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民俗仿生现象价值探析

2014-02-04 06:19甘智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24期
关键词:先民民俗文化少数民族

甘智文

摘 要:

从衣饰视角来分析和探讨广西少数族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的动植物模仿的仿生现象,以探究在仿生现象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特色,从而进一步探究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思想和情感、社会形态以及民族风情,探究民俗文化的发展规律和特色表现,揭示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关键词:

民俗文化;广西;仿生现象;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087-02

广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仿生现象在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发展中具有普遍性。少数民族通过模仿动植物体态与特性,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生产形态和生活特点。探究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与仿生关系,能进一步说明广西少数民族社会民俗文化生活的特点和规律,对广西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1 广西少数民族民俗生活条件

1.1 广西少数民族的生态环境

古代广西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中,最能体现民俗文化的,无外乎是广西少数民族在生活服饰上所体现出来的各种对大自然的模仿,有的衣服颜色通体乌黑,有的全衣绣有鸟兽,这些衣着上的种种图案和色彩,都是以接近地域特色所形成的。在古代,少数民族往往是散居在群山峻岭的深处和高处,或者依河而居。如清代桂林地区,有谓:“清湘间山深水阔,可耕而庐者,十无二三,凡为生非渔则樵”。这些地域是由于湿气重,易造成对对身体的不适,二是豺狼虎豹等动物多,易受到攻击,三是由于古代的少数民族先民没有掌握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面对大自然时,更多的是以采集,渔猎作为维持生存的手段和一种生活方式。在这样的一种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下,如何趋利避害,能从大自然中获得更多,就成为了先民们思考的首要。少数民族先民通过自身在大自然的实践,注意到了自己的渺小,产生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学会了如何利用自然的动植物的特性来保护自己,使自己在大自然狩猎和采集的过程中避免伤害和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从而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对自然生态里的动植物的模仿,无论从意识上,还是行动上都表现出了一种模仿,并从这种对自然生态里的动植物的模仿中,表达自己对这个地域的喜好,思想和情感,形成少数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在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催生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仿生文化。

1.2 广西少数民族的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是指古代广西少数民族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表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古代广西少数民族,由于长期受到中原汉族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剥削,聚居边远,开发程度较低,该地区少数民族生产力发展,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农业生产粗放无序,社会形态原始落后。唐代,据《唐大诏令集》卷一百零九《禁岭南货卖男女救》载:“岭外诸州,居人与蛮僚同俗,火耕水褥。”宋代,广西壮瑶等少数民族,仍“资畜虚乏,刀耕火种,以为猴粮。”直至明清时期,尽管岭南地区经济已有较大程度开发,但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其生产状况仍没有多大改观。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其物质资源剩余产品较少,经济不发达,社会形态发展缓慢。往往是以寨老为主的社会形态,在面对自然时,没有更多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往往更多的是看天吃饭,从而以寨老为主的社会形态上也对自然加以崇拜,以模仿自然,敬畏自然来表达对自然的敬意,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生活愿景。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2 广西少数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仿生现象

在广西少数民族众多的对自然的仿生现象中,尤以衣饰仿生的内容最为突出,表现了大量的仿生形态与意识。以下,将从衣饰仿生方面对古代广西地区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进行分析。

衣饰,包括衣服与人体装饰。在古代,衣饰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遮寒,它蕴含了多种功能。由于古代的生产力低下,人们往往是通过采集和狩猎来获取生活资料的,以便维持生存。生活资料的多寡又取决于采集和狩猎的成功率的多少,生活资料的多少又决定了古代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面对着高山和深河,古代少数民族的先民们把衣饰很好的利用了起来,从衣饰的颜色上模仿,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先民多采用黑色,黑色有利于夜色狩猎,有利于不易被动物发现,又有利于不被自己的敌人发现,特别是白天,广西的山上石头多呈黑色,掩隐其中,较难发现。从衣服的款式上仿生看,往往是下身裙装赤脚,上身包头裹衣,这都是为了在山林中行走方便,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在衣服的美观方面,更多的是绣上花鸟虫兽,如女性,以绣花为美,以百折裙为美。男性,以绣猛兽为尊。

2.1 人工衣饰仿生

所谓人工衣饰仿生,是指古代广西少数民族通过纺织技术,在衣饰上利用自然,仿效自然,从而增加社会生活的美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气息。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作为衣饰的重要内容。如利用芭蕉织布,东汉时期,有云“芭蕉叶大如筵席,或有以兰麻织布”,说明了古代广西少数民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具有较高的水平。在制衣的材料上,由于广西少数民族多居于温暖地区,林林众多,鸟类众多,兽类众多,在少数民族的实践中,发现鸟儿的羽毛很美,挂在身上,很漂亮,且居有保暖作用,还有一定的避雨功能,用草绳系在一起,非常美观实用,由于鸟毛的获取不易,制作一件完整的羽衣需要耗用更多的资源,所以多为少数民族社会上层所拥有,多数的少数民族要不就是插在头上,或做成一些小批肩,搭在肩上。如“鸟毛及尾毛衣破碎者,取以织补服。同样古代的动物兽皮也成了”先古少数民族的心爱之物,原来打猎,剥其皮披在身上是为了显示自己有多么的勇猛,后来慢慢发现,兽皮拿来遮寒和表示自己有力量,是很不错的选择。还有在衣饰形状上模仿某种动物形象,以表达少数民族的某些宗教文化意识。如瑶人,“女则用五彩增帛,掇于两袖前襟至腰,后幅垂至膝下,名狗尾衫,示不忘祖也。”通过衣饰形状上的仿生效果,反映其对先人的崇敬。

2.2 自然衣饰仿生

在古代,由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渴望能从自然当中获取到更好的回报,广西的少数民族往往直接把大自然的动植物外装直接装在自己的身上,作为服饰。如壮族,或插树枝或插鸡尾。”又有龙胜苗人,“男缠头插雄尾耳环项圈。有些少数民族,甚至发形也作鸟之状,“(瑶人)女子答发以竹,得以花布,如鸟张翼状。”有的如盘瑶,脑袋上的只留顶部头发,其余的都剃光,把头发编成辩子,缠在头顶,仿效动物,形式帽顶,且配各种银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阶层的划分,衣饰仿生现象也体现出了阶层性,如贺县瑶。由些可见,衣饰仿生中利用动植物的某些形态、色彩作为装饰外,广西少数民族还直接利用动物为饰。或以动物形体作为衣饰的组成部分,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在广西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十分普遍。

2.3 身体装饰仿生

少数民族民俗生活中仿生现象在身体装饰上的最主要的是面部仿生及身体仿生,即绣面及纹身。绣面所指的是在自己的脸上按大自然的形态,以简单的复线条和几何的样式刻在脸上。由此来表示自己对大自然美好东西的喜好,并显示自己身份和地位。由于绣面直接作用于脸上,能直观的通过绣在脸部图案的形装来传递相关的个人信息,直白和明了,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绣面也具有和服饰一样的社会功能和意义,而不仅仅是美观和装饰。有些少数民族以此作为婚姻标志。如黎人,“女及异,黯颊为细花纹,谓之绣面。在有黎族中只有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妇女才能获得绣面资格,等级观念显而易见。更有这里的绣面意义在于守节,似与伦理道德结合在一起。而随着社会往后发展,男尊女卑地位确定,绣面内容己不再是由绣面妇女决定,而由其夫家决定。据载:“凡黎将欲字人,各谅己研娃而择配,心各悦服,男始为女纹面,一如其祖宗所刺之式,毫不敢讹,自谓死后恐祖宗不识也。说明面部仿生的发展亦不能脱离社会实际情况。绣面还分地域和种族,不同的少数民族绣面的内容略有不同,既使有绣面相同的,由于种族的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例如,在黎族,绣面的妇女具有一定的地位,而在另一些种族,且有可能是不好的象征。另外纹身也是广西少数民族模仿自然仿生的主要表现,古代之先民,以尖利植物之根刺,醮上植物的提取液,在身体的腿上、手和手臂上、背部、胸腹部,臀部等部位刺出图案,多数是以大自然的植物花纹,动物形体作为蓝本,以手法刺绣加以夸张,来体现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的情趣以及传递信息,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这是对大自然敬崇和模仿最直接的体现,他们相信,因为绣了大自然,他们和大自然是融为一体的,是自然的一部份,这样,他们能避免在大自然的生活中受到伤害,特别是绣了猛兽图案的,他们相信会获得这种猛兽的力量,变得力大无比,强状有力,且能避开动物的攻击。当然,纹身除了宗教图腾上的意义,不排除也是具有相应的自我保护意识。古少数民族的纹身,在我们今天看来,可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在当时的恶劣环境和低下的生产条件下,人们渴望更多的安全感和稳定性。以致于纹身这种行为,在古代少数先民心中,从意识和行动上,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他们祈求通过纹身与自然融为一体,拥有自然的力量,来改变自身的现状,过上更美好和安定的生活。而其所纹的花样亦是来自生活生产中的动植物形状,反映了民俗文化的自然特色。

3 结论

广西少数民族的仿生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古先民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低下的生产方式下,一种自发的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这样的一种过程行为,他体现现出了古代少数先民是如何与环境抗争,如何与环境共生的辩证关系,这些在整个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十·绣面[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嘉庆广西通志:卷八十七·舆地八[M].清光绪刻本.

[3][清]六十七.番社采风图考·文身[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一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315.

[5]梁玉珍.广西那坡彝族源流及民俗考察[J].广西民族研究,2002,(2).

[6]石佳能.侗族服饰文化简论[J].贵州民族研究,1998,(2).

猜你喜欢
先民民俗文化少数民族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