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研
(乐山市畜牧局 四川 乐山 614000)
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金口河区(简称“两县一区”)的小凉山彝区,农民相对贫困,畜牧生产水平低。如何通过发展畜牧产业,促进彝区农民增产增收,是当前乐山市畜牧和扶贫工作的重点。其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牛羊产业,就是帮助彝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乐山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展了发展牛羊产业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但受当时的养殖技术条件、资金政策环境等因素制约而收效甚微,牛羊产业目前仍是乐山市的弱势产业。如今彝区扶贫同步奔小康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大量项目资金倾斜,市场行情持续走高,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彝区牛羊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希望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寻找一条适合贫困彝区牛羊产业发展的新途径,推进乐山彝区农民脱贫致富。
乐山市彝区(两县一区)位于乐山、宜宾、凉山三市州结合部,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典型山区特征。两县一区幅员面积53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2%,森林覆盖率为56%,有草山草坡和天然草地200万亩;彝区常驻人口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4%,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
2013年,乐山市彝区(两县一区)出栏猪31.3万头、牛2.4万头、羊9.5万只、禽79万只、兔13万只,肉类总产量2.5万吨,禽蛋产量0.5万吨,新增出栏优质肉猪1.3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0.34亿元,占两县一区农业总产值的45%,占全市畜牧产值的11%。
彝区历来是牛羊的传统养殖区,2013年乐山市彝区牛羊产值达4.2亿元,占到了当地整个畜牧产值的40%以上。牛羊养殖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养殖逐步发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养殖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乐山市彝区逐步建立了一批肉牛羊养殖基地,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彝区肉牛规模养殖(年出栏牛5头以上)比例达35%,肉羊规模养殖(年出栏牛20头以上)比例达45%。
2.牛羊品质稳步提升。乐山市小凉山彝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开始改良牛羊品种的工作,通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良种繁育体系和冷配推广网络,牛羊的良种比例稳步提高。地方品种峨边花牛、本地黄牛改良步伐明显加快;波尔山羊、南江黄牛等优良品种不断得到推广。目前彝区牛、羊良种比率分别达47%和56%,其中规模养殖户牛、羊良种率分别达60%和70%以上。
3.标准化建设开始起步。一方面,近年来乐山市小凉山彝区利用扶贫等项目资金,扶持建设了一批标准化羊舍、牛舍、青贮窖和人工牧草基地。如峨边县从2012年开始利用秸秆养畜项目和肉牛标准化建设项目,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牛场43个,新增投资440万元,新增产值1100万元。另一方面,许多养殖户受牛羊产品持续高涨的市场价格刺激,在栏舍建筑、粪污处理及饲养设施等方面加大了投入,牛羊养殖的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4.生产方式不断改进。一方面,饲养模式不断改进,舍饲与半舍饲的饲养模式不断推广,传统的全放养模式改变。另一方面,饲粮供给日益均衡,农户由单一草料向精料及配合饲料逐步转变,饲粮供给趋向多样化,营养供给趋向全面均衡化,生产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2013年,乐山市彝区(两县一区)生产总值为112.5亿元,仅占全市 12.3%,位列全市末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3亿元,仅占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842元、4902元,分别仅占全市平均水平的84%和60%;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目前,乐山市彝区有贫困人口13.3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4.1%,高出其他区县7个百分点。部分贫困群众处于不稳定、低层次的“酸菜土豆型”温饱状态。在畜牧业发展上,彝区也与其他区县差距较大,整个彝区的畜牧产值仅相当于五通桥区的畜牧产值;彝区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仅500元,而其他区县已达1300多元。
目前,彝区牛羊养殖仍然以放牧和半舍饲为主,全舍饲饲养的不足30%。规模养殖虽然有所发展,但比例仍然极低。多数养殖场设施设备简陋,人畜混居、卫生脏乱、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严重。相当一部分彝区农牧民仍存在养畜为过年和换油盐的小农观念,文化低思想陈旧,把畜牧业作为家庭副业对待,舍不得投入,加之牛羊的饲养周期较长,使牛羊产业难以实现产业化、专业化生产。
目前,乐山市彝区基本无牛羊产业的龙头企业,牛羊产业链条短,开发规模有限。而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也仅有10余个,养殖规模仅占1%,示范效应差,带动能力弱,没有形成基地优势。
彝区畜牧科技服务推广体系不完善,畜牧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发挥不够,畜牧业生产保障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较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牛羊养殖生产能力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影响了牛羊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川省委、省政府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跨越发展,把民族地区作为全面同步小康主战场,全面给予政策、资金、人力等的倾斜支持。“彝家新寨”如雨后春竹笋般涌现,彝区群众的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变,扶贫工作的重点也逐渐由基础设施建设转向防止“返贫”的产业发展上。彝区的牛羊产业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当前扶贫开发的良好载体,乐山市彝区牛羊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凸显。
最近,国家和地方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加大对牛羊产业待扶持力度。四川省农业厅也将地方优势特色牛羊产业列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中,预计2014年将投入财政资金1600万元发展牛羊产业,其中用于彝区的近1000万元。大量资金和政策的倾斜为彝区发展牛羊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方面,乐山市畜牧业在发展生猪、肉兔、蛋禽外向型畜牧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生猪、禽蛋等畜牧产品,大量外销全国各地,但牛羊产品尚不能自足,成为乐山市畜牧业的短板。在当前人民群众口粮消费继续下降,畜产品消费快速增加,牛羊肉等需求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发展牛羊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牛羊养殖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根据调查分析,目前小型规模养殖户利用丰富的草资源,饲养1只肉羊年均纯收入在400元以上,饲养1头肉牛年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上。
一是牛羊肉深受彝区群众喜爱,牛羊一直是彝区的传统养殖畜种,大力发展牛羊产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二是乐山市彝区气候温和,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有天然草地近200万亩,畜禽品种资源多样,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发展牛羊产业。
“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农民增收渠道不广”是彝区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产业扶贫,发展彝区具有相对优势的牛羊产业有利于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人口有效参与产业发展,提高发展生产能力和就近转移就业,促进彝区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1.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坚持把牛羊产业作为彝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致力于改变养殖户在产业链上的弱势地位,完善牛羊产业各环节不同利益主体的联结方式,建立“平等参与、合作互助、风险共担、多方共赢”的发展机制,保障牛羊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2.以转变生产方式为根本。提高彝区牛羊全舍饲养殖的比例,推广标准化养殖,提升养殖效率。结合当地实际推广年出栏10头牛或50只羊的适度规模家庭养殖模式,解决彝区农民发展畜牧业的资金、人力、环保等方面的问题。通过3—5年的发展,使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成为彝区畜牧业主要生产方式。
3.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充分发挥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带基地”的作用,实施畜牧产业品牌、名牌建设战略,发展牛羊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彝区牛羊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以特色化发展为重点。当前畜产品的多元化消费渐成趋势,彝区牛羊产品以其特色特味、特殊情感等优势,日益为消费者所青睐,故发展牛羊产业要主打“生态牌”和“风味牌”。挖掘彝区牛羊产业发展潜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开展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的利用保护与开发,培育一批风味好、价格高、潜力大、具有彝区特色的牛羊品种,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1.开展项目建设,扶持发展。突出项目带动小凉山区牛羊产业发展作用,2014年乐山市将在彝区投入财政资金1000万元,扶持牛羊产业,陆续实施《峨边花牛遗传资源保护》、《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秸秆养畜》、《肉牛冻精补贴》等项目。
2.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积极培植壮大彝区当地的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牛羊产业扶贫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农户与带动主体捆绑发展。积极引导牛羊养殖经营大户开展加工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引进有实力的牛羊生产加工企业到彝区建立养殖基地,如今年引进了林江科技有限公司,在马边投资800万元建设年出栏肉羊6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小区,目前已开始土建工程;争取将罗城牛肉公司引入彝区,建立年出栏1000头肉牛的养殖基地。
3.壮大专业合作组织,协调发展。争取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壮大当地的牛羊专业合作组织,覆盖所有牛羊养殖户(场),架起龙头企业与牛羊养殖户(场)的桥梁,协调解决贫困养殖户“融资难、增收难、持续发展难”的问题。力争今年争取财政资金150万元,在彝区扶持3个合作组织,新增社员600户。
4.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支撑发展。以牛羊良种、良法、良制为推广重点,以科技创新和院地、校地合作为具体抓手,开展畜牧科技助增收行动,主推牛羊标准化生产技术、牧草丰产栽培技术、牛羊品种改良技术、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牛羊粪污处理技术等,不断提高彝区农民的养殖技术水平和养殖收益,为牛羊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5.开展人才援彝工程,助推发展。制定中长期人才援助计划,组建大规模的畜牧专家服务团队,长期深入彝区和贫困养殖户,培养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和动物检疫能手,开展科普宣传、养殖技术培训、科技人员“挂、包、帮”等活动,来助推牛羊产业发展,帮助彝区农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