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卫锋
(解放军后勤学院军事物流系,北京市 100858)
应急供应链管理研究
龚卫锋
(解放军后勤学院军事物流系,北京市 100858)
应急供应链管理是提升应急供应链保障能力的有效方法,是降低应急供应链总成本的重要途径,加强应急供应链管理是加快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和增强我国政府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应急供应链管理基本内涵、核心理念及集成层次,推行应急供应链管理,对于降低应急供应链保障成本、提高应急供应链保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我们要在吸取发达国家应急保障经验教训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大力推进应急保障一体化建设,切实加强模块化的应急保障力量建设,尽力加快规模化的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合理确立应急保障部门的核心业务,科学加强规范化的应急物资供应商管理,努力实施规范高效的战略采购管理,准确掌握实时化的应急保障需求,加快建立透明化的应急保障公共信息平台,以便适时推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供应链管理,建设精干高效型应急保障力量,提高应急保障水平,降低应急保障成本,最大限度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应急供应链管理;基本内涵;核心理念;集成层次;对策
现代供应链管理正在蓬勃发展,并逐步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此外,1998年的洪涝灾害、2001年的“911”事件、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雨雪冰冻和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玉树大地震以及其他突发事件,都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这些突发事件面前,我们应对时所表现出的被动局面,更是充分暴露出了应急供应链的脆弱性,这也给应急供应链管理提出了诸多值得深思、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加强应急供应链管理是加快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和增强我国政府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应急供应链管理是提升应急供应链保障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降低应急供应链总成本的重要途径。应急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研究应急供应链管理,对于降低应急供应链保障成本、提高应急供应链保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要搞好应急供应链管理,首先应当明确究竟何为应急供应链、何为应急供应链管理以及应急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
1.应急供应链。狭义的应急供应链指围绕应急物资供应部门,从应急物资研发开始,经由研发、生产、筹措、运输、储备、包装、维护保养、配送等环节,将各级应急物资供应部门及相关单位直到应急物资最终保障对象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广义的应急供应链指围绕应急保障部门,从应急保障源头单位开始,经由各保障环节,最终将各种应急保障资源交付最终保障对象的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应急供应链是应急供应链上所有成员单位基于共同的应急目标而组成的一个“虚拟组织”。
2.应急供应链管理。应急供应链管理是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整个应急供应链进行的系统管理。它是对应急供应链整体及其各成员单位全要素、全过程的管理模式。应急供应链管理是比应急物资供应管理、应急配送管理、应急物流管理更为宽泛的一个概念,它涵盖了这些彼此交叉的管理范畴。
应急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理论,它既把构成应急供应链的各种实体单位视为一个虚拟的系统整体,又把应急供应链上的各业务环节视为一个整体的功能过程。通过信息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的过程,优化配置各种应急资源,整合军地应急保障力量,从而最终构建军民融合、平战一体、平急一体、应急与应战相结合的应急供应链。
要搞好应急供应链管理,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应急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理念。
1.系统集成理念。应急事件发生时,由于应急物资品类繁多,保障方式与保障手段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应急供应链“形散神聚”,高度集成,形成一体化的应急保障模式。应急供应链管理将军地各方的保障资源与最终保障对象有机集成起来,尽可能地扩展到应急保障供应方和最终保障对象,借助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清晰地了解应急保障需求和应急保障资源状态,构建一体化的流程导向的应急供应链。
2.信息透明理念。信息共享是推行应急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条件之一。在应急保障部门与众多应急物资和应急服务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中,对应急保障部门而言,应急物资和应急服务供应商的相关信息是完全透明的;对应急物资和应急服务供应商而言,由于应急保障需求的特殊性,应急保障需求信息虽然是半透明的,但经过整合处理,基本可以满足应急物资和应急服务供应商的信息需求。要加速应急保障信息资源建设,推进应急供应链有效整合,逐步建立一个信息能够高度共享、关系能够良性互动的应急供应链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3.需求至上理念。应急保障部门的管理策略应以应急保障需求为中心,这也是应急供应链的核心理念。应急供应链的形成、存在及重组都是基于应急保障最终需求而发生的,在其运作过程中,应急保障需求是应急供应链中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业务流运作的驱动源。
4.反应快捷理念。对应急供应链而言,如果对应急保障需求反应滞缓,不能在一个合理的期限内将所需应急物资送达目的地,后果将不堪设想,整个应急事件的处置也可能因此而失败。所以,在应急保障过程中,对应急供应链的时效性要求较高。由于应急保障需求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应急保障需求的非线性井喷式增长,更加要求应急供应链必须满足高柔性的要求。
5.合作共赢理念。各级应急保障决策部门之间可以加强协调,相互充分配合,加强应急保障的透明度,从而可以降低不必要的应急保障需求,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可以在应急供应链中实施集成战略和协调战略,通过消除相关职能部门间的障碍,充分共享应急保障信息,实现“透明化”供应,从而降低应急供应链保障成本,提高应急供应链保障水平。
应急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理解为应急保障需求方与应急保障供应方之间,面向长期、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克时艰的协议关系。这种战略合作关系的形成是为了增强信息的共享与充分交流,降低交易成本,保持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水平,通过合作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应急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从系统、全局的观点出发,通过科学管理,寻求建立应急供应链上各成员单位的紧密协作关系,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及浪费,谋求应急供应链整体保障效率的最优化,从而在应急供应链反应速度最快、补给周期最短、保障总费用最低、保障质量最高、储备规模最宜、保障关系最和谐、五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合一等目标间寻找最佳均衡点,以实现应急供应链保障绩效的最大化。
1.总周期时间最短化。当今的市场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基于时间的竞争。与企业供应链相比,应急供应链对快速反应的要求更高,最大限度地缩短从应急保障资源和最终保障对象提出需求、应急保障部门发出订单直到获取满意交货的整个应急供应链的周期,已经成为影响应急供应链顺畅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应急供应链应当是实时化的供应链。
2.最终保障对象服务最优化。应急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在于,为整个应急供应链的有效运作提供高水平服务。而由于服务水平与成本费用之间的背反关系,要建立一个效率高、效果好的应急供应链网络结构系统,就必须考虑总成本费用与最终保障对象服务水平的均衡。应急供应链管理以最终保障对象为中心,最终保障对象的满意度是确保应急供应链高质量运行的关键。因此,应急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以最小化的总费用实现整个应急供应链最终保障对象服务的最优化。
3.应急供应链总成本最小化。众所周知,研发成本、筹措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储备成本、配送成本以及应急保障的其他成本费用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应急供应链管理,必须将应急供应链各成员单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考虑,并使整个应急供应链的保障过程达到高度均衡。从这一意义出发,总成本最小化目标并不是指筹措成本、运输费用或储备成本或其他任何应急供应链运作与管理活动的成本最小,而是整个应急供应链运作与管理所有成本总和的最小化。
4.应急供应链总储备适度化。“零库存”是企业供应链的理想状态,但由于应急事件的突出特点,平时必须拥有一定规模的应急储备,因此就储备而言,应实现应急供应链上总储备的适度规模。为实现应急供应链总储备适度化的目标,不能仅仅控制单个成员单位的储备水平,而必须实现对整个应急供应链储备水平的最优控制。
5.应急保障质量最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同样,应急供应链管理下应急保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应急供应链的存亡。如果在所有业务过程完成后,发现提供给最终保障对象的应急物资存在质量缺陷,就意味着所有的成本付出将不会得到任何价值补偿,应急供应链所有的业务活动都会变为非增值活动,从而导致整个应急供应链的价值无法实现。因此,达到并保持应急保障质量的高水平,也是应急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从应急保障资源的零缺陷开始,直至应急供应链管理全过程、全人员、全方位质量的最优化。
从传统的管理思想来看,上述目标相互之间呈现出背反效应:最终保障对象服务水平的提高、总周期时间的缩短、交货质量的改善,必然以储备的增加、成本的上升为前提,而无法同时达到最优,应急供应链各目标间存在冲突。然而,通过运用应急供应链集成化管理思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提高保障质量、缩短周期时间与削减储备、降低成本是可以兼得的,最终能够将最终保障对象所需的正确的应急保障资源,以恰当的价格,在准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
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应急供应链的集成可分成四个层次:信息集成、计划同步、流程协同和构建新的应急保障模式。[1]
1.信息集成。信息集成指在应急供应链各成员单位之间形成信息共享。这类信息包括所有可能对应急供应链成员现有和潜在应急保障行为发生影响的数据,如需求数据、储备现状、潜在能力、生产计划、出货计划以及相应的变动信息。信息集成要求能够实现应急保障信息在应急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实时、在线共享,互联网技术是应急供应链信息集成的基石。信息集成是整个应急供应链集成的基础,要通过应急供应链来协调应急保障资源的有效供应,必须准确及时地了解供应链在需求计划、研发、采购、生产、储备、供应、资金结算方面的动态信息,这些信息的透明程度和可利用的时效将直接影响整个应急供应链的效率,以确保应急供应链能够被各类应急保障资源需求单位和个人的有效需求所驱动,从而解决应急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2.计划同步。计划同步指应急供应链各成员之间共同设计和执行有关应急保障计划、需求预测和计划更新等环节。事实上,计划同步主要定义了应急供应链成员单位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之后“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是对信息共享基础上应急供应链成员单位计划行为的相互约定。计划同步要求应急供应链各成员单位在实现自己的目标计划的同时,能够与其他成员单位相应的目标计划协调同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个应急供应链的整体目标,即满足应急物资及应急服务最终保障对象的需求。
3.流程协同。流程协同指在应急供应链成员之间实现应急物资供应流程的统一协调与标准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流水化和自动化。如果说计划同步解决的是信息共享基础之上“应该做什么”的问题,那么应急保障流程协同则是要回答基于这些共享信息“如何做”的问题。通过应急供应链的流程协同,将极大地提高应急物资在研发、生产、筹措、运输、储备(储存)、配送、回收处置等各个环节的效率。
4.模式重构。广泛采用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应急供应链的集成,可以提高应急保障的整体运作效率,最终与电子商务的模式和要求紧密融合,在信息集成、计划同步与流程协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应急保障模式,满足应急保障的实际需求。
应急供应链的集成是建立在应急供应链各成员对综合保障效益的共同理解和追求之上,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有完全信任关系的紧密合作。在此必须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应急供应链集成过程中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应急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水平是实现应急供应链集成的充分条件,没有这样的信任与合作,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应急供应链的集成。
实施应急供应链管理,是未来应急事件发生时对国家和军队应急保障能力的要求,也是应急保障未来发展的方向。各级应急保障部门要在汲取发达国家应急保障经验教训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适时推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供应链管理,建设精干高效型应急保障力量,提高应急保障水平,降低应急保障成本,最大限度地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1.应急供应链管理要求大力推进应急保障一体化建设。未来的应急保障是军地整体应急保障能力与应急保障设施设备系统效能的较量,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革现行应急保障体制,超越军地、军兵种界限,加强应急供应链管理,不断提高应急保障一体化程度。要从纵向上整合应急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横向上综合应急保障(包括应急物资的研发、筹措、储备、配送、处置等)、应急保障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应急保障基本职能,使整个应急供应链实现最大程度的协调一致与无缝运作,促使应急供应链上所有资源实现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
2.应急供应链管理要求切实加强模块化的应急保障力量建设。应急保障力量是应急保障的基础,也是应急供应链上的重要节点,可直接为应急保障需求单位和个人提供末端保障。应急保障力量未来将逐步向规模小型化、编制合成化、功能综合化方向发展,以模块化编组为基本思路,优化应急保障力量的编成,使应急保障力量成为由若干既能独立完成规定功能,又彼此紧密联系的应急保障单元组成的有机整体。应急事件发生时,可根据应急需要,灵活运用,按需组合,发挥其专业化优势,对应急保障需求单位和个人实施快速、高效的保障,实现“数量型”向“速度型”的转变,达到保障效益与保障效率的动态均衡。
3.应急供应链管理要求尽力加快规模化的应急保障基地建设。为满足应急状态下多样化、个性化的应急保障需求,并兼顾应急保障的规模效益,需要对现有应急供应链上的物流系统进行改造,以为应急保障需求单位和个人提供“送货上门”式的配送服务为目标,将一些综合条件较好、对应急保障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和军队有关物流企业、储备基地、应急保障力量进行“组合”,以新建为辅,重在对有关单位赋予应急保障职能,将之整合为应急保障基地。应急保障基地所储备的应急物资具有种类全、数量多和面向军地双方的特点,其保障范围不仅包括筹措、储备(储存)、运输和应急保障信息交换功能,还可进行订单处理、自动补货、选择运载工具、库存物资管理、应急物资分拣、包装与贴标签、应急物资组配、出货输送、维护保养、装备维修等增值作业。应急保障基地是面向全国实施全方位应急保障的战略拳头力量,也是应急供应链上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在未来应急保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应急供应链管理要求合理确立应急保障部门的核心业务。应急保障部门成为整个应急供应链的核心,是应急供应链的链主,意即对应急供应链实施全过程的控制、监管和优化,实现业务流程规范化、业务运行秩序化、业务效益最大化。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现有应急保障资源的相对不足以及发展的相对不完善,决定了应急保障部门不能走“大而全”的发展道路,而应注重“精与细”的建设,将那些不太重要的业务外包出去,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实施业务外包可以弥补应急保障部门资源不足的缺陷,进一步发挥和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有效降低短期成本,提高应急物资质量,提升应急物流服务水平,并降低应急保障部门的运作风险。为确保其核心地位,需要着重加强两个方面的核心能力:一是应急保障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即加强对整个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应急保障需求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再指导能力,确保应急供应链信息畅通。二是应急供应链的管理能力。既要加强对所属应急保障人员的管理,确保能够保质保量、按时按需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又要加强对应急物资及应急服务供应商的资质认证与规范化管理,确保有所需就有所供,提高应急保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应急供应链管理要求加强规范化的应急物资供应商管理。应急物资供应商具有不确定性、集成度低等特点,这就必将带来应急供应链稳定性差、运行效率低等弊端。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应急物资供应商的管理。在确定应急物资供应商之前,要进行资格认证与考核。主要考核应急物资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发展潜力、保障能力、企业信誉等方面。为保证应急供应链的高效平稳运行,应急物资供应商确定之后,一般情况下很少变动,因此必须把好审核这一关。应急保障部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应急物资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合理运用这些指标对应急物资供应商进行科学评定。这些指标包括应急物资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价格、交货时间、合同完成率、售后服务等,可根据这些指标相对于应急保障部门需要的重要程度,分别给予一定的加权,进行综合考核,从而对应急物资供应商进行适时监控,作为日后调整应急物资供应商的依据。应急保障部门职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应急物资供应链具有不同于一般物资供应链的特性,即只有在充分完成保障任务的基础上,才能去谈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问题。另外,应急保障部门还可辅助应急物资供应商制定发展规划,协助供应商发展技术,从而“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和利益共享。
6.应急供应链管理要求努力实施规范高效的战略采购管理。[2]战略采购管理是应急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急采购是应急供应链的初始环节,事关应急供应链管理全局。战略采购管理强调应急供应链上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战略应急采购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应急采购行为,在充分了解应急物资及应急服务供应商资源、全面把握应急保障资源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电子采购手段,由应急保障资源的需求单位编报应急采购预算和计划,由财务部门审核预算计划,由应急保障部门组织采购计划并汇总下达,由应急采购机构组织实施采购,由应急采购机构和需求单位共同组织质量验收,由财务部门最终实施资金集中支付,通过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和谐的应急供应链协作关系。战略应急采购坚持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集中采购比例较高。应急战略采购力图避免传统采购模式下所采购应急物资的质量、规格、品牌等不统一,良莠不齐,随意性大等问题,要求建立较为科学实用的战略应急采购目录,再由专业过硬的应急采购队伍按照规范的战略应急采购程序,从全国统一的应急物资及应急服务供应商数据库中选择备选供应商,通过以邀请招标为主的采购方式,最终实现提高应急采购整体效益、降低应急采购总成本的根本目标。
7.应急供应链管理要求准确掌握实时化的应急保障需求。应急供应链上的应急保障活动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为降低应急供应链上的“不确定性”,通常需要进行需求预测,努力澄清应急供应链各保障环节及其相互之间的“需求迷雾”。应急保障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以“应急保障需求为中心”的理念,在平时就要加强与应急保障需求单位和个人的联系,及时了解需求信息,分析潜在需求,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好的应急物资与应急服务提供给最终保障对象。
8.应急供应链管理要求加快建立透明化的应急保障公共信息平台。为适应新时期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的需要,加强应急供应链管理,驱散“需求迷雾”和“资源迷雾”,必须建立基于应急供应链管理的高度集成、军地融合、充分透明的应急保障公共信息平台。应急事件突发性强,应急物资消耗巨大,品种结构复杂,应急保障类型繁多,必须借助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度集成、充分透明、快捷高效的应急保障公共信息系统,对应急保障需求单位和个人实施不间断的保障,而这需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充分吸收现有各孤立管理模块的优势,真正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供应链,只有将应急供应链上各部门、各环节进行有机整合,才能实现应急供应链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管理,并有效维持应急供应链的适度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应急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推行应急供应链管理必将提高应急供应链的适应能力,并对我国应急保障事业、应急产业建设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龚卫锋,王兵,孙敏.集成化军事供应链[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3):41-42.
[2]龚卫锋.军事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方略[J].物流技术,2009(3):153-155.
Study on Emergenc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ONG Wei-feng
(Logistics Academy of the P.L.A.,Beijing100858,China)
Emergenc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ESCM)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supporting ability of emergency support system,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reduce the total cost of emergency supply chain.Strengthening ESC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for u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emergency industry and enhance our capability for supporting.Carrying out research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core thought and integrated levels of ESCM and putting ESCM into practi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reduce the supporting cost of emergency supply chain(ESC)and increase the supporting efficiency of that.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experiences of other advanced countries and China’s reality,we should further promote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support system,rationally identify the core business of related departments of emergency support,scientifically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material suppliers,carry out efficient strategic purchasing management,understand the real time requirement of emergency support,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emergency support,put ESC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o practice at the appropriate time,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s,improve the level of emergency support,reduce the cost and improve our capability for emergency support.
Emergenc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ESCM);basic connotation;core thought;integrated levels;countermeasures
F252.24
A
1007-8266(2014)04-0050-06
龚卫锋(1972-),男,江苏省启东市人,解放军后勤学院军事物流系副教授,上校,军事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后,兼任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特邀研究员,中国仓储协会常务理事,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军事物流、应急物流、军事仓储、军事供应链管理等。
陈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