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摘 要:智能手机作为交互产品中的一部分,在市场上迅速普及并得到了用户的喜爱。因为智能手机所具有的可触摸的交互特性,使用户体验变得更加自然。不再是点击鼠标或敲动键盘,用户可以直接在触屏界面上进行点击、滑动、拖拽等手势交互。本篇文章从设计学、心理学、人机工学等角度出发,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对智能手机触屏界面的交互特性和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进行分析。如今,随着人们对智能手机的视觉体验和情感交互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屏幕的智能手机得到快速发展,用户体验设计师用更加人性化的操作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智能手机市场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然而,无论市场怎样发展,以触屏界面为载体的手指交互行为,给人们带来视觉体验和情感愉悦的过程,仍是智能手机触觉体验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智能手机;触觉体验;情感交互
一、智能手机中的触觉体验
记不清从何时起,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的陪伴:早上醒来,懒懒地赖在床上,打开手机浏览一下昨天还没来得及看的信息和新闻;外出等车的时候刷下微博来打发时间;利用休闲的时间与朋友聊一聊微信;晚上入睡前看看朋友圈里大家都在做什么……可能很多人的一天就是这样和智能手机一起度过的。来自中投顾问的数据表明:“2008年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约13亿台,智能终端仅1.61亿部。之后智能手机出货量在触控、大屏、3G的推动下快速增长,到201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23亿部,同比增长64.1%,市场占有率达到73.1%。”相比较鼠标键盘,智能手机给用户的体验更加直接,你可以通过在屏幕上的触摸、点击、拨动等手势与机器交流互动。
可以说,2007年1月9日iPhone1代的发布,给智能手机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此真正为手指操作的触屏界面设计以及多點触摸技术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一方面,因为智能手机所具有的可移动的特点,用户在使用时常常会在不同的环境或地点。所以,单手持机,使用拇指进行操作是用户最常使用手机的方式。另一方面,大屏幕的智能手机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随着用户对浏览网页、游戏体验和观影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机的屏幕尺寸也越来越大。大屏幕带来的好处是极佳的视觉体验,而坏处是携带不方面和单手持机困难的问题。但无论怎样,不能否认大屏幕智能手机成为当下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
二、触摸带来的情感交互
(一)心智模型在智能手机中的体现
人们为什么对智能手机的接受度如此之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不得不提到“心智模型”这一概念。假设你从来没有见过智能手机,而我刚递给你一台并告诉你可以用它来看电子书。在使用之前,你的头脑里就会有一个在智能手机上如何阅读的模型,你会假想如何选择和翻页,以及这些事情的大致做法。而你的心智模型就来自于过去阅读纸质书籍的使用经验。Susan Carey在1986年发表的文章《认知科学与科学教育》中对心智模型进行了具体的解释:“心智模型指一个人对某事物运作方式的思维过程,即一个人对周遭世界的理解。心智模型的基础是不完整的现实,过去的经验甚至直觉感知。它有助于形成人的运作和行为,影响人在复杂情况下的关注点,并确定人们如何着手解决问题。”所以说,人会创造心智模型。同样地,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前就快速地创建出了心智模型来预知它的用途用法。仍以阅读电子书为例,当你手指触摸屏幕并且滑动翻页的时候,即使是一次全新的尝试,相似的行为和手势却使你有着熟悉的情感体验。
(二)触摸手势交互的特性
智能手机中的手势交互,就是指触屏界面与手指间的交互。不仅仅是点击,拖拽、滑动、长按、双击、双指缩放等多指手势都是触摸在屏幕上的表现形式,它们构成了智能手机中最基础的动作。由于心智模型的影响,这些手势无论来自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是常用的鼠标操作行为,亦或是其他,在转化到触屏界面时仍然是简单、清晰、易用的,这些手势交互给用户带来了更自然地触觉体验。
(三) 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在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情感需求是一种感情上的满足,一种心理上的认同。由于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购买商品不单纯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而且还需要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从而产生了情感需求。”这一概念同样适用于智能手机中的应用软件。例如,百度地图、大众点评这类应用可以使用户方便快捷地寻找所需的地点及餐饮等服务,通过它的基于地理位置的特征,身边的各种信息都可以被精准地找到,就算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也不担心。微博微信牢牢把握了情感诉求这点,它可以记录用户的心情,分享照片,发表观点,和朋友互动等等。还有一些应用软件用隐喻的方法引导用户的情感需求。例如,在水果忍者游戏中,看到满屏乱飞的水果,用户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指滑过屏幕。它模拟了现实生活中水果的外形和质感,让用户觉得很精致,会有熟悉的感觉。又如,我们常用到的关于天气的APP,应用将当天情况用写实的背景动画表现出来,试图营造出真实的环境,让用户一眼就可以判断出当天的天气情况,提升了用户的认同感。
三、使操作更加人性化
(一)用户使用的情景模式
“人—机—环境”是交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手机作为交互设计产品亦是如此。由用户,设备和使用情景相互作用的系统构成了人—机—环境协调的交互系统。对智能手机来说,“人”所在的“环境”是多变的,由于移动的便利性,用户会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它。“机”所输出的信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人”接收到信息的质量,那么如何使信息准确快速的传达,“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我们的智能手机中,都有使用情景模式这一基本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来选择不同的使用情景模式:户外模式、室内模式、飞行模式、会议模式等,系统会自动选择适合当前环境的屏幕亮度、来电铃声以及通话设置等。智能手机同样可以检测到用户在不同姿态下的持机方式来进行横屏竖屏的切换。智能手机即时地分析了用户所处的环境及使用姿态,基于情景给用户提供恰当的信息,这样的设计使用户感到贴心。
(二) 源于细节的动效设计
因为智能手机的性能正在不断提升,用户在使用应用功能的同时,对它的操作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源于细节的动效设计使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时有更丰富的情感交互体验,巧妙的动效设计能够让用户觉得有趣,激起探索的欲望,进而去触碰感知。智能手机上的转场动效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动效设计之一,当用户从一个界面到另一个界面进行切换时,转场动效通过运用形变,运动等技巧,使界面间的衔接更加顺畅。又如,“下拉刷新”的动效设计,利用界面可触这一操作优势,就像拉窗帘一样直接下拉刷新,用户就可以看到更多更新的内容,使其情感体验更自然,且具有感知性。(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傅小贞,胡甲超,郑元拢.移动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 DDF.UXPA中国.用户体验百家谈[C].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3] [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4] [美]Susan Weinschenk.设计师要懂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5] [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6] [美]Maggie Macnab.源于自然的设计—设计中的通用形式和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