不仅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密切相关,而且与目前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同时也必须体现医学专业的特点。[4]基于以上考量,笔者认为该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应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显性课程,一类是隐性课程,并应突出医学与人文交叉课程在显性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核心课程的重要作用(见下表)。
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构成表
3.4 途径:思想教育、心理相容、制度强化
思想教育,其功能在于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丰富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学生在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时,不仅需要科学思想给心灵以慰藉,而且需要思想育人对人的心态进行引导和调适。因此,对学生系统地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认知水平,是学生人文行为养成的基础。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的首要任务不仅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而且更应加强与医学相关的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法学等知识的教育,从而使受教育者懂得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提高履行医学义务的自觉性。
心理相容,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态。学生通过接受思想教育,可能会掌握一些人文知识,形成相应的人文认知结构。但是,受教育者从知到行的过程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经历以情感和意志为中介的内化和外化两次质的改变,情感是认知升华为稳定的信念,养成人文行为的中介。因此,医学人文教育必须坚持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人文修养的心理过程为基础,根据其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变量因素,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受教育者通过心理体验,把外在的知识、原则与规范融入自己的心智存在,上升为情感和意志。
制度强化,其功能在于促进学生人文行为的养成。制度对人文教育的支持是以制度独特的品格来保证的,因为“对于某些人来说,起支配作用的是对规范的敏感,即一种纪律的倾向。他们依照对义务的理解而恪尽职守,一五一十,毫不犹豫,只因为这是他们的义务。”[5]另一方面,通过制度的执行,健康的意识渗透到人的精神世界,个体关于是非善恶的价值观念就会被制度所蕴含的意识同化或部分同化,从而成为个体的价值需求,最后形成个人的自觉行动。因此,医学人文教育中,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把对学生法治意识、法治精神的培养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决不能让制度对医学人文教育的支持流于形式。
3.5 评价:发展性评价
目前,大多数医药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评价方法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人文实践活动、人文行为养成等尚未纳入考核体系,从而影响到学生对自己德性、品行的反省与关注。终结性评价会导致学生知行脱节,长期的知行分离又将导致主体意识的麻木与人文信念的弱化。为此,我们必须建立知行统一的综合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在人文活动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和选择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从而将灌输人文知识、死记硬背的过程转变为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人文情感、上升为人文信念,转化为人文行为的过程。
[1] 郭永松,张良吉.医学人文教育:问题、挑战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12):69-71.
[2] 林炜,周晓洁.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9-11.
[3] 梅人朗,陈刚,杨益,等.医学教育全球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3.
[4] 孙英梅.人文课程建设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5):17-18.
[5] 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5.
〔修回日期2013-12-06〕
〔编 辑 吉鹏程〕
Construction of M 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M ode
TANG Ping1WANG Lun-an2TANG Hong-chuan3
(1 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 610500 China,E-mail:tangping 73@163.com;2 Departmentof Scientific Research,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 610500 China;3 School of Humanities Information Manugement,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 610500,China)
There are such problems as the contents of education lag,overemphasising cognition and intellectualization,despising practice and system supporting in current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practice.We think that themedical humanistic educa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conceptof student-oriented,medical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fusion,the idea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as the leading factor,the psychological compatibility as the base,the system strengthening as the security.The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mode is not only the response of themain currentmedical education mode of social alienation and human alienation,but also the surpassing of the object of humane education mode.It fully reflects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emporary medical students,embodies the regularities of nurturing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havior in medical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Psychological Compatibility;System Strengthening;Humanities Education Mode
R192
A
1001-8565(2014)02-0267-03
2013-10-22〕
*通讯作者,E-mail:zbwyjm@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