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传统审美视角下的无锡传统建筑天井的营造

2014-02-03 19:40王瑛琦
2014年38期
关键词:天井营造

王瑛琦

摘 要:本文以无锡传统建筑天井为研究对象,从中国传统审美的视角来分析无锡传统建筑天井的营造手法,主要针对天井的空间特质、天井的功能布局以及天井的生态营造这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其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关键词:传统审美;天井;道家美学;营造

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观念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基础,影响着个人价值体系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的传统美学一直蕴含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体系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和儒家也成为影响中国建筑审美的基石。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进程中,中国建筑的形象纷繁复杂,反观中国建筑的历史变迁,建筑从纯粹的实用功能逐步衍生出社会功能后,就不断地反应和关照着审美趋势的发展。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美”的研究,其分析和考察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建筑的审美,不同于中国传统艺术(诗、画、歌、赋)的审美。建筑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在建造过程中,技术因素成为主要支撑力量,离开技术的建造犹如纸上谈兵;而与技术特征相比,更加复杂的则是建筑的艺术特征。建筑审美的复杂性也正是基于建筑的这种双重特性。因此仅从艺术性的角度是不足以了解建筑之美的,建筑审美不仅涉及建筑的艺术属性,而且还受自然、技术、经济以及社会政治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无锡传统建筑

无锡是一座拥有着3200年文字记载史和2200多年建城史的江南古城。无锡因其地理人文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与特征。但无锡传统建筑从属于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是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其传统建筑建造艺术在彰显自身特色的同时也从一定角度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审美的趋势。本文主要基于中国传统建筑审美的视角来研究无锡传统建筑的天井建造特色,通过研究可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审美文化与无锡传统建筑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脉络。

道家美学

在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中,不可不提到道家思想。道家美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不是“美”,而关注的是“道”——“气”——“象”三者相互关联的境界。“道”是万物始源,是“无”和“有”的统一。老子提出“道法自然”,指出现实事物的发展规律要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从此可以看出“道”并非脱离了物质。“气”则是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在包含了“阴”与“阳”的万物中,“气”得到统一。而“象”代表了万物的表象,如果“象”脱离“道”与“气”而存在则无任何意义。因此“象”承载体现了“道”和“气”。这正体现出老子所主张“无为而治”的观点,世界万物在宇宙自然中寻求平衡,由此形成一种和谐之美。而建筑作为万物中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客体,它的自身形象以及它所承载的“道”与“气”也必须与自然相顺应,同时作为一种自然被接受。

天井空间的“虚”与“实”

因无锡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局限,在无锡的传统建筑中很少有大宅院落。在无锡传统建筑中平面布局多方正紧凑,单户面积较小,为了使建筑空间不封闭,因此设置“天井”。天井一般由四面建筑或者三面建筑和围墙围合而形成的空间,天井空间是无锡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满足采光、通风及提供人们室外活动的功能需求,同时也是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大自然沟通交流的媒介,它是室内与室外、院内与院外衔接的空间媒介。天井相对于外部的街道空间来讲,它作为一种实体而存在,它是私密空间;而相对于室内建筑来说,它又是小型的公共空间,是“虚”的空间,因此天井作为一种物质存在,它既是“有”也是“无”。天井空间在“虚”与“实”的融合中使建筑与自然沟通汇合、融为一体,在自然宇宙中形成一种平衡的状态。天井这种亦虚亦实的空间转换正如道家思想中宇宙万物“阴”“阳”调和统一的状态。

天井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寄托

无锡普通民居中的天井虽然占地面积较小,使功能上趋于简化,但是其功能上身兼数职。天井中以大面积铺地为主要基调,采用单株植物作为点景。根据主人的喜好,盆栽或者花台也是天井中常用的形式。在天井中还会加入一些冷性、硬朗的元素与其软性的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以瘦透漏皱为特点的太湖石或凉亭,它们与绿色植物相辅相成、刚柔相济,在空间上丰富了景致的层次。天井中一般还会设有水井或水缸,储蓄雨水或者地下水来作为生活用水或消防用水。天井的占地面积虽小,但其保留了造“园”的初衷。由此可以看出,天井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的渴望,成为文人愤世嫉俗的隐居思想的寄托,天井人们是对自然的抽象和提炼。在较小的天井空间中以绿植代表大自然的植物,以石代表大自然的大山,以水代表自然的江河川池,以这些“象”承载着宇宙自然中的“道”与“气”,天井自身发展的规律顺应着自然发展的规律。

天井的生态营造

无锡地处江南,气候多雨潮湿,为了解决了房屋的排水问题,雨水通过屋檐顺势纳入天井中,这样使建筑在潮湿的环境下保持干燥。天井的空间形态主要由四周的建筑立面围合而成,天井四周的房屋一般有二至三层的高度,天井的宽度由堂屋的面宽决定,进深较浅,因此整个空间呈狭长的矩形,是以竖向空间为主的院落。这种狭长的空间为四周的建筑起到拔风的作用,使整个建筑形成天然循环式的通风系统。天井的蓄水和通风功能正是顺应自然气候的体现。

小结

通过无锡人对于天井的处理手法可以看出,无锡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如何顺应自然,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无锡人对于传统建筑的处理手法蕴含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而在中国传统建筑在千年的传承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观念就根植于中国建筑的审美中,从而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审美观念。在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沉淀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与自然相关联的含蓄的表达方式也会成为一种文化的影响,关照着传统建筑的发展。无论是在传统封建社会中还是在国际化发展的現代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审美观都将一直延续和发展。(作者单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汤里平著,中国建筑审美的变迁,同济大学出版社。

[2] 过伟敏主编,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利用,江西美术出版社。

[3] 徐晓洁,无锡传统民居庭院空间营造艺术初探,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天井营造
营造闲静的诗境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不同火源位置情况下的内天井结构建筑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雨天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加强法制建设 营造和谐幼儿园
校园的天井花园